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7
13
列宁逝世的权力斗争
1924.1.24 列宁逝世,有7名政治局委员:斯大林、 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李 可夫和托姆斯基。
1924.5 俄共十三大召开,斯大林宣读“列宁遗 嘱”,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猛烈攻击托洛茨基, 斯大林留任总书记
1924.9 托洛茨基出版《十月的教训》,攻击列宁、 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
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 展及挫折
2020/4/7
1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 朱加什维利,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 主要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斯大林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 称苏联)的缔造者之一,对二十世纪的世 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4/7
2
斯大林于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
2020/4/7
11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苏 联势力扩展到了大半个东欧, 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在整个 占领区建立了共产党政府, 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从此铁 幕落下,美国和苏联开始四 十余年的冷战。
2020/4/7
12
1946年3月,斯大林担任了 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0月, 他又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和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 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享年73岁。 他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保存在 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1961 年,斯大林的遗体被迁出列宁墓, 掩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不是长久存在的,其中大多数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发现、利用经济规律有着阶级背景
第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关系
2020/4/7
25
(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一,基本经济规律的界定
★每一社会形态各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 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社会生产的本质
2020/4/7
17
(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有联系的统一;
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发展是
从不显著的、潜在的量的变化到显著的、根
本的、质的变化;矛盾及其斗争是发展的内
在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世界按其本
质说来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世界及其规律完全可以认识。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
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
2020/4/7
5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 林成为联共(布)的最高领导人。 同时他也开始残酷消除其他政党 和党内的反对派和政治对手,确 保其路线得以全面贯彻施行。他 先后展开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 夫和加米涅夫的路线斗争。
2020/4/7
(5)关于质变的两种形式
“对于分成敌对阶级的社会,爆发 是必需的。但是对于没有敌对阶级的 社会,爆发就不是必需的了。”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2020/4/7
24
2、政治经济学思想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
(1)关于经济规律
第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是立刻、
直接反映的,而是在基础变化以后,
通过生产变化在基础变化中的折光来
反映的。这就是说,上层建筑活动的
范围是狭窄的和有限的。 ”(《马克
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2020/4/7
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 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观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在 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是不受剥 削的工作者之间同志合作和社会主 义互助的关系。这里生产关系同生 产力状况完全适合,因为生产过程 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 巩固的。”
1925.1 托洛茨基被解除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离开权力中心
1925.12 联共十四大召开,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 夫被定为“新反对派”。
2020/4/7
14
列宁逝世的权力斗争
1926.1 加米涅夫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降为政治局 候补委员,并被撤消了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政治局委员增为9名, 新增加了斯大林信任的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 加里宁
“斯大林宪法”,而且之后的苏联宪
法也基本以此为版本,形成了高度集
中2020的/4/7 政治、经济体制.
7
尽管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还有不 足之处,但总的说来是非常成功 的。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工 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 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1941年5 月,斯大林担任了苏联人民委员 会主席,成为苏联党和政府的最 高领导人。
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着资本
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 生产才会引导到资
语言学问题》
“上层建筑的生命是不长久的, 它要随着这个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随着这个基础的消失而消失。”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2020/4/7
20
(4)关于社会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同生产、同人的生产活
动没有直接联系。上层建筑是通过经
济的中介、通过基础的中介同生产仅
仅有间接的联系。因此上层建筑反映
2020/4/7
10
斯大林先后出席了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同美、 英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会谈, 为二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 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成为了反 法西斯同盟中最著名的领袖之一。 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 都柏林,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斯 大林于胜利后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授 予苏联大元帅军衔。
因为每次判的刑都很轻,而且逃跑的机会也
多。就在这期间,他使用了“斯大林”(铁
人)这一匿名。1912年,斯大林已经进入
布尔什维克党著名活动家的行列。
2020/4/7
3
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他从流放地返 回彼得格勒,领导了《真理报》的工作, 并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 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同 年七八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 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 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 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 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 决议,斯大林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 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彼得 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2020/4/7
8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 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德战争爆 发(苏联方面称为卫国战争),斯 大林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 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 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 洲各国人民。他担任了苏联国防委 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2020/4/7
9
在战争初期由于种种失误,苏联遭
“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
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
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
研究社会历史”。《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20/4/7
18
(3)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二者的相
互关系
“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这决不是说, 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中立的, 对自己基础的命运、对阶级的命运、对制度的性 质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地,上层建筑一出现,就 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 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去根除,去消 灭旧基础和旧阶级。…… 基础创立上层建筑,就 是要上层建筑为它服务,要上层建筑积极帮助它 形成和巩固,要上层建筑为消灭已经过时的旧基 础及其旧上层建筑而积极斗争。”《马克思主义和
的哥里城。他父亲是个皮鞋匠,常常嗜酒无
度,毒打儿子。斯大林1894年开始从事革
命活动,1899年他因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
被学校开除,随后参加了地下的马克思主义
运动,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党员。1903年党发生了分裂,他站立在布
尔什维克一边。从那时至1917年,他一直
是个积极的共产党员,至少被逮捕过六次。
2020/4/7
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开始
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斯
大林多次受列宁的委派,前往最关键
的战线,指挥战斗。1918年到1920
年间,苏俄政战,斯大林对战
争的全面胜利起了关键作用。1922年
4月,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根
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当选为俄共(布)
到了巨大的物质、人员损失,斯大林
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性
格。到11月初,德军逼近莫斯科。7
日,斯大林照常在红场举行阅兵式,
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极大
的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在苏联卫国战
争(苏德战争)期间,斯大林作为苏
联的最高统帅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
朱可夫元帅称斯大林为“当之无愧的
最高统帅”。
50年代初,斯大林对自己的“完全适合”论 作了修正:(1)“不能在绝对意义上来理解”完全 适合。(2)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会落后于 生产力,它们之间的矛盾“无疑是有的,而且 将来也会有的”。(3)社会主义社会中没有“衰 朽的阶级”,因此能及时使落后的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的性质,不会导致两者之间“冲突”。 这样,斯大林采用了折中的方法把“完全适合” 与“存在矛盾”两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 “自动适应”论,即: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 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会发生矛盾,但社会主义 社会本身会自动把矛盾调整好。实际上,斯大 林仅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承认矛盾,或叫“羞羞
16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世界观。它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 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 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 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 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 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
义就是科学。” “党是拥护科学
的。”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26.10 解除了托洛茨基中央政治局委员、加 米涅夫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解除了季诺 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的职务,由布哈林接替
1927.11 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被开除出党, 随后,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亚的阿拉木图。
1927.12 把托季联盟的其他首领加米涅夫、拉 狄克、皮达可夫等人开除出党
1929.4 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被解除了职
务。 2020/4/7
15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
阐述:斯大林的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 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1)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阶级性、党性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基础之间的 内在联系
2020/4/7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 要内容和要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 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 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 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 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 和文化的需要。”
2020/4/7
27
第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 规律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只是 在具有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所要实现的任 务时,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国民经济有 计划发展的规律本身并不能提供这个任务。 国民经济计划化尤其不能提供这个任务。 这个任务是包含在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 律中,……因此,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 律的作用,只是在它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规律为依据时,才能充分发挥起来。”
2020/4/7
28
(3)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 原因
第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 特点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有计划发展 ★基本商品生产、交换的范围大大缩小
第三,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劳动力
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
★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目的和达 到目的的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 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剥削本国大多数居民 并使他们破产和贫困的办法,用奴役和不断掠夺 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办法,以 及用旨在保证最高利润的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 的202办0/4/法7 ,来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利润。” 26
6
1925年4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斯大
林放弃了列宁的经济政策,全力进行
工业化,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
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五大,这次大
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建议。1936年
12月,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
报告。这个宪法草案被通过并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