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和民主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空间和民主主义
曹正焕
随着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加利润而引进的许多技术被用于提高自由度、沟通和自治能力。
当今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传真机普及时间还不长,个人电脑就得到广泛使用,随着电话拨号上网和利用光缆的高速因特网技术普及到大众,电脑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加之数码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无线网络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手机提供了规模庞大的无线网络,通过与PDA(个人数字助理)或笔记本电脑的连接,使全世界的有线与无线网络连成一片。
在自然和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的现实空间之外形成的这些网络,自身却创造出既独立又庞大的人工智能空间。
网络空间并不单指代表因特网的电脑网络,是指用数码信息沟通技术连接的所有社会领域。
这种新空间的出现与扩张对多样化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它对多重民主的能力是侵蚀还是扩张?在那个空间里展开的矛盾性质是什么?那里有哪些主体性在形成?这些主体性的伦理又是什么?本文试图讨论这些问题。
一 虚拟空间———因特网
因特网虽然不是现实的空间,却是一个实际存在且具有现实力量的空间,即虚拟空间。
它能引导我们走向日常事件的世界之外,在那里并不存在物理事物或自然实在。
尽管如此,它使我们感觉好像与它们有直接的关系。
虚拟的空间包括因特网以外的信息创造出来的感性世界,感性世界与虚拟空间这一用语相互对应。
虽然这个世界是由电脑拟造出来的(世界),人们却能进到里面直接浏览。
在这里人们可以互相交换电子邮件、聊天、玩网上游戏、加入会员网或作为网页浏览记录(Blogger)来活动。
人们可以身穿网上人形衣,头戴网上假面具,就像在现实世界空间的等价物里一样,如此可以构筑共同的领域。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多用户领域(Multi-User Domains)被用于能显示出情感和认识的相互作用的虚拟空间。
把现实用括号括起来,并以此来独立地构拟出来的这个空间,也是一个智慧和情感的力量相互交接在一起并能组成共同点的伦理空间。
在虚拟现实的网络空间中,现实的空间被括号括起来了。
空间被融合,不存在距离,地理概念被虚拟化。
毋庸说尉山或庆州的人,就连在美国或法国的人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与汉城的人在假想空间内对话。
实际上散布在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聚在假想空间内聊天。
这些人虽然与那些连接聊天室的人互相道:“您好!欢迎您”,而实际上他们却只是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
信息社会中这些空间的假想式压缩,会给传统式国家政治的领土观念带来很大混乱。
在网络空间已经丧失了空间界限,那里根本没有领土的立足之地。
网络空间中的所有主体,带着自己特异的活力进到这个空间,从此,力量的交流活跃展开,力量的增殖不断涌现,许多权威在此一筹莫展。
然而,有权力的人却不愿意把网络空间视为独立空间,转变为物质领土的非物质性延长和再现的空间。
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二 新的公共领域的因特网
按传统的说法,国家一直掌握着公共空间。
即
使站在国家之外表现公共性的大众媒体,也正在逐渐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构。
所以,公共性已经沦为限制大众参与的、孤立的领域。
因特网的出现,会改变这一状况,通过个人电脑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在国家的势力涉及不到的地方,以国家难以干涉的方式开始互相交流意见,从此以自己的方式形成了他们的公众意见。
徐泰志追星迷俱乐部、红魔、爱卢会(热爱卢武铉的集会组织),以及活动在因特网里的无数联合体都利用了这种功能。
数不清的相同爱好者俱乐部、公开的电子邮件地址录、新闻俱乐部、网页浏览记录等组织,跨越国境交流意见并组织必要的行动。
他们超越了相互共享意见或行动的界限,已经发展到互相共享对方的时间和生活的程度。
这进一步增大了多样的自治性潜力。
进入因特网的人们之间的对话,不再需要国家的媒介了。
Mailing List、聊天、组成联合体、办网上杂志、做网页等活动,就是利用了这一思想而进行创造和沟通的机制。
网上公告把如此创造出的见解传播到广泛的领域中。
在被因特网改变的虚拟地理世界中,许多见解以飞快的速度转回地球上。
因特网发挥出来的威力并不逊色于强大舆论或新闻媒体的原因就在于此。
因特网已经超越掌握在国家或企业手中的智能机构(诸如图书馆、大学、研究所、言论、媒体等),开始扮演巨大的多智能、全人类集团智能的角色。
三 遭受孤立和压制后在网上空间的
主权合成
可是,网上空间绝不会以多样的自由性空间存在下去。
如前所述,因特网的历史并不很长,因特网的早期形态是国家(美国)为了保护军事情报而建立的军事情报网,后来发展成为民用的研究网络,再后来发展成为自由性网络。
这是权力机构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引入的技术被大众反利用的重要案例之一。
在网络里,有这么多的力量在角逐,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国家和资本。
资本看到网络被用于大众自由沟通的空间,就想方设法将其变成只获取利润的空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世界主要网络均转变为商业网络,就印证了这一点。
韩国的Conet、统一、神秘等超高速宽带网络公司,也是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
而且,因特网Containts的许多部分也开始以商业为目的提供服务。
销售各种商品的网上购物中心、销售各种信息的网站、黄色网站猛增。
资本把在网下空间力图发财而奔波的各种企业形态原封不变地搬到网上,使网络空间变成资本主义的利润空间。
不仅商店,就连图书馆、大学、企业、电影院等也都出现在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到处都筑起篱笆墙,显得杂乱无章。
国家虽然从很早就开始关心因特网,可是根本没有想到会活跃到如今这种程度,而且也从未希望是这种结果。
这是因为虽然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但也侵蚀了国家的权威。
例如,苏联的解体原因虽然很多,但网络的发展也起到了某种作用。
这是因为人民的自由网络不断地在发展,随着不受国家控制的国际沟通加大,独裁主义的统治很难维持。
1996年到1997年韩国工人总罢工时,因特网不仅能把工人聚集在一起,而且还把斗争的消息传到海外,成为争取国际性斗争合作的手段。
显而易见,网络的发展促使超越领土的沟通成为可能,进而侵蚀了国家的权威。
韩国政府进入2000年以后,力图制定信息通信基础保护法。
这是因为韩国政治认为韩国社会已经经过产业社会化,初步进入到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新的信息社会把信息通信系统视为必备的基础,在以行政为首的金融、医疗、交通、运输等方面,作为社会和经济活动支柱的基础设施需要这些信息通信系统,并且将此作为主要组成因素,目的是防止“黑客侵入以及电脑病毒等各种网络威胁”。
这一点来自于对如下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用于社会以及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即信息通信系统受到网络方面的攻击,这些基础设施就不能正常启动,国家活动或经济活动可能会瞬间中断。
从2001年11月1日开始,国家实行了因特网内容等级制。
这是根据区分网页内容是否含有对青
少年有害的信息来判定等级的,而且在公共机构和
网吧设置防火墙软件,实际上是想对国民上网进行控制。
其结果是,实行因特网内容等级制以后,同性恋者联合体等代表社会少数人群呼声的各种网站遭到关闭处理或者限期自动关闭。
这是对因特网具有的多重自治能力的否定和侵害。
令人费解的是,强硬的压制是在知识产权法的推进下进行的。
以文字、形象(名声)、声音、图像等所有信息的高强度沟通为最主要特征的因特网,被知识产权法套上了枷锁。
因为制定产权法的目的,就是要对一切信息定出价格、确定限制沟通的信息、对违法的案例动用国家专政工具等。
在知识产权法的作用下,多重的水平沟通被阻塞,国家和货币作为网络空间的媒介而发号施令的状况开始重演。
这与政府机关在网络空间里被复制和再生的状况是相拟的。
以“网络巡逻队”为首的信息监控机关在网络空间通过详细地记录和监视个人,把网络空间本身视为巨大的监狱。
也就是说,大众被剥夺民主的自治能力后,沦落为巨大权力的统治对象的状况,在虚拟空间上也在重演。
另外,知识产权拉大了能支付数码服务和数码商品之价格的人与不能支付者之间的差距,起到了政治分割大众的作用。
这种分割封锁了大众的无限参与,使网络空间变成一种有特权区域的倾向。
数字鸿沟的结果是经济上的巨大差距。
而且,网络空间中的性别差异也要比现实空间更加露骨和突出。
蔑称女性的用语、对女性的粗暴语言、对女性实行孤立等行为,在因特网上比比皆是。
在网络空间流通的语言,偏重于以英语为首的大国的语言,这也是在此空间导致不平等和地位名次的原因。
而且,现实社会的法律也被搬进网络空间,对网络空间上的一些行为进行处罚,以所谓把“不温和资料”登载在公告栏为由,用国家保安法对此进行处罚就是一个例子。
国家对网络空间的压制和监控,以及资本对网络空间的围剿日益加深,大众对网络空间寄托的希望渐渐暗淡下来。
把网络空间当做自由空间的早期热情正在逐渐冷却,甚至可以感觉到网络空间正在固化为资本的第二殖民地和帝国的踏板。
四 网络空间的阶级构成和大众
不仅在自然空间或社会空间,还是在网络空间这一假想的虚拟空间内,都无法实施资本或国家的全天候统治。
其理由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大众的反抗、叛逃以及不断为自己组织所做出的努力。
例如,想通过网络空间自由浏览的大众的努力从未间断过。
我们可以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
1994年墨西哥的沙坝地斯达原住民开创一个先例,即把因特网当成一个斗争的电子组织。
这些恰帕斯州的当地居民,把自己声明的对政府宣战的布告发表在因特网上,把全世界的视线吸引到恰帕斯州的丛林里。
他们把已经与美国签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墨西哥政府对当地原住民实行的排挤政策揭露无遗,而且用诗的语言表述了500年间自己对外来势力以及独裁者的欺压所进行的斗争,并通过因特网传播到全世界。
通过这样做,沙坝地斯达原住民们成了数码技术时代集聚反抗新自由主义力量的中介,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大陆分组会议和两次大陆之间的会议,为集合全世界大众的力量对准共同之敌作出了贡献,其中因特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开始的西雅图斗争是反对资本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斗争,继而发展为包括魁北克、日内瓦在内的反对全球化的斗争,其中起到联系作用的也是因特网。
不仅像诸如Indymedia或Autono2 media这样的独立因特网媒体,而且连许多Mailing List、网页、公告栏等也被用于斗争的传播和集结上。
当青年活动家佳热卢・吉沃里亚尼在日内瓦遭到警察杀害时,因特网扮演了即刻组织抗议活动的组织家的角色。
2003年初正当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时,组织全世界反战运动的也是因特网。
2003年1月18日、2月15日、3月22日、4月22日等4次大规模国际反战和平示威,集结了数千万人,借此机会揭露了美国的战争目的。
许多国家抗议美国的帝国主义行径,而且组织这次与热爱和平的伊拉克人民一起的共同行动,当然因特网的作用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通过网页或Mailing List,把全世界人民
对美国准备战争、强行发动野蛮战争的愤怒心情,迅速传播出去。
还有,称为Blog的新的网络方式,在把参与人Blogger集合到反战队伍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案例表明,尽管因特网被资本孤立得越来越严重,大众还是把因特网用于开展反抗资本和权力的斗争、争取传播权的斗争,并以此作为自己相互联系的手段。
也就是说,网络空间正成为资本和劳动、帝国主权和大众之间展开敌对阶级斗争的空间。
现在让我们从阶级分析的观点进一步系统地观察一下利用数码机器和电子媒体的大众动向:第一、网络空间的登场伴随着生产的信息化;
第二、网络空间的发展会带来劳动的质量和性质的变化;
第三、劳动的非物质形式变动使劳动带有两种不同的特征;
第四、由于劳动的这种变化,劳动变成社会性劳动,而社会性劳动者将逐步具有新的主体性。
五 网络空间的伦理和民主主义
事实上,网络空间也像现实空间那样,是资本的攫取活动和多重抵抗等活动的敌对空间,因此有不少人对网上空间抱有不满情绪。
可是,由于这些不满来自于敌对方,根据不同的立场其内容也有所不同。
来自权力和资本立场上的不满是网络所具有的根本的不稳定性。
类似于多重身份、匿名性、群众性、流动性等多种特点,以及垃圾信息、散布病毒、黑客、海盗行为等大众的行为形态,都会给资本带来不安全感。
其中有很多是大众面对资本的攻击而采取的生存方式和行动形态。
资本把这些斗争作为反伦理来进行批判,并想尽一切方式否定这些斗争的正当性。
想在网上确保秩序和安定的资本之努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法制化努力表现出来。
这就像在青少年保护法或著作权法中伴随着保护的伦理,或者在通信秩序资本法中伴随着秩序的伦理一样,无论哪一项权力的伦理学,都在网络空间以维护现有的所有制秩序、剥削秩序、发财秩序以及为其培养所需再生产的力量为目标。
所以,这种伦理学的本质从根本上带有政治性和司法性。
大众所需的伦理学与此完全不同。
大众在网络空间具有的最强大(而且惟一)的潜力就是同心协力。
资本为了积蓄也需要大众的这种同心协力,可惜的是资本不是同心协力的必须存在的对象。
大众的相互协作也是能从资本分离出来的潜力。
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和协作来交流智慧、沟通感情、更新生活。
因此,大众在网络空间上具有的伦理有可能与政治、司法的性质有所不同,而且也应该不相同。
沟通的可能性是大众的网络空间伦理的第一原理。
资本总是不断地想阻挡大众的沟通,并作为媒介者而介入到大众之中。
对智慧和感情的传播定出价格,制做出信息产品,或通过法制来控制传播的质或量等企图,足以证明这一点。
这种介入工作一旦成功,大众之间的水平交流就会遭到破坏。
这是想通过侵蚀大众的自由性使大众沦为对资本存在的依赖。
在网络空间维持和发展大众的直接相互沟通的能力之所以重要就是这个原因。
为此,非常需要把网络空间提供的几种机会和可能性用来努力生产既内在又有效的信息内容。
例如,为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硬性规定的固定身份,应该允许使用匿名和多重身份;打破标准语僵硬的意思框框,加深、拓宽沟通的范围,为此应该提倡语言的灵活性。
称为“Netyket”的用语若想具有意义,就不能把现实空间的道德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空间加以应用。
这意味着应该具有这样的社会性的努力,即力图把网络空间变成一个旨在增大大众沟通能力的伦理空间。
另一个原理是责任。
责任是沟通的重要环节。
人们常常从制度、司法的观点理解责任,而实际上责任是内在的伦理问题。
责任在英语中含有应答—可能性(responsi biltity)的意思。
即责任的基本意思是当事人通过沟通将相互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圆满地、创造性地搞好。
网络空间的匿名特点和多重身份,时常会带来不可能应答的问题,例如,单方面通过毫无根据的辱骂和诽谤来压制对方、性方面的粗暴语言、散布谣言等。
这些人甚至会使受到攻击的人陷入自闭症,更甚者会导致把对方推向死亡之路。
与此相反的是提供应答的可能性,尽可能提供最大的应答可能性才是在网络空间对智慧、感情的沟通负责任的方法。
而且,这也是为了防备权力机构,维护大众自我价值化网络的一条道路。
这
是因为如果不负责任的现象在网上泛滥,权力机构就会以保护为由介入到大众的网上,使其从属于权力机构。
网络空间常常被视为新的公共领域。
从哪一点来说这是新的呢?迄今为止公共领域是指管理那些私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之领域,主要与国家的活动领域重叠。
即使在市民社会中形成的公共领域,它的产生也与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公共领域具有超越性。
传统的左派运动也把公事看做带有超越性,把掌管国家的目的作为变革的第一要务,或者为此而一心专注于建设国家之萌芽的政党组织等。
可是,网络空间具有与超越性相对应的性质。
通过提供双方之间、多方之间横向沟通的潜力,网络空间能够使参与沟通的各方之间产生和积累共同点的关系网得到改善。
也就是说,提供一个能具有不同点的各方产生和积累共同点的关系网。
实际上,伴随着责任的沟通能构筑广泛的共同网。
这里所构筑的公共领域并不是超越性的,而是内在性的。
所以通过有责任的沟通构筑的网络空间共同网又一次改善了公共的和共同的内在关系。
这内在的自我运动推动着大众的民主主义。
(本文作者:清洁出版社共同代表,自由评论人)
韩国数字电视出口形势喜人
2004年以来韩国数字电视的出口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势头,正迅速成为出口的主导商品。
据2004年4月23日韩国产业资源部公布,PDP、液晶、背投、阴极射线管(CR T)等数字电视在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额达到31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017%。
从各种产品出口额来看,背投电视以1147亿美元的出口额实现了124%的增长率,而PDP和液晶电视及阴极射线管电视的出口额依次为1112亿美元(124%)、0182亿美元(32%)和0127亿美元(5818%)。
相反,模拟电视的出口额仅为118亿美元,减少了1716%,与其他电视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认为,数字电视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好转,并且韩国产品在质量方面的竞争力与家电强国日本并驾齐驱,导致对韩国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韩国产业资源部还预计,今年韩国数字电视的全年出口额将首次超过20亿美元大关,达到21亿美元。
韩国数字电视的出口额在2001年还停留在2168亿美元的水平上,但到了2002年和2003年分别增长到9174亿美元和12196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特别是在去年,包括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内,韩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
因而,韩国产业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由于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播放、雅典奥运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价格下降等因素,将比去年增长40%以上。
”
(思泓 摘自http://www.hangu o1org/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