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教学文稿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一):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水所放出的热量(1)与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水完全分解为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说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2)是相同条件下1摩尔氢气和0.3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1摩尔水所放出热量的2倍(3)比在相同条件下2摩尔氢气和1摩尔氧气完全化合生成2摩尔氢气(L)所放出的热量少.由此,能得出哪些结论①一个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在数值上相等;②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与的反应物质量有关;③放出/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复习题答案1、(1)化学反应(2)化学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1、2、42、(1)洗净、擦干(2)将铁块锉成铁屑,将硫磺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加热引发反应3、C4、C5、(1)12g碳充分燃烧生成CO2比它不充分燃烧生成CO要多放出283KJ的热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成大气污染物CO和煤炭粉尘等.(2)比较一步转化与两部转化的热效应大小6、选用不同浓度的纯碱溶液或盐酸进行试验,确定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合适温度7、(1)负极锂是非常活泼的金属(2)锂极易与水反应(3)体积小、重量轻、电压高(4伏以上)、比能量高(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的输出能量)、寿命长(5~10年)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三): 高一化学必修二19页习题答案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 Al Cl2.B3.C4.金属性钾>钠;金属性铝>B 非金属性铝P;非金属性氯>S;非金属性O>S5.酸性 >;碱性 >;碱性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四): 高二化学(必修)课后练习答案问答题X·Y·Z三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在工业上通常都用碱液吸收.已知X 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易造成酸雨的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单质,汽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易溶于水.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X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2.Y与消石灰反应3.Z溶于水x-so2,y-cl2,z-No22so2+o2=(可逆,催化剂,高温)2so3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3No2+H2O=No+2HNO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小节习题答案书后17页 1\ D 2\ B 3\ B 4\ B5\ 1mol= 1000m mol 1L=10ld3.61mol/L=3.61 除以(以下用 / 代替)1000mol/L=(3.61/1000)mol *180*1000mg/mol/10ld=64.98mg/dl7\ civ1=c2v2 1.0 *0.25=18v28\ 0.8/40 :0.3/24 :0.2/64 :0.01/56=0.02 :0.01 ;0.003 :0.0001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六): 新课改人教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第二章书中练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买本参考书就行~\(≥▽≤)/~啦啦啦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七):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习题答案65页1.C2.AC3.D4.A5.C6.C7.B8. D9.(1)CH4,(2)改大;天然气燃烧不充分等(3)丁烷遇冷液化,管道气流不畅10. 0.5摩尔,1摩尔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八): 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本章自我评价课后习题答案啊,那个。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下面哪些是化学变化?• A. 金属生锈• B. 纸燃烧• C. 水沸腾• D. 冰融化答案: B. 纸燃烧2. 下面哪些是物理变化?• A. 水蒸气凝结为水• B. 铜制品失去光泽• C. 铁生锈• D. 醋与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答案: A. 水蒸气凝结为水、B. 铜制品失去光泽3. 以下有关离子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B. 阴离子获得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C.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 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答案: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第二章: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3H2 + N2 -> 2NH3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是多少?答案: 3:12. 离子方程式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中,产生的不溶物是什么?答案: AgCl3. 对于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下面哪个是正确的解释?• A.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O2• B.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H2O•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 D.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O2答案: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第三章:氧化还原与电位1. 下面哪个是捕捉电子的化合物?•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还原剂• D. 氧化物答案: B. 还原剂2. 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中,铜是什么?答案:还原剂3. 在电解质溶液中,下面哪个是阴极反应?•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B. 阴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C. 阳极的电子失去• D. 电解质溶液中没有阴极反应答案: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1. 下面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A. 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压强• D. 反应物粒子大小答案: C. 压强2. 反应速率是如何定义的?答案:反应物消失的速度,或生成物增加的速度3. 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反应速率会增加第五章:化学平衡1.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最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 答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61(1;1;Cs;Li;7; 1;F;F。
2(C 3(C 4(A 5((1)3Li7 3Li; (2) 6C 7N;(3)11Na 12Mg。
6(7(8(略 9( 4Li+O214142324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 :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 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 ,Mg(OH)2 (3)碱性Mg(OH)2 ,Al(OH)3 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 4Al+3O2?Na2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化学必修2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2习题答案化学必修2习题答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给出化学必修2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 什么是化学?答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2. 什么是元素?答案: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3. 什么是化合物?答案: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什么是混合物?答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5. 什么是纯净物?答案:纯净物是由单一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第二章:离子反应和电解1. 什么是离子反应?答案: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由于离子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2. 什么是电解?答案: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 什么是电解质?答案: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 什么是非电解质?答案: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5. 什么是电解池?答案:电解池是进行电解反应的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溶液。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答案: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物质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3. 什么是化学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4. 什么是平衡常数?答案: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稳定值。
5. 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答案: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使平衡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高中化学练习册答案必修二
高中化学练习册答案必修二【练习一:化学计量学基础】1. 计算1摩尔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
答案:NaOH的摩尔质量为23(Na)+ 16(O)+ 1(H)= 40g/mol,所以1摩尔NaOH的质量是40g。
2. 将1.5摩尔的硫酸(H2SO4)换算成质量。
答案:H2SO4的摩尔质量为2*1(H)+ 32(S)+ 4*16(O)=98g/mol,1.5摩尔H2SO4的质量为1.5 * 98g = 147g。
3. 计算1升0.5摩尔/升的盐酸(HCl)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答案:1升0.5摩尔/升的HCl溶液中含有0.5摩尔HCl。
【练习二:化学反应速率】1. 描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答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以及光照等。
2.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解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阿累尼乌斯方程为k = Ae^(-Ea/RT),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是频率因子,Ea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温度升高,e^(-Ea/RT)的值增大,因此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练习三:化学平衡】1. 描述勒夏特列原理。
答案: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减少这种改变的影响,即平衡会向减弱外部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
2. 举例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例如,对于反应N2(g) + 3H2(g) ⇌ 2NH3(g),如果增加反应物N2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NH3。
【练习四:氧化还原反应】1. 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氧化,另一部分物质被还原。
2. 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例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Zn(s) + H2SO4(aq) →ZnSO4(aq) + H2(g),锌被氧化,硫酸中的氢离子被还原。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化学计量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选择题1. 燃烧甲烷的反应式为(CH_4+2O_2→CO_2+2H_2O),该反应的氧化数变化是:A.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0B.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C.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D.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2答案:B2. 下列物质中能够与氧气反应的是:A. 氢气B. 二氧化碳C. 氨水D. 乙醇答案:D3. 化学反应放热时能量的变化是:A.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B.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温度降低C.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流过D.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运动答案:A4. 已知化学反应的物质量,求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需要知道的是:A. 晶格能B. 成键能C. 热容量D. 反应热答案:D5. 同一量的物质参与不同化学反应时,这些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要根据反应类型及物质性质而定D. 不确定答案:C6. 摩尔反应热的单位是:A. J/gB. J/LC. kJ/molD. kJ/L答案:C7. 摩尔反应热的符号正负表示反应放热或吸热,以下符号代表放热的反应是:A. ΔH>0B. ΔH<0C. ΔH=0D. ΔH没有符号答案:B8. 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根据:A. 物质的量B. 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C.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和数量D. 以上三种方法的组合答案:A9. 实验测量可燃气体燃烧的焓变时,其测量原则为:A. 直接燃烧法B. 间接计算法C. 直接计算法D. 间接燃烧法答案:D10. 一些物质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能量,不能完全被转化为功,部分能量被转化为:A. 电能B. 化学能C. 热能D. 动能答案:C填空题1. 化学反应类型中,按符号表示元素和离子的能力从右至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答案:共价→极性共价→离子型2. 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150kJ,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物质的构成1.1.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1.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负电荷存在于原子核外部。
2.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千克;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千克。
电子具有负电荷,质量非常轻微。
3.原子的质数为质子数,原子的电荷数为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1.1.2 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是指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出现在同一垂直列上。
2.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水平排、18个垂直列。
水平排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3.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
沿着垂直方向,元素的性质逐渐变化。
1.2 物质的相互转化1.2.1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略表达式。
2.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反应前,生成物在反应后。
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转化的方向。
1.2.2 反应物和生成物或物质的量关系1.反应物和生成物或物质的量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化学计量关系。
2.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
1.3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3.1 化学反应的类型1.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2.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3.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
4.置换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种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取代。
5.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
1.3.2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2.化学反应中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吸热反应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1.4 化学式和化合价1.4.1 化学式1.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 共368页 附答案)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共368页附答案)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突破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化学键及其类型第2课时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第3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与结构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1课时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第2课时乙酸第3课时酯和油脂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第1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第2课时塑料橡胶纤维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例析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答案 A解析 根据短周期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推知W 是P 元素。
化学必修2试题及答案
化学必修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纯碱答案:C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 1B. 2C. 3D. 4答案:A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分子种类D. 分子个数答案:A4.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ClD. MgO答案:C5.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这是因为:A. 金属的还原性B. 金属的氧化性C. 金属的导电性D. 金属的延展性答案:A6.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关系是:A.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氧化D.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被还原答案:A7.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B. 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盐C. 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盐D. 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气答案:C8.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酒精B. 蔗糖C. 硫酸D. 石墨答案:C9.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表面积有关C.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量无关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答案:C10. 根据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中子数C.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D.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答案:72. 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______。
答案:小3.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______。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单项选择题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则该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2.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A.Be B.Mg C.O D.N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铁B.锌C.碳D.镍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中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绘制的版本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主族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D.第Ⅰ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7.原子序数为1~18号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是硫原子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ⅠA族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二、双项选择题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已知3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XY ZA.三种元素的单质都有可能导电B.X的氧化物XO有毒C.Y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D.Z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化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魅力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方面。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水B. 氧气C. 纯净水D. 碳酸钠答案:C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纯净水是H2O的化合物。
而A选项的水、B选项的氧气和D选项的碳酸钠都是化合物。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水B. 氧气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B解析: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氧气是由氧元素(O)组成的,属于单质。
而A选项的水、C选项的氯化钠和D选项的碳酸钠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纯净水B. 醋C. 空气D. 铁答案:C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而A选项的纯净水、B选项的醋和D选项的铁都是单一物质。
二、填空题1. 硫磺的化学式是S8。
解析:硫磺是由八个硫原子组成的分子,其化学式为S8。
2. 电子云模型是描述原子内部电子分布的模型。
解析:电子云模型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模型,用于描述电子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
三、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答案: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表示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部分是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不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请解释一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概念。
答案: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来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全册配套习题(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训练1元素周期表[基础过关]一、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关系及其应用1.几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可说明() A.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一定有相同的原子序数D.核外电子个数一定相等2.已知原子序数,可推断原子的()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量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B.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4.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 A.第ⅠA族第六周期B.第Ⅷ族第六周期C.第ⅢB族第六周期D.第ⅢA族第六周期三、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两种方法5.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B.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Ⅶ族C.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D.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0族6.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等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
试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A.第六周期,第ⅣA族B.第七周期,第ⅥA族C.第七周期,第ⅦA族D.第八周期,第ⅥA族四、周期表中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8.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能力提升]9.若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纵行。
如碱金属为第1纵行,稀有气体为第18纵行,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位于第14纵行B.第10纵行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第18纵行元素单质全部是气体D.只有第2纵行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10.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符合的一组是()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11.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萃荟题习典经二修必一、选择题 ). ( 共价键被破坏的是,下列过程中1. 气体溶于水)HCl D( 酒精溶于水(C)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B) 碘升华(A) ). A(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2. 电子结构的是8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3. A.BeCl N D. C.PCl SB.H 25224. X 强的是Y的非金属性比X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A是元素周期表ⅦY、的稳定Y的气态氢化物比X.A 的弱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X.B的多Y原子的电子层数比X.C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NaX从X的单质能将Y.D ) (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5. NaBr 和F.D S CCl和Cl.C HCO和.B NaI 和HI.A22422 (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6. ) .具有较高的熔点B .可溶于水A .水溶液能导电C .熔融状态能导电D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7. .乙醇燃烧B .碳酸钙受热分解A.氧化钙溶于水D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C②镀①铁) ( 几种铁制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在一容器中放入海水,8. ④镀铜的铁③镀锌的铁锡的铁④.A ①>④>②>.③D ①>③>②>.④C ④>③>①>.②B ③>①>②>②③④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属锈蚀的原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解析:②④中铁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铁被保护;③中铁为正极,铜原电池中的铁被腐蚀得快一些,①中的铁为化学腐蚀。
-和锡的差别大,所以铁c。
若)g(+I2)g(=H2)g(2HI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9. HI(0.05 mol/L时降到0.07 mol/L由)HI(c那么15 s,需要时,0.07 mol/L降到0.1 mol/L由) ) (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5 s 等于A.10 s 小于D. 10 s 大于C. 10 s 等于B.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0. .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A .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B 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同物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子式不一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是其他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等,因此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HC和NO定相同,如62 ) (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1. .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A 乙酸乙酯1 mol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1 mol.B是纯净物说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CH2Cl2.C .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而得到纯净的乙烷D成乙酸与乙醇反应不可能生mol1 解析: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可逆反应,故1 mol 乙酸乙酯.气体打火机使用一种有机化合物为燃料,这种燃料稍加压时易液化,减压时气化,点燃12. ) ( 能燃烧.下列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物是) ℃42.6沸点-(HC.B ) ℃88.6沸点-(HC.A6283 ) ℃36.1沸点(HC.D H C ) ℃0.5沸点-(.C410105解析:符合要求的物质应具备:①沸点较高,②常温下是气体.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3. .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A 任何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是相同的.B发生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一氯代物不只是一种Cl2.丙烷与C .正丁烷的熔点、沸点比异丁烷的高D,烷烃分子中2+CnH2n解析: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烷烃的通式为;丙烷与2)+(2n∶n=N(H)∶N(C)发生取代是逐一分步进行,生成一氯代物有两种;烷Cl2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14. ) ( 的质量也一定,则此两种烃一定满足CO成2.互为同分异构体A 最简式相同.B.为同系物C .符合同一通式D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烃中的质量的H两种元素,则H、C的质量分数相同,因烃仅含C 分数也应相同,从而可推知它们的最简式相同. ) (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15. 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镁②③④D. ①②③C. ①③B. ②③A.二、填空题原子序数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W、Z、Y、X已知16. Z、Y原子的质子数等于W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 B .钙 C .铁 D.碘3.下列关于F、 C1、 Br 、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4.放射性同位素钬67166A. 32B. 67C. 99 D .1665.在36 Li 、37Li 、1123Na、1224 Mg、614C、714 N 中:(1)和互为同位素;(2)和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 周期和族 ) ,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 1999 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 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 种原子 ?为什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学习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7;l;;2.C3.C4.A5.(1).;;(2).;;(3).;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2.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
(3)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乙同学观点正确。
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在化学学习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同学在完成课后习题时常常遇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正确回答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基础知识的习题。
例如,第一章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计量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确度的控制。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摩尔”、“质量守恒”等,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实验操作的习题。
例如,第三章中关于酸碱溶液的实验操作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理解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原理。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保护实验器材和自身安全。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化学反应的习题。
例如,第四章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理清反应的类型和过程,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性质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电荷守恒,同时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化学实际应用的习题。
例如,第五章中关于化学能量和化学动力学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对化学能量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同时还要注意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和反应速率的控制。
综上所述,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的答案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和记忆,更需要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答案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检验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试说明酸和碱的定义。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根据布朗斯特德理论,酸是指能够捐出质子(H+)的物质。
碱的定义: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根据布朗斯特德理论,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
2. 铝的原子序数是13,电子结构是2, 8, 3。
请回答以下问题:a) 铝原子的质子数是多少?b) 铝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c) 铝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a) 铝原子的质子数是13,因为原子序数就是质子数。
b) 铝原子的中子数是27-13=14,因为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
c) 铝原子的电子数是13,因为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3. 试解释为什么酸性溶液中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中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中的pH值等于7。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定义为负的以10为底的对数。
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时,pH值减小,溶液越酸性。
当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加时,pH值增大,溶液越碱性。
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pH值等于7,溶液为中性。
4. 试解释为什么金属能导电,而非金属不能导电。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
在金属中,金属原子形成了离子晶体结构,其中的金属离子被自由电子包围。
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中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非金属不能导电是因为非金属中没有自由电子。
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没有自由电子可以在分子中自由移动,因此无法形成电流。
5. 试解释为什么酸性溶液中的金属会被腐蚀。
酸性溶液中的金属会被腐蚀是因为酸能够与金属发生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氢气。
在酸性溶液中,酸中的氢离子与金属表面的金属原子发生反应,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金属离子,同时氢离子接受电子转化为氢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
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经典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3.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PCl5
D.N2
4.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Y的弱
C.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的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CO2C.Cl2和CCl4D.F2和NaBr
6.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7.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8. 在一容器中放入海水,几种铁制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铁②镀锡的铁③镀锌的铁④镀铜的铁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属锈蚀的原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②③④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铁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铁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铁和锡的差别大,所以铁-铜原电池中的铁被腐蚀得快一些,①中的铁为化学腐蚀。
9.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
若c (HI)由0.1 mol/L降到0.07 mol/L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时降到0.05 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是其他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NO和C2H6等,因此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
C.CH2Cl2是纯净物说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
D.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而得到纯净的乙烷
解析: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可逆反应,故1 mol乙酸与乙醇反应不可能生成1 mol乙酸乙酯.
12. 气体打火机使用一种有机化合物为燃料,这种燃料稍加压时易液化,减压时气化,点燃能燃烧.下列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物是( )
A.C2H6(沸点-88.6℃) B.C3H8(沸点-42.6℃)
C.C4H10(沸点-0.5℃) D.C5H10(沸点36.1℃)
解析:符合要求的物质应具备:①沸点较高,②常温下是气体.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
B.任何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是相同的
C.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一氯代物不只是一种
D.正丁烷的熔点、沸点比异丁烷的高
解析: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烷烃分子中N(C)∶N(H)=n∶(2n+2);丙烷与Cl2发生取代是逐一分步进行,生成一氯代物有两种;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14. 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则此两种烃一定满足( )
A.互为同分异构体B.最简式相同
C.为同系物D.符合同一通式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烃中的C的质量分数相同,因烃仅含C、H两种元素,则H的质量分数也应相同,从而可推知它们的最简式相同.
15.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6. 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由X、Z、W三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化合物的浓溶液混合共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将该化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水做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
17. 某学校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甲烷的性质.实验小组成员发现实验台有两个盖有毛玻璃片的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甲烷、一瓶为氯气)等.小组成员从实验台上拿出一支规格为20 mL 的刻度试管,想在试管中取5 mL甲烷、15 mL氯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两个集气瓶中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槽中将橡皮塞塞在集有混合气体的试管口上,取出,放置在________(填写下面的序号)的地方,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A.黑暗中B.阳光直射的地方C.室内自然光D.任何地方写出该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用手握住试管,口朝下,伸入水中,在水下拔下橡皮塞,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观察法可以区别,有颜色的集气瓶中为氯气,另外一集气瓶中为甲烷.(2)烷烃的取代反应需要的光为自然光,不能在阳光直射下,否则会导致反应太快而发生爆炸.答案:(1)有颜色的一瓶中为氯气,另外一瓶中为甲烷(2)C CH4+Cl2――→光CH3Cl+HCl(或CH3Cl+Cl2――→光CH2Cl2+HCl或CH2Cl2+Cl2――→光CHCl3+HCl或CHCl3+Cl2――→光CCl4+HCl) 试管内有水柱慢慢上升
18. 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化合物: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____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
(4)在120℃、1.01×105 Pa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可用信息有:
①等质量,
②同状况、同体积,
③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④三种有机化合物.
解题时,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按化学方程式或物料守恒分析即可.
(1)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 的yx依次为41、42、6 2 ,故CH4耗O2最多.
(2)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x+y4)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
的x+y4依次为1+44=2,2+44=3,2+6 4=3.5,故C2H6耗O2最多.
(3)n(CO2)=n(C)=116×1、128×2、130×2,1 28 ×2最大,故C2H4生成的CO2最多;n(H2O) =n(H2)=116×2、128×2、130×3,1 16 ×2最大,故CH4生成的H2O最多.(4)温度≥100℃条件下,当烃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时,该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y=4的为CH4、C2H4,
故答案为CH4、C2H4.
答案:(1)CH4 (2)C2H6 (3)C2H4 CH4 (4)CH4、C2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