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高中2019届期末高一(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山市高中2019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2017.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原文只是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并没有说“物理世界”也蕴含着这种美。

2.D【解析】段意概括错误,这段论述的是要发现科学之美,需要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些对美的追寻之心。

3.D【解析】科学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做法确实无法感受科学的美感,但不会使科学丧失美感。

(二)实用类文本(12分)
命题说明:本题选材于《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相关链接中结合初中教材中与贝多芬相关的篇目。

其意图是引导老师们认真用好选修教材。

选修教材的篇目普遍较长,教学时可以选取片段进行组合教学。

4.A【解析】“给读者设置悬念”的表述错误,悬念,是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表达技巧。

5.答案示例:(1)叛逆:从文章开头对贝多芬的头发“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和相关链接2中“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的唐突神灵,蔑视天地”等描写中可以看出;(2)忧郁:他的不幸是身世让他的性格充满了忧郁,在相关链接1的第一句“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中也可以看出。

(3)坚韧(坚忍、坚强):童年的不幸并没有打垮他,也没有丧失对艺术的热爱,父亲的酗酒让他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4)饱含真情:无论对于早逝的母亲,还是20岁就离开的故乡,他的心中都饱含真情,无限怀念。

(4分,每点2分,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的性格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
6.参考答案:①过早失去了母亲,缺少母爱;②父亲用暴力迫使他学习;③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④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过早就承担起家庭之主的责任;⑤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是最沉重的打击。

(5分,每点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命题说明:本题选择了一篇怀念散文,体现了对教材第三单元的照应。

这类散文是本学期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要掌握这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

7.C E(4分,答出一个给2分,其他答案不给分,超过两个答案不给分)【解析】C.应是既切合他60岁生日;又以他的诗句寄托哀思;还升华了他的精神,展现了他从容坦然面对死亡、乐观豁达的情怀。

E.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没有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8.参考答案:这句话展现了史铁生坦然面对死亡,一种积极的生死观。

(2分)一方面,人总有一死,不管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都不可避免;(1分)另一方面,也应该像看待生一样
看待死,从容乐观坦然。

(1分)(共4分,按照评分要点给分)
9. 参考答案:①选择铁生60岁生日的日子。

②会场挂满铁生笑容可掬的照片。

③摘引他写的《节
日》诗中的句子。

④做玫瑰花枝留言片。

⑤学生朗诵铁生的作品。

⑥至交们向众人回忆铁生。

⑦医生报告最新消息。

⑧教授动情地诉说。

(6分,从会前场地布置、会上情景等方面概括,
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任答对6点得6分。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命题说明:本题选材于《史记》,必修一的史传类文本阅读有三种类型:《左传》《战国策》《史记》,其中《史记》的阅读难度更适合高一的学生,而且《史记》在文学上的成就也超越了《左传》和《战国策》。

题型设计与高考基本相同,考查的实词都是本学期要求重点掌握的词语。

10. C 【解析】注意把握陈述对象的转换。

11. A 【解析】“从”应解释为“跟随”。

C中“将军”是率领军队的意思,谓语是“屯”,屯守。

12. B 【解析】“匈奴都畏惧李广,不敢踏入边境一步”的概括错误,原文中有“匈奴大入上郡”。

13.(1)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4分关键词“然”译为“但是”1分,“苦”翻译为意动用法1分,句意2分)
(2)《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如果自身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下位的人就会去做;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那么即使发下命令,下位的人也不会听从”。

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6分,关键词“身”,1分;“而”译为“假设关系”,1分;“虽”译为“即使”,1分;“从”
译为“听从,服从”,1分。

句子语意2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命题说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初中学过并且要求背诵的篇目,本题在题型设计上采用了新的高考题型。

选择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简答题主要考查对于情感的整体把握。

14. C E(选C给2分,选E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超过两项该题不给分)
【解析】C项“表现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分析不正确,这句表达的是词人更加热爱人间的生活,这句的意思是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E项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此事”在词中所指的是人间的“欢”和月的“晴”和“圆”。

15. 参考答案:(1)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从词前小序和词的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等
词句中都可以表现出这一情感;(2)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情,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就可以看出;(3)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的词句中可以读出;(4)对不幸离人们的同情,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可以读出;(5)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之情,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可以读出。

(6分,每点2分,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一点情感的概括1分,分析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1)学而不思则罔;(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5分,每空1分;一空中有一处错误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命题说明:本题从题型上与2016年高考题型基本相同,但考查内容主要体现了高一教材的要求,如17题考查的6个成语均出自于必修一和选修教材。

19题选材与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部分;20题选材于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21题选材与“奇妙的对联”。

其目的是引导教师在搞一的教学中应该充分用好教材,要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要从高一起就抛开教材,陷入题海的训练之中。

17. C【解析】“不同凡响”的意思是形容文章、作品十分出色,与众不同。

对象错误。

“为期不远”
的意思是要不了太长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句中后文有“西北雄风已起”,与语境不符。

18. A【解析】B语序不当;“有足够条件的很多家庭”应为“很多有足够条件的家庭”;C成分残
缺;“反映出”缺少主语,应加上主语“中国航天”;D搭配不当;“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汉字之美”中“学习……汉字之美”搭配不当。

19. B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其实质是考查语言的连贯。

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20.答案示例:①新词新语的产生有多条途径;②科学进步也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③就会感受到时代和文化发展的脉动。

(5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意思基本相同,与上下文衔接恰当即可)
21.答案示例:(1)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4分)(2)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分)【评分说明】第(1)处4分,能与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词性相对2分,内容能准确概括下联的内容2分;第(2)处答案唯一,能将两句互换即可。

新写能符合语境亦可。

四、作文(60分)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准确入等。

(2)缺标题扣2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3分为止;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3)文体不明晰,
没有写成记叙文的,在36分以下给分。

(4)文章在200字左右而又未完篇者,总分不超过10分,发展等级不再评分。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题目解读:
本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的写作。

训练的要点有:在选材上要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构思上要选好记叙的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

本次作文评价注意体现出以上训练要点。

本次作文的题型为材料加题目的命题形式,题型为记叙文的任务型作文,任务驱动是要求讲述一个“比”的故事,选材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

材料的第一段是说“比”什么,第二段是说“比”的结果,这两个方面都要体现在讲述的故事之中。

各县校作文评分以43分为基准分。

能体现题目要求,叙述事件完整,语言表达通顺的作文都应不低于43分。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

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凭借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到景帝即位后,李广升迁为上郡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攻入上郡,匈奴的人马有数千骑,李广率领的只有百余骑兵,都十分惊恐,想奔驰转回。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

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武帝即位。

左右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将他从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做过边郡太守率领军队屯兵驻防。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和士兵在一起。

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即便是他的子孙或外人向他学习,也没人能赶上他。

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

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如果自身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下位的人就会去做;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那么即使发下命令,下位的人也不会听从”。

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