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编制规划的要点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多规合一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二)突出村庄特色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三)坚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1、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
2、入户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3、村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
(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个良好的村庄规划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环境,提升整个村庄的形象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功能区域: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分为居住区、农田、工业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2. 合理规划农田:根据农田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情况,合理划定农田的用途,确保农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3. 合理规划居住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便利。
二、交通规划1. 道路规划:根据村庄的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宽度,确保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2. 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公共设施规划1. 学校规划:根据居民的教育需求,规划学校的位置和规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医疗设施规划:根据居民的医疗需求,规划医院和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3. 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
四、环境保护规划1.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源地的保护区域,禁止污染和乱采乱挖行为,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3. 垃圾处理:规划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五、经济发展规划1.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农村旅游规划:根据村庄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吸引游客,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六、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1.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村庄规划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一、引言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造风格、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造风格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二、空间布局1. 村庄的整体规划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和破坏。
2. 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村庄规模和布局形式,并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等。
3. 在村庄规划中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三、土地利用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合理规划农田、林地、水域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2. 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严禁非法占用农田和破坏生态环境。
3. 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用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建造风格1. 村庄建造风格应该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盲目摹仿城市建造风格,保持农村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特色。
2. 注重建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合理规划房屋的布局和户型设计,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
3. 提倡绿色建造和节能建造,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五、公共设施1. 合理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六、总结村庄规划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建造风格和公共设施的规划,以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布局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
例如,将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农田,将适宜居住的区域划定为住宅用地,将适宜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划定为商业用地等。
2. 建设布局规划建设布局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途,合理安排村庄的建设布局。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交通便利性、居民生活便利性等因素,确保村庄的建设布局合理有序。
例如,将住宅区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商业区布置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将公共设施布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地方等。
3.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是指对村庄的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
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确定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和布局。
例如,根据居民的需求确定学校和医院的建设规模,根据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和布局等。
4.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对村庄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规划。
该规划应考虑村庄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
例如,制定控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措施,保护水源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资源,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
5. 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的重要原则是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预是指村庄居民在规划过程中的参预和决策,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以保证村庄的长期发展和居民的福祉。
例如,通过社区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居民的需求纳入规划过程中,同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整体发展进行布局和设计的过程,旨在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改善村庄的生活环境,并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
合理的村庄规划可以使村庄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合理的村庄规划首先要考虑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直接影响村庄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划者需要考虑村庄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是否有交通便利的道路和交通设施,以及是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防灾减灾措施,如避免建设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娱乐设施等。
规划者需要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的位置和布局,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三、居住区规划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居住区的规划。
规划者需要确定合适的居住区位置,并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如独立住宅、多层住宅和公寓等。
此外,还需要规划住宅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体验。
四、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者需要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确定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并规划产业园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和布局。
此外,还需要考虑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村庄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规划者需要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同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村庄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者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如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等。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一、引言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以提升村庄的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为目标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二、规划目标1. 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提高村庄的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规划村庄的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 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村庄的绿地、水域、山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化。
三、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村庄规划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适度规模原则: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规划范围和规模,避免过度扩张或者过度密集。
3. 人文关心原则:注重人文关心,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村庄规划与居民的共赢。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四、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等,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 交通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促进村庄的交通流动和经济发展。
3. 公共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生态环境规划:保护和修复村庄的自然环境,包括绿地、水域、山林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文物保护区等,传承乡村文化,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村庄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村庄的发展需求和问题。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规划,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一、总体规划1. 定位和目标:明确村庄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例如发展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
2.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村庄的正常运行。
3.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村庄的用地范围和用途,合理规划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区域。
二、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修复:对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库、水井等水源设施,确保农民的用水需求。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农业发展1. 农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和面积,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业设施建设:建设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农机库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居住环境改善1. 住房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2. 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保持村庄的环境卫生。
3.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五、乡村旅游开发1. 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和开发村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景点。
2. 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设施,如酒店、休闲农庄等,提供便利的服务。
3. 乡村旅游宣传: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吸引游客,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
六、社区参与1. 居民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3.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居民发布村庄规划的相关信息。
以上是村庄规划的一些要点,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分析:对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进行分析,了解村庄的自然环境特点,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人口与社会经济分析:了解村庄的人口规模、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等情况,分析村庄的社会经济状况,为规划提供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依据。
3.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确保村庄的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住宅区规划:确定住宅区的布局和用地范围,合理规划住宅用地,确保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5. 公共空间规划: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规划,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
6. 农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和利用方式,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7. 文化遗产保护:对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8.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保护村庄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9. 交通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方便居民出行。
10. 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村民的增收。
11.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规划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12. 风貌与建筑规划:保护村庄的传统建筑风貌,规划新建筑的风格和外观,营造宜居的村庄环境。
以上是村庄规划的要点,通过对自然环境、人口、基础设施、住宅区、公共空间、农田、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交通、经济发展、社区服务设施以及风貌与建筑等方面进行规划,可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良好的村庄规划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基础设施规划1.1 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确保道路的通畅性和便利性。
考虑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主干道和支路,确保村庄内部的交通便利,同时与周边城市和村庄的交通衔接良好。
1.2 水电供应规划:确保村庄内的水电供应充足可靠。
合理规划水源和电力供应设施的位置,确保每个家庭都能方便地获取清洁的饮用水和稳定的电力供应。
1.3 垃圾处理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确保村庄的环境卫生。
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和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推行分类垃圾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居住环境规划2.1 住宅规划: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保证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宽敞明亮的住房。
考虑到家庭的人口规模和居住需求,合理规划住宅的户型和面积,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2 公共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位置和面积,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考虑到村民的需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3 绿化规划:注重村庄的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植被覆盖面积。
通过种植树木和花草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村庄的美观度。
三、农业发展规划3.1 农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和分布,提高土地利用率。
考虑到农作物的种植需求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合理规划农田的大小和形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2 农业设施规划:合理规划农业设施的位置和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考虑到农业机械的运输和使用便利性,合理规划农业设施的距离和通道,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
3.3 农产品加工规划: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价值提升,合理规划农产品加工厂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传承规划4.1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合理规划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传承和弘扬村庄的文化传统。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设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村庄规划的要点。
正文内容:1. 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1.1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划分农田、居住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考虑地形地势、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
- 考虑村庄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扩展和发展。
1.2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村庄的主干道和支路,确保交通畅通,方便居民出行。
- 考虑村庄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适应未来的交通需求。
- 考虑到村庄的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规划绿化带和步行街,提供舒适的行人环境。
1.3 建筑风格规划- 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建筑风格的主题和风格。
- 确定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保持村庄的整体和谐和统一性。
- 引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增加村庄的美观度。
2. 村庄公共设施的规划2.1 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学校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确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的位置,方便居民的教育需求。
- 考虑到学校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2 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医院、诊所的位置和规模,方便居民就医。
- 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考虑到医疗设施的扩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2.3 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位置和建筑风格,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 考虑到文化设施的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
3. 村庄生态环境的规划3.1 绿化规划- 规划公园、绿地和植被带,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 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地理环境分析、人口与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
正文内容:1. 地理环境分析1.1 地形地貌:分析村庄的地形地貌特点,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以确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1.2 气候条件:研究村庄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等,以合理安排建造物和绿化植被。
1.3 土地利用:评估村庄的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农田、建造用地、公共空间等,以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2. 人口与社会结构2.1 人口分布:分析村庄的人口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以确定合理的社区和公共设施布局。
2.2 社会需求:了解村庄居民的社会需求,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以合理规划社会服务设施。
2.3 社区参预:鼓励居民参预村庄规划过程,包括听取居民意见、组织社区活动等,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预感。
3. 基础设施建设3.1 道路交通: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3.2 水电供应:确保村庄的水电供应充足稳定,包括水源保护、供水管网建设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3.3 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4. 自然资源保护4.1 生态环境: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包括水体、森林、湿地等,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4.2 农田保护: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包括合理农业种植、农田水利建设等,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可持续利用。
4.3 资源节约:鼓励居民节约能源、水资源等,包括推广节能灯具、水资源回收等,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文化传承5.1 历史保护: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造、传统手工艺等,以传承和宏扬村庄的文化传统。
5.2 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祝、文艺演出等,以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凝结力。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一、引言村庄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规划工作,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村庄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二、村庄规划的目标1. 提高村庄整体形象:通过规划,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建筑和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优化村庄布局:合理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居民生活便利性。
3. 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水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村庄规划应综合考虑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综合性规划方案。
2. 可行性原则:规划方案应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
3. 公众参与原则:村庄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民主、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4. 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5. 保护传统文化原则:规划应注重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村庄规划的内容1.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包括村庄的核心区、功能区划分,道路、绿地和水系的布置等。
2. 建筑设计与改造:对村庄的建筑进行设计和改造,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农业设施等,提升建筑的品质和功能。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提高村庄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4. 农田和林地规划:合理规划农田和林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5.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设计。
良好的村庄规划能够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划定村庄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确保各区域的用地合理利用。
2. 考虑到村庄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农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增长和发展需求,预留适当的土地供未来发展使用。
二、建造布局规划1. 确定合理的建造密度和高度,避免过度拥挤和过度开辟,保持村庄的宜居性。
2. 设计合理的建造布局,使得各个建造物之间有合适的距离和通道,保证通风、采光和安全。
3. 考虑到村庄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特点,保护和恢复传统建造风格,提升村庄的文化价值。
三、交通道路规划1. 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道等,方便居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
2. 考虑到村庄的交通流量和道路安全,设计合适的道路宽度、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
3. 鼓励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辆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公共设施规划1. 规划合理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考虑到村庄的人口分布和需求,确定公共设施的数量、位置和规模。
3. 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等,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五、环境保护规划1. 保护和恢复村庄的自然环境,如水体、植被、土壤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如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
3. 提倡可持续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六、社区参预规划1. 鼓励居民参预村庄规划的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2. 加强村庄自治组织和社区管理,促进居民的共同参预和共同管理。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村庄定位和目标:确定村庄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包括村庄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定位等。
根据村庄的自然、人文和经济条件,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为后续规划提供指导。
2. 村庄空间布局: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
包括确定村庄的建设用地、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合理划定各个功能区的范围和布局,确保村庄的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合理。
3. 村庄建设和改造:根据村庄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村庄的建设和改造方案。
包括规划村庄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庄的建造风格、绿化景观等方面的规划。
确保村庄的建设和改造符合村庄的整体规划,提升村庄的形象和品质。
4. 村庄产业发展: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村庄的产业发展计划。
包括确定村庄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提升村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村庄环境保护:制定村庄的环境保护规划,保护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包括制定农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加强村庄的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
6. 村庄社会服务:规划村庄的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包括规划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7. 村庄管理和运营:建立健全村庄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高村庄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包括建立村庄规划管理机构,制定村庄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加强村庄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综上所述,村庄规划的要点包括村庄定位和目标、村庄空间布局、村庄建设和改造、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环境保护、村庄社会服务以及村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进行村庄规划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自然环境1.1 地形地貌: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规划道路、建筑等设施,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1.2 水资源:合理规划水源保护区和水系布局,保障村庄居民的饮水安全。
1.3 生态环境:保护村庄周边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地和植被,促进生态平衡。
二、社会文化2.1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村庄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2 社区设施: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3 社会互动:鼓励居民参与村庄规划,促进社区共建共享,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经济发展3.1 产业布局:合理规划村庄内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2 就业机会:规划就业机会,促进农民转型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3.3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提升村庄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居住环境4.1 住房建设:规划住房建设,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
4.2 交通便利:规划交通布局,提升村庄交通便利性,便于居民出行。
4.3 环境卫生:规划环境卫生设施,保障村庄环境卫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五、规划实施5.1 规划编制:制定村庄规划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措施。
5.2 规划管理:建立规划管理机制,监督规划实施过程,确保规划顺利进行。
5.3 规划评估:定期对村庄规划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保障规划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村庄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村庄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希望本文介绍的村庄规划要点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标题:村庄规划的要点引言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建设和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村庄规划的要点。
一、自然环境1.1 确定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1.2 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涝等,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1.3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二、人口结构2.1 分析村庄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了解居民的职业、年龄、教育水平等情况。
2.2 根据人口特征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如发展农业、旅游业等。
2.3 设计合理的居住区域和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经济发展3.1 分析村庄的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
3.2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等,增加村庄经济收入。
3.3 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村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四、基础设施建设4.1 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
4.2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村庄规划的整体布局和需求,提高村庄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品质。
4.3 考虑未来发展需求,留出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扩建。
五、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5.1 建立健全的村庄管理机制,包括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等,促进村庄自治和民主决策。
5.2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满足居民的需求。
5.3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村庄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只有合理规划和布局,才能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希望各地政府和规划部门能够重视村庄规划工作,为村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村庄规划的要点
村庄规划的要点村庄规划是指对村庄进行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好的村庄规划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下面是关于村庄规划的一些要点,以供参考。
一、规划目标和原则1.1 规划目标村庄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文化遗产等。
1.2 规划原则- 人本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生活质量。
-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综合协调原则:协调各项规划内容,确保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 公众参与原则:注重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二、村庄布局和空间规划2.1 基础设施布局根据居民的需求和村庄的特点,合理规划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布局,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2 功能分区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将村庄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农业区、文化娱乐区等,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
2.3 绿地和公共空间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共空间的位置和面积,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村庄的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乐趣。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3.1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防止水污染。
3.3 生态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增加村庄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
四、文化保护和传承4.1 传统建筑保护保护村庄中的传统建筑,如古民居、古庙等,维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村庄的历史记忆。
4.2 乡土文化传承鼓励居民保留和传承乡土文化,如传统手艺、民俗活动等,增强村庄的特色和魅力。
4.3 文化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提供居民学习、娱乐等文化活动的场所,促进文化交流和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6.2 城镇总体规划;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1)、依据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对村庄聚居点进行综合布局规划或整治规划,落实聚居点的各项用地规划,(2)、重点解决村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的具体布局;引导村庄进行建设,促进村庄发展;(3)、统筹安排村庄之间的共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4)、对一般聚居点提出具体的建设、改造措施;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
2.3 村庄具体载体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乡驻地的位置和发展规模;依据“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确定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位置和规模。
2.4 村庄选址村庄选址条件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选址的一般性规定。
规划新建的村庄不得在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区段内选址。
2.5 村庄布局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妥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
2.6 配建要求2.6.1村庄聚居点应按照《村镇规划标准》配置村委会、支部活动室、科技服务点、文化活动室、医疗点、计生服务站、全民健身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市政公用设施;2.6.2有条件设置小学、托幼、图书室、敬老院、农贸市场等设施的村庄聚居点,应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区域统筹配置。
3 建设规模及用地指标3.1 人口规模:3.1.1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分配并复核村庄聚居点的人口规模;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控制由各县(市、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1.2确定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居住习惯、就业途径、配套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半径等因素的影响。
3.1.3应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还要避免过于迁就现状,导致布局分散。
3.2 人均用地指标:3.2.1依据各县(市、区)的村庄建设用地标准自行确定聚居点人均用地指标;3.2.2新型社区、城郊型村庄聚居点以及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村庄聚居点,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下限;山区、高原的村庄聚居点和一般聚居点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上限。
3. 3配套设施用地配套设施用地按《村镇规划标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规模进行用地控制。
4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求4.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依据各县(市、区)的农房建设标准和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自行确定;4.1.2农房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建农用机具停放场地、牲畜圈养设施及杂物堆放、凉晒场地。
这些辅助面积不能计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2建筑形式住宅建筑的形式应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塑造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和乡村风光相协调。
4.3建筑设计村庄聚居点建筑层数大于或等于3层以及单跨跨度大于或等于6米的建筑,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确保村庄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5 道路规划建设标准5.1过境公路严格执行“三部一委”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级过境公路的建筑后退红线宽度,禁止夹道建设。
5.2村庄对外联系道路宽度中心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10米;基层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4-7米;。
5.3村庄内部道路技术标准中心村聚居点内部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7-10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4-6米,道路铺装率应达到60%以上;基层村聚居点的道路等级可适当降低;道路线型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避免大挖大填,突出特色。
5.4建设时序村庄聚居点道路建设应与管线的敷设同步实施。
6 管线工程设施规划6.1区域共享管线系统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管线系统。
6.2村庄独立的管线系统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配置各类管线工程设施。
以远期规划规模进行规划配置。
6.3指标及建设规模依据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规范》,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的工程设施指标和建设规模7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7.1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处理场)。
7.2村庄独立的环境卫生设施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拟定聚居点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要求及配置标准。
8 防灾减灾规划建设8.1区域防灾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细化区域防灾规划,确定防灾抗灾标准,落实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8.2防洪中心聚居点防洪设施按不低于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规划,排涝设施按不低于3-5年的标准进行规划。
位于山区的聚居点应设置截洪沟,位于洪淹区的聚居点应设置避灾场地。
8.3消防聚居点应按消防规范要求留出消防通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聚居点应结合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的聚居点应设置消防水池,并配置消防器材。
8.4抗震聚居点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现行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对现有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进行评估鉴定,提出抗震加固的措施和建议。
8.5防地质灾害聚居点应远离滑坡、塌陷等危险隐患地,所有建设工程在设计建设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
8.6避灾疏散应将聚居点内的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规划作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紧急疏散避难所的人均用地不小于0.5-1.0平方米。
9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建设9.1保护对象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各类建、构筑物、传统街巷,规划建设中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均应按原貌保存和修缮;对现已破损的按原貌进行修缮和恢复。
9.2风貌协调新建建筑物应进行严格的风貌控制,其体量、形式、材质、色彩均应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9.3文化传统保护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要素,如:民风民俗、传说、典故、音乐、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应进行传承和延续。
10规划主要成果要求10.1 符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四川省的村镇规划编制要求。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与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致。
10.2 基本内容要求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应包括“三图一书两表”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0.2.1 规划图纸(1)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2)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3)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10.2.1 规划说明书《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10.2.1 规划附表(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2).《XX县(市、区)域村庄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附录:成果内容深度规定1. 规划图纸所有图纸都应以1:10000的测绘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出图比例可以按照表达方便的要求进行调整。
(1)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个乡界、村界;准确标明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聚居点人口、聚居点的用地面积;准确标明各级现状公路的名称、等级,据实标明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2)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村庄迁移”规划,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规划的乡界、村界;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标明经济分区和产业用地;准确标明规划保留的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规划的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新型社区的规划聚居人口和规划的聚居点用地面积;(3)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中、小学位置、规模;标明区域共享的医疗、长途汽车站、集市等社会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级规划公路的名称、等级、标准;据实标明规划的各类区域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规划的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防洪设施、消防站等防灾减灾规划设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