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8期
摘要:目前,猪蓝耳病已经蔓延到我国很多地区,并且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其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病毒产生变异之后的一种高传染性的急性病,以母猪繁殖障碍以及育肥猪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特征,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其它病源的感染,从而给养殖户造成更大的损失。

基于此,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控0 引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变异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的疫病。

现阶段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家住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

该病主要以母猪繁殖障碍以及育肥猪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特征,其发病速度非常快,死亡率相对较高,经常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

1 主要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很多养殖户往往不能够清晰的判断出病猪是何时患病。

此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临床上会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亚临诊型等等。

1.1 急性型
对于母猪来说,急性型病症主要前期表现有精神抑郁、食欲骤减等等,尤其是在妊娠的后期,还可能出现流产、早产,甚至是死胎的情况,对母猪的危害性极大,通常情况下,其整体死亡率可以达到35%往上[2]。

而对于仔猪或者是育肥猪来说,其病症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以及四肢不协调等等,新生猪仔在出生后的6到10周之内死亡率明显增高。

此外,一部分母猪还会表现出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1月龄的仔猪会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或者是腹式呼吸的症状,之后还会出现严重腹泻等情况,体温最高可以达到40℃以上,此时的病猪会表现出难以站立、左右摇摆的现象。

除此之外,部分仔猪会出现身体局部发炎的情况,肉眼可见的有乳头、腹部以及外阴、耳尖等等,其中耳尖上的发炎是最为常见的,严重的会对猪的听力有所影响[3]。

在断奶之前,同上会引发病猪批量死亡,没有死亡的病猪会在日后出现体重增长速度较慢甚至是体重下降的现象,在病猪缓慢生长的过程中,病猪很容易感染上其它的疾病。

正处在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所表现出的症状与仔猪有一定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这个时期的育肥猪生长速度较快,身体较为强壮,患病的初期会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这种表现往往不容易被养殖户发觉,导致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少数的病症还会出现呼吸系统的异常,表现出咳嗽以及腹部成深紫色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处于这个生长阶段的公猪发病率相对较低,这与公猪自身免疫力较强有很大的关系,公猪感染此项病症之后,主要症状表现为精液的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等等[4]。

1.2 慢性型
慢性型是现阶段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规模化的养猪场的主要形式,其外部病症特征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下降、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下降等等。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支原体感染以及链球菌病等等,都会导致慢性型病症的发病率上升。

1.3 亚临诊型
亚临诊型的感染猪通常不会发病,主要表现为PRRSV持续性感染,血清抗体呈阳性。

2 相关防控措施2.1 注重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方案对于家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始终坚持自产自养,建立起稳定的种猪群,不要轻易引进外来的品种,这是非常关键。

还要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对所使用的血清进行检测,保证血清符合饲养需要。

当有新的猪种引进的时候,不能直接将其与原有的猪种进行混养,应该先将引进的猪种进行隔离养殖,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确定新的猪种没有带来什么病菌之后,再将其进行混养,这样往往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饲养效果。

此外,养殖户还应该对产房进行严格把控,限制人员进入,人员以及车辆临近产房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统一的消毒处理,通常情况下,应该每周消毒两次,并且注意保持产房的卫生。

当产房使用完毕之后,应该再对其进行消毒,静置一周之后才能够再次投入使用。

养殖户在对猪进行养殖的时候,应该注意养殖空间的合理分配,养殖的小区应该尽量封闭,减少人员的流动,严禁外来人员不经过消毒就进入到饲养区域。

还要做好猪舍的降温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病菌较为活跃,很可能会大量的繁殖,从而地猪群产生严重危害,每到夏季,养殖户应该做好相应的卫生工作,为家猪提供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并且要保证猪舍有充足的水分,尽量避免猪舍在缺水的情况下在阳光下暴晒,这样很容易滋生病菌。

2.2 阻碍病菌的传播途径
对病菌的传播途径进行阻碍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方法。

要先从加强对猪蓝耳病的宣传做起,使广大养殖户意识到猪蓝耳病的危害,从而使其加强防预措施。

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是较为多样化的,现阶段我国行业内的专家对于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还有一定的争议,意见始终不能够完全统一,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以及蚊虫的传播。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群猪中生存环境都是相同的,但是其自身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病菌传播的难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于家猪的危害是很大的,应该注意对防预方法进行准确的选择,从而减小养殖户受到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广东农业科学,2014,
25(5):147-149.
[2] 王开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J].新农村(黑
龙江),2017,24(2):104,76.
[3] 廖昌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
(电子版),2017,30(8):47.[4] 朱金荣,李德风,蒋友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技
术[J].农技服务,2015,21(10):100-1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郭 雷
(垫江县普顺镇畜牧兽医站,重庆垫江 40830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