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 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 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 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 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 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 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源自文库
文本研习
1、这一小节写了李广什么事? 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 2、由上述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广的什么特点?(注意李广 最终是如何逃脱的) 可看出李广有娴熟、高超的射技 。 3、李广脱身后,遭到了汉朝执法官的判决,判定了李广 哪些罪名? “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第四节
•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 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 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 ,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 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 而斩之。
缺点
李广官职变动情况 • 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 • 景帝时:上郡太守(两千石) • 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 守(两千石) • 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
李广悲剧的深层原因
一、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 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 足道哉!”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景帝)赏不行。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 单于,恐不得所欲。 二、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李将军列传
不 虚 美 不 隐 恶
司马迁
文学家笔下的李将军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歌行
高适
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 李将军。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人物简介
李广(?-前119),汉初名 将。汉孝文帝十四年(前166), 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其“家世 世受射”,卓越的骑射本领使他在 战场上“杀首虏多”,授为中郎( 即担任侍卫皇宫等职务的官员)。 他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虽 战功显赫,但一生受压抑,郁郁不 得志,终以悲剧收场。
情节结构
• 第一部分(1~2段):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 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 • 第二部分(3~7段):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 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 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 第三部分(8~10段):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 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第二部分
•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 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 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 第 三 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节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 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 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 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 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 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艺术手法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 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 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 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 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 叙述之中。
第四部分 •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 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 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文本研习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喻意是什么? 这则成语的本义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 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 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 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 的崇敬。 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 人们的敬仰。
• 第四部分(11段):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 景仰。
第一部分
•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 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 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 ,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 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 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 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 ,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 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文本研习
1、这一节写了什么情节? 斩霸陵尉 2、这一情节对塑造李广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如实写了他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表现了 人物的多面性。
第七节
•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 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 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 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 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 伤云。
文本研习
2.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1.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 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 重要。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 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 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槐里huái 首虏lǔ 秩八百石zhìdàn 勒兵lè 上山陈zhèn 骁骑xiāo q í 详死yáng 睨n ì 暂腾zàn 赎为庶人shù 颍阴侯yǐng 呵止hē 没镞mò zú 麾下huī 讷口nè 骠骑piào 数自请行shuò 数奇jī 愠怒yùn 糒醪bèi láo 食其yìjī 自刭jǐng 悛悛xún xún
艺术手法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 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 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 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 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 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 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 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 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 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 真是精妙。
内容提要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 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 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 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 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 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 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 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 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 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 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 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 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文本研习
1.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嫌他运气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 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 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1.李广为何难封侯,有几个原因? 客观原因: 1、文帝景帝不重视国防军事,以和亲作为外交政策,重用 文官,李广虽屡立战功,但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汉武帝虽重视军事,但任人唯亲,重用卫青,霍去病, 李广利等外戚,并为这些人创造比李广优越的后勤和战斗条 件,使李广作战既艰苦又难有战功。甚至有时故意让李广失 败以衬托别人的功绩。并且在封赏时也极为不公。
李广人物形象分析
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
优点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 其一,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 、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 其二,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 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 。 其三,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传中所 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文本研习
主观原因: 1、李广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将,但缺乏战略意识, 尤其缺乏统帅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从他平时领军不重 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在战场上过分倚仗个人的战斗 素质就能看出。 2、他缺乏政治意识,一直以军人朴素的观念看待处理 问题,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易成为政客的牺牲品。从他 杀俘,自杀就能看出。
文本研习
1.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 哪些活动和遭际? 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 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遭际—不顺。如“当斩, 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 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第三部分
•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 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 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 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 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 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 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 ,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 为庶人。
文本研习
1、在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 ,作者写了李广的什么事情? (试用文中的话回答) “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李广解鞍惑胡骑” 2、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 从上述事情中可以看出李广身上的什么特点? 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 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 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 将品质。
艺术手法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的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 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 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 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 ,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