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强夯法英文

合集下载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全面]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全面]

常用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简介目录一、复合地基(一)地基处理简介(二)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三) 振冲碎石桩法(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五) 高压喷射注浆法(六)水泥土搅拌法二、桩基础(一) 干作业螺旋钻孔桩(二)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三) 沉管灌注桩(四)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五) 人工挖孔灌注桩(六) 旋挖灌注桩三、基坑支护工程四、边坡支护工程一、复合地基(一)、地基处理简介地基处理(ground treat米ent): 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原状软弱地基的性质.1、改善剪切特性.由于土体的强度主要是指其抗剪强度,土体的破坏是受剪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所以改善剪切特性实际上是提高土体强度(两个重要指标就是C,Φ值).2、改善压缩特性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地基抗变形特性.3、改善透水特性主要是解决由于地下水的运动而出现的问题.如流沙,管涌等.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黏土)将会发生液化.主要解决地基的振动特性,提高抗震性能.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二)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强夯法的起源强夯法起源于法国,1969年首先用于法国某海边20来栋八层居住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为:表层4-8米为采石场废石弃土填海造地,以下15-20米为夹有高压缩性淤泥的沙质粉土,再下为泥灰岩.原拟采用桩基础,不仅桩长要达到30-35米,而且负摩擦力所产生的荷载将占整个桩基础承载力的60—70%,很不经济.后改用堆土(高5米,100kpa)预压加固,历时三个月,沉降仅20厘米,最后采用强力夯实,只一遍(锤重80kN,落距10米)就沉降了50㎝.随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从1978年在塘沽新港首次使用以后,发展很快.(2)强夯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米),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工程实践证明,经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地基压缩性可减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达5~15米,可消除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强夯法多年来广泛应用在建筑、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种工程的地基加固上.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工程采用的夯击能一般为1000~8000kN.米,也有少量地基采用更高的夯击能,所处理的场地大多数为劈山填海及山地沟谷回填的地基,如回填土主要为碎石素填土,则非常适合强夯处理.(3)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强夯法以很大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土中产生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因此,冲击波在土中的传播过程是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基础.由冲击引起的震动,在土中是以振动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这种振动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可在土体内部传播;而面波如瑞利波,只能在地表土层中传播.如果降地基视为半弹性空间体,则重锤自由落下过程,就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间,势能的大部分转换成动能.重锤夯击地面时,这部分动能除一部分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一部分由于摩察产生热能外,大部分冲击动能则使土体产生自由振动.并以压缩波(亦称纵波,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地基中产生一个波场.(4)施工机械主要的施工机械为履带吊车.(三)振冲法(1)振冲法起源振冲法最早是用来振密松砂地基的,由德国S.Steuer米an在1936年提出.在英国称之为“vibroflotation”,中国称它为“振动水冲法”,简称“振冲法”.最初为了捣实大坝混凝土,发明了振捣器.后来在振捣器的基础上,Steuer米an构思了利用振动和压力水冲切原理的振冲器.1937年,Steuer米an供职的一家名叫Johann Keller的德国施工公司首先制成了一台具有现在振冲器形式的雏形式振冲器,用于处理柏林一幢建筑物的7.5米深的松砂地基,结果将砂基的承载力提高了一倍,相对密度由原来的45%提高到80%,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Greenwood,1976).而后,Keller公司大力推广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进行了一大批砂基挤密工程,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经验.1957年,振冲法被引入英国.英国的工程师把电动振冲器改为用水力驱动,并用它加固垃圾、碎砖瓦和粉煤灰.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振冲法后用它加固油罐的松砂地基,目的在提高砂基的抗液化能力.日本十腾冲地区于1968年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次震害调查表明,经用振冲法处理的砂基液化现象大为减弱,建筑物基本保持完好;而未处理的砂基上的建筑物则受到严重破坏(渡边隆,1965;土质工学会震害调查委员会,1968).我国于1977年开始采用振冲法.最早由南京水科院引入,在河北怀来县官厅水库坝基松砂加密工程中获得成功.随后,在水利,交通,石化,工民建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在振冲器的研制方面,主要有江阴振冲器厂,北京振冲公司,以及西安振冲器厂.(2) 振冲法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碎石桩在土体中形成了竖向的桩体,在饱和粘性土地基中,是非常好的排水通道,会吸引周围地基土中的水向砂石桩方向流动,加快了地基的固结沉降速率,使土体强度得到较快的提高;另外,振冲碎石桩桩体本身强度很高,与周围土体共同工作,形成复合地基,使整个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压缩模量等指标满足使用要求.振冲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公路、大面积的堆场、边坡工程等地基处理中均有大量的应用.在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中,很多采用振冲法处理;在民用建筑中,振冲法已经用于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工程中.(3) 振冲法加固原理振冲密实法加固砂性地基的原理,简单说来是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空隙减少,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在加固填料情况下还通过填料使砂层挤压加密.在振冲器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有效应力降低,砂土结构便会产生屈服破害.孔压消散后,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振冲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地基的剧烈振动,从而会对液化砂土产生预振作用,提高砂基抗液化能力.对于黏性土地基,振冲法的挤密和振密作用不明显.采用振冲法加固黏性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加填料的振冲碎石桩法,依靠振冲形成的碎石桩的排水作用、置换作用、垫层作用和加筋作用来对软弱黏性土地基进行加固,这一点与一般的沉管碎石桩的加固机理基本相同.(4)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为吊车,振冲器.(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1)起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八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在1992年成功开发了相关的成套设备,在北京望京小区100多栋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应用.(2)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将碎石、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现在,很多工程用水泥代替粉煤灰,这就形成了素混凝土桩,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一般在C10~C20为宜.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适用于筏基、箱形基础.可加固从多层建筑到3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厂房均可使用.CFG桩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振动沉管成桩、螺旋钻孔成桩、泥浆护壁钻孔成桩以及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等,各种施工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适用性,需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成桩方法.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在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CFG桩的成桩质量的前提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以得到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3)加固机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一定强度,它较周围原状土体强度高,与周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按一定的应力比共同分担上部荷载.(4)施工机械(四)高压喷射注浆法(1)高压喷射注浆法起源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现代工业提供了大功率高压泵、钻机的硬质合金喷嘴等先进装备.水力采煤工作中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发展应用,为高压喷射注浆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七十年代,高压喷射注浆法创始于日本,是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彻底改变了化学注浆法的浆液配方和工艺措施的传统作法,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固土体的质量高、可靠性好,具有增加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自1972年以来,我国近几百项目工程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压旋喷地基已列入我国现行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202—2002).(2)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20米Pa左右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再用泥浆泵注入压力为2~5米Pa的水泥浆与土体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较大的增强固结体.固结体形状和喷射移动方向有关,一般分为旋喷、定喷、摆喷三种注浆形式.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基本种类有: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种方法,目前国内以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应用较多.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法具有增强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地基加固,深基坑、地铁等工程的土层加固或防水;在深基坑防渗帷幕、水库坝基防渗、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挡土墙加固等工程中应用广泛.(3)加固机理主要是利用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冲击切割破坏土体,并使浆液与土体拌和,形成较高强度的混合体.(4)施工机械(五)水泥土搅拌法(1)起源水泥浆搅拌法最早在美国研制成功,称为Wixed-in-Place Pile(简称米IP法);日本称此为Ce米ent Deep 米ixing 米ethod(CD米工法)并在1973年~1974年投入实际使用.1977年,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室内实验和机械研制工作,与1978年底制造出国内第一台SJB-1型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的搅拌机械,并由江阴市江阴振冲器厂成批生产(目前SJB-2型加固深度可达18米).(2)施工简介及适用条件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边钻进边往软土中喷射浆液或雾状粉体,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固化成为具有足够的强度、变形模量和稳定的水泥土,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固化剂采用的有水泥浆液和水泥干粉,因此,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湿法和干法.在国内,搅拌的最大深度达30米,搅拌加固的柱体直径为500~850米米.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水泥土搅拌法最适用于加固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如沿海一带的海滨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沉积的河海相软土等,还常用于深基坑支护中的防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声、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挤土、不污染环境以及施工机具简单、加固费用低廉等特点.(3)加固机理水泥土搅拌法主要是利用水泥与土体强制拌和,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合体.该混合体较周围原状土体强度高,与周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按一定的应力比共同分担上部荷载.(4)施工机械二、桩基础(一)干作业螺旋钻孔桩干作业螺旋钻孔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可分为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和短螺旋钻孔灌注桩.用以上两种螺旋钻孔机成孔后,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或插筋,然后灌注混凝土,成桩.干作业螺旋钻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填土层、粘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和粒径不大的砾砂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上述各类土层以及碎石土层、淤泥层、淤泥质土层.对非均质含碎砖、混凝土块、条块石的杂填土层及大卵砾石层,成孔困难大.干作业螺旋钻孔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不扰民;钻进速度快;无泥浆污染;造价低;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混凝土灌注质量较好等.缺点有:桩端或多或少留有虚土;承载力较打入式预制桩低;适用范围限制较大.施工设备:1、威海海泰起重机械公司JZL-120型电动履带式桩机,钻孔深度32米,最大钻孔直径1米.2、河南省三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GFG-21步履长螺旋钻孔机,钻孔深度21米,最大钻孔直径0.8米.(二) 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法是在桩顶处设置护筒,护筒内的水位要高出自然地下水位2米以上,以确保孔壁的任何部分均保持0.02米Pa以上的静水压力保护孔壁不坍塌.在钻进过程中,冲洗液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中流入孔底,并携带被钻挖下来的岩土钻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与此同时,冲洗液又返回孔内形成循环.反循环钻进成孔适用于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砂砾等地层;当采用圆锥式钻头可进入软岩,当采用滚轮式钻头可进入硬岩.反循环钻进成孔不适用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也不宜用于无地下水的土层.反循环钻成孔灌注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除特殊情况外,用天然泥浆即可保护孔壁;采用特殊钻头可钻挖岩石;是对付砂土层最适宜的成孔方式;可进行水上施工;钻挖速度较快.缺点有:很难钻挖比钻头的吸泥口径大的卵石(15厘米以上)层;土层中有较高压力的水或地下水流时,施工比较困难;废泥水处理量大;由于土质不同,钻孔时桩径扩大10~20%左右,混凝土的用量会增大.施工设备:张家口然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GSD-2型正反循环钻机,钻孔深度150米,最大钻孔直径1.2米.(三) 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是国内目前采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振动沉管灌注桩、锤击沉管灌注桩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这类灌注桩是采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锤击沉管打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锥形封口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的钢管沉入土中,然后边灌注混凝土、边振动或边锤击边拔出钢管而形成灌注桩.锤击沉管灌注桩(d≤480米米)可穿越一般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淤泥、松散至中密的砂土及人工填土等土层.在厚度较大,含水量和灵敏度高的淤泥等软土层中使用时,必须制定防止缩颈、断桩、充盈系数过大等保证质量措施.沉管灌注桩的优点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随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强.缺点有:由于桩管口径的限制,影响单桩承载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当,将会造成缩颈、隔层、断桩、夹泥和吊脚等质量问题;遇淤泥层时处理比较困难;在密实的砂土中沉桩困难.施工设备:昆明大力地基有限公司振动沉管灌注桩机,钻孔深度30米,最大钻孔直径0.8米.(四)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施工法是采用冲击式钻机带动一定能量的冲击钻头,在一定的高度内使钻头提升,然后突放使钻头自由下落,利于冲击动能冲挤土层或破碎岩层形成桩孔,再用掏渣筒或其他方法将钻渣岩屑排出.冲击钻成孔适用于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和碎石土层;也适用于砾卵石层、岩溶发育层和裂隙发育的地层施工,而后者常常是回转钻进和其他钻进方法施工困难的地层.桩孔直径通常为600~1500米米,最大直径可达2500米米;钻孔深度一般为50米左右,某些情况下可超过100米.冲击成孔灌注桩的优点有:破碎有裂隙的坚硬岩土和大的卵砾石所消耗的功率小,破碎效果好,同时,冲挤作用形成的孔壁较为坚固;钻进参数容易掌握,设备移动方便,机械故障少;泥浆用量少,消耗小;在流砂层中亦能钻进.缺点有:大部分作业时间消耗在提放钻头和掏渣上,钻进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桩孔不圆的情况;容易出现孔斜、卡钻和掉钻等事故;由于冲击能量的限制,孔深和孔径均比反循环钻成孔施工法小.施工设备:河北省清苑县鑫华钻机厂CZ102-6型冲击钻,钻孔深度200米,最大钻孔直径2.0米.(五) 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在桩位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或桩端扩大),然后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为桩基.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性较强,可在人工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砂土层、碎石土层和风化岩层中使用,也适用于黄土、膨胀土和冻土层的施工.桩孔直径通常为800~2000米米,最大直径可达3500米米;桩端可采取不扩底和扩底两种方法,视桩端土层情况,扩底直径一般为桩身直径的1.3~2.5倍,最大扩底直径可达4500米米.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点有:成孔机具简单,作业时无振动、无噪声;施工工期短,可按施工进度要求分组同时作业;采用人工挖掘,便于清底,孔底虚土能清除干净,施工质量可靠,同时也便于检查孔壁和井底,可以核实孔底地质土层情况.缺点有:桩孔内空间狭小,劳动条件差,施工文明程度低;人员在孔内上下作业,稍一疏忽,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施工设备:辘轳、模板、空压机、风镐等.(六)旋挖灌注桩旋挖灌注桩属于非挤土桩,利用旋挖钻机将桩孔内的土挖出,经清孔后,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然后灌注混凝土,成桩.旋挖灌注桩可采用泥浆护壁或钢管护壁.旋挖灌注桩适用于回填粒径不大的填土层、粘性土层、粉土层、砂土层和强风化岩层.但对非均质含较大的混凝土块、条块石的杂填土层及大卵砾石层,成孔困难较大.旋挖灌注桩的优点有:振动小,噪声低,不扰民;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施工方便;混凝土灌注质量较好等.缺点有:设备比较昂贵;对岩层及含有较大块石的回填土层施工较为困难.施工设备:1、长沙三合智能SWDF-20型,成孔深度60米,最大钻孔直径2米.2、中联重科220型,成孔深度60米,最大钻孔直径2米.3、北方重工NR2206DL型,成孔深度85米,最大钻孔直径2米.三、基坑支护工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都有较深的基坑需要进行支护处理.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的不同,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基坑支护方法有:地下连续墙-支撑(锚杆)支护、排桩-锚杆支护、排桩-支撑支护、土钉支护、锚杆-土钉复合支护等方法.四、边坡支护工程在丘陵或山区地带,由于建筑物或市政建设的施工,对其周围土体进行开挖或回填后,往往会形成人工边坡或自然边坡,对于那些自身不稳定,影响建筑物及人身安全的边坡,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其中土质边坡一般为滑移破坏,岩质边坡有滑移破坏和崩塌破坏两种形式.土质边坡一般采用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锚杆-挡墙等方式进行支护;岩质边坡一般采用锚喷支护.。

建筑词汇-地基处理

建筑词汇-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表层压密法surface compaction超载预压surcharge preloading袋装砂井sand wick地工织物geofabric, geotextile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foundation treatment 电动化学灌浆electrochemical grouting电渗法electro-osmotic drainage顶升纠偏法定喷directional jet grouting冻土地基处理frozen foundation improvement短桩处理treatment with short pile堆载预压法preloading粉体喷射深层搅拌法powder deep mixing method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干振成孔灌注桩vibratory bored pile高压喷射注浆法jet grounting灌浆材料injection material灌浆法grouting硅化法silicification夯实桩compacting pile化学灌浆chemical grouting换填法cushion灰土桩lime soil pile挤密灌浆compaction grouting挤密桩compaction pile, compacted column挤淤法displacement method加筋法reinforcement method加筋土reinforced earth碱液法soda solution grouting浆液深层搅拌法grout deep mixing method降低地下水位法dewatering method坑式托换pit underpinning冷热处理法freezing and heating锚固技术anchoring锚杆静压桩托换anchor pile underpinning排水固结法consolidation膨胀土地基处理expansive foundation treatment劈裂灌浆fracture grouting浅层处理shallow treatment强夯法dynamic compaction人工地基artificial foundation容许灌浆压力allowable grouting pressure褥垫pillow软土地基soft clay ground砂井sand drain砂井地基平均固结度average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of sand-drained ground 砂桩sand column山区地基处理foundation treatment in mountain area深层搅拌法deep mixing method渗入性灌浆seep-in grouting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collapsible loess treatment石灰系深层搅拌法lime deep mixing method石灰桩lime column, limepile树根桩root pile水泥土水泥掺合比cement mixing ratio水泥系深层搅拌法cement deep mixing method水平旋喷horizontal jet grouting塑料排水带plastic drain碎石桩gravel pile, stone pillar天然地基natural foundation土工聚合物Geopolymer土工织物geofabric, geotextile土桩earth pile托换技术underpinning technique外掺剂additive旋喷jet grouting药液灌浆chemical grouting预浸水法presoaking预压法preloading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振冲法vibroflotation method振冲密实法vibro-compaction振冲碎石桩vibro replacement stone column振冲置换法vibro-replacement振密、挤密法vibro-densification, compacting 置换率(复合地基)replacement ratio重锤夯实法tamping桩式托换pile underpinning桩土应力比stress ratio。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

4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是一种快速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是指用起重机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利用自动脱钩法使重锤自由下落,冲击能夯实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的方法。

1969年,法国的路易斯梅那德(Louis Menard)技术公司首次提出强夯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强夯法开始适用于砂土和碎石地基,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推广到细粒土地基。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引进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路桥、水利、建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最经济、最常用的深层地基处理办法之一。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粘性土、淤泥、淤质泥土等饱和性较高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1991年深圳建筑科学中心首创强夯碎石挤淤法,打开了我国利用强夯法处理饱和性粘土地基的新篇章。

4.1加固机理强夯法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善的指导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土基有不同的加固机理。

综合归纳,强夯法主要有三个加固机理方式:1)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对于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

利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减小土体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土体密实。

工程实践表明,经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击后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2~3倍。

2)动力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为解释饱和黏性土的强夯效应,Louis Menard提出了动力固结模型。

地基土的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水压力的状态有关。

进行夯击时,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冲击变形而强度减小,在液化阶段,强度降低为零;孔隙水排出时孔隙水压力减小,此时为土的强度增长阶段;孔隙水压力涨幅为零,此时为土的触变恢复阶段。

3)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对于软黏土,往强夯形成的夯坑中填充碎石、砂等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击,填料挤入软土中并排开土体,形成砂、碎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称为强夯置换法。

工程专业术语大全

工程专业术语大全

工程专业术语大全1、建筑工程(building engineering)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建筑工程质量(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的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3、验收(acceptance)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4、进场验收(site acceptance)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5、检验批(inspection lot)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6、检验(inspection)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7、见证取样检测(evidential testing)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8、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9、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0、一般项目(general item)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11、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精选全文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1、简介任何建筑物的荷载最终将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

凡是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式。

2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六十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造的。

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以适用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种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

强夯法由于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数千项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

6月3强夯法虽然已经在实践中证实了是一种比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

在第十界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会议上,美国Menard教授在“地基处理”的科学发展水平报告中精辟的论述强夯法的传统固结机理:强夯法目前已经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m。

当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在饱和无粘性土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液化,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动密实的过程相似。

这种方法对饱和细粒土的效果,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报道。

对这类土需要破坏土的结构、产生超空隙水压力以及通过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而强夯法对杂填土特别有效。

实践证明,在夯击的工程中,土体的瞬时沉降可达几十厘米;土中产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破坏,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强。

%。

(2)、产生液化在重复夯击作用下,施加在土体的夯击能量,使气体逐渐受到压缩。

因此,土体的沉降量与夯击能成正比。

当气体按百分比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的。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

强夯法处理填土路基的工程实践分析作者:梁森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5期本文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强夯法的设计和施工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1.强夯法加固地基原理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cidation Method)或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它通过反复将一个重锤(一般为8t~40t,最重可达200t)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m~40m),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击能和振动能,在地基土中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及改善砂土的液化性能、消除湿馅性黄土的湿馅性有良好的效果。

冲击波以压缩波(纵波、P波)、剪切波(横波、S波)和瑞利波(表面波、P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软弱土地中产生一个波场,通过各种波的共同作用,达到软弱土地基密实、提高强度及承载力的目的。

2.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同时,由于强夯法的深层加固对机械设备和器具性能要求较高,而且强夯施工的震动和噪音较大。

因此,在加固深度超过l0m和临近城市及周边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时,均应谨慎采用。

笔者结合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实际工程情况及其加固效果,对强夯法设计和施工进行简要阐述。

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南宁市五象新区堤园路(一期)工程1标段施工开展后,发现K0+380~K0+660路段为人工填土,土质松散,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必须进行路基处理。

该路段岩土层分布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五点。

(1)杂填土:由建筑垃圾、活垃圾、粘土和岩块等组成,未经压实;以灰褐色、棱、棕黄色为主,整体为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局部为中密;重型动力触探为3~8-/10cm,平均为4击/10cm;局部过渡为素填土,其标贯击数为4击;厚度为1.2m~12.8m为高压缩性土。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摘要】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加固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贮仓、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港口码头等地基中的砂土、低饱和度粉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土质。

本文具体分析了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强夯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has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is good, the use of economic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strengthening warehouse, oil tank, the warehouse, highway, railway, airport runway, port wharf, low saturation of the foundation soil powder soil, collapsible loess, miscellaneous fill in the soil, grain filling soil and soi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dynamic compa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

强夯法的名词解释强夯法是一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也被称为振冲法或动力夯实法。

它是通过将特制的夯击器,称为“夯头”,通过自由落体受力的方式施加于地面上,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强夯法的操作过程是一种“物理挤压-改良”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振动力的传递和分布,通过夯击器在地面上落下并受到反弹作用,产生强大的振动波能量。

这些振动波能量会垂直于夯击器的方向向下传递,进入土层,并引起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挤压,从而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

强夯法的主要目的是夯实松散的土壤,减少土壤的孔隙率和单元体积的变形。

这使得强夯法适用于改良松散土层、填埋场地和回填土等工程项目中。

通过强夯法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压能力、减少沉降和沉降差异,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在强夯法中,夯头是一种重型设备,通常由铸铁或钢制成。

夯击器的质量和高度是影响夯击效果的关键因素,通常根据所需处理的土层类型和项目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夯头。

较大质量的夯头可以产生更大的夯击力和振动效应,进而对土壤产生更大的影响。

强夯法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估。

地面的夯击后沉降量和地基的侧向承载力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利用高精度测点监测和地面位移仪来记录和分析夯击效应的传递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强夯工艺的最佳参数,并指导后续施工和设计。

然而,尽管强夯法在改良软土等土壤层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它存在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当面对特别坚硬的土壤或岩石时,强夯法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其次,强夯操作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结构物造成干扰和影响。

因此,在使用强夯法时,需要充分评估和管理与噪音、振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总之,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土地改良方法,可用于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土壤类型。

它通过夯击器在地面上的振击作用,对土壤进行物理挤压和改良。

然而,在使用强夯法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原理、操作技术和评估方法,并合理评估其适应性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工程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强夯法

强夯法

(3)试夯
3.2 强夯法
(九)现场测试设计
(1)地面沉降观测
3.2.2 强夯法设计计算
每夯击一次应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夯坑周围地面的沉降、隆起; 用以控制夯击击数,估计夯击效果。 (2)孔隙水压力 测量在夯击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长和消散的分布。从而 确定两个夯击点间的夯距、夯击的影响范围、间歇时间以及饱和夯击能等参数。 (3)强夯振动影响范围 测试地面振动加速度了解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 为了减小强夯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可在夯区周围设置隔振沟。 (4)深层沉降和侧向位移测试 在地基中设置深层沉降标测量不同深度土体的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沿深度变化。 有效了解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范围。
3.2 强夯法
(五) 夯击击数与遍数 (1)夯击击数
3.2.2 强夯法设计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 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2)夯击遍数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
3.2 强夯法
(二)机理分类
3.2.1 加固机理
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Dynamic Compaction) 、动力 固结(Dynamic Consolidation)和动力置换(Dynamic Replacement),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 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3.2 强夯法
(一)施工设备 (二)施工工艺
3.2 强夯法
加固机理
3.2.0 概述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方法

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方法

浅谈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方法摘要:强夯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比软理想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该处理方法具有省钱、省事、施工运作简单,效果好等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夯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作用机理。

在此基础上,介绍强夯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并作了简要分析。

主题词:强夯机理;施工参数;加固;质量控制abstract: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ideal than soft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to save money, save trouble, a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simple, the effect is good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saturated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of action. on this basi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introduced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a brief analysis.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reinforcement; quality control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强夯地基技术发展概况强夯法实际上是将势能转变为动能对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强夯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梅纳公司,一般采用80~400kn的重锤,提高到6~40m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对地基施工加强大的冲击力,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生瞬间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砂类土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节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米)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 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开始时仅用于处理砂土和碎石地基, 后来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逐步推广应用到细粒土基地。

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所有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

强夯法虽然适用土类很广, 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性, 用一般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

针对这类情况, 国内相继进行了大量试验, 采取强排水加强夯和置换强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南方己广泛使用。

(强排水加强夯首先就是在小范围(约1万M2)内采用高真空泵排地下水, 减少土壤中的水量, 然后用强夯加固土体。

)二、原理及加固机理(一)强夯原理1﹑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

这种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

2﹑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 使孔隙水压力增大, 同时使土粒错位, 土体骨架解体, 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二)加固机理1﹑填石层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填石﹑填渣等粉碎,填石层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石层变得更为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验指标主要是密度和变形模量。

(如禄口机场强夯﹑连云港Grs区强夯等)2﹑填土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

(如熊猫新港区强夯﹑江宁天正基地强夯等)3﹑粉土﹑砂土面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 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 土体变得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1、简介任何建筑物的荷载最终将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

凡是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固的天然土层上时,这种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若天然地基很软弱,则事先要经过人式。

2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以适用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种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

强夯法由于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数千项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

2.2、国内外发展情况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并创用的。

由于强夯法特有的优6月3议上,美国Menard教授在“地基处理”的科学发展水平报告中精辟的论述强夯法的传统固结机理:强夯法目前已经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m。

当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在饱和无粘性土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液化,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动密实的过程相似。

这种方法对饱和细粒土的效果,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报道。

对这类土需要破坏土的结构、产生超空隙水压力以及通过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而强夯法对杂填土特别有效。

实践证明,在夯击的工程中,土体的瞬时沉降可达几十厘米;土中产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破坏,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空隙水压力消散的主要通道;因粘性土具有触变性,使降低的强度得到恢复和增强。

Menard教授实践,并结合传统的固结机理,提出了饱和土是可以压缩的新的机%。

体的沉降量与夯击能成正比。

当气体按百分比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的。

相应于空隙水压力上升到覆盖压力相等的能量级,土体即产生液化。

如图1所示,液化度为空隙水压力与液化压力之比,而液化压力即为覆盖压力。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 强夯置换法
的优点
加固效果好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施工简单
使用经济
强夯法加 袋装砂井
软粘土地基的综合治理
国内 发展 阶段
自引进到80年代初,约8年。本阶段工程应 用强夯能级比较小,一般仅为1000kN*m,处 理深度5m左右,以处理浅层人工填土为主。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 工艺。
2 加固机理
动力地基处理方加法—固—强多夯孔法 隙、粗颗粒、非饱和土

密实
动力荷载减小土孔隙,提高强度


动力
处理细颗粒饱和土

固结
局部产生裂缝,增加排水通道

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体固结

动力
置换
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
加密、碎石墩置换、排水的组合
强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优势互补, 发展成为组合式地基处理技术。
2 加固机理 夯 锤
夯击能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冲击力 冲击波
隆起 地面
冲切上部 土体
结构破坏
挤压
形成夯坑
土体
挤压周围 土体
2 加固机理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某工程测得的单点夯夯坑夯沉量及 周围地表隆起情况
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
对非饱和土地基
从右图可以看出,每夯击一遍时,体积变化有所 减少,而地基承载力有所增长,但体积的变化和承 载力的提高,并不是遵照夯击能的算术级数规律增 加的。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夯击一遍的情况
夯击三遍的情况
动力固结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英文)

地基处理强夯法(英文)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n has been found at project sites to range from 0.3 to 0.8.
The variation in n is attributed to the: ① Efficiency of the drop mechanism of the crane. ② Total amount of energy applied. ③ Type of soil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④ Presence of energy absorbing layers. ⑤ Presence of a hard layer above or below the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⑥ Contact pressure of the tamper.
A drop point spacing of 1.5to 2.5 times the diameter or width of the tamper is common.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method specifications
The contractor’s primary duties: tamper
Providing a tamper of the prescribed size

地基处理英语

地基处理英语

地基处理英语
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或结构的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的工程技术。

它通常包括加固地基、改良地基和地基加固处理。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或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地基处理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英文表述,如地基加固处理 (ground reinforcement treatment)、地基改良 (soil improvement)、地基加固 (ground reinforcement)、地基灌注桩(bored pile)、地基钻孔桩 (drilled pier)、地基封闭 (ground sealing)、地基挖掘 (earth excavation)、地基补偿 (ground compensation)等等。

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英语词汇,需要对地基处理的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

- 1 -。

2019精品精华0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强夯英语

2019精品精华0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强夯英语
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 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 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 出现的差异沉降。
第一节 概述
2、强夯置换(Dynamic Replacenlent)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
设计计算 (六)垫层铺设 1、作用:
支撑设备、能量扩散、保证地下水位 2、材料:
砂、砂砾、碎石等,不含粘土 3、厚度:
0.5~2m
第三节 强夯法加固设计
设计计算 (七)间歇时间
考虑孔压消散 设置排水
第四节 强夯施工
施工方法 (一)施工机械
起重机 自动脱钩
第四节 强夯施工
施工方法 (二)施工步骤
对于位于或接近地面的地基土,瑞利波起到松动作用。
第二节 强夯法加固的一般机理
(四) 、强夯加固机理 三种不同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动力置换,取决于
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共同特点:破坏土的天然结构,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第二节 强夯法加固的一般机理
(五) 、动力密实机理 1)适用情况: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的土,即 基于动力密实机理。 2)机理描述:即用冲击性动力荷载,使土中的孔隙减少,土体 密实,从而提高强度。非饱和土的夯击过程中,气相被挤出, 土颗粒发生位移。
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也即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 地基。
也称为动力置换、强夯挤淤。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 短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第一节 概述
3、适用范围(《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
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

强夯法

强夯法

强夯法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8——40t夯锤起吊到6——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20世纪60年代,强夯法首次由法国的梅那公司应用于法国嘎纳(Cannes)附近纳普而(Napoule)海滨在采石场废土石围海造地的场地内,经强夯法施工后,建造了20幢8层公寓建筑。

强夯法上世纪70年代初传入我国。

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得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液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

其作用结果使得一定范围内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并消除湿陷性。

根据地基处理的原理、目的、性质、时效及动机等有很多地基处理方法。

其中强夯法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节约材料、施工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使用的夯锤重100——400kN,提升高度大约在10—30m。

一、强夯法的设计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使用性。

其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

现分别阐述如下:(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方案的重要依据。

强夯

强夯

在该区域外为次压实区( ), ),该区应力小于土极限强 在该区域外为次压实区(B),该区应力小于土极限强 度而大于土的弹性极限。该区土可能被破坏, 度而大于土的弹性极限。该区土可能被破坏,但未被 充分压实,此区也可称为破坏削弱区。 充分压实,此区也可称为破坏削弱区。 动应力远大于原来土 的自重应力,坑底土 的自重应力, 在向侧向挤出时, 在向侧向挤出时,坑 侧土在侧向分力的作 用下将隆起, 用下将隆起,形成被 动破坏区。夯坑越深, 动破坏区。夯坑越深, 土内聚力越大,土不 土内聚力越大, 易破坏隆起, 易破坏隆起,反之就 易隆起。 易隆起。
瑞利波( 瑞利波(表面波 )以夯坑为 中心沿地表向四周传播, 中心沿地表向四周传播,使 表层土体松动形成松弛区域。 表层土体松动形成松弛区域。
一、加固非饱和土原理 采用强夯法加固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压实原理, 采用强夯法加固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压实原理,即用冲击 型动力荷载,使土体颗粒产生相对位移重新排列, 型动力荷载,使土体颗粒产生相对位移重新排列,土中孔 隙中的气相被排出,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变得更为密实, 隙中的气相被排出,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变得更为密实, 从而提高其强度 夯锤夯击土体的瞬间, 土体产生较大沉降,锤 底土形成土塞向下运动, 土中压力超过土的强度, 土结构破坏。由于结构 破坏,使土体软化,侧 压力系数增大,侧压力 增大,土不仅被压实, 而且被侧向挤密,形成 这一压实区(A)就是土的破坏压实区 苹果形。
(二)夯击能 1、单击夯击能为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 单击夯击能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单击夯击能越大,加固效果越好,一般根据加固土层的厚 土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度、土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2、单位夯击能:总夯击能/面积。 土层 单位 夯击 能参 考表 软土 液化砂土 黄土 有效影响深度 5~6 8~10 5~6 8~10 5~6 8~10 单位夯击能 2000~2500 3300~3800 1700~2200 2700~3200 2200~2700 3500~4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VELOPMENT OF DESIGN PLAN
1.Selection of the tamper mass and drop height to correspond to the required depth of improvement.
2.Determination of the applied energy to be used over the project site to result in the desired improvement.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n has been found at project sites to range from 0.3 to 0.8. The variation in n is attributed to the: ① Efficiency of the drop mechanism of the crane. ② Total amount of energy applied. ③ Type of soil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④ Presence of energy absorbing layers. ⑤ Presence of a hard layer above or below the deposit being densified. ⑥ Contact pressure of the tamper.
considerations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DROPS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MULTIPLE PASSES
论介文绍绪 论 研预究先背评景估 研设 究计 方考 法虑 研招 究投 结标 果程 序 问 建题 设讨 监论 管 论 文强总夯结调 整

论介介文 绍绍绪 论 研 预预究先先背评评景估估 研设研设究计究 计方考方考法虑法虑 研招研招究投究投结标结标果程果程序序 问问建题建题设讨设讨监论监论管管 论论文文强强总总夯夯结结调调整整
1 2
3 4
Categorize soil type: (1) Site Investigation (2) General Description of Soil Categories
论介文绍绪 论 研预预究先先背评评景估估 研设 究 计 方考 法虑 研招 究投 结标 果程 序 问 建题 设讨 监论 管 论 文强总夯结调 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AREA TO
DENSIFY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Design
AREA TO DENSIFY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DROPS
MULTIPLE PASSES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Dynamic compaction is generally completed over an area larger than the plan area of the embankment or the loaded area.
Assess site restraints: (1) Ground Vibrations (2) Lateral Ground Displacements (3) High Water Table (4) Presence of Hard or Soft Layers
Determine design requirements: (1) Tolerable Settlement (2) Minimum Soil Property (3) Depth Of Improvement Limitation
预先评估 设计考虑 招投标程序 建设监管 强夯调整

The mass of the tampers generally ranges from 5.4 to 27.2 Mg, and drop heights range from 12.2to 30.5 m.
Lighter tampers and small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depths of improvement on the order of 3.0 to 4.6 m. Heavier tampers and great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improvements on the order of 6.1 to 9.1 m
论介文绍绪 论 研预究先背评景估 研设 究计 方考 法虑 研招 究投 结标 果程 序 问 建题 设讨 监论 管 论 文强总夯结调 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论介文绍绪 论 研预究先背评景估 研设 究计 方考 法虑 研招 究投 结标 果程 序 问 建题 设讨 监论 管 论 文强总夯结调 整
Estimate costs: (1)Dynamic Compaction Costs (2)Alternate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s
论研介介文究 绍绍绪背 论景 研 预预究先先背评评景估估 研设 究计 方考 法虑 研招 究投 结标 果程 序 问 建题 设讨 监论 管 论 文强总夯结调 整
3.Selection of the area to densify. 4.Determination of the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phases. 5.Establish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6.The need for a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CONTENT
Introductio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Design considerations Contracig Adjustments during dynamic compaction
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