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零丁洋(课堂实录)(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
(课前播放歌曲《跳动的心》,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
生1: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2: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
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师:很好!你的预习成果展示让大家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还了解了其作品的风格。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师: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生(杂):先划分节奏,正确朗读,然后翻译全诗,理解主旨。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
(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

生1:我熟读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经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历尽了千辛万苦;后来,又为国事奔波,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师:翻译得很准确。

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生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
生1: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生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生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师:“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呢?
生1:要翻译成诗。

生2:要尽量押韵。

生3: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凝练语言。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下“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课件展示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师:学习本诗的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

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生1: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2:“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3: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生小声试读,很有感情。

师找一男生朗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生1:“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

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2: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
所以像风中柳絮。

师:说得真好!南宋王朝的命运就如风中飘荡的柳絮一样,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

同学们,无根的浮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吗?
生(众):不能。

师: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3: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4: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生读,全场掌声。


(师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1: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2: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生3: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4: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5:“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生6:“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师:两位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样?
生7:节奏感很强,但重音没有处理好,“说惶恐”、“叹零丁”应重读。

师:你来试试。

(该生读得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1:誓死报国的精神。

生2: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生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4: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很好!
(生再次齐读尾联。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一生读,全场掌声。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生投入地自读。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一生试背。


师:谁来向她挑战?哇!这么多挑战者,那我们一起来背!
(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用评说深入赏析。

师:“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课件展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生1:从情感上进行赏析。

生2: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1: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2: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3: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4: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这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

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以死殉国是对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课件展示
1.引用经典。

2.用第二人称抒情。

3.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

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生1: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生2: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
师:同学们,这就是这首诗震憾人心的力量。

我们来盘点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学诗方法。

(课件展示。


学法总结
译诗解说内容
吟诵传情达意
评说深入赏析
抒情表达感受
师: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
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