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城东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测试(理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城东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理科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
第I卷(选择题共10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7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鼠的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
B.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说明了假说和生物模型的发展性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3.下图是某一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生物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欠妥当的一项是()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如果A中的02被B利用,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C.B中的[H]是丙酮酸分解为C02时产生的
D.B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从而为适应其功能提供必要4.下列四幅图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IⅠ中a、b、c、d可依次表示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和DNA
B.图Ⅱ可表示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C.图Ⅲ中a、b、c可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D.图Ⅳ表示某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5.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过程,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是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图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6.下列关于环境、健康和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硫酸工业尾气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将直接导致“温室效应”
C.一些有效成分为碳酸钙的补钙剂需嚼烂服用,目的在于加快消化吸收
D.铁质器具表面刷漆或将其置于干燥处保存,均能有效减缓铁的锈蚀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3N A
B.用0.2 mol Cl2溶解于10 L的水中,可生成0.2 N A个HClO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
D.0.012 kg 13C中,含碳原子数为N A
8.根据化学平衡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NaHA溶液呈弱碱性,则该溶液中下列各种微粒浓度大小排列顺序为c(Na+)>c(HA-)>c(A2-)>c(H2A)
B.在小苏打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HCO3-)=c(Na+)-c (CO32-)-c(H2CO3)
C.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I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
D.常温下,稀释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c(NH4+)、c(H+)均下降
9.下列溶液中各种离子能够共存,且加入铝粉无气体产生的是()
A .H +、Cl -、Na +、Mg
2+ B .CH 3COO -、SO 32-、K +、Ca 2+ C .OH -、NO 3-、Ba 2+、Ag +
D .SO 42-、Br -、Mg 2+、K + 10.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与解释一致的是
11.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后放入如图所示装置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过一段时间,Ⅱ试管中的导管内水柱上升
B .Ⅰ试管中铁钉由于发生电解反应而被腐蚀
C .铁钉在该装置中被腐蚀的情况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快
D .Ⅰ试管中铁钉发生反应的一个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
=Cl 2↑
12.在一定温度时,N 2与H 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2NH 3 △H=-92kJ/moL
B .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放热增多
D .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有一类物理量的大小等于另一类物理量的变化率或与变化率成正比,下面所列的这些物
理量的组合中能满足这一关系的是( )
A .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
B .加速度与速度
C .加速度与力
D .功与动能 14.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规定线圈中感应电
流的正方向如图1所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如图2变化时,图3中正确表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 变化的是( )
15.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
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月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了太空行走.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离地球表面h 高处的轨道上做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半径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在该轨道上,神舟七号航天飞船( )
① 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T
R π2 ②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23
2)(4R
T h R +π ③ 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2
2)(4T h R +π ④ 运行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波形图如图所
示,质点P 在该时刻振动的瞬时速度为v ,
经过0.2s ,质点P 的瞬时速度仍为v ,再
经过0.2s ,质点P 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而方向相反,①波向左传播,
波速大小为5m/s ②波向右传播,波速大小为15m/s ③波向左传播,波
速大小为10m/s ④波向右传播,波速大小为20m/s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的AD 边和BC 边的中点M 和N 各放一个点电荷,它们分
别带等量的正、负电荷,E 、F 是AB 边和CD 边的中点,P 、Q 两点在MN 的连线
上,MP =QN .其中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的两点是( )
A .C 和D
B .P 和Q
C .A 和
D D .
E 和F
18.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棒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组成一轨道.一
金属圆柱体从木棒的上部恰好能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根木棒的倾角α不变,将两棒之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金属圆柱体放在两木棒上部,则金属圆柱体在两木棒上将( )
A .仍匀速滑下
B .匀加速滑下
C .可能静止
D .一定静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92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9.(17分)(1).如图所示,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的直径和用游标卡尺测量某金属圆筒内径时的读数示意图,由图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 ,
(2)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横截面如图所示.此金属材料重约1~2 N ,长约为30 cm ,电阻约为10Ω.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密度为0ρ.因管内中空部分
截面积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 0,现有如下器材可选:
A .毫米刻度尺
B .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600 mA, 1. 0Ω)
D.电流表(3 A, 0. 1Ω)
E.电压表(3 V,6 kΩ)
F.滑动变阻器(1750Ω,0. 3 A)
G.滑动变阻器(5Ω, 3 A)
H.蓄电池(6 V, 0.05Ω)
I.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①除待测金属管线外,还应选用的器材有(只填代号字母).
②在图中画出你所设计方案的实验电路图,并把所选仪器连成实际测量电路.
③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④计算金属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S0的表达式为S0= 。

四.论述计算题:共55分,解答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16分) 水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s=6m,起初以v0=4m/s的速度顺时针运转。

今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的轻放至A点
处,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问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4,
求:小物块由A端运动至B端所经历的时间。

21.(19分) 如图所示,在空间存在这样一个磁场区域,以MN为界,上部分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下部分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2,B1=2B2=2B0,方向均垂直纸面如图所示,且磁场区域足够大。

在距离界线为h的某点有一带负电荷的A离子与一不带电的粒子B同时以某一速度以平行于界线MN的速度向右运动.粒子A质量为m,带电荷q,,经过界线MN时的速度方向与界线成60°角进入下部分磁场。

当粒子B沿与界线平行的直线到达位置Q点时(Q点在图中没有标出),恰好又与粒子A第一次相遇。

不计A、B粒子的重力。

求:
⑴P、Q两点间距离。

⑵粒子B运动的速度大小。

22.(20分)如图所示,两根正对的平行金属直轨道MN、M´N´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轨道之间的距离l=0.50m。

轨道的MM´端之间接一阻值R=0.40Ω的定值电阻,NN´端与两条位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光滑金属轨道NP、N´P´平滑连接,两半圆轨道的半径均为R0=0.50m。

直轨道的右端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B=0.64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区域的宽度d=0.80m,且其右边界与NN´重合。

现有一质量m=0.20kg、电阻r=0.10Ω的导体杆ab静止在距磁场的左边界s=2.0m处。

在与杆垂直的水平恒力F=2.0N的作用下ab杆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撤去F,结果导体杆ab恰好能以最小速度通过半圆
形轨道的最高点PP´。

已知导体杆ab在运动过程中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导体杆ab与直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轨道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取g=10m/s2,求:
⑴导体杆刚进入磁场时,通过导体杆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⑵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上的电荷量;
⑶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M P
M N
B
23.(14分)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

A、B两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B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电子层数的2倍,A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CA3,B 与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

请回答:
⑴化合物CA3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写出A和C化合生成CA3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要使
该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B.增大反应容器容积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及时分离出生成物
⑶由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甲属于盐类,其水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其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pH试纸测定0.1 mol/L的甲溶液的pH,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⑷乙和丙为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常见无机盐,二者均既可与盐酸又可与烧碱溶液反应。

则乙
和丙的化学式为乙:________;丙__________。

24.(15分)甲醇(CH3OH,沸点64.65℃)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可以利用天然气等物质生产,生产成本低,用途广泛。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把含有过量CO2的空气(通常情况下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30%,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超过0.050%时,会引起明显的温室效应。

)吹入碳酸钾溶液中,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得到甲醇,其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吸收池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合成塔中,若有4.4 kg CO 2与足量H 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4950 kJ 的热量,试写出合成
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制燃料电池,3%的甲醇水溶液在一种合金催化剂的作用下,在
某一电极被氧化为CO 2气体和H +;输送到另一电极室的空气或氧气,获得电子并与H +结合成水。

该电池工作的总反应式为:2CH 3OH +3O 2=4H 2O +2CO 2,请写出两个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正极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
25.(16分)用图1所示的Ⅰ和Ⅱ装置组合与Ⅰ和Ⅲ装置组合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省
略),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用Ⅰ和Ⅱ装置或Ⅰ和Ⅲ装置组合,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Ⅰ和Ⅱ装置组合中,若a 为浓硫酸,b 为铜粉,c 容器中
盛放品红溶液,旋开f 后,给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写出烧
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Ⅰ装置中,若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欲制取氨气并证
明氨水有碱性,最好应选用_______(填“Ⅱ”
或“Ⅲ”)装置与其组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⑷在Ⅰ装置中,若a 为可能含有Mg 2+、Cu 2+、Al 3+、Fe 3+四种阳离子的水溶液,b 为过氧化钠固
体,旋开f 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放出氧气,过氧化钠固体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2,则a 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其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⑸在图2中A →B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所增加的阴离子是_______。

图 1
图2
26.I.(8分)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当B<E<C 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II.(18分)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

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四个组中甲的作用是。

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乙组____;丙组____;丁组__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

(3)比较乙组与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

(4)比较丙组与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7. (14分)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

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
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

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

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婴血型
不合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
Ⅱ-1严重。

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己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当相同抗原再次
刺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Ⅱ-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
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

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

五、选考部分
28.物理选考(3-5)必做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下列关于动量守恒的论述有:①.某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物体的动量守恒;②.系统在某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③.如果系统内部有相互作用的摩
擦力,系统的机械能必然减少,系统的动量也不再守恒;④.系统虽然受到几个较大的外力,但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仍然守恒。

以上上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2.(6分)10g某放射性元素经过20天后还剩下0.625g,则该元素的半衰期是天.
①16 ②5 ③8 ④10
29.(13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氮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⑵在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存在着______个σ键和______个π键
⑶磷、氮、氧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比较:(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______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②N2分子中氮氮键的键长______白磷分子中磷磷键的键长;
⑷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是一种沸点高、易液化的气体,请阐述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配合物[Cu(NH3)4]Cl2中含有4个配位键,若用2个N2H4代替其中的2个NH3,得到的配合物
[Cu(NH3)2(N2H4)2]Cl2中含有配位键的个数为________。

30.(13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有机产品。

例如:

⑵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混合,若在光照条件下,侧链上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若在催化
剂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工业利用上述信息,按下列路线合成结构简式为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香料。

请根据上述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种香料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某些物质有下列特征:①其水溶液遇FeCl3溶液呈紫色②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物质可能的结构简式(只要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

31.(10分)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

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3)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______,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
有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
参考答案
【生物参考答案】
1.B 解析: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鼠的种群密度的;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提取色素是利用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或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将色素提取出来,而纸层析法是分离溶解在叶绿体色素的。

2.A 解析: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对于生态系统中,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
3.C 解析:从两种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来看,A表示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它是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反应; 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它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A中的①是叶绿体的色素,它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B中的②能将[H]和O2转变为水,可见它应该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起催化作用的呼吸酶;B中与氧气结合的[H]是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即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时、丙酮酸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时产生的。

同一个叶肉细胞叶绿体中产生的O2进入线粒体时要穿过4层生物膜,即叶绿体内膜、外膜和线粒体外膜、内膜4层生物膜。

叶绿体通过形成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4.C 解析:图Ⅰ正确地应用集合的思想表示了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和碱基四者之间的关系;图Ⅱ和Ⅳ则形象地运用了坐标曲线,分别表示了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某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图Ⅲ运用柱形图可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c)存在1:2:1的比例关系,即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没有染色单体。

故C是不正确的。

5.B
26.I.增大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 CO2浓度遮光(遮阴)红(蓝紫)II.(1)对照生长受抑制生长生长生长受抑制
(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
(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
(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27.(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

若I A只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31.(1)aB Ab (2)纤维素酶(答果胶酶也对) (3)愈伤组织 2
【物理参考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6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错选或不答的得O 分。

13.B 14.A 15.C 16.A 17.A 18.B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9.(1)6.150,9.55 每空2分
(2).①ABCEGHI(3分) (有一个选错不得分)
②如图所示(变阻器限流式也对),电路图3分,连线3分。

)
③横截面边长a 、管线长度l 、电压表示数U 、电流表示
数I (2分)
④ U Il
a S ρ-=20 (2分)
四.论述计算题:共55分,解答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16分) 解:物块刚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 =ma ……………………………………○
1 (2分) 得:a =4m/s 2
…………………………………○
2 物块历时t 1后与传送带共速,则:
at 1=v 0…………………………………○
3( 2分) 得:t 1=1s ……………………………………○
4(1分) 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
s 1=at 12/2……………………………………○
5 (2分) 得:s 1=2m<s=6m …………………………○
6 (2分) 故物体此时尚未到达B 点,且此后的过程中由于a 0<μg ,物块将和传送带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设又历时t 2到达B 点,则: (2分)
s -s 1=v 0t 2…………………………○
7 2分 得:t 2=1s ……………………………………○8 (1分)
物体从A 到B 历时:t =t 1+t 2=2s …………○
9 (2分) 21.(19分)解:⑴粒子A 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设粒子A 的速度为v 0,在MN 上方运动半径为R 1,运动周期为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
1
2010R v m B qv = ………………………(3分) 解得 101012qB mv qB mv R ==,0
0112qB m v R T ππ== …………(3分) 同理。

粒子A 在MN 下方运动半径R 2和周期T 2分别为
R 2 = 100202R qB mv qB mv == ; T 2 = 02qB m π
…………(3分) 粒子A 由P 点运动到MN 边界时与MN 的夹角为60°,则有
R 1 – h = R 1cos60° 得到:R 1 = 2h ,R 2 = 4h 。

(2分)
PQ 间的距离为 d = 2R 2sin60°+2R 1sin60°=h 36 (3分)
⑵粒子A 从P 点到Q 点所用时间为
0021231313131qB m qB m qB m T T t πππ=∙+=+= (3分) 则粒子B 的从P 点到Q 点速度为 m
hqB t d v π036== (2分) 22.(20分)解:(1)设导体杆在F 的作用下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的速度为v 1,根据动能定理则有
(F-μmg )s=2
1mv 12 ………………………2分 导体杆刚进入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1………………………………(1分) 此时通过导体杆上的电流大小I=E/(R+r )=3.8A (或3.84A )……………(2分)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为由b 向a ……………………………………(2分)
(2)设导体杆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E
平均,则由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E 平均=△φ/t =Bld/t …………………………………………………(2分)
通过电阻R 的感应电流的平均值 I 平均=E 平均/(R+r )……………………(1分) 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 q=I 平均t=0.512C (或0.51C )………………………(2分)
(3)设导体杆离开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 2,运动到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 3,因导体
杆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导体杆在轨道最高点时有
mg=mv 32/R 0…………………………………………………………………(1)分
对于导体杆从NN ′运动至PP ′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1mv 22=2
1mv 32+mg 2R 0………………………………………………………(2分) 解得v 2=5.0m/s ………………………………………………………………(1分) 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21mv 12-2
1mv 22=1.1J ………(2分) 此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E-μmgd=0.94J …………………(2分) 物理选考(3-5)必做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④ 2.②
【化学参考答案】
6-B ,7-C ,8-B ,9-D ,10-B ,11-A ,12-A (每小题6分)
23.(15分)
⑴ NH 3
(2分) ⑵ )(H )c c(N )(NH c K 23232=
(2分);A 、D (2分) ⑶ NH
4++H 2O NH 3·H 2O +H + (3分)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分) ⑷ NH 4HCO 3 (2分),(NH 4)2CO 3
(2分) 24.
⑴ ①CO 32―+CO 2+H 2O =2HCO 3―
(3分)
⑵ 2KHCO 3K 2CO 3+CO 2↑+H 2O (3分)
⑶ CO 2(g)+3H 2(g)=CH 3OH(g)+H 2O(g) △H =-49.5 kJ/mol
(3分) ⑷ 3O 2+12e -+12H +=6H 2O ;2CH 3OH -12e -+2H 2O =2 CO 2+12H +(各3分,共6分)
25.(15分)
⑴ 关闭f ,c 中装蒸馏水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或微热)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
放出,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