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pkpm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pkpm讲解
钢框架结构PKPM讲解(2010版)
⼀、钢结构→框架→三维模型与荷载输⼊
1、轴线输⼊→正交轴⽹(对于柱⽹⽐较规则的结构)
→轴线命名(按屏幕提⽰操作)
2、楼层定义→柱布置、梁布置
注意:关于次梁的布置有两种⽅法,即“次梁按主梁输”、“次梁按次梁输”。
“次梁按主梁输”,次梁与主梁连接⽅式为刚接,梁的相交处会形成⽆柱联接节点,节点⼜把⼀跨梁分成⼀段段的⼩梁,导致整个平⾯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的,因此整个平⾯的房间碎⼩,数量众多。
“次梁按次梁输”,次梁以两端铰接的形式传⼒⾄其承重梁,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柱节点,整个平⾯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减少,房间数量也⼤⼤减少。
因此,当⼯程规模较⼤⽽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将“次梁按次梁输”可有效地、⼤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在跨度相差不⼤时其差别影响不⼤,但当跨度相差较⼤时⽀座负弯矩相差较⼤,“次梁按次梁输”配筋偏⼩。
因此,建议在跨度相差不⼤的情况下“次梁按主梁输”还是合理的;但当跨度相差较⼤时还是不要嫌⿇烦,将“次梁按次梁输”结果较为合理。
注意:通常⾮主要承重构件(填充墙、楼梯、阳台、⾬棚、挑檐、空调板等)在整体建模时不⽤输⼊,秩序考虑其荷载即可。
3、构件删除(删除多余构件)
4、偏⼼对齐→柱与梁齐(根据屏幕提⽰操作)
5、截⾯显⽰→柱显⽰、主梁显⽰、次梁显⽰(以检查截⾯输⼊是否正确)
6、楼层定义→本层修改→主梁查改(⽤于楼梯间梁降标⾼)
7、此项执⾏完毕后,点击第三个按钮,以检查框架结构是否有误
8、楼板⽣成→⽣成楼板→修改板厚→压板布置(按屏幕提⽰操作)
修改板厚:设置楼梯间板厚为0,即该房间没有楼板,但是可以设置楼板⾯荷载及导荷⽅式
压板布置:⽆论布置还是需要删除压板,执⾏完压板布置或是压板删除命令后,都需要再执⾏⼀次“⽣成楼板”命令
9、、荷载输⼊→恒活设置(输⼊楼⾯荷载前必须先⽣成楼板)
恒载:⼀般是根据建筑图上楼⾯的做法来计算,恒载取值也不⼀样,在计算恒载时,还要考虑楼下是否有吊顶等。
活载:楼⾯活载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由表5.1.1查得
m
修改恒载:考虑到楼梯间的恒载值较其他房间⼤,⼀般增加1.5kN/2
10、梁间荷载→恒载输⼊(凡是上部有墙的梁上,均需布置)
此命令输⼊的是⾮楼⾯传来的作⽤在梁上的恒载或者活载,由于建模时不布置框架间的填充墙、隔墙等⾮承重墙,所以应将其荷载折算成均布线荷载布置在下层梁上,对于主梁、次梁及柱的⾃重,程序会⾃动计算,不需再考虑。
11、本层信息
12、楼层定义→换标准层
换标准层后,注意修改梁柱截⾯,荷载(当与⼀层不⼀样时)、楼梯间梁的标⾼,以及本层信息
13、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标准》(GB50068-2001)中7.0.3条,其中安全等级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3.1.3条
活荷载调整系数:按设计使⽤年限50年为1.0,100年为1.1
设计地震分组、地震烈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录A。
场地类别:按⼯程所在场地地质资料输⼊。
钢框架抗震等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8.1.3确定。
计算振型个数:3倍的层数
周期折减系数:因填充墙的抗侧刚度⽐框架结构⼤,有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周期会下降,地震作⽤加⼤。
为了考虑这种影响,应对周期进⾏折减。
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墙结构可取0.7-0.8,剪⼒墙结构可取0.9-1.0。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般结构取基本风压,对于风荷载⽐较敏感的⾼层和超⾼层建筑,承载⼒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
地⾯粗糙度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确定
14、楼层组装→整楼模型
15、保存⽂件→退出程序(存盘退出)
⼆、⽣成SATWE数据
SATWE-8只能计算8层以下的结构(含地下室),SATWE涵盖SATWE-8,没有8层的限制。
⽽且SATWE中附带弹性动⼒时
程分析、弹性静⼒分析、框剪的有限元分析并且可以输⼊吊车荷载。
1、结构→SATWE→接PM⽣成SATWE数据
1.1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总信息:
①、⽔平⼒与整体坐标夹⾓(度):该参数为最不利地震⽅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逆时针⽅向为正。
由于开始很难估算结
构的最不利地震⽅向,因此可以先取00,当执⾏【⽣成SATWE 数据⽂件及数据检查】菜单后,可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本显⽰】菜单中的输出⽂件WZQ.OUT 中输出“地震作⽤最⼤的⽅向(度)”,如果这个⾓度与主轴夹⾓⼤于015 ,则应将该⾓度输⼊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向的影响。
②、对所有楼层强制采⽤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楼板假定”是指楼板平⾯内⽆限刚、平⾯外刚度为零的假定。
SATWE ⾃动搜索全楼楼板,对于符合条件的楼板,⾃动判断为刚性楼板,并采⽤刚性楼板假定,⽆需⽤户⼲预,初始值为不选择该项。
③、地下室强制采⽤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楼板假定是不考虑板⾯外刚度的,因此对于板柱体系的地下室,将影响柱内⼒计算,因此初始值不选择该项。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选择模拟施⼯加载3】程序采⽤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即分层加载时,不采⽤整体刚度,只采⽤本层及以下层的刚度,使其更接近于施⼯过程,虽然计算量很⼤,但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④、风荷载计算信息:通常选择初始项“计算⽔平风荷载”,⽽对于平、⽴⾯变化⽐较复杂,或者对风荷载有特殊要求的结构或某些部位,例如空旷结构,体育场馆,⼯业⼚房,轻钢屋⾯等,则应考虑计算特殊风荷载。
⑤、地震作⽤计算信息:按照规范规定,依据当地抗震等级及⼯程实际情况进⾏
选择。
a 不计算⽔平地震作⽤:⽤于不进⾏抗震设防的地区或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6度甲类建筑和6度IV类场地的⾼层建筑除外)。
b 计算⽔平地震作⽤:⽤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地区的多⾼层建筑,及6度甲类建筑和6度IV类场地的⾼层建筑。
c 计算⽔平和规范简化⽅法竖向地震:⽤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的⾼层建筑;8、9度地区⼤跨度和长悬臂结构。
d 计算⽔平和反应谱⽅法竖向地震:⽤于跨度⼤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于12m的转换结构和连体结构,以及悬挑长度⼤于5m的悬挑结构。
⑥、“规定⽔平⼒”的确定⽅式:对于⼤多数结构建议采⽤规范⽅法,CQC⽅法通常⽤于不规则结构,即楼层概念不清晰,剪⼒差⽅法⽆法计算时。
风荷载信息:
①、X/Y结构基本⾃震周期:在完成⼀次计算后,将计算书WZQ.OUT中的结构第⼀平动周期值输⼊重算。
②、风荷载作⽤下结构的阻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H
地震信息:
①、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3.2条、
3.3.3条确定。
②、考虑偶然偏⼼:对于⾼层建筑,通常选择考虑偶然偏⼼,X和Y向的相对偶然偏⼼的初始值为0.05。
③、考虑双向地震作⽤:对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建筑结构,应考虑双向地震作⽤。
④、重⼒荷载代表值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1.3条
⑤、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0.6-0.7
⑥、结构的阻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1.5-1条
⑦、特征周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1.4条
⑧、地震影响系数最⼤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1.4条
1.2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特殊梁→两端铰接(每⼀层都需进⾏)
钢结构中,次梁按主梁输⼊时,程序默认为刚性连接,但实际次梁与主梁为铰接连接。
特殊柱:按提⽰定义⾓柱(每⼀层都需进⾏)
1.3、⽣成SATWE数据⽂件及数据检查、查看数检报告⽂件
2结构内⼒,配筋计算
3.1⽂本⽂件输出:
3.1.1、WMASS.OUT.txt(建筑结构的总信息⽂件)
主要查看各层刚⼼、偏⼼率、相邻层侧移刚度⽐等计算信息
Eex,Eey:X,Y⽅向的偏⼼率
应满⾜《⾼层⾼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中3.2.2条,不⼤于0.15,若⼤于0.15,为不规则,程序计算选择不规则,按规范应计算结构扭转的影响,程序计算需选择“偶然偏⼼”。
Ratx,Raty:X,Y⽅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值(剪切刚度)
⼀般为使结构规则化,通常应满⾜《⾼层⾼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中3.3.1条,即此数不应⼤于
1/0.7=1.4
Ratx1,Raty1:X,Y⽅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值或者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值之中较⼩者。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4.3条,此数值⼩于1.0时,为薄弱层,必须在调整信息中调谐薄弱层个数,层号。
3.1.2、WZQ.OUT.txt(周期、地震⼒与振型输出⽂件)
振型号1.、2为平动周期,振型号3为扭转周期,这⾥注意将平动周期回代到风荷载信息中,
第⼀扭转周期与第⼀平动周期之⽐:此参数为钢筋混凝⼟结构判断结构是否规则的参数,但对于《⾼层⾼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没有要求,扭转、不规则反应在结构偏⼼率上,⼀般对⾼层钢结构宜满⾜《⾼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93-2010)4.3.5条,A级建筑≤0.9,
有效质量系数:应于90%,当⼩于90%时,地震计算失真,应增加振型数直⾄满⾜。
3.1.3、WDISP.OUT.txt(位移输出⽂件)
Ratio-(x),Ratio-(y):最⼤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值
应同时满⾜《⾼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93-2010)4.3.5条和《⾼层⾼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中5.3..2条所规定的最⼩值,即不应⼤于1.3,若不满⾜,则说明刚度和质量分布不均匀,所以改善质量分布,加⼤x⽅向刚度(增加梁⾼、增加柱⼦宽度)等,减⼩y⽅向刚度,都可以祈起到这个效果。
Ratio-Dx,Ratio-Dy:最⼤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值
应满⾜《⾼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中5.5.1条,顶点质⼼侧移不超过建筑总⾼度的1/500,质⼼层间侧移不超过层⾼的1/400。
Max-Dx/h,Max-Dy/h:X,Y⽅向的最⼤层间位移⾓
根据《⾼层民⽤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1998)中5.2.11条判断是为否有侧移结构,若有侧移,即不满⾜最⼤位移限值,则返回“设计信息”界⾯,选择“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3.2图形⽂件输出:
3.2.1、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
这两个圈代表刚度中⼼(双同⼼圆)和质量中⼼(带⼗字的圆),并不是红⾊警告的意思,数字是坐标。
两个圈越重合,说明结构越规则对称,只是提供你看看,帮助你判断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不需要调整。
3.2.2、钢构件验算简图
各构件显⽰结果所表⽰的意义可单击右侧【帮助】查看,构件结果超限则显⽰为红⾊。
3.2.3、柱轴压⽐简图
带括号的数字表⽰轴压⽐,⾼层钢结构,钢柱常采⽤箱型柱,钢柱截⾯建模时初定根据长细⽐和0.6的轴压⽐确定。
当轴压⽐不满⾜时,有两种调整⽅案,⼀是直接调整钢柱截⾯,直到满⾜(⼀般的那个轴压⽐超越0.6不多时,可以此采⽤此⽅法,超越较多时,不经济)。
⼆是在钢柱柱灌混凝⼟,在建模时⽤钢管柱等效为箱型柱,并应满⾜《矩形钢管混凝⼟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中的相关要求。
采⽤此法增加结构⾃重,在柱数量较少时采⽤。
3.2.4 ⽔平作⽤下各层平均位移简图
地震⼒和风⼒作⽤下均⽆突变,因此设计⽆需加强。
三、模型调整后及分析计算
返回模型调整结构和构件截⾯后,按上述操作执⾏,并根据SATWE图形及本⽂
输出⽂件在风荷载信息界⾯修改结构基本周期,设计信息,调整信息等。
调整完毕⼀定要重新进⾏楼层组装,⽣成SATWE数据等。
四、构件定义
1、PM次梁内⼒及配筋计算(在建模时次梁按次梁⽅式输⼊时,必须执⾏)
在建模中次梁按次梁⽅式输⼊,在SATWE对结构整体分析时不带⼊次梁的刚度,次梁对结构刚度、周期、位移等不产⽣影响,当按主梁⽅式输⼊时产⽣影响。
2、框架梁设计
2.1、钢构件验算简图→构件信息→梁信息→选择梁、弹出记事本对话框
2.2、钢结构→⼯具箱→基本构件计算→梁构件验算
梁上荷载作⽤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般框架梁既有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有楼⾯板、填充墙传来的均布荷载,常选【多种类型】。
梁设计内⼒值:查SATWE构件信息⽂本中结果
腹板屈曲后强度利⽤:当梁不考虑钢与混凝⼟楼板的组合作⽤时,焊接H型钢梁通常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但应满⾜《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4.4节要求。
当采⽤轧制H型钢时,不能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利⽤。
平⾯外计算长度:取次梁间距
3、框架梁设计
3.1、钢构件验算简图→构件信息→柱信息→选择柱、弹出记事本对话框
3.2、钢结构→⼯具箱→基本构件计算→柱构件验算
柱计算长度系数:取SATWE构件信息⽂本中计算结果,再次情况下,当计算长度系数⼩于1.0时,需按1.0再次验算柱截⾯。
平⾯外计算长度:=计算长度系数×实际长度
柱设计内⼒:查SATWE构件信息⽂本中结果。
等效弯矩系数:《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2.2条确定
五、节点设计
1、钢结构→框架→全楼节点连接设计
1设计参数定义
点击【全楼节点设计】
点击【设计参数修改与验算】点击【查询设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