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陆地和海洋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为大洲分界线,该界线是()
A. 白令海峽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2)乙处所在的国家是()
A. 日本
B. 马来西亚
C. 菲律宾
D. 印度尼西亚(3)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 60°E,30°N
B. 60°W,30°N
C. 60°E,30°S
D. 60°W,30°S (4)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1)B
(2)A
(3)D
(4)B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甲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分界线。

(2)从图中可知,该国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日本,故乙处所在的国家是日本。

(3)从图中可知,丙地在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AB错,其经度是60°W,故D符合题意。

(4)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B;(2)A;(3)D;(4)B。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从板块位置来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3)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
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2019年4月19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部分基础设施损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 大陆内部
B. 海洋内部
C. 板块挤压地带
D. 海陆交接地带
(2)对台湾岛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
B.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C. 人口主要在西部平原
D. 出口贸易是经济命脉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台湾花莲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选C。

(2)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气候,河流短急、水能丰富,人口主要在西部平原,台湾60年代出口产品以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为主,以后逐年下降,到90年代,代之而起的是以工业产品为主导,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贸易是经济命脉,故选A。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
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2℃,1月为15℃,7月为28℃;年平均降水量2430毫米.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3. 2019年4月10日21时,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据图2EHT (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 西班牙语、日语
B. 英语、汉语
C. 英语、西班牙语
D. 汉语、英语
(2)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

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 aef 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
B. b位于欧洲大陆上
C. c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D. d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选项B正确。

(2)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线形状可以判断,aef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选项A正确。

b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属于欧洲的大陆部分,选项B正确。

c所处的位置是南极点,在图中所有望远镜中,纬度位置最高,选项C正确。

d 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屿上,而不是大西洋,选项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选D。

【点评】(1)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加坡、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4.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土运河
D. 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1)A
(2)C
(3)A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为非洲,③为亚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3)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正确;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B错误;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C错误;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运动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1)A;(2)C;(3)A;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5.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附近板块分布圈。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适官,适合居住
B. 耕地缺乏,火山灰上壤肥沃
C. 火山美观,利于冒险
D. 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3)该地震发生时,正在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自我保护措施得当的是()
A. 迅速躲到大树下
B. 紧闭大门,等待救援
C. 驾驶豪华游艇逃生
D. 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
【答案】(1)A
(2)B
(3)D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的分布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印度尼西亚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火山附近非常危险,但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灰,是很肥沃的土壤。

所以吸引着很多人来耕作。

(3)在海边发生地震,容易引发海啸,所以除了防止重物砸伤外,还要预防海啸。

迅速躲到大树下、紧闭大门,等待救援、驾驶豪华游艇逃生都不能有效逃生;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既能预防地震带来的伤害,又能有效预防海啸的伤害。

故答案为:(1)A;(2)B;(3)D;
【点评】(1)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
带。

火山爆发虽然带来危害,但火山灰却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

(2)地震逃生法则:
①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②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④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⑤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⑥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A.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由日本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日本多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答案为:C
【点评】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众多小岛组成,主体民族为大和民族,通用日语。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由于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地震,因此日本的建筑多采用轻质材料,而且日本每年进行防震演习,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同时加强预报研究,尽量提前预测出地震,减小伤亡。

7.(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
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答案】B
【解析】【分析】A、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故A不符合题意;
B、 B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B符合题意;
C、 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
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8.(临沂)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图5)”,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 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
C. 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增大
D. 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答案】 C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地中海面积会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9.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A. 伦敦塔桥
B. 古罗马竞技场
C. 凡尔赛宫
D. 克里姆林宫
(2)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而言,该国地处()
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1)C
(2)A
(3)B
【解析】【分析】(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伦敦塔桥位于英国,古罗马竞技场位于意大利,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

所以根据题意选C。

(2)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壳比较活跃。

故选A。

(3)根据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石质,有利于防火。

所以根据题意选B。

【点评】(1)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10.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变暖,北冰洋沿岸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

下图示意一轮船从诺姆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诺姆港临近的地理分界线是()
A. 北冰洋和大西洋
B. 欧洲和北美洲
C. 亚洲和欧洲
D. 亚洲和北美洲
(2)该轮船执行航行任务的时间应选择在()
A. 1-2月
B. 4-5月
C. 8-9月
D. 11-12月(3)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A. 暴风雪
B. 冰山
C. 严寒
D. 巨浪【答案】(1)D
(2)C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诺姆港位于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2)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

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为暖月。

(3)由于气候严寒,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的漂移、断裂、融化。

在北冰洋周围的各边缘海,有数不清的冰山,成为北冰洋沿岸航行的最大危险的障碍。

故答案为:(1)D;(2)C;(3)B。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海峡、北极地区的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北极地区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

11.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小题。

(1)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四大洋,其中赤道穿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故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非洲。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位于北极附近。

(2)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12.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2)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3)甲地所在的大陆位于()
A. 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答案】(1)B
(2)A
(3)C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的气温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大致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等温线基本呈东西走向。

(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的纬度大致相同,但此时甲的气温高于乙,这是由于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选B。

(2)由图可知,乙地和丙地都在南太平洋上,两地气温乙地高于丙地,这是由于两地纬度不同,乙地纬度低、气温高,故选A。

(3)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该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故选C。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13.地球表面上,海洋占()
A. 71%
B. 29%
C. 50%
D. 90%
【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被海洋覆盖,占了71%的海洋,而剩下29%为陆地,所以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14.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七分是陆地,三分是海洋
B. 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C. 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
【答案】 C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叙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陆
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没有穿过欧洲。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学生还应记住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口诀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5.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B. 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
C. 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D.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2)四地所在的大洲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四周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的经纬度位置,结合相关地图解答即可。

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甲位于亚洲,乙位于非洲,丙位于欧洲,丁位于大洋洲。

故ABC错误,D正确。

(2)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地形特征,难度较难。

依据经纬度的范围,可判定图中甲地位于亚洲,乙地位于非洲,丙地位于欧洲,丁地位于大洋洲。

甲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乙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地,B错误;丙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低,南部和北部高,C错误;丁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地势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考查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主要分布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东半球主要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是美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16. 2019 年 3 月 11 日,“雪龙号”完成中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上海。

据悉,本次科学考察历时120 多天。

期间,科考队在泰山站(74°S,77°E)建成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并在其他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读“南极俯视图”,完成下列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