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英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的比较【优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英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的比较.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语法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

但是,无论是我们的母语汉语或者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在学习它们的语法的时候,常常会很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又不容易记忆。

特别是汉语的文言文语法,更是令不少同学感到头痛。

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研究对象,通常被作为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在英语课和语文课内进行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地一向被同学视为不相干,被作为孤立的两个学习内容来学习。

有没有学习这两种语法的好方法呢?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语法变得略微有趣一些呢?通过平时学习时无意中的初步比较,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相同或相似性的。

如果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似或相近之处来学习,一定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这个课题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目的就是找出其中的相似和相近的地方来帮助学习。

运用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记忆。

当然,这也是“创新”,希望这些新的东西能够提起大家学习语法的兴趣。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的语法(包括词法、句法)都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

我所要做的是找出只有古代汉语和英语才共有的相似部分。

因为我做课题的目的是突出用古代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比较学习相对用现代汉语和以上两种语法比较学习有它的独特之处和一定优势。

以下是经过选材、比较和归纳后整理的成果——英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注:只列出两种语法中的相似或相同处,所列出的语法点不涵盖两种语法的全部。

所给出的例句中,古代汉语部分选自课内和课外的语篇,英语部分是造句,无出处。

古代汉语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语法特点,在此不分年代,一并整理。

)
省略句
为了避免重复,使句子表达更简洁、紧凑,在不影响句子结构和语意的前提下(即被省略的部分能够肯定地补出),往往省去一个或多个成分。

省略可以是主语、谓语、介词等。

其中,主语的省略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相似,故不列出与英语作比较,在此,只讲谓语和介词的省略。

I.古代汉语
省略的两个条件:
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

II.英语
在英语中,有时为了避免重复,使句子表达得更简洁、紧凑,在不影响句子结构语意的前提下,往往省去一个或多个成分。

英语中的省略范围较广。

一、省略谓语
I.古代汉语
谓语是表达意思的最主要的部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因此,省略谓语的句子相对省略主语较少。

1.承前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治长》)
“再斯可矣”即“再思斯可矣”的省略,“思”是作谓语动词,因承“季文子三思而后
行”的“思”而省略。

2.蒙后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躬子厚”即“躬自厚责”,蒙后“薄责于人”的“责”而省略。

II.英语
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往往同时省略。

1.并列句中
In the accident the child was hurt and the mother (was) killed.
如果后面分句的谓语与前面分句一致,只要不影响句子的意义,可将其省略。

2.复合句中
One won’t learn to swim if (he is) just standing by the pool.
在时间、地点、让步、比较、条件等状语从句中,如果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动词be及其主语可省略。

3.日常口语及非正式的文体中
(I’ll)See you tomorrow.
英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省略谓语的现象。

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是,省略的情况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往往是根据前后文语意,承前或蒙后省略。

而英语中的省略除口语及非正式用语外,多是根据句式要求。

这是区别之处。

在翻译中,这样的相似并不能很好地体现。

二、省略介词
古代汉语中,介词省略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中,“以”和“于”的省略最为常见。

I.古代汉语
1.“以”的省略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
省略“以”,解释为“用”。

吾以天地为棺樽,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省略的都是“以”,解释为“把”。

2.“于”的省略
公输盘曰:“吾既已言之〔〕王矣。

”(《墨子?公输》)
省略“于”,解释为“向”。

II.英语
英语介词的使用非常广泛、灵活,省略介词的现象在非正式文体中也比较明显。

1.表时间的名词前的介词,如on , in , at , for 等可以省略。

I’ll have a meeting (on) Sunday afternoon.
Will you wait (for) a moment, Mr. Weston?
She has been reading a novel (in) the whole afternoon.
2.way等表方式的名词前的介词in 常被省略
You can investigate the matter (in) anyway you like.
Is that the way (in which) you made the experient?
古代汉语和英语语法在介词上的省略在语意上很相似。

尤其是时间、地点前介词的省略。

这一相同之处,可以使翻译简单许多。

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一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

如果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位于主语之前,这就是相对的倒装语序。

而在英语语法中,本身就存在着倒装,比如疑问词提前,介词后置等。

当然,这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古代汉语的倒装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其中的几类与英语相同。

一、主谓倒装
I.古代汉语
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次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有,这是古今一致的。

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就可以看作是倒装。

古代汉语的“主?谓”只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才出现倒装现象。

1.感叹句中
美哉(谓语),我中国少年(主语);壮哉(谓语),我少年中国(主语)!(《少年中国说》)2.疑问句
谁欤(谓语),哭者(主语)?(《礼记?檀弓》)
(译文:是谁呀,哭的人?)
II.英语
英语句子的一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如果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位于主语之前,这就是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句法倒装和修辞倒装两种。

1.句法倒装
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引起的倒装称为句法倒装。

(1) 疑问句
Can you speak English?
(2) 祈使句
Don’t you open your books.
(3) 表祝愿
May the world have love and peace for as long as we live.
(4) 省略if的虚拟条件句
Were I you, I would be a good teacher.
(5) 以here , there , now , then 等副词开头的句子(若主语为人称代词,则语序不变) Here comes the bus.
(6) 以so , neither , nor 等开头的句子
- I have already seen that film. – So have I .
2.修辞倒装
为加强语气等修辞效果而进行的倒装就是修辞倒装。

(1) 句首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
Never has he met such a beautiful girl.
(2) 当主语较长或为了强调主语,常将句子的其他成分(状语、表语等)置于句首。

At the end of the hall is a door leading to the stairs.
(3) in , out , down , up , away 等表示方向的副词可放在句首
On the floor lay a boy.
英语和古代汉语虽都有主谓倒装,但倒装的原则不同。

其中,疑问句中的倒装很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主谓倒装并不影响宾语的位置;而古代汉语中,宾语跟随谓语。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I.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置于动词前。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II.英语
这是英语疑问句中的普遍现象,是英语本身的语法。

What did you say to your parents?
这一点英语和古代汉语语法很相似。

但是,在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时,不影响主语;而英语中,主语放在宾语后。

三、介词后置
I.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中,介词“于”的后置现象较多。

“于”作介词时有三种用法。

(1)表处所、时间、对象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韩非子?五蠹》)
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
(2)表比较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3)表被动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虚实篇》)
II.英语
介词后置(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英语语法本身的句法。

以上所列对应的用法如下。

(1)表处所、时间、对象
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on the floor.
The movie will begin at 8:00 tomorrow morning.
Here is a gift for you.
(2)表比较
This kind of watch is superior to any other kind in existence.
(3)表被动
John was bitten by a snake in the bush.
英语和古代汉语的介词后置现象在语意上很一致。

因为这一点词序的相同,并且又在这两种语言中都很常见,这两种语言互译,比用现代汉语要简单得多。

四、定语后置
I.古代汉语
定语后置也是古代汉语中较常见的句式。

有以下两个最常见的标志。

1.“……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礼记》)
2.“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冠切云之崔嵬。

(《楚辞集注?九章》)
II.英语
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位于被修饰的词前,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则须放在被修饰的词后。

1.当被修饰的词是-thing, -body, - one 结尾的复合不定代词
She is rea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2.当形容词本身带有较长后置修饰语
He has a house larger than yours.
3.当形容此有数量词修饰或是几个形容词并列使用时
They dug a canal 3 meters deep and 10 meters wide.
4.当形容词是只能作表语的形容词时
All the people present got to their feet to leave.
5.当以-able, -ible 结尾的形容词与最高级形容词或only, every 等词搭配使用,共同修饰一名词时
We must try to help them in every way possible.
The only person visible was a policeman.
英语和古代汉语中的定语后置相比介词后置,其相似性不如前者。

但其中有一点,即当作定语的形容词本身较长时,都需将定语后置。

这一点可以使在翻译简单化。

比较中可以发现,两种语法独有的相似之处不在词法,而在句法。

以下选出一段古代汉语的课内材料,用现代汉语和英语分别翻译,作比较。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大海的,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The sea-god says, ”The reason why frogs in the well can’t be talked to about the sea is that they are limited by the place where they live;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跟他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
The reason why bugs of summer can’t be talked to about the ice is that they are limited by the time when they live;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乡曲之士,不可以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The reason why unscholarly people can’t be talked to about general principle is that they are tied by their cultivation.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如今你从和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Today you come from the shore, seeing the water at the sea and you have known just now your humbleness. You will be allowed to join the talk of general principle.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

……”
Among the water in the world, no water is bigger than the sea….”
(选自《庄子?秋水》)
以上的划线部分都为介词后置。

在翻译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用英语比用汉语要容易一些。

因为英语的语序和古代汉语比较相近,这对翻译有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翻译的难度。

并且,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用英语翻译的句子句式比较工整,句子的成分对应得较好。

在课题研究中,比较得到的英语语法和古代汉语语法的相近、相似处有很多。

其中有些是不可重复的个别现象,有些是普遍存在的可以信手拈来的。

我们所需要的科学结论当然要有普遍存在性,个别的现象应当舍去而不应归入结论。

在以上结题报告中,我把研究的结果归为两大类,即省略与倒装,列出其中普遍存在的在两种语法中都常见的相似之处。

得到结论:
古代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普遍相似之处主要为两大类:省略句与倒装句。

其中,省略句中有谓语和介词的省略;倒装句有主谓倒装、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介词后置和定语前置。

其中,时间、地点前介词的省略、疑问句中的主谓倒装、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介词后置、定语较长时的后置最为相似,而又以介词的后置最为常见。

两个学期以来我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当初的目的及设想基本上符合。

若可以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我所得出的结论,那么,我做课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即提高同学们学习这两种语法的兴趣,用新鲜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我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更多地应用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用英语来翻译文言文,帮助更好地理解。

因为用英语翻译文言文,比用文言文翻译英语要容易得多,这也是由于我们所学的限制。

而且,相对来说,用现代汉语翻译英语反倒比翻译古代汉语要简单一些。

所以,我的研究在学习语文古文方面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我的研究结果能应用到实际中,推广开来——哪怕不是在课堂上,肯定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信老师和同学都会对这样的新方法感兴趣的。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

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

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

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我经常利用班
会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

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四、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
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

要求学生不迟到,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

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

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延迟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之后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面对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好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及生命的质量呢?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每周的班会课,开好班会课;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

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

为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

学生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但开班会课不一定都要等到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可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悍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

而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

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感染学生。

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为学生利益着想,学生才易于接受。

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团结、严格、活泼、奋进"的班集体
四年级的学生思想、心理发展、变化很快。

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尤其复杂和重要。

在这个学期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实施: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在这点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
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多培养班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特教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继续担任高考班班主任的工作,为了在今后的工作能够取长补短,特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早到校、两操、打扫除、校各项活动的参加都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决不马虎,让学生感到做人就要这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至今学生以习惯成自然。

例如间操时间一到不用老师强调,都主动自觉去做,赢得任课老师的好评。

(二)实行班级管理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

这样,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做到和谐统一。

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

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

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通过自我管理,既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

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四)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

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我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在班级活动中,象打扫卫生、主动抬水,拾到东西主动上缴,积极参加校运会入场式等等,都及时表扬,使这些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极少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