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
【篇一:罗素《权力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罗素的《权理论》概论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
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
在这里,社会
就是一个生物体,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
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
但他的解
剖刀好像仅仅比划了两下就听了下来: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
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
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
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
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
他首先是
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
然后,他分析了权力
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
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
不是一个团体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
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
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
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
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
状况的最终动力不是权力本身而已。
第一章:权力欲的冲动
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
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
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已上帝自居。
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只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
对权力的爱好
对然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东极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有时爱表扬等。
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
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
罗素认为自己是抱着这样的
双重目的:一是对一般的社会变革提出我认为比经济学家所讲授的
更为恰当的分析意见;另一是使现在和可能的不久的将来更容易理
解,使其可理解的程度高于想象力受十八、十九两世纪支配的人所
能理解的程度。
第二章:领袖和追随者
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的身上是显性的;在追随领袖的
人身上是隐性的。
然而,一切服从现象,根源都在与恐惧,不管我
们服从的是领袖还是神。
平等合作远比专制难以实行,远不及专制
符合人的本能。
所以集体兴奋的快感乃是形成领袖权力的一个重要
因素。
但当熟练的演说家希望激起战斗情绪的时候,她要在听众中
造成双重的信念:在表面一层,他要夸大敌人的力量,使听众认为
必须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与敌人战斗;在较深的一层,他要使听众有
鉴定的胜利信心。
所以说,科学已经造成人类不是全体生存就是全
体死亡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面。
第三章:权利的形态
近代事件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科学帮助我们加强了对物的
权力。
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
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
导的手段,例如雇佣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
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
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法律以来社
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依赖警察的程度。
法律在多
大程度上受人拥护,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比较通常的
情形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政客纵然利用了现成的政党核心集团,最
后仍能加以支配,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
第四章:授权
最重要的两种传统权力,即教权和王权。
这两种权力现在多少有点
黯然失色;要说他们将来都不能恢复过去的重要地位,那固然失之
轻率,但它们的衰落,不论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却使我们有可能
全面地探讨这两种权力体系;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正在得势的权力,
就不可能如此全面地加以探讨。
从这样的起源来看,就不难想象,
独占两种更为重要的权力,即巫术与宗教的权力并因此而享有控制
社会的巨大权威的一个明确的僧侣等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对于每
一个想了解怎样靠宣传获取权力的人来说,教廷权力的兴衰是值得
研究的。
如果说人们都是迷信的,都相信教皇的权力,那是不够的。
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有各种异端教派,如果教皇在大体上不值得尊敬,这些异端教派就会像新教一样传播开来了。
世俗的统治者不借
重于异端而使教会屈服于国家之下。
这一点,在东方虽获成功,但
在西方却遭到失败。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战争的失败,对宗
教权力的影响,远不如对世俗权力那么大。
第五章:王权:
战争对于王权的加强一定起过很大的作用,因为战争显然需要统一
的指挥,文艺复兴时代的君主,在同教会斗争方面,和早期国王比
起来,又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即教育已不再为教会所垄断了。
为
建立新型的君主国,世俗法律家的帮助是极可宝贵的。
野心家竭力
企图成为独裁者,只有经过相当长期的失败才肯罢休。
如果没有这
样的失败期,共和制度将不能支配人们的思想,而支配人们的思想
乃是稳定所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们时代的主要革命运动,是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对私人经济的攻击。
第六章:暴力:
暴力就是不得行使对象的默认的那种权力。
凡是在权力方面经过长
期发展的组织,通常都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狂热的(不是
传统的)信仰导致胜利;
第二阶段是新权利取得公众的默认,很快变成传统的权力;最后一
个阶段是权力用来镇压抗拒传统的人,因而成了暴力。
一个组织经
过这三个阶段的时候,它的性质也最是发生了重大变化。
暴力时期
通常是短暂的,一般通过下列三种途径之一而告结束的。
第一种是
外族征服,第二种是树起了稳定的独裁政权,第三种是新宗教(就
宗教一词最广意义而言)的兴起。
假如一种权力完全因为他是权力
而受人尊重,并无其他任何原因,这种权利就是暴力。
第七章:革命的权力
这是每一种道源于革命的权威所固有的困难。
它必须坚持说原来的
革命是正当的,但又不能不合乎逻辑地说以后的革命一定都是邪恶的。
革命的权力,如拿破仑的情形所显示的,很容易堕落为暴力。
俄国革命,它所选项换的主义(即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甚至是
反民族的,可是它的信条中至今证明唯一有效的部分是对自由主义
的挑战。
这当然要建立一个不民主的独裁政权,靠红军维持其稳定。
共产主义学说中有关国际的部分,已经证明无效,但对自由主义的
否定,却获得异乎寻寻常的成功。
第八章:经济权力
罗素认为稳定的法制社会里之所有合法产物,都可以追源于于暴力
的征服。
土地所有权即使决定允许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的权力。
发
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事
实上资本家会对他们所支配的人剥削到几点了吗?在激发民族感情上,宣传的重要性已经增加得和经济因素一样了。
第九章:支配舆论的权力
科学赋予白种人支配世界的权力,只是在日本人有了技术以后,这
种权力才开始丧失。
在集权国家,国家实质上是唯一的宣传者。
懒
惰是极权国家统治者一切美德中的最大美德。
第十章: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
生活在必学接受(至少表面上接受)某种显然荒谬的主义的社会里,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必须变的不是愚蠢无知便是大为不满。
??没有
科学,就不可能有技术上的长期发展;没有思想自由,也不可能有
科学的兴旺。
对领袖的忠诚、民族自豪感以及宗教热情——这一切
在历史上都已证实为最好的团结知道。
为了维持民族自豪感,究竟
要干涉自由到何种程度呢?实际已经发生的干涉行动,主要是为了
维持民族自豪感的。
在俄国,人们认为不同意官方正统言论的人很
可能又不爱国行为。
这是一个困难的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
愚昧的理想。
第十一章:组织的生物学
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靠自己的权力,而是由于大国间的猜忌。
教育可以使喜爱独立自主的情感剥削到什么境界为止现在无人知道。
国家对内对权力可以逐渐扩展到什么程度而不致引起反抗这也是无
法说的;但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如果假以时日,即使是最专制的国家,也还能把它的权力再加扩展,使它远远超出现在已经达到的程度。
知道最近,正当还是很松散的组织,对于成员的活动,只作一
些很轻微的约束。
使组织老去的是以过去的成功为基础的习惯。
第
十二章:权力和政体
当权利只限于成员中一个派别的的人所有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实行
严格的思想审查。
在一个大的民主国家里,选民除非对领袖热情拥护,是没有什么权力感的,因此常常觉得不值得去投票选举。
林肯
在人民一个总司令时写道:“他们告诉我,你有志于独裁。
达到独裁
目的的途径是打仗。
我指望你打胜仗,甘冒出现独裁的危险。
”因此,除了国家以外,一切组织支配成员的权力都是依靠开出权的,而支
配成员的权力严峻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与开除所带来的耻辱和经济
困苦的大小。
第十三章:组织和个人
在这章中提到,由于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因此美国通常不
会武力吞并其他国土的,因为“新选民是讨厌的”。
但是美国可以通
过扩大自由贸易区来提高自身的利益。
罗素谈到了技术的发展是管
理更广阔的疆域变为可能,并且实际上加强的权力的集中(政府所
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使得个人的自由逐渐受到挤压。
个人追
求权力,不仅要在组织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同时还要是这个组织获
得更大的权力。
第十四章;竞争
党和德国纳粹党则持恰好相反的主张,他们认为竞争除非采取民族
战争的形式,否则就总是坏事;民族战争是人类最崇高的活动。
争
辩的自由有助于发展智力是明显的,但不一定要有竞争的组织。
第十五章:权利和道德准则
自希伯来先知时代以来,道德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它是
和法律相似的一种社会规定;另一方面,它又是关于个人良心的事情。
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是权力工具的一部分,就第二个方面说,
它又常常有革命的性质。
积极的道德比个人的道德出现得早,或许
比法律和政府也早。
它最初是部落的习俗,法律就是从这些习俗中
逐步发展起来的。
就国王统治来说,我们已经知道宗教因素常被强
调的妨碍国王的权力。
不过,即使如此,它对于以国王为象征的社
会制度仍然起了稳定作用。
原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在那时的社会里,一般都相信有其超自然的起源;然而在先知和圣贤的影响下,产生
了新的道德,有时与旧道德并存,有时则取旧道德而代之。
第十六章:权利和哲学
主要的宗教旨在追求美德,但通常也还追求另一些东西,经验主义
哲学追求真实,而唯心主义哲学,从迪卡尔以致康德,则追求确实;实际上,一切伟大哲学家,直到包括康德为止,他们所关注的主要
是属于人性之认识部分的愿望。
就哲学来说,独立于自己意志之外
的实在是包含在“真实”这一概念中的。
照常识的看法我的信念的真
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决定于我所能做到的事情。
实用主义
认为一个信念如果有愉快的结果就是真实的信念,这理论也发生同
样的麻烦。
权力哲学,就起对社会所产生的后果而言,是自己否定
自己的。
第十七章:关于权利的伦理学
权力和道德观念一章,颇有“相对主义道德观”的意味。
例如讲到圣
经故事,摩西十诫说不可杀人,但是这里的人仅包含犹太同胞,他
们在对待其他民族时,也不乏宗族屠杀的故事。
又比如基督教十字
军骑士对异教徒的屠杀。
“对于能够普及一般人的好事实行社会协作
是可能的。
但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所形成的幸福是不能普及的”正如物
质财富是可以不断积累的,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这种资源是永远也是有限的。
罗素希望“有权利的人的最终目的应该在于增进社会协作??全人类的协作”这也是我虚妄的心里话。
罗素觉得可以通过宗教和道德,以及改变政治经济环境两种手段来促进。
第十八章:对权力的节制
全部历史表明,也可想象得到,不能依赖少数人来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在不想推反手法的政府的限度内,如何保护少数是节制权力的一个主要方面。
仁慈的人民,即在儿童时代受过仁慈待遇、养成愉快心情、在青年时代又觉得世界是一个亲善场所的人民,是不会发展那种意味着联合起来大量屠杀人民的特殊种类的理想主义叫做爱国主义或者阶级斗争等等的。
在任何实行独裁的地方,总是要趁年青人能独立思考之前,把一套信念灌输到他们脑子里去。
这些信念的贯注是经常而持久的,为的是希望年青人以后永远不能摆脱早年所受的教育的催眠影响。
毫无疑问,对于民主国家的公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比从读报中找出事实真相的本领更为有用了。
这就是自由主义的观点与极权国家的观点之间的主要差别。
前者认为国家的福利最后寄托在个人福利上,而后者则认为国家是目的,个人仅是组成国家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福利应该服从一个神秘的整体,这个整体其实是统治者利益的一件外衣。
全文段落之间的联系:罗素的《权力论》总共分为十八章,每一章都有一个独立
的标题,但是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是密不可分的。
从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的“标题”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哲学、关于权力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
第一章先讲了权力欲的冲动,讲了权力欲的来源和产生,深刻剖析了正是因为人有了对于权力的欲望,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二章讲了领袖和追随者,分析有支配权力和被支配人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接下来的几章讲了权力的几种不同的形态,包括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的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等,分析了这几种权力产生的各种契机和产生的作用。
接着全文的最后分析了权利的信条和政体,以及权力和道德及伦理之间的各种联系,权力
的节制讲了权力不可无限被滥用,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酿
成大错。
【篇二:《权力论》读书笔记】
《权力论》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
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
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
思想自由”。
在本书中,罗素围绕权力的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展开了对权力的阐述,全书共有18章,从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的“标题”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哲学、关
于权力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
从这样的章节结构不难看出,罗
素他将他所说的“权力”分为三种,分别是传统的权力、革命的权力
和暴力。
罗素在对这三种“权力”的分析之中,推演出了这三种权力的关系:
无论哪种权力都必须以暴力为保障;革命的权力在没有得到大部分
人的认同的时候往往只是单纯的暴力或者权威;革命的权力得到大
多数人的认同以后就成了传统的权力;传统的权力不再为人们所认
同的时候就沦落为单纯的暴力。
同时也以这样的逻辑结构阐述了权
力在人类生活乃至生命之中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罗素与马克思、佛洛依德等人单纯论述权力在人类自身的
根本需要有所不同,他认为追求权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无论是社会中的“领袖”亦或者是“领袖们”的“追随者”都展现了其追
求权力的控制欲和对权力控制下的服从和渴望,借此罗素将“权力的
胜利”放在了人类基本生活需要之中。
谈到罗素认为的“人类对权力的需要”,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他与弗
洛伊德的一些类似,也就是他们两人都对“权力的教育”这一方面尤
其关注,并且也将这样的教育方式视为权力的根基和源泉。
在文中
关于一部分的章节之中,随处可见的是罗素以苏联为着眼点,批判
不民主的危险性,联系他对“三种权力”的关系的理解,我认为这是
因为除了暴力以外的两种权力都需要教育和宣传并以此来拓展其根基,因此对于类似马克思主义或者其他的专权主义中那种洗脑式的
权力教育导致的思想不自由,以及文化闭塞罗素用隐晦的文字表示了他的深恶痛绝。
联系罗素“民主建设的道路是漫长的的观点”和他对教育的看法,我认为首先是革命的权力和传统的权力的建设和普及需要对其治下的人民进行教育,然而这样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强迫他人自由”这样的做法。
其中尤为明显的便是革命的权力在战胜传统的权力的过程之中,“革命的权力”往往会采用强制的手段来宣传自己为成为传统的主张,而这样的主张实际上与“民主”相悖甚远,也因此民主的建设往往经历不断地反复。
其中典型的案列便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
的十月革命,我觉得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过程也是这样的典型范例,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反复性吧。
除了以上的主要观点,罗素其实也将“权威”和“权力”有混淆之疑,文中对经济的阐述也落入了地主如何赚钱的俗套,自己仅有的观点也未能绕开马克思的理论,但其实这并不影响这本书在我理解权力为何物的过程中的强力地位,毕竟一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强大的逻辑结构在本书中表露无遗。
以上为本人对此书的感想。
【篇三:《权力论》读书笔记】
组织设计与发展期末作业
《权力论》读书笔记
学号:201005002385
姓名:彭霞
班级:管理10-2班
学院:商学院
《权力论》读书笔记
书名:《权力论》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时间: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22日
摘要:本文主要从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形态、分类,权力来源的信条,权力行使通过的组织,权力与个人组织政体间的关系,权力的道德哲学伦理准则以及对权力的节制等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权力的观点。
全文分为十八个章节,分别是:权力欲的冲动、领袖和追随者、权力的形态、教权、王权、暴力、革命的权力、经济权力、支配舆论的权力、作为权力来源的信条、组织的生物学、权力和政
体、组织和个人、竞争、权力和道德准则、权力的哲学、关于权力
的伦理学、对权力的节制。
人和动物的区别,属于感情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人类的某些欲望跟
动物的欲望不同,是根本无止境的,是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
在各
种无限的欲望中,主要是权力欲和荣誉欲。
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
并不等同。
大体说来,荣誉欲所导致的行动与权力欲所导致的相同,因此在实际意义上这两个的动机可以看成是一个。
权力欲的冲动有
两种形态:在领袖身上是明显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含的。
当人们甘心做一个追随者的时候,其目的是依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
集团来获得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
在社会科
学上,权力是基本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
权力
和能一样,具有许多形态,例如财富、武装力量、民政当局以及影
响舆论的势力。
在这些形态中,没有一种能被认为是从属于其他任
何一种的,也没有一种形态是派生所有其他的根源。
权力和能一样,必须被看作是不断从一个形态向另一个形态转变,而求出这种转变
的规律,是社会科学的任务。
想把任何一种形态的权力,特别是经
济权力这一形态孤立起来的企图,一向是而且任然是许多具有重大
实际意义的错误根源。
就权力而言,不同的社会在许多方面是有区
别的。
首先,在个人或组织所享有的权力的程度上,各社会是不同的。
例如,由于组织的增强,今天国家的权力显然比以前更大。
其次,就
任何组织最占势力这一点来说,军事专制国家、神权国家、财阀统
治国家都是很不相同的类型。
第三,在获取权力所用的方法上,世
袭的王权产生一种重要的人物,高级教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又产生
另一种显要人物,民主政治产生第三种,战争又产生第四种。
拒不
承认个人权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伟大征服者的身上最为明显,但
其中有些因素也可以在一切人的身上发现。
这是由于这种情形,社
会合作不易实现。
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
的那样的合作,而以上帝自居。
因此产生了竞争,需要妥协与统治,产生了反抗的冲动以及随之而生的动荡不安和某一时期的暴力行为。
因此就需要道德来对目无政府、坚持自己权力的人加以抑制。
章节之间的联系:
人类的无限欲望,直接体现在权力欲和荣誉欲这两个方面,大体说来,荣誉欲所导致的行动与权力欲所导致的相同,因此在实际意义
上这两个的动机可以看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