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小清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批评“第五辑
M E D I A C R I T I C I S M
不合时宜的 小清新
行超
每个年代都有独属于它的特别的生活方式,热情激进的年轻人既是时代的经历者,也是时代精神的演绎者,他们与时代一起成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㊂在我们的时代中,有许多这样的年轻人:她们大多是80后的女生,有一定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视陈绮贞和安妮宝贝为女神,号称喜
欢音乐㊁文学㊁旅行,不管春夏秋冬都爱穿一双不变的帆布鞋,夏天尤其酷爱长裙和草帽㊂她们拍照时常常只露半张脸,且永远少不了蓝天㊁白云㊁脚丫㊁电线杆等固定背景,喜欢将照片在电脑上用软件合成l o m o效果
我们称这样的年轻人为 小清新 ㊂小清新脱胎于小资,同时又承袭了文艺青年对文学㊁音乐等的热爱,然而却与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摇滚和诗歌曾经是当时文艺青年的左右手,各种形式的手抄本文学㊁秘密集会就像是初春的暗流奔涌在时代重压之下㊂那时的文艺青年高喊启蒙㊁歌颂理想㊁宣扬爱情,似乎总有无尽的热血与时代对抗,有无畏的勇气与庸常世俗的现实决斗㊂然而到世纪之交,纯文学被弃置无人问津的角落,就连这
不合时宜的 小清新 113些生活在大城市写字楼里有钱有闲的年轻白领开始迷恋起用物质和名牌堆砌
的 品位 生活,同时又宣称自己患上了现代都市特有的 孤独病 ,他们以无人
理解为名阻隔与外界的心灵交流,又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顾影自怜㊁自得其乐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看穿了小资们不堪一击的虚伪和空洞,盲
目追求名牌的行为一时间变成了被人们批判和唾弃的对象㊂这时,摒弃物质
追逐㊁标榜自我内心感受力的 小清新 出现了㊂
从小资到小清新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封闭㊁保守㊁禁欲的时代桎梏,人们开始可以大胆地张扬自己对于物质㊁金钱㊁资本的渴望㊂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国外进口商品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内地,从麦当劳㊁肯德基到星巴克㊁哈根达斯,从皮尔卡丹到L V㊁P r a d a,不一而足的进口商品极大地满足了资本膨胀时期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标榜外国名牌㊁购买昂贵的进口商品成了北
京㊁上海㊁广州等一线城市年轻人们所一致追求的消费理念㊂
于是,似乎已经渐行渐远的 小资 称谓又一次粉墨登场,这个在特殊年代
曾让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政治标签,在一夕之间竟然再次引发热议㊂不同的是,
这时的 小资 已经是一种令当时的年轻人无比欣羡的生活状态㊂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年轻人都迷上了在星巴克喝下午茶㊁吃哈根达斯冰激凌㊁穿C K内裤㊁喷古龙香水㊁谈论杜拉斯和村上春树的生活模式,他们对于这种充满符号和象
征意味的生活趋之若鹜㊂
然而,随着以上商品的大众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小资 的队伍逐渐从小
众化㊁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㊁庸俗化㊂正如德怀特㊃麦克唐纳所说: 大众文化
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㊂但中产崇拜或中产阶级文化
却有自己的两面招数:它假装尊敬高雅文化的标准,而实际上却努力使其融解
并庸俗化㊂ 早年有钱有闲的小资阶级已逐渐走向中产,那些曾经的 入门级
商品和话题早已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如今还在标榜 小资 的几乎都是
在五环外租房㊁起早贪黑挤地铁的都市小白领㊂人们逐渐洞察到小资光鲜亮
114
和开口闭口的名牌㊂
如果说早年追求小资是为了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高档生活,那么近年来小资队伍的急速膨胀和小资情调的全面泛滥,就必然使那些标榜个性的年轻人抛弃小资而另辟蹊径,去寻找另一种更为小众的生活方式㊂2010年夏天,我
一个人在家默默读完了村上春树的新书‘1Q84“,看完之后合上书本,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有关于此的只言片语㊂与多年前我们大谈特谈‘挪威的森林“不同,近几年来,由于小资群体的众叛亲离,被小资化的村上春树㊁玛格丽特㊃杜拉斯等,也变成了与小资相似的 矫情 ㊁ 虚假 的代表,令人避之不及㊂此后的年轻人们又开始抱团,一种被称作 小清新 的青年群体形成了㊂小清新最早用于表称欧美㊁日本等独立流行乐(I n d i eP o p)清新自然的曲风㊂独立流行乐不依附于大众流行乐所遵循的商品市场运作模式,有着自成一派的创作㊁演唱风格以及唱片发行和市场运作体系,属于私人化㊁小众化的地下音乐的一种㊂不过,与摇滚㊁朋克等一般意义上愤怒㊁呐喊㊁颓废的地下音乐相比,独立流行乐的曲风要温和得多,它们热衷于述说小情小爱,情感忧伤却不失温暖㊂小清新歌手的代表陈绮贞㊁苏打绿㊁张悬㊁王若琳等,几乎都是从酒吧走向舞台㊁从地下走向市场的,他们的音乐,极大地呈现了地下音乐柔和㊁唯美的一面㊂此后,由于这种曲风的盛行, 小清新 的概念被不断借用并逐渐泛化,人们将这一概念从音乐扩展到文学㊁影视等领域,凡是那些风格清新自然㊁平缓温柔,整体气氛安静而不张扬的艺术作品,皆可被称为 小清新 ,而爱好这种风格的人则被叫做 小清新 ㊁ 清新粉 ㊂
从安妮宝贝的文字到岩井俊二的电影,再到‘蓝色大门“(易智言导演, 2002)㊁‘最遥远的距离“(林靖杰导演,2007)㊁‘海角七号“(魏德胜导演,2008)等台湾文艺片,每一个小清新作品,似乎都在诉说一个个似有似无的暗恋与失恋故事,抑或是表达现代都市中被人群冷落的孤独个体的心路历程,其中含蓄的伤感㊁节制的抒情㊁浪漫的情怀,委实令人动容,而小清新的 小 也恰恰指向这种小情小调㊁小哀小伤㊂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好㊁无病呻吟也罢,这种被压抑的忧伤,却常常能引起许多都市年轻人的共鸣㊂同时,这些作品中隐约透露出的对幸福的渴望㊁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其中对温暖氛围(表现在文字语言㊁电影
不合时宜的 小清新 115些作品都是小清新内部被奉为圭臬的经典教义㊂
小清新脱胎于小资,却与小资的物质追求背道而驰,他们不满于小资肤浅
的物质和品牌崇拜,反对拜金主义是他们的信条,也是他们反对小资㊁超越小
资的核心诉求㊂如果说小资的核心追求是物质和名牌,那么小清新则是追求
一种与金钱无关的,被称为 感觉 的东西㊂不过,讽刺的是,虽然小清新极力
反对拜金,强调一种更为形而上的精神与气质追求,然而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
走上了拜物的道路㊂小清新成长在与小资基本相同的市场经济时代语境之下,因而不可避免地在各式符号中耳濡目染,有意无意地赋予文化商品某些本
不属于它的精神内涵㊂在小清新队伍的内部,总有几样东西是他们必不可少
的装备:陈绮贞的唱片㊁安妮宝贝的散文㊁岩井俊二的电影自不必说,那是他们的 精神食粮 ,此外,如果你没有L OMO相机㊁帆布鞋㊁长裙子等必备的外在
装扮,那么就很难称得上是标准㊁铁杆的 清新粉 ㊂
此外,小清新极大沿袭并深化了小资的 自恋 特征,与小资一样,他们从
来只关心自己生活中的柴米油盐㊁小情小调而极少在突如其来㊁大悲大喜的社
会公共事件中发言㊂他们会被安妮宝贝笔下虚拟的爱情感动得泪流满面,却
往往对真实上演着的分分合合处之泰然;他们会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中找到幸
福与温暖,却很少真的付诸实践去关怀体贴身边的人㊂这一特点,既是小清新
与慷慨激昂的文学青年㊁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之间的最大区别,也是小清新的
生活方式最常遭到质疑与攻击的主要原因㊂
小清新的快速养成
苏珊㊃桑塔格曾说过: 感受力(不同于思想)是最难以谈论的东西之
一㊂ ①都市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出现,往往与这一时代中某种神秘的感受
力密切相关㊂感受力难以命名㊁难以定义,却像空气一样确乎存在,并且时刻
影响着我们的呼吸㊂讨论时代感受力,必须从一些真实可感㊁且可以表现其内在精神特点的物质形态入手:一本朦胧诗集㊁一头海子式颓废凌乱的长发是80
116
年代文学青年的标准装备;一杯星巴克㊁一本‘挪威的森林“在上世纪末曾昭示着小资的 品位 生活㊂这些可供消费的文化符号是识别某一特定人群的外在表征,也是年轻人心照不宣的,获准进入这个圈子的通行证㊂
就像星巴克和村上春树是小资的入场券一样,小清新们也有自己相应的身份标识㊂陈绮贞的C D㊁安妮宝贝的书㊁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帆布鞋㊁长裙
子㊁L OMO相机等是大部分小清新的共同装备,也是大众脑海中所形成的关于小清新的固有印象㊂不过就像真正的文艺青年从不标榜文艺一样,真正的小清新,也从不以刻意占有这些文化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他们也许看起来与芸芸大众无异,也很少向别人主动聊起小清新所热衷的那些话题㊂但是,就像摇滚乐曾经影响垮掉派年轻人的世界观一样,小清新的艺术风格同样引导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平静㊁淡泊㊁自然㊁清纯的小清新精神特质常常左右着他们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㊂
诚如桑塔格在论及都市 坎普 文化时曾说过: 坎普在引号中看待一切事物㊂例如这不是一只灯,而是一只 灯 ;这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个 女人 ㊂ ①一切新的文化形态的兴起,必然随之带来一套完整的用以打造这种文化形态的人工技巧和言语方式, 引号 即他们所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㊂与坎普文化类似,小清新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征,更是一种审美眼光㊁一种思维模式㊁一种异乎寻常的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方式和精神诉求㊂在日常生活中,小清新的审美方式也常常变成了他们过滤个人生命体验的不二手段㊂
在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狂飙突进式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平静㊁安稳㊁波澜不惊成了大多数人所共同追求的生活状态㊂也许是厌倦了日复一日口号式的生活,也许是不安于喧嚣繁华背后的空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逃离与规避宏大叙事,钻进自己的小世界㊁营造自己的小幸福㊂相比于革命与启蒙年代的那种轰轰烈烈㊁一触即发的激情,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似乎安全感极度匮乏,他们更需要激情过后的波澜不惊㊁细水长流,就连狂傲不羁的李敖也称要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㊂小清新正是这种追求的典型代表,他们宣称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不管从文字语调㊁情感氛围㊁处事方式等各
不合时宜的 小清新 117方面来看,小清新似乎刻意压抑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热血,力图以平静㊁持续㊁
一成不变来获得自我内心的安全感与满足感㊂
不管是陈绮贞的音乐还是岩井俊二的电影,其艺术的核心特点都是尽力
打造一种忧伤而不张扬的氛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人的内心处境和人与人
之间的相处之道㊂第一,小清新喜欢感慨青春的美好和易逝㊂初入社会的年
轻人在面对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㊁尔虞我诈时,难免怀念起青春期的单纯㊁无
知与无忧,而小清新更是将这种怀念与渴望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喜欢不会长大
的小王子和彼得潘,执迷于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做一个 任性的孩子 ㊂第二,小
清新对于失恋痛苦的迷恋甚至超越了他们对恋爱幸福的渴望,他们不断地向
人诉说着失恋及与失恋类似的孤独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似乎已经习惯
并爱上了这种生活,因而反复咀嚼孤独㊁忧郁㊁痛苦,并且常常沉溺其中而不愿
走出来㊂第三,小清新有着强烈的逃避现实的冲动,他们普遍对外部世界缺乏
信任感和安全感,信奉 生活在别处 的信条,在他们的世界中,出走㊁旅行㊁私
奔显得既浪漫又必不可少,旅行是他们的爱好,更是他们逃离现实的精神出
口㊂在小清新眼中,去哪儿旅行㊁与谁同行都不是问题,仅仅是出发这个动作
本身就足以令人充满向往,因此,就算是几个小时的郊外远足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也充满了孤独的 旅行的意义 ①㊂
小清新喜欢思考爱情㊁青春㊁理想与人生等形而上的问题,他们对于个人
的小世界永远有说不完的闲言碎语㊁絮絮叨叨,同时却又对外部世界和社会现
实表示出惊人的冷漠和不感兴趣,社会事件㊁别人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进入他们
的诉说主题,这种极其个人化的叙述方式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状态,经常使
小清新遭到大众的指摘㊂与其说他们的 冷漠 是时下年轻人自私自利㊁不问
世事的表现,不如说这是他们在面对时代与社会重压时不得不选择的一种自
我保护㊁自我催眠与逃避压力的方式㊂既然现实已经坚硬得不容动摇,那么小
清新宁愿退守自己的内心,用他们仅存的一点对未来与幸福的渴望,疗愈自己
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中所受到的伤害,用他们仅存的一点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118
追求,在外部世界的强大攻击面前,形成一道自我催眠的保护色㊂
小清新遭遇重口味
流行文化总是反反复复㊁不断更新,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一刻你站在舞台的中心,下一刻也许就成了被批判的对象㊂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信奉与众不同㊁特立独行㊁独一无二,因此, 小众 在某种程度上是 个性 的代名词,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 小众 的队伍中时,那些敏感㊁前卫的年轻人便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出,并开始积极寻找下一个即将诞生的 小众 ㊂由小众走向大众,既是流行文化赖以大范围传播的必经过程,又是个性走向泛滥㊁庸俗的起点,也是这种流行文化走向衰亡的开始㊂
不管是80年代的文学青年㊁90年代的小资还是现在的小清新,都面对着相同的尴尬处境:那些被他们和自己的 同类 视为珍宝的物质表现和精神追求,在外人眼中常常是无用的,甚至是应该被剔除的 毒瘤 ,他们一边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温暖㊁自娱自乐,一边又共同遭受着更多 外人 的抨击和反对㊂随着小清新拥趸者队伍的逐渐壮大,小清新的反对者也越来越多,反对者攻击小清新的软弱㊁虚伪㊁矫情,一如当年对小资的围攻一样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反对小清新的队伍似乎变得比小清新本身更加强大,小清新再也不是个性的代表,而变成了 装 ㊁ 假 的代名词㊂最早发起声讨小清新的豆瓣网 最烦小清新 小组用这样的话评价小清新:
明明自恋狂,非说低调不张扬㊂明明煽得腻,非说一个人沉溺㊂明明像潮水,非说小众非主流㊂明明不用脑,非说用心去思考㊂①
面对这样的质疑和指责,爱好平静淡泊的小清新再次选择沉默,以他们不问世事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来讲,是绝对不会参与这种人数众多㊁火药味极浓的口水战的㊂于是,声讨小清新的局面变得一边倒,小清新越是沉默,似乎就越
不合时宜的 小清新 119为对手增加了有力的注脚 你看,他们就是这么软弱㊂ 这场声势浩大的网
络讨伐战犹如空谷里的呐喊,永远只有一种相同的声音在反复回旋㊂直到内
地著名的小清新歌手邵夷贝发表博文‘小清新怎么招你了?“,大胆表示自己对
小清新的维护: 就像在一个不敢轻言自由的时代里㊁人们认定自由精神是一
种危害一样,在一个物质崇拜的时代里,情怀和理想主义都被认定是 装 和 假 ; 我没有明白小清新的危害性在哪里,也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用特别像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在辱骂这个称号 ; 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老清新,面朝天空草地,秋凉长裙开 ㊂①邵夷贝的这篇博客代表小清新队伍作出了仅
有也是最后的回击: 无害 的小清新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任凭批评的声浪再高涨,也无碍于我在自己的理想主义世界中自我温暖㊂此外,她还代表了小清新
发表了对于这一事件的基本态度:到此为止,不再参与,不跟你玩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大一部分情绪激昂的反小清新者在过去曾经是小
清新的坚决拥护者,如今,他们甚至羞于承认自己这段不为人知的 过去 ㊂究
其原因,是他们终于认清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实际情况,他们渐渐
发现,安妮宝贝的文字并不能解释任何现实困境,而迷恋陈绮贞也丝毫不能帮
助他们解决房贷问题㊂虽然他们或多或少都曾期盼过平静安稳的现实生活,
希望能真正达到小清新所标榜的超凡脱俗㊁不问尘世,不以物喜㊁不以己悲的
精神境界,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这种理想主义显得那么遥不可及和不
切实际㊂小清新的鼻祖陈绮贞早已从小众走向流行,俨然变成了比一般流行
歌手更畅销的销量保证;而向来号称孑然一身的安妮宝贝也已经怀孕生子,过
起了与一般女人无异的生活㊂两位被小清新奉为 教母 的精神领袖,竟然不
知何时变得如此世俗,这令他们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所迷恋的陈绮贞㊁安妮宝
贝都仅仅是自己用希望和幻想所虚构出来的不存在的完美人物,而真正的她们,原来是这么平凡,这么的与在物质与金钱中挣扎的芸芸众生无异㊂理想主义的信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一文不值,而 人生导师 的倒掉
也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种被欺骗的愤怒㊂他们开始从理想主义的梦境中挣脱出
120
来,发现早年作为小清新的自己原来是那么脆弱㊁虚假㊁不堪一击和自欺欺人㊂既然理想主义让他们找不到出口,那么就不得不诉诸一种更为隐秘和微妙的反抗方式㊂
于是,你不难发现,每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总有无数蓄着长发㊁背挎吉他㊁眼神迷离的歌者出现在北京的各个酒吧中,他们在台上用自己愤怒的呐喊贬损政府㊁哀叹时事㊁自我解嘲,引得台下年轻人一阵欢呼㊂演出完成后他们找酒吧老板拿到自己今晚的劳动所得,然后点一支烟,沉默地在夜色中去赶末班地铁㊂对现实社会及自我处境的不满㊁愤怒和对现实生活的妥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㊂而同样是在年轻人聚集的酒吧,台北的酒吧歌手却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清新㊂与北京酒吧歌手流行的烟熏嗓不同,这些驻唱乐队以女主唱为主,且嗓音柔和甜美,就像是不经世事的少女不断地在你耳边喃喃细语㊂她们也从不会发出北京酒吧歌手习以为常的声嘶力竭的怒吼,而总是充满柔情蜜意地歌唱校园爱情㊁四季轮转和生活细节㊂
城市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人们生活状态的差异,也自然导致其中主流青年文化的差异㊂台北与北京的差异,即小清新与重口味的对立㊂在台北,诚品书店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在其中流连忘返㊁不愿离开,而曾被视为内地小清新乐土的光合作用书店,却在不久前遭到闭门歇业的残酷现实㊂地理封闭㊁政治自由使得台北的年轻人能充分选择自我生活的方式,而激烈的竞争㊁沉重的历史与现实压力则迫使北京的年轻人不得不尽早投身于社会的洪流㊂因此,台北能够孕育出无数小清新的音乐㊁电影,而北京则盛产愤怒的摇滚青年和不畏强权的持不同政见者㊂
小清新的精神核心是理想主义㊁自我保护和逃避现实,他们用自己心中仅存的一点温暖与希望来捍卫灵魂中的最后一块净土㊂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小清新的这种抵抗未免显得不堪一击和不合时宜,然而,在一个充斥着物质崇拜与世俗追求的年代中,这种颇具悲情色彩的精神反抗却显得弥足珍贵㊂你当然可以对小清新的追求不屑一顾㊁嗤之以鼻,但是,允许并且尊重他们的 虚伪 ㊁ 矫情 ㊁ 不合时宜 ,是我们这个社会走向自由㊁多元㊁宽容所必须学会的品质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