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

据此可知,均田制
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
2.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4.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
5.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

奴婢同样授田。

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

这一规定
A.限制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D.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6.北魏孝文帝亲政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反映了
A.提高鲜卑民族自身素质的需要
B.满足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需要
1/ 5
C.出于笼络利用汉族地主的目的
D.北方少数民族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
7.《资治通鉴》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中州人士避地河西(今河西走廊),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

”该现象体现了
A.中原文化的拓展 B.中西部经济融为一体
C.社会分化的加深 D.河西文化圈正式形成
8.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拓跋宏 B.司马睿 C.司马昭 D.曹操
9.下列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我国古代一些重要文献,其中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0.下列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 C.北魏 D.隋朝
1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汉族化的过程
C.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12.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封建化的文化措施不包括
A.重视儒学 B.兴办太学 C.在洛阳建立孔子庙 D.模仿汉族官制
1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
A.个人文化知识丰富 B.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
C.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 D.重视汉族文化
1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
A.宗主督护制 B.三长制 C.保甲制 D.租调制
15.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

这一年应处于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16.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A.孝文帝改革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7.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

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戊戌变法 D.邓小平改革
18.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

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长安B.洛阳C.应天D.燕京
1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出任宗主大多是
A.鲜卑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地方豪强地主 D.一般平民
20.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氐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族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各宜深戒。

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王公卿士,咸以然不?”禧对曰:“实如圣旨,宜应改易。

”……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

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禧对曰:“陛下圣过尧舜,光化中原。

臣虽仰禀明规,每事乖互,将何以宣布皇经,敷赞帝则。

舛违之罪,实合刑宪。

”高祖曰:“若朕言非,卿等当须庭论,如何入则顺旨,退有不从。

昔舜语禹,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其卿等之谓乎?”
——《魏书·咸阳王禧传》(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高祖在位期间有何重大举措,有何影响?
(2)材料中的事件表明了高祖怎样的态度?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3/ 5
——《魏书》卷四十(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的状况是怎样的?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C 6.D 7.A 8.A 9.A 10.C 11.C 12.D 13.D 14.B 15.C 16.A 17.B 18.B 19.C 20.B
21.(1)重大举措: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减轻租调,使一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负担也相对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政治文化上主张汉化,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禁鲜卑语、改鲜卑复姓、禁胡服、改官制、改革律令等。

影响: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以及各民族的大融合。

(2)态度:坚决推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措施等。

22.(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1/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