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基础复习整理(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基础复习整理(DOC)
《临床医学基础》复习整理
一、名解
◆病历:是医师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得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
而撰写出来的过程。

◆症状:是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是医师或其他有关人员能够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主诉:为病人感觉最主要和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主观的异常感觉)或/及
体征(客观检查的异常改变),也就是本次看病的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呕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上消化道器官急性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
开始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为潮式呼吸。

◆深长呼吸(Kussmaul呼吸):是为了排出体内较多的CO2,以调整体内的酸
碱平衡,而出现的深大呼吸,频率增快。

◆奇脉(吸停脉):当心包缩窄或心脏压塞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加上
回心血流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也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故又称奇脉或吸停脉。

◆眼球震颤:双侧眼球发生有规律、快速来回运动。

◆麻疹粘膜斑:若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灰白色斑点,周
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

◆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鸡胸:胸廓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胸部上下径较短,胸骨下段前突,胸廓前
侧壁肋骨凹陷,称为鸡胸。

◆漏斗胸:胸骨下部剑突处显著内陷。

◆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加大,有时与左右径相等或超过左右径呈圆桶状。

◆三凹征:喉及气管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内,故当吸气时呼
吸肌收缩,造成胸内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并伴有喉鸣,称三凹征。

◆管状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域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触觉语颤:当被检查者发出声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道及肺泡传到胸
壁所引起的共鸣振动,可以用手掌触及感知,称为触觉语颤。

◆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肋尖软组织向外搏
动,称为心尖搏动。

◆捻发音: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颇似耳边用手指捻发的声音。

◆震颤:用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震动与在猫的喉部触及呼吸震颤相
似,称为震颤又称猫喘。

◆心房颤动:在听诊时出现心律绝对不规律,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
律。

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心房颤动。

◆生理性分裂: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平卧位与深吸气末,因胸腔负压增加,
右心回心血量增加,右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出现S2分裂。

◆奔马律:指出现在心肌严重受损伴心肌收缩力下降和显著心动过速时,原有
的S1、S2强度减弱,而S3、S4呈病理性增强,心音间的时距几乎相等,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由于心室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迅速流入
左心室,瓣口狭窄而弹性与活动尚好的瓣叶急速开放后突然停止,瓣叶振动出现一个音调高亢、历时短促而清脆的拍击样声音。

◆心包摩擦音:由于心包的脏层和壁层因炎症等因素,发生纤维蛋白沉着,表
面变得粗糙,心脏跳动时互相磨擦而产生的声音。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使
受压局部变白,在心脏收缩与舒张时,见白色的局部呈节律性红白色交替出现,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心脏杂音:指心音以外,由快速的血流在心脏或血管内形成的湍流而形成的
夹杂声音。

◆AustinFlint杂音:见于较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早期大量血液反流
回左室,舒张期压力升高,使二尖瓣瓣膜抬高,处于半开放状态,呈现相对狭窄,形成AustinFlint杂音。

◆Graham-Steell杂音:临床上多见于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扩张造成相对关
闭不全,此杂音称为Graham-Steell杂音。

(舒张期肺动脉瓣区)
◆移动性浊音: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从中间向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不
动,让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果呈鼓音则表明浊音移动。

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干性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气流吸入或呼
出时发生湍流产生的音响。

◆湿性啰音:又称水泡音,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稀薄的液体,如渗出液、
痰液、血液、粘液、脓液等,在呼吸时气体通过液体,形成水泡后破裂所产生的声音。

◆板状腹:当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腹壁常强
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舟状腹:当腹部向下塌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并可
看到腹主动脉搏动及肠胃轮廓,称为舟状腹。

◆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后出现压痛,手指仍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
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剧,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表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

◆腹膜刺激征:临床上该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统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
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胆囊触痛征:将拇指放在胆囊点并用中等压力按压腹壁,然后嘱咐病人缓慢
深呼吸,如果深吸气时病人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则称为胆囊触痛征。

◆肝静脉嗡鸣音:肝硬化时,由于门静脉高压,腹壁侧支循环的静脉扩张,血
流增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可听到一种连续的静脉嗡鸣音。

◆腹壁静脉曲张: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看不清,当门静脉或上、下腔静脉回流
受阻而形成侧支循环时,腹壁静脉可显著的扩张或迂曲,称为腹壁静脉曲张。

◆肠鸣音:当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
噜声,称为肠鸣音。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颈静脉怒张:取30-45度的半卧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立位,坐位
时均可见明显静脉充盈,称颈静脉怒张。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位变化的曲
线图形。

◆预激综合征: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途径(旁路)。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由于细胞质内残存核糖体等嗜碱
性物质,染色后呈现浅蓝色的网状细胞而得名。

◆脑脊液: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
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分)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Codman三角:随着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
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Codam三角。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的柔韧性较大,外力不容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
现为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骨结核:系继发性结核病,是以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
病。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
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应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先造影,明确病变部
位、性质、范围和程度之后根据适应证,经插入血管内的导管进行栓塞、血管腔内成形、药物灌注或植入支架等治疗。

◆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
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是指杀灭所有活的生物。

◆消毒:是指杀灭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但并不一定
彻底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如细菌芽胞的等)。

◆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和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
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上有着很大作用,故可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
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休克:是机体由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创伤、感染、低血容量、心源性和过敏
等)引起的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过敏性休克:由免疫球蛋白E抗体介导的一种变态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
原包括药物、昆虫毒液或某些事物。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遭遇严重创伤时,如复杂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由于剧烈的疼痛、严重的神经精神应激反应、急性大量失血失液等,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灌流量明显下降、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
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麻醉: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
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不同腔隙,阻滞脊神经根或脊神经的传
导,达到相应区域的麻醉效应,称为椎管内麻醉。

有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脊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三种方法。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指吸入麻醉药使50%病人对手术切皮无疼痛反应
的最低肺泡浓度。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
体验。

◆创伤:指机械性治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
碍。

◆急性蜂窝组织炎: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多与皮肤、粘膜受伤或其他
病变有关,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的是金黄葡萄球菌,有的是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

◆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是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二、选择
➢病历用蓝黑或黑色签字笔书写。

➢住院病历地址一栏城市应写明:市、区、街道、楼、单元,农村应具体到村、组。

➢主诉原则上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见于:脑炎、颅内压增高和某些中毒。

➢深长呼吸(Kussmaul呼吸)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
➢麻疹粘膜斑是麻疹的早期特征表现
➢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约为1:1.5。

➢语颤增强见于:①肺内有炎症浸润,如肺炎实变期、肺梗死;②肺内近胸壁处大空洞,如肺结核空洞、肺脓肿患者。

➢语颤减弱见于:①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②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③肺泡内含气量过多: 肺气肿,哮喘;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⑤胸壁增厚(水
肿、皮下气肿、脂肪过多)
➢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隙
➢管状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见于:①肺组织实变,如肺炎突变期;②肺内大空腔,肺脓肿、肺结核形成空洞时;③压迫性肺不张,如胸腔积液时。

➢肺部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而后上下对比,由前胸到侧胸,最后听背部。

➢震颤是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舒张期震颤见于二尖瓣狭窄。

➢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前正中线)距离为8-10cm。

➢心房颤动(脉搏短绌)的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率少于心律。

见于:冠心病、肺心病、甲亢、二尖瓣狭窄和各种心肌病。

➢二尖瓣狭窄时第一心音(S1)增强。

➢奔马律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开瓣音的存在说明二尖瓣狭窄伴瓣叶活动好、无严重粘连,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条件之一。

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重要体征。

➢心脏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采用Levine 6级分类法。

➢脑膜刺激征可见于: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内药物注射等。

➢脑膜刺激征常见体征有: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正常人24h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经常24h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
24h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称少尿;24h内尿量少于100ml称无尿。

➢炎症时,脑脊液比重升高,脑脊液pH值多降低。

➢浆膜腔积液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

➢浆膜腔液细胞分类:红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其他细胞。

➢肝功能受到损害时,蛋白质代谢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氨升高,血尿素降低、血氨基酸比例失调。

➢按泳动速度从正极起可将血清蛋白区分为清蛋白、α1、α2、α3及ɤ球蛋白等。

➢血氨增高可导致肝性脑病。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严重水肿、低白蛋白血症。

➢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GhbA1c)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平均水平,成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检测指标之一。

➢心电图:
P波——心房除极产生,先右房后左房,起始于窦房结。

判断窦性心律先看P波。

P-R间期——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级的传导时间;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形最大。

➢对比增强检查:顺磁性物质缩短T1,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超顺磁性物质缩短T2,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良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P201
➢骨骼检查:MRI:低信号;CT/X线:高密度。

➢骨挫伤应采用:MRI
➢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儿童骨折特点:青枝骨折和骺离骨折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破坏为主,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

X线:发病两周内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2周后才有骨质改变,骨膜增生。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增生为主,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骨破坏。

X线:在破坏区的周围有明显的增生硬化,在破坏区内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脊椎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

影像学表现:P220 ➢介入放射学按照治疗领域分类可分为: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经导管栓塞最常用于止血。

➢血液中严禁加入任何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自身输血的三种类型:回收式、储存式、稀释式
➢悬浮红细胞适应症:慢性贫血治疗的首选,急性失血及手术用血。

➢血小板保存条件:振荡保存,22±2℃。

➢对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称为围手术期处理。

➢限期手术:此类手术前准备虽容许有一段时间,但有一定限度,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

➢创伤常见并发症:感染、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外科感染是指与外科有关的感染,包括需要外科治疗的,和创伤、手术等外科疾病与外科操作后并发的感染。

➢破伤风潜伏期为7-8天。

➢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法及体外电击除颤法。

三、简答
●病历的重要性:
①是对病人疾病管理的诊断、治疗、护理以及预后估计的重要依据;
②反映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
③是临床教学、科研和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
④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①病因与诱因
②起病的情况和时间
③主要症状的特点和伴随症状
④诊治经过
⑤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简述主诉的定义:
为病人感觉最主要和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主观的异常感觉)或/及体征(客观检查的异常改变),也就是本次看病的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

●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1)局限性:
非特异性感染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胃
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
(2)全身性
血液系统疾病
全身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简述正常及病变时气管的位置:
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

气管偏向健侧,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

气管偏向患侧,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

●甲状腺肿大的意义:
甲亢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旁腺癌
●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
①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②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③肺泡内含气量过多: 肺气肿,哮喘。

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⑤胸壁增厚(水肿、皮下气肿、脂肪过多)
●心脏瓣膜五个听诊区及听诊内容:
(1)五个听诊区:二尖瓣区M(心尖部)→肺动脉瓣区P→主动脉瓣区A→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rb→三尖瓣区T。

(2)听诊内容:心律、心率、心音、心音强度的改变和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机制,意义。

第一心音出现在心室收缩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分别为二尖瓣和三尖瓣突然关闭与瓣叶紧张终止运动而产生的振动。

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分别为主动脉瓣关闭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的振动,主动脉瓣关闭音在前,肺动脉瓣关闭音在后。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各种原因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旋涡
(vortices),撞击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①血流加速
②瓣膜或大动脉器质性狭窄
③器质性或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
④异常血流通道
⑤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
⑥大血管瘤样扩张
●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第一次投影:心电向量环在立体平面上的投影
第二次投影:心电向量环在胸导联上的投影
心电向量在肢导联上的投影
●简述脾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
(1)临床上把脾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肿大
(2)脾大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伤寒)、败血症、肝硬化、白血病、结核、心力衰竭的等。

●贫血的定义,分级及临床意义P36
(1)定义: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2)分级:轻度为Hb<参考值低限至90g/L,中度为90~60g/L,重度为60~30g/L,极度重度为<30g/L。

(3)临床意义:
①生理性贫血
②病理性贫血:骨髓造血障碍(RBC生成减少);红细胞内在缺陷(RBC破坏
过多);红细胞外在因素;失血。

●简述空腹血糖增高的原因
①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②糖尿病;
③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④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心肌梗死、脱水、缺氧等;
⑤药物影响,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的应用。

●管型形成的条件:
①蛋白尿的存在
②尿流缓慢、尿液充分酸化及尿液高度浓缩
③有局部尿液积滞
●简述脑脊液透明度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时脑膜损伤可呈红色微混;
脑脊液中如有较多的细胞或细菌存在时可呈混浊,如化脓性脑膜炎——乳白色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微混;
病毒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仍呈透明。

●简述脑脊液凝固物的临床意义
块状凝固——化脓性脑膜炎
胶样凝固——脊髓肿瘤或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的脑脊液浓缩
膜样凝固——结核性脑膜炎
●比较渗出液和漏出液
漏出液为非炎症性积液,大分子物质及有形成分少。

渗出液为炎症性积液,血管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及有形成分多。

鉴别要点漏出液渗出液
原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化学
外观淡黄不定(血性、脓性)
透明度透明混浊
比重低于1.016 高于1.018
凝固不自凝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阴性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近似血糖常低于血糖
细胞计数 <100×106/L >500 ×106/L
细胞分类淋巴、间皮中性或淋巴为主
细菌学检查阴性可为阳性
●胆固醇临床意义:
(1)胆固醇增高见于: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②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③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④糖尿病,特别是并发糖尿病昏迷患者。

(2)胆固醇降低见于:①严重肝脏疾病;②严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甲
亢或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临床意义:
(1)甘油三酯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肥胖;阻塞性黄疸、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2)甘油三酯降低见于:严重肝衰竭或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等。

●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和补钾原则:
(1)原因:
钾摄入不足,包括禁食或厌食、偏食
钾排出增多,如消化液丢失(呕吐、腹泻、使用泻药或结肠息肉)、尿液丢失等
钾分布异常,常见细胞外液稀释,某些药物能促进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临床上缺镁常伴同缺钾
(2)补钾原则:
①见尿补钾
②轻度低钾尽量采用口服途径
③严重低钾血症、胃肠吸收障碍或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呼吸肌无力应该尽早
静脉补钾
④补钾常用剂型:氯化钾,肾小管酸中毒者宜用枸橼酸钾
⑤一天补钾量以不超过200mmol(15g氯化钾)为宜
●高钾血症处理原则
①减少钾的摄入;
②停用保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NSAIDs)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③加用袢利尿剂增加钾排泄。

●休克的处理原则:
①去除原因、诱因;
②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③纠正微循环障碍;
④增进心脏功能;
⑤恢复正常代谢。

●简述疖和痈的区别:
(1)范围: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是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疖轻痈重
(3)外观表现:疖:局部皮肤红、肿、痛,出现一个黄白色脓点;
痈:出现多个白点。

(4)治疗:疖:不用吃药,不用处理
痈:及早使用抗菌药物以制止脓毒症;切开引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