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诵读法”自主学习写景抒情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步诵读法”自主学习写景抒情诗词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三者之间关系不难理解:所有能有
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它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自主学习的
能力怎样才能得到提高,也正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与同学们在学习
写景抒情诗词时总结了一种“五步诵读法”,用来指导大家自学这类诗词,效果不错。

既激发
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读正音。

这一步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读书时注意手里拿着一支笔,随时
标注、圈画难读、易错字音与停顿。

例如《观沧海》中的字音:东临碣石(jié)山岛竦峙
(sǒng zhì);《钱塘湖春行》中:浅草才能没马蹄(m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
停顿: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遇到难读字、多音字,要注意勤查工
具书。

遇到模棱两可的停顿,注意根据句意,以“不破词”为原则在句中画出停顿。

二、读知意。

弄清楚关键的字词意思,了解诗文大意。

例如《观沧海》:竦峙,高高地
挺立。

星汉,银河等;《次北固山下》:客路,旅途。

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等;《钱塘
湖春行》: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够,这里指作者玩赏不够的留恋等;《天净沙秋思》:断肠人,悲伤到肠子都断了,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极度悲伤的人等。

这一步在读书时依然不要
忘记圈画、标注,以及查找工具书。

前两步是基础的诵读,也是更深一步诵读的基础,基础的东西一定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读绘画面。

这里的“绘”不是用彩笔画,因为我们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我们提倡
用流畅优美的语言描述从诗句中感受到的画面。

描述时尽量做到流畅、典雅、富有表现力。

可以将自己的描述拿来与大家交流。

学习《次北固山下》时大家得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诗人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
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
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
候一下家里人!
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有同学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一个深秋的黄昏,在古道之上,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吹动风尘仆仆的游子的衣衫,他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
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
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
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诗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读出感情。

这一步,要求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更深一步领会文中感情。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
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
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如《西江月》: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

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

而长期的农村
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
大的兴趣。

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

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迫害,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

正是在这种复
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
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词中描写农村
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再如《观沧海》: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
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
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
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
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
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行
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他将自己
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
风格。

第四步就是要把这种豪放的气魄读出来。

五、读成诵。

学习古文的重中之重就是“诵读与积累”,尤其是一些经典的诗词,能够让
学生熟练地背诵,才能使他们真正受益。

因此,要求在前四步的基础之上反复诵读,熟记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