视觉艺术声乐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艺术声乐教学论文
一、视觉艺术产生的审美愉悦
视觉上产生的审美愉悦是在审美感知阶段获得的,是一种初级的审美愉悦。
审美感知过程主要就是运用审美感觉与知觉对审美客体形成知觉的完成,构建心灵中审美对象的过程。
现象学美学代表人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的最高点可以在情感中发现,情感揭示了作品的表现性,情感只有在接触到审美对象的表现时才存在,并与这种表现相共鸣。
这样,感情就是主体成全审美对象的最终方面。
情感是朝向主体这一极运动的,而它的终点却是与客体这一极会合。
”视觉艺术的审美思维由构建、创作、再现三个分支组成。
艺术家在整个实施环节过程中,直接表现审美意图来进行。
例如,在绘画中,视觉艺术作品自身的创作美、形式美,往往在画家运笔之前头脑中就发挥了完整又充分的想象与创造。
这个完整的艺术构想进而令画家在创作中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受客观环境的因素又使得视觉艺术的构建更具生命力。
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艺术家的审美创作及艺术作品的体现,也就不存在视觉艺术的审美思维。
正因如此,舞台艺术设计,因声乐表演的体裁、内容、形式等不同,展现出的意境、氛围不同,其表现效果也就不会相同。
施教者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视觉艺术使学生获取审美愉悦是非常必要的。
视觉艺术强调“融化物我,创制心境”,从而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在视觉艺术设想上来说,这是艺术家内心深处思想飞跃和艺术情感的真实写照。
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无论是歌唱表演,还是舞剧表演,视觉艺术整体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视觉艺术与歌舞艺术的作品中可以意识到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体现出艺术素养和艺术精神的内涵。
因此,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尝试通过听觉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体现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从而达到陶治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视野,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音乐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目前来看,音乐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声乐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而施教者的技能教学模式同时又抑制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这本身也是一个主要矛盾体。
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给音乐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因此,施教者在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千篇一律。
对待声乐技能基础较好但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和视听觉形象化互结合的系统训练。
因为,理论意义上的学习会更有利于声乐技能和表演的提高,由此在理论上获得了师生共知,受教者才能更好的增进演唱能力的提高。
而对于声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进行技能实践训练。
从最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讲起,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技巧。
要求学生的声乐演唱、声乐表演要生动自然,作品诠释到位等等。
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技巧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一)培养审美能力
在学习声乐艺术时,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功能,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视觉艺术的感知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功能,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
首先,我们要尽可能更多地给学生讲述声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歌曲情感,以此来引导他们学习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及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例如,声乐作品:《祖国之恋》,歌词明快而质朴,旋律流畅而舒展,深刻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