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创口的换药及引流管的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蝶形胶布制作
三、换药的技术
浅层感染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1.缝合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深部感染。皮肤颜色可正常,但伤口压痛及肿胀 范围常超过两侧针眼1-2厘米以外,同时常有全身 症状。 处理 : 早期可用支持治疗,注射抗生素并配合局 部热敷和封闭疗法。若经穿刺抽及脓液,即应切 开引流。
2. 橡胶引流条。 3. 卷烟式引流管。 4. 橡胶引流管。 5. 特制引流管。U形引流管。双腔引流管。蕈头导管。 6. 其它。T形管、气囊导管、胃、十二指肠引流管。
简单回顾
★别忘了换药准备工作 ★敷料盖上后胶带的正确粘法 ★换药时敷料粘在伤口上怎么办(如何保持 创口不受新的损伤) ★新鲜肉芽和感染性创口的鉴别 ★为什么感染性创口还要无菌操作
持物钳探针外科刀缝针缝线持针器二换药的常用设备二换药中常用的引流物二换药的常用设备二换药中常用的引流物凡士林纱布引流条无杀菌作用对伤口无不良刺激多用于清洁创面以保护新鲜肉芽及上皮细胞的成长
各类创口的换药及引流 管的合理应用
章平禄
一、换药的目的和适应症
★目的 ◆1.了解和观察伤口的情况以便给予及时、 适当的治疗和处理。 ◆ 2. 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和脓液,减少细菌 的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 ◆ 3. 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同 时减少病人的痛苦。 ◆ 4. 保护伤口不再受外伤,并防止病菌侵入。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一般开放伤口,无需特殊处理,较大创面,一般均需植皮,较深 的脓腔,需要填塞和引流。较大较深的伤口,多需特殊处理,如扩创 缝合、延期缝合及其它全身治疗。 ☞ 开放创口内渗血渗液,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压迫包扎即可止住。少量浆液渗出,无任何妨碍,且有 保护作用。较多渗出(如烧伤、严重挤压伤),需要适时补充水、电 解质、血浆或血液等。 ☞开放伤口脓液观察及其细菌。A.链球菌,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极易 蔓延,引起蜂窝组织炎,伤口分泌物为浅红色稀薄脓液。B.葡萄球菌。 呈黄白色或黄色稠厚脓液。C.大肠杆菌。脓液粘稠奇臭,有类似粪便 臭味。D.绿脓杆菌。多见于已有其它细菌存在的慢性感染伤口。呈特 殊的篮绿色脓液,分泌物有类似生姜的味道。E.结核杆菌脓液多为黄 绿色或黄白色,内有干酪样物。F.气性坏疽的创口多有血脓样分泌物 排出,并有类似死鼠的气味,有时分泌物夹杂气泡。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一步:换药前的准备 ◆ 1.病人的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及病人的体位。 ◆ 2.工作人员的准备。 (1)了解伤口的情况。 (2)安排时间。 (3)计划先后顺序。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缝合伤口先换,感染伤 口后换;感染轻的伤口先换,感染重的后换;一般感染性伤口先换,有高 度传染性的伤口后换(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换药后,洗手后才能给第 二个病人更换。 (4)做好无菌准备。戴口罩帽子,洗手。 ◆ 3.物品的准备。 夹取的先后次序:先用者后取,后用者先取;先取干的,后取湿的;先取 无刺激性的,后取有刺激性的;先取无色,再取无色。
三、换药的技术
★第四步:换药的方法。 ◆ 1. 一般操作注意事项。 ☞清洗伤口时,全面了解伤口的情况和变化,如周围组织情况、分泌物的性质等。脓 液的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肉芽的观察。 ☞无菌操作。持镊要稳。擦拭时,应由伤口边缘向四周扩展,一般清洁,消毒范围应 超出敷料边缘以外约2-3厘米。动作轻柔。善于发现和妥善去除伤口中的各种异物和 坏死组织。 ☞伤口愈合时,渗出液干后结成凝痂,为伤口的生理性保护物,切勿将痂皮强行撕去, 但又必须与脓液结成的干痂区分,以防痂下积脓。正常结痂,先为暗红色,其后逐 渐变黑,按之较结实。脓液凝痂,为淡黄色或黄白色,按之多发软。 ◆ 2. 特殊的处理方法。 ☞窦道:可施行窦道切除术。或以刮匙刮净管壁上不健全的肉芽,并针对病因治疗。
三、换药的技术
★第二步:解除敷料的方法 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
三、换药的技术
★第二步:解除敷料的方法 敷料隔夜多已发干,粘贴在创面上正确的 方法:用生理盐水将纱布浸透,使敷料容 易与创面分离,再由敷料四周或已分离的 一边,轻轻揭起。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1.缝合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手术后伤口。术后三天内呈暂时性水肿现象,针眼周围及 缝线下可能发红,不能认为有感染。 消毒创口及其周围皮肤(范围大于所盖敷料),盖以无菌敷 料即可。 橡皮引流多在 24小时,烟卷引流多在48小时取出,脓肿引流 有时需2-4周或更长时间。伤口缝合后,如经常自伤口内渗液 或出血,则表示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拆线可能裂开。
三、换药的技术
水肿性肉芽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开放性伤口肉芽。
D.弛缓性肉芽。色暗红,分泌物不多,表面颗粒不明显, 创缘呈堤状隆起。肉芽表面常有一层粘性猪油样分泌物。 处理:除去分泌物,延长换药时间,保护肉芽,也可施行 植皮术。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开放性伤口肉芽。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开放性伤口肉芽 肉芽逐渐生长,伤口逐渐缩小。肉芽伤后2-3周生长最速, 以后瘢痕增多,生长逐渐减慢。 A.新鲜肉芽。鲜红色,表面有细颗粒凸起,分泌液少,易 出血。无须清洗,减少换药次数。
三、换药的技术
新鲜肉芽
三、换药的技术
一、换药的目的和适应症
★适应症 ◆1.外科缝合伤口到了拆线期需要拆线者。 ◆2.创口有出血现象者。 ◆3.患肢浮肿,有受压迫现象者。 ◆4.伤口有引流,需要松动或除去者。 ◆5.伤口有脓液需要清除者。 ◆6.原有敷料移位或脱落,已不能保护伤口者。 ◆7.因便溺污染伤口敷料者。 ◆8.肠瘘排出物过多者。 ◆9.手术前,需要清洁创面和消毒皮肤者。 ◆10.需要观察和检查局部情况者。
术后两周,经局部抗菌换药,创面整洁干燥,肉芽新鲜。
四、病例2
术后4周,创面较前明显缩小,创面整洁,肉芽新鲜,边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
四、病例2
术后6周,创面较前明显缩小,即将彻底愈合。
四、病例2
术后7周,溃疡创面彻底愈合。
引流的定义及常用器材
★引流的定义: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
三、换药的技术
• 如何拆线:原则上是不得使原来显露在皮肤外面 的线段经过皮下组织以免招致细菌污染。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三、换药的技术
◆ 1.缝合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浅层感染。可有伤口隆起,皮肤水肿,压痛。伤 口周围一部或全部暗红肿胀,范围超过两侧针眼 外,甚至已有波动。 处理:将全部或肿胀部缝线拆除,如不能确定是否 有脓液,可用粗针头经切口插入皮下进行探查。 脓液或较多粘稠的血性液,用优索尔纱条填塞;若 分泌物不多,或仅为血性或血清样分泌物,清洗 和清除伤口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二)换药中常用的引流物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三)使用引流物注意事项 ◆ 1. 整理引流条上的皱褶和纤维。 ◆ 2. 使用引流物,部分必须暴露在伤口外面,必要时贯穿一 个安全别针,以防坠入伤口;切忌用纱布将伤口填紧,使 其成为塞住脓液的塞子。 ◆ 3. 引流物不宜放在大血管附近,避免引起继发性大出血。 新鲜出血的伤口,禁用引流物,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压 迫包扎。 ◆ 4. 使用引流物,每次要缩短,避免变成顽固性窦道和瘘管。 ◆ 5. 为使引流通畅,有时引流物必须贯穿相对的切口。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 (一)换药的器械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 (一)换药的器械 ◆镊子 ☞无齿镊普通常用,有齿镊不常用于接触一般伤口。 ☞换特源性感染伤口或伤口敷料全部被分泌物浸透 时,还应多备一把镊子,用以夹除污染的敷料。 ◆止血钳、手术剪及其常用方法。 ◆持物钳、探针、外科刀、缝针、缝线、持针器、 弯盘等。
三、换药的技术
手术后伤口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1.缝合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针眼脓疱。感染局限在缝线周围,患处发红,有1 个或几个针眼周围暗红肿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针眼处可有脓液涌出。 较小的脓疱,可以挤出脓液,涂以碘伏。较大的脓 疱,可将该处缝线拆除,若脓疱在单侧,抽线从患 侧 拉出。
☞凹入伤口:多半需要扩大切开,创内肉芽组织水肿,须先加处理。创缘有纤维组织
硬壁时,也应适当除去,否则难以治愈。 ☞ 瘘管:在彻底治疗以前必须保护瘘管周围的健康皮肤,进行敷料更换,通常以氧化 锌软膏涂擦。
四、病例1
糖尿病足引起的慢性溃疡伴重度感染,表面可见坏死组织和脓性渗出物。
四、病例1
入院后一周,经积极抗感染、控制糖尿病及局部抗菌换药,创面 坏死组织及脓性渗出物已明显减少。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开放性伤口肉芽。 B.健康肉芽。红、硬、无水肿,不易出血,没有特别凸起 或凹陷,创缘无堤状隆起,周围上皮向内生长。处理同上。
三、换药的技术
★第三步: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 2.开放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开放性伤口肉芽。 C.水肿性肉芽。色淡白或淡红,呈水肿样,分泌 液多,表面光滑而不呈颗粒状,这类肉芽常高于 皮面,触之有浮动感。多与异物或脓液过度刺激、 换药频繁或血运不良所致。处理:仔细检查伤口, 排除异物,可以高渗盐水纱条湿敷至水肿消退, 适当减少换药次数。
四、病例1
入院后两周,创面整洁,肉芽新鲜,边缘可见新生上皮。
四、病例1
入院后三周,溃疡较前明显缩小,新鲜肉芽组织已充满创面,边缘可见新生上皮。
四、病例2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继发重度感染,足背脓肿形成,中趾趾骨骨髓炎,趾骨外露。
四、病例2
足背脓肿切开引流、清创截趾术后,创面仍可见坏死组织。
四、病例2
液体倒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 ◆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 1. 通畅。 2. 彻底。为达到此目的,脓腔内的分隔必须切开,此外,采 用对口引流、双管引流、负压吸引等也常有效。 3. 对组织损伤或干扰最小。 4. 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 5. 确定病原菌。
引流的定义及常用器材
◆引流器材的种类。
1. 纱布引流条。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二)换药中常用的引流物
二、换药的常用设备
(二)换药中常用的引流物 ◆ 1. 凡士林纱布引流条,无杀菌作用,对伤口无不良刺激,多用于清洁创 面,以保护新鲜肉芽及上皮细胞的成长。 不与创面粘连,取换时不致疼痛。不易吸收分泌物,不用于化脓伤口。 ◆ 2. 纱布引流条,易于吸收脓液。 ◆ 3. 橡皮引流条,用破橡皮手套或薄的胶皮剪成。 多放在深细而分泌物较多的伤口,有时在二期缝合的伤口内置一橡皮引 流条,以便渗出物流出。 手术后容易渗血的伤口,也常用橡皮条引流,以防血肿或皮下淤血。 ◆ 4. 橡皮管引流,刺激性大,多用于深部感染伤口。 橡皮管引流的好处:可以通过它来灌洗伤口内部。
E.溃疡性肉芽。紫黑色,表面凹陷,创缘多呈堤状隆起,常见于下肢 慢性顽固性溃疡。处理: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和保温,创面可用温生 理盐水湿敷。亦可作彻底扩创切除。同时配合其它辅助疗法和病因治 疗。
三、换药的技术
☞局部感染转换的三个不同时期及处理。 A.炎症进行期。分泌物为脓性,量较多,伤口边缘肿胀发红、不整齐、有 压痛。伤口周围组织有红肿或烧灼感。处理:保证引流通畅,防止炎症 扩散,保护周围组织,全身应用抗生素。 B.炎症停止期。分泌物为淡脓性或浆液性液体,无臭味,或稍有臭味,量 不多边缘肿胀及压痛消失。伤口底部常有一层薄薄的分泌物,洗涤后可 见底部水肿消失。处理:清除残余感染,可用生理盐水、雷凡诺尔湿敷。 C.痊愈进行期。创面上常有一层薄薄纤维素膜,淡黄色,量少,无臭味。 边缘可见三圈:外圈白色或灰白色,是上皮细胞生长,中圈为紫红色, 是上皮细胞长出边缘,盖在新鲜肉芽组织上。内圈为一片鲜红的肉芽组 织,创面较平坦,无压痛,有时可有痒的感觉。处理:保护上皮细胞生 长,防止肉芽生长过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并可交替敷盖凡士林纱条。 若创面过大,此期植皮最为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