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的基础。
标准中所反映的不应是片面的局部的经验及局部的 利益,而是从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出发作出规定。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对象特征
重复性事物。
标准的批准机构
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
标准的属性
规范性文件。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特征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
1.1 标准化发展史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和国际电信联盟(ITU )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 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外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 理局”名义代表我国参加ISO和IEC两个国际标准化 机构的工作;
工业与信息化部代表我国参加ITU工作。
1 标准化概论
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57年我国 参加了国际电工委员会。 1946年10月由中、美、英、法等25个国家发起 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1865年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ITU ),在1932年 改名为“国际电信联盟”。1972年国际电信联 盟恢复了我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 采用国际标准率高,但标准更新速度跟不上; 标准内容之间不协调,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 ; 强制标准的范围过宽,与WTO/TBT协议的规定不
相符 。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业标准
标准与其它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标准老化现象严重;
标准的采标率低,市场适用性较差。
代标准化的开端。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泰勒运用标准化原理,创
造出一套研究劳动时间和劳动操作相互关系的
工作方法,据此制定出工作定额,并逐步形成 管理理论,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1.1 标准化发展史
19世纪末,英国钢铁制造商斯开尔顿促使了英
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成立,它也是世界上第一 个国家标准化机构。
的度量衡制度,人
们据此进行着最原 始的生产和交换。
1.1 标准化发展史
公元前200多年,秦 始皇规定“车同
轨”, “书同文”,
形成全国范围内的 标准化。这是史书 上对当时中国标准 化方面的重要记载。
1.1 标准化发展史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 (约1041年~1048年),
北宋的毕昇发明了
“活字印刷术”,成
标准水平低;
部分企业领导自觉实施标准不力。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急需解决的难点
思想观念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
运行机制问题
基础工作问题
队伍建设问题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标准化的概念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
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
活动。
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标准化的活动主要包括标准 编制、发布和实施等活动。 标准是标准化的活动成果。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是活动的过程是指标准的制修订、宣贯、实 施及实施标准的监督管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循 环、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 条款” 是指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达方式,一般采 用“ 陈述”、 “ 指示”、 “ 推荐”或“ 要求”的 形式。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行标准化管理机构
标准化管理体制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授权统一管理全国 标准化工作; 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 标准化工作;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地、市
一级设有标准化管理部门,分别承担省和地两级各 自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地方标准
部分地方标准内容超过法律范围;
任意扩大标准制定和强制执行范围;
利用地方标准保护地方利益; 部分地方标准之间重复、矛盾; 部分地方标准之间对同类对象的等级划分和指标要 求不统一 。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标准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科技研发成果将迅速转化为适应市场的标准,
并在技术水平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具有竞
争力的“中国标准”;
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大批自主产权、自主创新, 由我国制定的国际标准,将在国际标准领域中 所占比例迅速增长; 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将为标准化
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1898年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成立,标
志着标准化活动已从各企业发展到行业。
同期,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美国土
木工程师协会(ASCE )、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ATEE)等相继成立。
1.1 标准化发展史
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继后不少国 家都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标准的研制与运行机制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项目是自上而下
为主,自下而上为辅;
研制标准的依托单位主要是标准化研究机构、科研 院所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为研制标准的
主体。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标准
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的新型标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和运行机制;
通过技术标准将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比例明显上升,标准能充分反映我国 的自主技术,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明显提高,
能充分适应国内、国际市场;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成为对国际标准化工作具有重大贡献的国 家,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成为欧、美、日之后
须统一; 相反对同一需求的重复和无限延伸才需要标准。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载体
标准是一种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
文件。
标准的载体就是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最初标准的载体表现为纸质的文件。 现在既有纸质文件也有磁盘、光碟等电子版的 文件。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有关历史资料里关于标准化的记载 ,标志着我
国古代的标准化水平比较高。
春秋末期《周礼· 考工记》
宋朝《营造法式》
宋朝《军器法式》 明朝《天工开物》 明朝《本草纲目》
1.1 标准化发展史
近代标准化
近代标准化的发展是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1.1 标准化发展史
18世纪初叶,蒸汽 机的发明使标准化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 得到迅速发展。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概念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
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
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制定标准的出发点
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标准产生的基础
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 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纳入标准,奠定标准科学
1.1 标准化发展史
18世纪末,惠特尼工厂运用互换性的原理,用 标准的枪托、枪管、扳机等标准化的零部件进 行互换组合,组装出第一批标准化的来复枪,
惠特尼在大工业生产中应用标准化生产的成功
实践,被公誉为“现代工业标准化之父”。
1.1 标准化发展史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程师惠特沃思运用互换性
方法,提出了采用统一的螺纹尺寸制度,这便 是欧洲有名的“惠氏螺纹”,被人们公认为现
出的统一规定,它表现为一种文件。
重复性是指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生产、 重复出现的产品和事物、概念才需要标准。 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才有制定标准的必 要。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对象
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标准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是统一,是反映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单一的产品或单一的需求,不需要标准,也无
功地利用了标准件、 互换性、分解组合及 重复性原理。被公誉
为“标准化发展的里
程碑”。
1.1 标准化发展史
“活字印刷术” 运用
了标准化的一些基本原 理,用一个个预先刻好 的字块拼组在一起,这 就要求字块的大小高低 的尺寸必须一致,达到 通用互换,使印刷大大 简化,劳动生产率大幅 度提高。
1.1 标准化发展史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还分别设有标准化技术机构和 标准化协会组织;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设立在技 术管理部门; 在研究、制定标准的工作中,还有由各类专家组成 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3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 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标准化发展史
古代标准化
7000年前的河母渡
村遗址(今浙江余
姚县)出土的杆栏 式木结构建筑遗迹 是我国至今发现最 早的建筑标准化实
例。
1.1 标准化发展史
4000多年前大禹治 水时用的“准绳”、
“规矩”反映了我
国古代标准化的意 识。
1.1 标准化发展史
公元前2700多年, 黄帝建立了最原始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实现跨越发展”强调了跨越的理念,要通过
标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实现从计划向市场, 从科技向标准、从国内向国际的跨越,在中国 标准的自主科技含量、技术标准的作用等方面 实现大的跨越。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目标
建立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布局合理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90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
法实施条例》。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 业标准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 准和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涉及工业产品的安全、 卫生要求的,在本行政区内也按强制性标准执行。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2001~)
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为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 务的社会公益事业,不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标准化战略思想
“适应市场为本、实现跨越发展” 。
“适应市场为本”的标准发展思想,就要不断 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建立与之相适应 的自愿性标准体系,使标准的使用被认为是一 种市场行为,是使用者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 府行为;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标准的管理、服务将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网络
化;
政府标准化管理机构将集中制定相应标准化政
策、法律、法规,整合标准化各种资源,进一 步实行标准宏观管理。
1 标准化概论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就是 要通过建立最佳秩序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学科的研究对象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消费领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类生活和经济技术活动的其他领域
1.4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 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以便利技术合作; 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 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
的一个重要力量;
标准与技术法规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准则。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标准制修订程序进一步规范化,更加公开、公
正、公平、透明;
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标准的体系将转变 到“自愿性标准”的体制; 标准进一步适应市场,协会标准将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标准化发展史
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发展阶段
我国标准化管理机构及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的价值 标准的种类 标准化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2 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88)
“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第二个阶段(1988~200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进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新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