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物理知识梳理精讲 第三章 物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江西三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
年份知识点考查内容题号题型分值总分
2019 熔化与凝固
熔化吸
热,凝固
放热
7④填空0.5
汽化和液化探究水沸
腾时温度
变化的特
点
25(一)
实验与
探究
4 4.5
2018 温度与温度
计
寒暑表23(3)
实验与
探究
2
升华和凝华
碘的升华
实验
19 简答 5 7
2017
熔化和凝
固、汽化和
液化
物态变化
过程中的
吸放热情
况
10 填空 1
汽化和液化
探究水沸
腾时温度
变化的特
点
25
实验与
探究
7 8
命题导向
本章知识点在江西中考中约占4~8分,主要以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本章的高频考点是温度与温度计、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理解分析(难点)。
本章知识点是江西中考的必考考点,在填空题中考查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在实验题中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温度与温度计(高频考点)
1.温度
概念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
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__冰水混合物__的温度定为0 ℃,__沸水__的温度定为100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__1__℃
读数4 ℃读做__4摄氏度__,-4 ℃读做__负4摄氏度__或__零下4摄氏
度__
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②去年江西省的最高气温约为
40 ℃,最低气温约为-5 ℃
2.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
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量程__,认清温度计的__分度值__
②使用时: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全部浸入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__容器壁或容器底__;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被测液体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稳定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液面__相平__
【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3)体温计读数时,眼睛通过温度计的一条棱看过去,圆弧形的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了的、较粗的水银柱,便于观察和读数。
(4)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 ℃。
熔化和凝固
晶体非晶体
示例金属、海波、冰松香、玻璃、沥青
特点__有__确定的熔点__没有__确定的熔点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__吸热
__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__放
热__
持续放热
图像
【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汽化和液化
方式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汽化
__液态__→气态__吸__热
汽化方式:__蒸发__、__沸腾__
液化
气态→__液态__ __放__热
液化方法:__加压__、__降温__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装置
设计①测量工具:__温度计__、__停
表__
②烧杯加盖的目的:__减少热量
的散失__
③仪器安装顺序:由__下__往__
上__
升华和凝华
方式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共同点升华__固态__→__气态__ __吸__热
凝华__气态__→__固态__ __放__热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液态出现
(图说物理)
教材图片命题点考查示例
RJ八上P47图3.1-1 温度计
的原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的自制
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
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
的。
为了更明显地显示温度
的变化,应尽量选择__较细
__的玻璃管
RJ八上P60图3.3-4 物质的沸
点及温度
变化
如图所示,小强做“纸锅烧
水”实验时,发现水烧开时
纸锅没有燃烧。
他通过翻阅
资料知道,这是因为纸的着
火点高于水的__沸点__,水
沸腾时虽然还在不断吸热,
但__温度__保持不变,故纸
的温度也不变,所以纸锅没
有燃烧
RJ八上P61图3.3-5 物态变化
辨识及其
吸放热
情况
1.人刚从游泳池中出来时感
觉特别冷,这是因为__身体
上的水蒸发吸热__;如果有
风吹来会感觉更冷,这是因
为__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
快,身上的水蒸发越快__
续表
教材图片命题点考查示例
物态变化辨识及其吸放热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了一
RJ八上P63
图3.3-9
JK八上P105
图5-3-10
RJ八上P64
图3.4-1
RJ八上P67
图3.4-5
情况个“简易冰箱”(如图),篮
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
会变质。
以上“简易冰箱”
的工作原理是(B)
A.液化放热B.蒸发吸
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3.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
出现冰花,就是室__内__(选
填“内”或“外”)水蒸气在
玻璃表面凝华而成的;太阳
出来后,冰花吸热后__熔化
__成水流下来
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
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
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
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
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
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
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
中水蒸气__凝华__(填物态变
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
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
高频考点专练(互动课堂)
温度的测量及估测(高频考点)
例1(2019·湘西州中考)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36.9__℃。
例2(2015·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D)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1.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14__℃__。
19:54时的气温是__29__℃__。
2.(江西中考)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如图所示。
此温度计的量程是__-20~100__℃。
【方法技巧】
(1)温度计读数时:①看清量程和分度值;②看液柱在零上还是零下(没有零刻度线时,若液面所处刻度上面的数字大,则为零上,否则为零下)。
(2)体温计使用时应将示数甩至35 ℃左右(即甩回玻璃泡中)。
如果不甩一下,直接测量人体的体温,若人的实际体温高于原示数,则测量准确;若人的实际体温低于原示数,则所测体温等于原示数。
物态变化辨识及其吸放热的判断(必考)
例3(2016·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凝固放热__、(2)__汽化吸热__和(3)__升华吸热__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例4(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__固体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
,
3.(江西中考)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熔化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江西中考)以下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
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
5.(2018·江西中考)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答:A方式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的升华现象;B方式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部分碘先熔化再沸腾产生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方法技巧】
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
(1)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2)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3)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
熔化、凝固、沸腾图像的理解(重点)
例5(2019·江西中考样卷)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判断正确的是(C)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 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0 ℃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0 ℃时,晶体开始熔化
例6如图所示,是小菲在物理学习中记录的一些图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图甲反映的是晶体熔化的图像
B.由图乙可知,R甲>R乙
C.从图丙可知该物体的密度为2×103 kg/m3
D.由图丁可知物体的速度是10 m/s
6.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7.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 ℃
C.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方法技巧】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①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②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持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时反之。
中考必做实验突破(素养提升)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标要求,考纲要求)
高频命题点:
(1)为什么不直接加热而用水来加热?(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升温缓慢)
(2)烧杯中水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要求能浸没试管中装有的固体,同时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侧壁。
(3)实验还需要什么器材?(秒表)
(4)装置中温度计如何放置?(温度计的玻
璃泡浸没在固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要拿出来读数)
(5)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比较晶体为固体时和液体时的比热容。
(7)利用比热容公式计算热量。
(8)晶体熔化图像解读:熔化前(AB段固态),固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熔化时(BC段固液共存),固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达到熔点;完全熔化后(CD段液态),液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9)非晶体:无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一直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熔化图像一直呈上升趋势。
例7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从下至上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4__ ℃。
(3)如图丙中__A__(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4__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由于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故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__。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课标要求,考纲要求)
高频命题点:
(1)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长,原因有哪些?(水太多、水的初温过低)
(2)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也高;气压低,沸点也低)。
(4)沸腾过程中气泡的特点(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沸腾后气泡越往上越大)。
(5)分析数据知道沸腾时间和加热时间。
(6)烧杯上盖纸板的原因: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达到沸点。
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否则烧杯内的气压过高,水的沸点升高)。
(7)描点画图及分析图像:两组实验图像比较,分析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一样的原因是在于质量不同或是初温不同。
(8)撤去酒精灯,水中的气泡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使水持续吸热,继续沸腾。
(9)图像解读:沸腾前,水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继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不再变化——达到沸点。
例8(2019·江西中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1所示,是瑞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
其中__甲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2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是__97__℃。
(3)水沸腾后续继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__温度__,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__不变__。
请完成《限时训练本》第5~6页
请识记《背多分手册》第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