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1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地图概括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在制图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取舍和化 简,称为地图概括。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选出最 重要的事物表示在图上,而舍去次要 的事物。
化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数量和 质量特征的化简。
理由:不可能通过不同符号反映所有数据 的差异。
实质:根据地物的属性,进行聚类或分群
分类的方法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1. 层次归类
1:10万
河流 运河 湖泊 水库
1:25万
2. 数量分
3. 等级合并
4. 形状的简化
图形形状化简
5. 内部结构的简化
(三)夸张
理由:为了表示重要的地物或细节。
实质:不按位置与比例进行示意性的表示
(三)夸张
1. 局部夸张 2. 位移 3. 合并 4. 分割
1. 局部夸张
夸大特征
2. 位移
3. 合并(细节)
光滑处理 突出特征
4. 分割
例如:河流长度<1cm、湖泊面积<1mm2、 岛屿面积<0.5mm2应删除
可以是单项指标,也可以是多项指标。
2. 按指标定额进行删除
删除的指标定额——规定图上单位 面积内选取的总量
3. 按资格排队进行删除
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选取顺序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 大到小
思路:长度足够长,或距离足够远则取, 否则则舍
取
长度
舍
间距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三)区域指标法 含义——按照区域特点制定区域指标图,以此
确定符号的量化指标。
例子:海岸线曲率选取。按照海岸类型的形态 特征,制定海岸选取指标图,以次控制岸线 细节的概括程度。
原理——用基于区域特征的指标来确定符号的 量化指标,使之反映区域的最显著特征和区 域之间的对比。
地图中空间数据密度和精度的参考指 标。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图解计算法 (二)等比例数法 (三)区域指标法 (四)回归分析法 (五)开方根规律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图解计算法 含义——单位图面的载负量确定符号数
量指标的方法。
载负量:单位面积(1cm2、100mm2)内 居民点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二)地图比例尺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四)数据质量 (五)图解限制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1. 地图的用途决定地图的内容。 例如:华北地区教学挂图和行政地图
华北地区教学挂图
1:100万,内容简单,符号粗
华北地区行政地图
1:100万,内容详细 ,符号细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四)回归分析法 含义——通过地物密度与符号密度之间的经验
关系来确定符号数量的方法。
例子:居民点数量的确定。按照居民点实际密 度与现有地图中居民点符号个数之间的经验 关系,确定新编地图中居民点符号的个数。
原理——从已被广泛接受的地图产品中总结经 验关系,来确定符号的数量指标。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问题
地图概括——取舍、化简 制约因素——多方面
那么,地图概括有没有一个度量标准?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一、数量分析概念 数量分析定义: 根据地图感受理论,应用现代数学
方法,对地图符号的数量指标进行分 析,为地图概括提供指导。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一、数量分析概念
数量分析的目标: 提出一定地域、一定比例尺条件下
(五)开方根规律
含义——新编地图与原始地图的比例尺之 比的开方根,便是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 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中的地物数量的比 例。
例子:河流、居民点数量的确定。
原理——符号数量与地图比例尺的1/2次 方成正比关系。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分类 (二)简化(删除和图形化简) (三)夸张
(一)分类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的主题决定要素在图上的重要程度,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 影响。以居民点为例
不同主题地图上的居民点
(二)地图比例尺
1.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 例如居民点图形变化
2.地图比例尺的变更,也制约着图上 地物的质量特征。
居民点图形变化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指该区域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条件。
不同区域具有景观各异的地理特 征,影响地物的取舍。
例如:江南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
江南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
(四)数据质量
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地图数据 为基础的。
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制约 地图的内容和数量和质量。
(五)图解限制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 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 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扩大级差,减少级数。
替原来5点)
生产队 (用新点代 村
大队 乡镇 县
4. 降维转换
例如:图形等级转换
5. 分区选取
不等精度的选取方法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概括标准)
(二)简化(删除和图形化简)
理由:地图不可能反映所有的地物及其 细节。
实质:删除与图形化简。
1. 按规定的最小尺寸进行删除
删除的最小尺寸——决定空间数据取 舍的尺寸标准。
例子: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原理——用适宜的面积载负量来控制符
号数量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二)等比例法
含义——按照等比数例模式来取舍符 号的方法。
例子:河流取舍。按照符号长度和空 间间距的等比数列模式对符号进行 取舍的方法。
原理——用级别来控制符号的密度, 从而实现对符号的取舍。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在制图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取舍和化 简,称为地图概括。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选出最 重要的事物表示在图上,而舍去次要 的事物。
化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数量和 质量特征的化简。
理由:不可能通过不同符号反映所有数据 的差异。
实质:根据地物的属性,进行聚类或分群
分类的方法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1. 层次归类
1:10万
河流 运河 湖泊 水库
1:25万
2. 数量分
3. 等级合并
4. 形状的简化
图形形状化简
5. 内部结构的简化
(三)夸张
理由:为了表示重要的地物或细节。
实质:不按位置与比例进行示意性的表示
(三)夸张
1. 局部夸张 2. 位移 3. 合并 4. 分割
1. 局部夸张
夸大特征
2. 位移
3. 合并(细节)
光滑处理 突出特征
4. 分割
例如:河流长度<1cm、湖泊面积<1mm2、 岛屿面积<0.5mm2应删除
可以是单项指标,也可以是多项指标。
2. 按指标定额进行删除
删除的指标定额——规定图上单位 面积内选取的总量
3. 按资格排队进行删除
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选取顺序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 大到小
思路:长度足够长,或距离足够远则取, 否则则舍
取
长度
舍
间距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三)区域指标法 含义——按照区域特点制定区域指标图,以此
确定符号的量化指标。
例子:海岸线曲率选取。按照海岸类型的形态 特征,制定海岸选取指标图,以次控制岸线 细节的概括程度。
原理——用基于区域特征的指标来确定符号的 量化指标,使之反映区域的最显著特征和区 域之间的对比。
地图中空间数据密度和精度的参考指 标。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图解计算法 (二)等比例数法 (三)区域指标法 (四)回归分析法 (五)开方根规律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一)图解计算法 含义——单位图面的载负量确定符号数
量指标的方法。
载负量:单位面积(1cm2、100mm2)内 居民点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二)地图比例尺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四)数据质量 (五)图解限制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1. 地图的用途决定地图的内容。 例如:华北地区教学挂图和行政地图
华北地区教学挂图
1:100万,内容简单,符号粗
华北地区行政地图
1:100万,内容详细 ,符号细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四)回归分析法 含义——通过地物密度与符号密度之间的经验
关系来确定符号数量的方法。
例子:居民点数量的确定。按照居民点实际密 度与现有地图中居民点符号个数之间的经验 关系,确定新编地图中居民点符号的个数。
原理——从已被广泛接受的地图产品中总结经 验关系,来确定符号的数量指标。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问题
地图概括——取舍、化简 制约因素——多方面
那么,地图概括有没有一个度量标准?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一、数量分析概念 数量分析定义: 根据地图感受理论,应用现代数学
方法,对地图符号的数量指标进行分 析,为地图概括提供指导。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一、数量分析概念
数量分析的目标: 提出一定地域、一定比例尺条件下
(五)开方根规律
含义——新编地图与原始地图的比例尺之 比的开方根,便是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 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中的地物数量的比 例。
例子:河流、居民点数量的确定。
原理——符号数量与地图比例尺的1/2次 方成正比关系。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分类 (二)简化(删除和图形化简) (三)夸张
(一)分类
(一)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2.地图的主题决定要素在图上的重要程度,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 影响。以居民点为例
不同主题地图上的居民点
(二)地图比例尺
1.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 例如居民点图形变化
2.地图比例尺的变更,也制约着图上 地物的质量特征。
居民点图形变化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指该区域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条件。
不同区域具有景观各异的地理特 征,影响地物的取舍。
例如:江南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
江南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
(四)数据质量
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地图数据 为基础的。
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制约 地图的内容和数量和质量。
(五)图解限制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 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 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扩大级差,减少级数。
替原来5点)
生产队 (用新点代 村
大队 乡镇 县
4. 降维转换
例如:图形等级转换
5. 分区选取
不等精度的选取方法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概括标准)
(二)简化(删除和图形化简)
理由:地图不可能反映所有的地物及其 细节。
实质:删除与图形化简。
1. 按规定的最小尺寸进行删除
删除的最小尺寸——决定空间数据取 舍的尺寸标准。
例子: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原理——用适宜的面积载负量来控制符
号数量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二)等比例法
含义——按照等比数例模式来取舍符 号的方法。
例子:河流取舍。按照符号长度和空 间间距的等比数列模式对符号进行 取舍的方法。
原理——用级别来控制符号的密度, 从而实现对符号的取舍。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