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

合集下载

中航油巨亏事件

中航油巨亏事件
• 1.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金融衍生
品投资失败后,我国政府就加强了对在海外从事金融衍生 品交易的立法。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 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虽然第二条规 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 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但是《办法》 明文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国 有企业。因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注册地在新加坡,这便形成 了公司业务范畴里的灰色地带。即作为国有企业不得进入、 但作为境外公司却可合理进入期权投机业务。但是,如果 国有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从事期货交 易,那么如何来防范这种危险?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位成熟的市场参与者极少单独购买期 权合同,而往往将期权合同与其他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 从而控制乃至锁定企业的风险。这种构造包括期权在内的 投资组合以控制企业风险的方式有多种。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石油期权简介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2.领导人的风险意识淡薄。 • 陈久霖学越南语出生,在衍生品交易方面并没有受过正规
训练,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他曾说,“没想到后来要那 么多的保证金”,可见他对衍生品交易的运作以及背后的 风险一无所知。中航油集团公司从2002年10月开始向新 加坡公司派出党委书记和财务经理,但首任财务经理因陈 久霖认为其英语不好被调派为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 经理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 竟然不知道其从事场外期权交易。由此可见,中航油集团 公司在人员的选拔和任命上存在一些问题。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事件还原1.背景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航油总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负责全国100多个机场的供油设施的建设和加油设备的购置;为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加油服务(包括航空燃油的采购、运输、储存直至加入飞机油箱等)。

1997年以来,中国航油(新加坡)营业额平均每年增长6.83倍,2001年的现货营业额已达到10.51亿新加坡元。

有此背景,中国航油(新加坡)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售股票1.44亿股,每股发售价0.56新元;共筹资8064万新加坡元,成为新加坡交易所当年上市公司中筹资量最大的公司。

而且,上市当年,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新加坡新上市公司营业额排名中居第一。

中国航油的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1倍。

公司也曾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

2.经过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原油期货买卖,第一次交易为在航油市在场价格为每桶20多美元时出售了200多万桶,首战告捷。

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公司已经出现580万美元账面亏损。

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他们并预期航油价格不可能达到每桶48美元,先后两次将行权价格提高到45美元/桶和48美元/桶,同时将头寸从200多万桶放大到最后的5000多万桶,翻了将近25倍。

即油价在高于48美元/桶的价格上每上升1美元,合约的净损失为5000万美元,平仓后,巨额损失变现。

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

交易量大幅增加。

2004年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然而油价非但没有回落,反而升至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

案例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中航油事件,又被称为中国航空油料公司事件,是指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公司中国航空油料公司发生的一起巨额经济犯罪案件。

该事件发生在1993年,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25亿元,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犯罪案件之一、此案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和监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航油事件起源于对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内部审计,审计机构发现该公司存在资金流失的现象,并怀疑内部存在腐败问题。

随后,中国石油集团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审计,结果表明该公司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违规行为,尤其是在采购和销售环节存在利益输送和非法转移资金的行为。

调查发现,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勾结关系。

他们通过设立“空白合同”和虚构的交易来获取巨额资金。

同时,他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企业员工销售石油制品,从而非法牟取暴利。

这些非法行为已经持续多年,直到内部审计机构的发现才被揭露。

在调查过程中,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被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或面临死刑。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政府加强了反腐败斗争力度,对利用职权之便进行贪污腐败的行为进行了打击。

中航油事件不仅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道德风险意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开放过程中面临的腐败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许多人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表示了质疑,认为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控制。

另一方面,一些人则将中航油事件视为中国进程中腐败问题的缩影,呼吁加强反腐败斗争和法治建设。

中航油事件对中国的金融体制和监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从中航油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该事件还引发了对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入思考,推动了相关的进行。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05
中航油事件对监管机构的启示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01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市场的监测 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异常行为。
0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 有效的威慑力。
03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信息不 对称导致的市场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为市
03
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02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能源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 我国能源监管水平。
03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 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航油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未能对衍生品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和 管理。
内部控制失效
控制环境薄弱
中航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内部控 制文化,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缺乏有效监督
中航油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对衍生 品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控制环境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 有效实施。
控制活动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以便管理层及时掌握企 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和 工作程序,确保董事会能够 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

案例五 (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 (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中航油于2001年12月6日批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中航油的石油贸易涉及轻油、重油、原油、石化产品和石油衍生品等五个部分,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航油采购,公司交易的衍生品包括纸货互换和期货。

中航油于2002年3月起开始从事背对背期权交易,从2003年3月底开始投机性期权交易。

这项业务仅限于公司两位交易员进行。

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准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

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

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

但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地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目前的财务困境。

中航油全部负债高达5.3亿美元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全部负债(不包括股东贷款)估计约为5.3亿美元。

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提议偿还2.2亿美元,相当于偿付率为41.5%。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债权人有近百家。

债务重组方案需要债权人的批准。

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正紧锣密鼓逐一同近百位债权人谈判,设法争取债权人在6月10日举行的债权人大会上投下支持票。

如果在债权人大会上无法得到超过半数、占债务总值至少75%的债权人的支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可能面临清盘。

中航油事件出来之后,很多媒体替陈久霖辩护,无非说是不小心赌输了,或者落入国际资本的圈套云云;包括陈久霖本人也自吹再给他多一些钱就能翻本。

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陈久霖是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对金融市场的极度无知和由于利令智昏展现的疯狂,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别人陷害他,当他做了一个完全不合常识的操作,国际金融市场不杀他杀谁?中航油能够亏损5.5亿美元,是因为看跌石油价格卖出了大量的石油看涨期权合约。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分析——“中航油”事件一、中航油事件叙述(一)中航油公司简介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

(二)事件背景及关键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

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油期货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国家经过谨慎策划和考虑,于1998年陆续批准国内一些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国际上做石油套期保值业务,同时禁止它们涉足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交易。

2003年4月,中航油集团成为第二批国家批准有资格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的国有企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风险极大的石油期权交易。

2003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确实正确判断了油价的走势,从中赚了钱。

小试牛刀,旗开得胜,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期权投机中尝到了甜头,也可能正是因为初试告捷,才酿成了2004年投资失败的大祸。

陈久霖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硕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中航油巨额亏损,本人被迫离职;2006.3-2009.1因未向交易所呈报亏损入狱服刑。

(三)事件叙述➢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进行空头投机,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

按照交易规则,其必须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拨资金会暴露其违规行为,因此陈久霖被迫进行展期,并持续增加交易量以获取期权费来弥补保证金缺口。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指的是2004年中国国际航空油料公司(简称中航油)因大规模贪污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的一起事件。

该案例变得备受关注,创下了中国尤其是国企腐败案例的先河。

下文将从事件的背景、案发经过、原因分析、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航油是中国最大的航空燃油供应商,由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和中国航空油料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该公司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巨额的财政支出,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4年11月,中航油董事长张汝成涉嫌贪污被捕,接着爆发了一起本质上是资金挪用和贪污的丑闻。

经过调查发现,中航油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虚构合同、伪造票据等手段大肆侵占公司财产,据估计累计盗窃金额高达60亿元人民币。

那么,中航油事件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中航油作为国企,监管不力是造成内部腐败的重要原因。

当时国企的内控制度薄弱,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给贪污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贪污分子的腐败思想和贪婪欲望也是事件的重要原因。

这些人追逐金钱、权力,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放纵自己,最终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航油事件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首先,该事件在2004年被揭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谴责,对中国的国企和反腐倡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中航油事件也成为了中国国内腐败案例的典型代表,对治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挑战,迫使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国企的监管和内部治理。

同时,这也使得公司对内控制度的规范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中航油事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对涉案人员进行了逮捕和追责,对涉案公司进行了改组,加强了对国企的监管力度。

其次,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国企的监管和内控制度的规范,推动了国企的和整顿。

综上所述,中航油事件是中国国企腐败案例的典型代表。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旗下的中航油公司发生的一起严重违法事件。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航油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中石油集团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对中国石油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类似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中航油事件的发生背后暴露出了中石油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据报道,中航油事件是由公司内部高管和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所导致的。

这表明中石油在员工道德建设、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

在企业内部,腐败问题一旦发生,往往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航油事件还暴露出了中国石油行业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在中航油事件中,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存在疏漏,导致了该事件的长期发酵和恶化。

这说明在中国石油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还不够,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

因此,中国石油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有效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再者,中航油事件的发生也提醒我们,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诚信经营,加强内部道德建设和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防范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综上所述,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石油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员工道德建设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加强企业的诚信经营和内部监督,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预防和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中航油陨落之历程

中航油陨落之历程

中 航 油
2004年11月30日晚,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 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CNAO.SI)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 惊的消息:该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总计亏 损5.5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 (新加坡)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 申请破产保护。
中航油陨落之历程
中 航 油
2009年1月20日16时55分,东 航新加坡飞上海的MU568航班 准时关闭了舱门,就在关闭舱门 前5分钟,许久不见的陈久霖在 家属和前同事的陪同下步入机舱, 匆匆就座。 晚10点,经历了四年零三个月 的狱中生活后,他终于回到国内, 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入狱前他曾自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不复还,人生本有终归路, 何须计较长与短”一诗表明 心态
简 介
中 航 油
1
2 3 4 5
背景一览
事件回顾 专业知识回顾
原因探析
经验启示
中 航 油
1 背景一览
公司背景: 1993年成立,其母公司为中国航空油料集团。 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筹资6000 多万美元,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 企业。 1997年陈久霖开始接手到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净资 产由16.8万美元猛增至1.5亿美元,增幅达890倍。股价也是一 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超过11亿美元,是原始投资的5022 倍,缔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中航油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通过一系列 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
中 航 油
4 原因探析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是根本原 因 财务报表失真不可忽视 错误判断油价走势是直接原因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总结: 总结:
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 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 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 失败本质上不是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 失败本质上不是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实际 上是一起本意为规避风险最终却制造了风险的事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 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 更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在起到规避风险作用的同 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 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以远期、期货、期权 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手段,以远期、期货、 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 、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然 而,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诞生的还有其基因 中携带的高风险性, 中携带的高风险性,怎样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适当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 ,适当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已经成为学界和 业界长期探讨的热点。 业界长期探讨的热点。
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忆
• 1992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 1992年 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 MG 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 签订了一份10 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 10年 司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 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 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 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 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 1.6亿桶的石油商品 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为了 规避这个合同可能产生的风险,MGRM买进了大量的短 规避这个合同可能产生的风险,MGRM买进了大量的短 期原油期货,并在期货转仓时,扣除提供给客户的数量, 期原油期货,并在期货转仓时,扣除提供给客户的数量, 以剩余的数量装仓至下一短期期货合约。 以剩余的数量装仓至下一短期期货合约。 • 但是,石油价格自1993年6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93 但是,石油价格自1993 1993年 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93 19美元跌至 12月的15美元 MGRM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 月的15美元, 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 年12月的15美元,MGRM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但其 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庞大的资金缺口逼迫子公司 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 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幸好,MGRM公司的母公司 公司的母公司MG 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幸好,MGRM公司的母公司MG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作出了撤换分公司高层并且 平仓的决定,把损失减到最小。尽管如此, 平仓的决定,把损失减到最小。尽管如此,子公司投资不 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案: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1)通过公加强母公司的自律和提高对海外公司的控制和监管水平是成功走出 去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在海外子公司出现问题时母公司要明察秋毫,及时监 控并按章办事,决不能一错再错,将仅有的挽救良机断送。 开企业的财务信息, 加强银行和社会舆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
(2)激励机制本身并不能阻止经营者侵害所有者利益行为的发生,但在严格的
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
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 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 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 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CAO20%的股份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 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其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 、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 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卖出大量“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2004 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价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 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按当时的持仓量,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 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最终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 ,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 请破产保护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

案例十八:中航油事件

案例十八: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案例介绍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公司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的成员。

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65 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航油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

中国国资委表示,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时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此次事件之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

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成为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

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

200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

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

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

2004 年11月3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空油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4亿美元,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炒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最大亏损案例。

一、中航油事件始末中航油(新加坡)于2002年开始从事石油期货交易1,交易领域仅限于套期保值业务,投机业务则被政府明令禁止2。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时任总裁的陈久霖无视法律规定进行石油期权投机,而且从事的是风险极高的场外交易(即OTC交易3),从而成为中航油事件的风险之源。

1•事件回顾2003年下半年,陈久霖判断2004年国际油价将会下跌,因此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澳大利亚麦戈利银行等机构签订了卖出石油看涨期权的场外合同,每桶38美元。

2003 年年底,中航油共卖出了总量为200万桶的期权合约,期间账面上是盈利的。

2004年一、二季度,中航油(新加坡)账面亏损从580万美元增加到3000万美元。

按照交易规则,其必须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拨资金会暴露其违规行为,因此,陈久霖被迫进行展期,并持续增加交易量以获取期权费来弥补保证金缺口。

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止损措施,中航油(新加坡)的账面亏损随着油价的升逐渐放大。

2004年10月10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55美元/桶新高。

中航油(新加坡)卖出的有效期权合约达到5200万桶石油的巨量。

根据合同,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新加坡)需要向国际投行等交易对手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

为追加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又支付8000万美元额外保证金。

中航油(新加坡)现金流量已经枯竭。

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对手日本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讲稿谢谢大家,我是申秋语,今天代表我们第三组向大家介绍中航油事件。

可能有些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准确,请老师及时补充或纠正。

当然,我们也有不足之处,还望同学多多包涵。

中航油事件是指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航油这个公司。

公司简介中航油全称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它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1993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轮船合资成立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不到两年就亏损19万新元。

1994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收购另外两家合作伙伴在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1997年陈久霖成为中航油负责人,公司在他领导下迅速扭亏为盈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国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2002和2004年两度被新交所评为“最具有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自1997年以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年均按三位数增长。

2003年实现营业额24.3亿新元;实现利润约6710万新元。

公司的净资产从1997年的16.8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中国航油2003年的资本市值约为16亿新元,在新加坡600多家上市企业中排名前50位。

中航油本来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

但可惜,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毁了这个公司。

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

公司破产。

在讲这个事件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些这个事件涉及到的知识。

基础知识A首先是期货。

上节课贺老师有讲到远期交易,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远期交易是人们为了规避未来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交易方式,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交易。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

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 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
四、关于“中航油”事件的思考
问题1 国有大型企业高管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方案:清晰产权关系,明确政府职能
必须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与此同时,重视产权的自由交易和转让,建立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 使国有资产流动起来,通过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重新配置企业产权。明确了产权关系,同时也就明确了政 府的职能。 由政府任命的方式无法保证经营者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因此,必须建立由企业家经营企业的 制度,建立企业家市场,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企业经营者,并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绩效的考核体系,从而 保证企业家通过竞争成为企业的经营者。
监督机制下,他增加了经营者因自己的短期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从而减少了 类似行为的发生,在分配方式上,经营者的待遇构成比重应由工资向长期奖励 (如分配股权)倾斜,这样的分配制具有较强的自我激励作用,从而抵制经营者 的短期行为。
问题3

国资委对于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管是否仍是空 ?
事后,国资委首次确认并公布第一批49家中央企业的主业,让社会监督。一方面,是努力做大 做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 ; 而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防止企业经 营大起大落 。亡羊补牢,尤未晚矣。2014年12月13日下午,谈到近日引发轩然大波的中航油 事件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脸色严峻,“公司治理结构和风控体制将是200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 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最近做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
在发展战略的制定、投融资决策包括对外收购股权、日常业务运作尤其是涉及期货等高风险业 务 、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等 ,要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的识别 、监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主要事件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位于新加坡。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航油公司开始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石油衍生品投机交易。

2004年一季度,中航油在油价涨到每桶30美元以上开始做空;7月份左右,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40美元、航煤接近每吨350美元的时候,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判断错误,认为原油价格应该不会继续升高,因此决定做空石油看涨期权。

然而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并继续扩大仓位。

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最终累计亏损达5.5亿美元。

在新加坡,中航油事件被认为是自1994年巴林银行破产案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事件,并且再度引发对于新加坡金融控管当局在监督方面是否有失职的争论。

二、所用金融衍生品的详细分析期权是指它的持有者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执行价格或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资产(标的资产)的合约。

按期权购买者的权利划分,期权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赋予购买者以约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赋予购买者以约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

期权的买方需要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该费用也叫期权费,合约中的该产品称作标的资产。

到了期权到期日,期权的买方可以要求执行期权,即行权,也可以不执行期权。

而看涨期权的卖方只有履行合约的义务。

买方的费用为期权费,其收益分布如当市价(S)大于执行价(X)与期权费(P)之和,即S-(X+P)时,买方的利润大于零,并且理论上来说没有上限。

卖方的收益为期权费,其支出为(X+P)-S。

由于买方的盈利即为卖方的亏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卖方的亏损也是没有上限的。

看涨期权的买方一般会在市场价格大于执行价格时执行期权,看涨期权的卖方必须履行以约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义务。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2024

引言:中航油是中国航空石油公司的缩写,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化工企业。

近年来,中航油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航油事件的案例,并从管理层面剖析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概述:中航油事件是指2014年12月,中航油总公司原总经理李关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并且公司内部发现众多腐败现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中航油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正文内容:一、管理体制问题1. 面临的挑战中航油作为国有企业,面临着政府的监管、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处理复杂的商业关系。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应对挑战。

2. 管理层负责制的缺失中航油在管理层方面存在问题,管理层责任制不清晰,导致监管不力、违规行为难以监察和惩处。

3. 决策过程不透明中航油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给了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机会利用职权进行个人谋利。

4.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腐败问题得以存在和蔓延。

5. 职业道德缺失中航油存在一些员工和管理层的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腐败现象和原因分析1. 资源配置不当中航油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当的现象,资源分配过程中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2. 监管不力中航油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员工和管理层有机可乘。

3. 激励机制不完善中航油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对于腐败行为没有足够的约束和警觉。

4. 领导作用不力中航油领导层在腐败问题上的作用不力,没有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对于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及时处置。

5. 内外部关系复杂中航油内外部关系复杂,存在着与政府部门、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纠葛,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三、解决方案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中航油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再次发生。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航油应注重培育和弘扬良好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唯一的一家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产生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致使曾作为明星企业的中航油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对国内进口航油市场的实质性垄断,净资产由16.8万美元增加至2003年的1.48亿美元,6年增长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总裁孙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中航油事件被认为是继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中国航油集团向中航董事会派驻了4名成员,包括陈久霖本人,而他也是以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兼任中般油董事和执行总裁的。

但事实上,集团公司出于对陈久霖的信任,使他在实质上成为集团公司派驻中航油的全权代表和实际监管者。

同时,在其任职期间,曾两度调开集团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从当地另聘财务经理,只听命于他一人。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决策、监管层还是在经理层,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实质上的权力制衡。

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获悉公司在2004年第一季度出现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后,决定不按照内部风险控制的规则进行斩仓止损,也不对市场做任何信息的披露,而是继续扩大仓位。

为了避免实际亏损,他将交割日延后至2005年和2006年,并不断加大仓位,对风险没有做必要的对冲处理一,也没有对交易设立上限,孤注一掷,赌油价回落。

至2004年10月,公司喷气累计达到18000万美元,公司流动资产耗尽。

于是,陈久霖向集团公司汇报亏损并请求救助。

而中航油集团竟没有阻止中航油的违规行为,也不对风险进行评估,而以私募方式卖出部分中航油股份来“挽救”中航油。

中航油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设有专门的7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控系统。

其中,风险控制的基本结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每名交易员损失损失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损失达到35万美元时要向总裁报告,征求他的意见,在得到总裁的同意后才能继续交易;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将自动平仓。

中航油事件的认识与分析

中航油事件的认识与分析

三、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 险管理——总体框架》解读
1、企业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内涵的发展:内部控 制的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1)是一个过程; (2)受人为影响;(3)为了达到三个目标; (4)合理保证。 2、企业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发展:ERM 整体框架中除了经营目标和合法性目标与内部控 制整体框架相似以外,还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 3、相关角色和任务的变化:ERM框架使董事会 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负 总体责任,并且要求其变得更加警惕。
四、以《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 架》来解读中航油事件
1、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企业细节控制更为 重要 2、执行ERM框架比设计内部控制框架更为 重要 3、注意ERM框架中的新要素:内部环境、 目标设定及事件设别
五、《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如近来发生的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 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或多或少都 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有关。因此,认真学 习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 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 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 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 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简介: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 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参与石油衍生品交 易出现5.5亿美元巨亏,公司面临灭顶之 灾,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当局扣留接受 调查,其职务也已被解除。这一重大事 件于本月初暴露以后,引起了国内外舆 论的巨大关注。
目录
一、中航油失败过程图解 二、中航油事件发生的原因 三、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 理——总体框架》解读 四、以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企业风 险管理——总体框架》来解读中航油事件 五、《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我 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六根据纽约轻原油期货行情和《中航油末路纪实》 所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10月11日,纽约商交所WTI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继 续“高烧不退”,当天油价报每桶53.64美元 10月20日,油价狂涨至54.92美元/桶。 10月22日和10月26日,国际油价创出每桶55.17 美元新高。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从10月27日开始,油价一路回落 而在10月26日和28日,中航油因无法补加一些合 同的保证金而遭多头逼仓,蒙受1.32亿美元的实 际亏损。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简单的回放: 2004年国际油价的“高烧不退” 令投资者至今印象深刻的是: 2004年1月底,国际油价还在每桶35美元上下徘 到了5月,油价已经冲上了每桶42美元 6月底油价下挫至每桶36美元,这让空头投资者 兴高采烈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但8月19日,国际油价飙上48美元/桶 9月油价轻松突破50美元 10月1日,国际原油价格报每桶50.12美元 10月4日油价曾一度回落至每桶49.91美元 10月8日那个周五,国际油价再度跳高,纽约商 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价格报收53.31 美元。

陈久霖其人


1990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成 立合资企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陈久霖作为外国专家助理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 1993年2月放弃德国留学机会,离开北京飞机维 修工程有限公司,转而加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 马上参与了四个外商谈判项目
陈久霖其人


1997年7月中航油新加坡子公司因经营不善处于 休眠状态,总公司决定采取竞争上岗、遴选第三 任总经理。 陈久霖接受董事会任命
中航油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 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 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 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中航油前世今生


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 洲经济新领袖”,在国际市场上颇具人望 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陈久霖被推为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第四任会长,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2004年3月28日出现580万美元账面亏损时,陈决定以展 期掩盖账面亏损,致使交易盘位放大 到了2004年10月,中航油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已达到 5200万桶之巨,超过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三倍以上,公司 账面亏损已达1.8亿美元。 此后陈开始向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求助,但本该斩仓的 救援款却用于了补仓。 疯狂的赌徒最终让中航油新加坡背上了5.5亿美元的巨 亏。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 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 亏损 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 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 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 权。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但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 升时呈指数级别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 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5.5亿美元的 财务困境。
中航油前世今生


2002年3月被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评为该年度 新加坡“透明度最高的56家企业”之一 2004年进入标准普尔中国海内外上市企业第40位 2004年3月入选道琼斯新加坡蓝筹股“道琼斯新 加坡泰山30指数”(Dow Jones Singapore Titans 30 Indexes)



弹尽粮绝: 到11月17日,国际油价一度回落至每桶46.84美 元,此时中航油已弹尽粮绝。 当天,中航油发布公告称: 将在11月底前终止所有投机性的衍生商品交易活 动,专注现货贸易业务。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11月8日到25日,中航油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 多头逼仓 截至11月25日,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随后,油价再度攀升,11月24日曾达49.44美元。 11月30日,公司股票被新加坡交易所宣布暂停交 易
引子


至此,曾经轰动一时的“中航油事件”关键人物 陈久霖在新加坡服刑1035天后刑满出狱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刑满出狱当天,直接从樟宜 监狱到樟宜机场搭乘当日东航新加坡飞上海航班 登机返回中国。
引子


作为“中海油事件”关键人物,四年前入狱前他 曾自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人生本有 终归路,何须计较长与短”一诗表明心态 那么今天的陈久霖又将何去何从呢?
引子


谈到过去造成的巨额亏损,陈久霖对媒体表示: “到现在我还是坚持一条,这件事情对不起广大 股民,我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 我没有贪图个人利益,而且已经为此承担了最大 的责任。
中航油前世今生


2004年11月30日晚,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 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CNAO.SI)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 惊的消息: 该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严重 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中航油豪赌石油爆仓 : 中国航油是从2003年10月开始进入石油期权交易 市场参与石油衍生商品交易的 除了对冲风险之外 公司也从事投机性质的交易活动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 场价格判断准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 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国庆期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首次向母公司呈报 交易和账面亏损。 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5%保证金,中航油已账款资金 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 元的额外保证金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海外中资企业典范的出局 ——中航油事件的回眸
引子


2009年1月20日16时55分,东航新加坡飞上海的 MU568航班准时关闭了舱门,就在关闭舱门前5 分钟,许久不见的陈久霖在家属和前同事的陪同 下步入机舱,匆匆就座。 晚10点,经历了四年零三个月的狱中生活后,他 终于回到国内,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中航油前世今生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 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 加: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890倍,股价也是 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 的明星。
中航油前世今生


中航油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 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 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 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
中航油前世今生



2002年陈久霖以490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新加坡的 “打工皇帝”: 获得的税后个人薪酬为490万新元(1新元=4.8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 基本工资48万新元 三个月花红12万新元 外加集团利润分成430万新元 2003年中,他向董事会提出要求,主动下调了薪酬
中航油前世今生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 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 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陈久霖带着一名助手和 21.9万美元来到新加坡,接管中航油集团所属海 外子公司。
中航油前世今生



1997年7月,中国航油公司恢复运行时,只有2名 员工,到年底时也只有4名员工。 中国航油经国内批准的启动资金为60万新元,而 母公司实际汇入资金只有49.2万新元。 除去偿还合资时期的亏损约20万新元和中航油总 公司收购中华航油股权所用资金10.8万新元,初 始运营资本只剩下18.4万新元。 带着总公司给他的49.2万新元和一个助手,陈久 霖开始了中国航油的新航程。
中航油前世今生


消息甫一公布,举世哗然。中航油事件巨大的新 闻价值,立刻引起一些著名媒体的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凭籍天时地利,最先发布了 这一消息。 随后,这一消息被各国媒体纷纷转载,《华尔街 日报》、《经济学家》、《金融时报》等世界顶 级财经媒体也参与进来。
中航油前世今生


1993年5月26日,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和新加 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 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 人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该合资公司的授权资本为1000万新元,缴付资本 为3万新元,三方股东各持1/3股权。
陈久霖其人

陈久霖,1961年10月20日出生,湖北黄冈市浠水 县竹瓦镇宝龙村人 1982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学习越 南语。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 ,中 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在 职博士生

陈久霖其人



1987年7月毕业后进入民航北京管理局,任局长 办公室英文翻译。 还曾在《中国民航报》做过短暂的文字工作。 1988年中国民航总局改革开始。 陈久霖尝试着选择了从民航北京管理局分离出来 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航油前世今生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 盛赞中国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 报告称: 公司的成功并无特殊的背景和机遇,完全是靠自己艰苦 奋斗取得的。 同时,国资委也表示 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 功典范

中航油前世今生

引子

按照境外媒体的说法,扣除法定假日和公共假 日之后,陈久霖的刑期共1035天,于1月20日期 满。 他在上机前接受采访时也谈到: 有的事情只要尽力,成与不成都得接受 也表示其对庄子顺境时快乐,逆境时也要快乐的 人生哲学也有了新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