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是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官是什么意思
“父母官”是旧时老百姓对州、县地方长官的尊称。

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

”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那么,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政勤勉,“其治市民如子”“好为民兴利”,他亲自指导农耕,经常出没于田间,住宿在农家。

鲜有闲暇。

因此,南阳
郡“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论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称其为“召父”。

时光荏苒,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地遇到了新太守杜诗。

《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

百姓将他与此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

此外,“父母官”也指家乡的地方官。

古人为官其先是通过孝廉贤良方正等名目的举荐,后来主要通过科举考试,一旦成为朝廷的命官,出于避嫌的原因,常常是异地为官。

这样就离开了家乡父老。

而那些朝中的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数人父母都在地方,所以这些人对那些家乡的官也称之为“父母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乡父母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