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儿童过敏性休克抢救全流程(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儿童过敏性休克抢救全流程(全文)
在儿科急诊工作中,当年轻医生遇到过敏性休克的患儿,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处理起来往往非常棘手。
但是一旦患儿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是必须要争分夺秒的,要求儿科医生一定要头脑清晰,容不得半点犹豫,否则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就跟随笔者,来学习下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一起做到胸有成竹,了然于心。
01、休克的分类
休克按照病因分类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02、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指由各种过敏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的休克,是机体对过敏原的一种即刻的致命性全身反应。
过敏原可以是食物、药物或其他刺激(如蜜蜂蜇伤等),这些刺激使IgE介导的超敏反应急剧发生。
03、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原种类
可以分为半抗原和抗原:
1、半抗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利多卡因、肝素等,初次进入人体均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被吸附在小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抗原: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胰岛素、蜂毒等抗原,初次进入人体能直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被吸附在小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04、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最早且最常出现的表现,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2、呼吸道阻塞表现: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儿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甚至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表现: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患儿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细而弱,然后发展为肢端厥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甚至血压测不出,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4、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因脑组织缺氧所致,表现为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5、其他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
05、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06、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1、及时切断过敏原及可疑过敏原
临床上当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及时让患儿平卧、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抢救
就地抢救、供氧、建立静脉通道,体位多选择仰卧位(呕吐者建议左侧卧位,呼吸困难者可以45°坐位),抬高下肢以改善血压。
3、一线治疗药物——肾上腺素
①首选肌肉注射:最佳位置是大腿中三分之一的前外侧面。
儿童使用1:1000肾上腺素,每次0.01mg/kg(0.01ml/kg),最大量不超过0.5mg。
如需重复使用,一般间隔5~10min。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有助于监测对肾上腺素的治疗反应。
②静脉推注:适用于急危重患儿,如收缩压在0~40mmHg,或伴有严重喉头水肿,儿童使用1:10000肾上腺素,每次0.01mg/kg (0.1ml/kg),最大剂量0.3mg,5~10min缓慢静脉推注,同时观
察心律和心率。
如果在5min内没有改善,重复注射同等剂量的肾上腺素。
4、液体复苏
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患儿,由于循环系统尚不稳定,充分的液体复苏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临床上首选0.9%NaCl,首剂20ml/kg,10~20min内推注,然后评估体循环及组织灌注情况(心率、血压、脉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若循环无明显改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给予第2剂、第3剂,每剂10~20ml/kg,总量40~60ml/kg(对于心肺疾患、心衰患者要注意输液速度)。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基础上,休克仍难以纠正,血压仍低或仍有明显灌注不良表现时,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血压、改善脏器灌注。
6、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静脉滴注或推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或氢化可的松每次8~10mg/kg,每4~6小时1次。
7、对症处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休克抢救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若有喉梗阻、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时,应立即气管插管。
②抗组胺药物:异丙嗪每次0.5~1mg/kg,肌肉注射。
③钙剂:10%葡萄糖酸钙溶液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ml,缓慢静脉推注。
07过敏性休克的预防
1、用药前应询问患儿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阳性禁用。
对于有明确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药敏试验。
2、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射用药,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3、对过敏体质患儿在注射用药后,应观察30~60min,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并准备好抗休克的应急抢救措施,防止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
4、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类,其水溶液在室温下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经药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儿,停用此药2天以上者,应重做药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08、总结
1、一旦患儿发生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非常迅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求每位儿科医生都要掌握好该急症的抢救处理。
2、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敏性休克的患儿,一定要第一时间切断过敏原,及时用上救命针——肌注肾上腺素,并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
3、过敏性休克的预防重于治疗,最根本的办法是明确过敏原,并进行有效的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