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 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 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 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 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 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 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 疮。
郑凌云,周祖玉。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四川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452-454
研究表明

吸收、分布、排泄 小檗碱口服不易吸收.肠外给药, 吸收入血后迅速进入 组织, 血浓度不易维持;人类口服0.4g 盐酸小檗碱后3 0分钟血浓度为100μg %(体外杀菌浓度大约为20 mg%), 随后逐渐减少, 即使重复给药, 每4小时0.4g, 血 浓度亦不见增高.在体内, 几乎所有组织均有小檗碱的分 布, 而以心、肾、肺、肝等为最多.它在各组织中贮留的 时间甚为短暂, 24 小时后仅有微量, 主要在体内进行代谢, 也有少部分(6.4%)经肾排出.兔口服后, 亦能吸收, 并 能在血中停留72小时, 尿中亦有排泄, 组织中以心脏中浓 度最高, 胰、肝次之.大鼠口服, 吸收甚微.注射给药, 则 主要进入心、胰、肝、大网膜脂肪;24 小时后仅有胰、 脂肪中仍可查见相当量的小檗碱.仅少量(1%)自尿排 出.
陈仕江,钟国跃,徐金辉;黄连生育期间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动态的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三种黄连成分区别

国产的几种黄连的小檗碱含量略有差 异, 味连5.56%~7.25%,雅连 5.20%~5.32%,云连6.83%~7.69%,但 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 不同分析方法条件下, 各种生物碱的 分析结果均有差异。
王立群;李英明;张丽萍;校合香;周群;孙素琴;;生态技术栽培黄连的红外指 纹图谱分析与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6期
收获与加工

一般在栽种后第5年收获,于10~11月进行。 收获时,全株挖起,敲净泥土,齐根基部 剪去须根。齐芽包剪去叶片,即新鲜黄连。 产地加工方法为上炕用火加温炕干,开始 时火力不宜太深应逐渐加大,至干。趁热 放入槽庄里,推撞掉残存泥砂。须根及叶 柄即为成品。一般亩产干连75~200公斤。 黄连的须根叶等含有山檗碱作为兽药用。
注意事项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 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化学研究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 量最高,为5~8%,还含有黄连碱、甲基黄 连碱、掌叶防己碱又名巴马亭、棕榈碱、 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木兰花 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 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 1.4%~2.9%。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冷凉、潮湿气候。忌于阳光和高温,故 人工栽培需要遮荫,特别是苗期耐热能力 更弱,随着苗气的增长,其耐热能力逐渐 增强。
炮制





黄连 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 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 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 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 得过 4.0%。

主要成分
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辅料为 蔗糖,糊精。

禁忌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李英明;张丽萍;校合香;周群;孙素琴;;生态技术栽培黄连的 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与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6期 2陈仕江,钟国跃,张浩,王正银;不同种类种植黄连土壤营养特性的初 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5期 3陈仕江,钟国跃,徐金辉;黄连生育期间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动态的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4赵广琦,杜增平;不同海拔高度与不同株龄和月份对黄连质量和产量 的影响[J];中草药;2002年12期 5孙玉芳;王三根;尹丽;陈仕江;钟国跃;;高温胁迫对黄连生理特性的 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6濮社班,钱士辉,张宇和;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黄连引种适栽区划的 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年01期 7濮社班,许翔鸿,张宇和,周雪林;黄连生长状况及生物碱含量的个体 差异[J];中草药;1999年05期

禁忌
孕妇忌服脾胃虚寒者禁用。
双黄连颗粒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
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 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 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克; 6个月至一岁,一次1.5~2.0克,一 岁至三岁,一次2.0~2.5克;三岁以 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用药禁忌

1、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 阴虚津伤者慎用。 2、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3、《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4、《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5、《蜀本草》:畏牛膝。 6、《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 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7、《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 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 阴在内也。 8、《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 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 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 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郑凌云,周祖玉。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 用 [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452-45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小檗碱。 (2)降压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3)正性肌力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表现 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且强心作用不受利血平、 心得安、酚妥拉明和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
雅连
云连
多为单枝, 细瘦弯曲, 状如蝎尾。
多簇状分枝, 多为单枝, 弯曲互抱, 微弯曲如蚕状, 形似鸡爪。 具较长的“过 桥”。
性状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 茎长3~6cm,直径 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 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 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 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 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 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 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 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肖培根/ 李大鹏/ 杨世林- 新编中药志-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894-901
药理研究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栽培技术

2.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为主,通常先播种育 苗,再进行移栽。 ①育苗。培育壮苗是黄 连增产的关键之一。10月至11月份用经贮藏 的种子,与少量细碎的腐殖质土拌匀撒于 畦面,播后盖约0.5~1厘米厚的平细腐熟牛 马粪,冬季干旱时还需盖草保湿。春季揭 提覆盖物,以利出苗。 ②搭棚架。苗期荫 蔽度保持在80%,一畦一棚,棚高50~70厘 米。 ③苗期管理。间苗管理在3~4月长出 1~2片真叶时进行。
黄连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黄连图片原植物黄连主要分布区近缘种三种黄连根茎的外形图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
黄连
别名 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 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 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
黄连图片
原植物
刘鹏南;黄连党参套种[J];中药材;1982年03期
黄连上清片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 泻火止痛 开开援生 黄连 上清片用于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所致的头 晕目眩 暴发火眼 牙齿疼痛 口舌生疮 咽 喉肿痛 耳痛耳鸣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主要成分 白芷、薄荷、川芎、防风、甘 草、黄柏、黄连、黄芩、荆芥、穗 酒、大黄、桔梗、菊花、连翘、蔓 荆子、石膏、旋覆、花栀子。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 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 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 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 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 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 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 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择海拔高度1200~1700米的 旱阳山为佳。坡度以20℃度以内的山地种植。 由于黄连栽培年限长,密度大,且根多分 布于浅层,故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 表层腐殖质丰富,下层积水,保肥能力较 好的沙壤土(俗称“上泡下实”)。 选择荒地 种黄连,应在8~10月份清林,树木砍下后 作为棚架材料,依山坡走向作畦,畦宽1.5 米,沟宽20米,深10米,畦面成瓦背形。
栽培技术

3.移栽 每年有三个时期可以移栽,一个时期 在2~3月雪化后,新叶未长出前。第二个时 期是5~6月。第三个时期是在9~10月份, 以第一个时期为最好。栽种时按行株距10厘 米,正方形栽植,每亩栽苗5.5万~6万株, 一般栽3~5厘米深。
栽培技术

4.田间管理 ①间套作。黄连生长期还需要遮 荫,故必须与高杆作物套种。主要模式有 黄连与玉米套作。 ②摘花蕾。从移栽第二 年起,除部分种子用外,应摘除花蕾,以 和增产。 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炭疽病、白绢病等。

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 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 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 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 3~8花。
黄连主要分布区
【近缘种 】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①黄连②三角叶 黄连③云连等的干燥根茎。
黄连
三角叶黄连
云连பைடு நூலகம்
三种黄连根茎的外形图
味连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黄连配禁忌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5.《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 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 不用黄连, 阴在内也。 6.《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 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 泄泻腹痛,小儿 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 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 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 殆。
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