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 第三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作用及意义: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判断
1.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

(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 × )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当前社会的人口问题
(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

(2)影响: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究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
答案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可能会不断减少。

说明了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重要影响。

3.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高,为什么?
答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仅包括资源,还有其他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环境的承载力较高。

4.根据材料二,推测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答案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
(201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期中)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B正确。

第2题,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是其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力高,与题目信息不符,③错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2.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适宜的人口数量是a人口合理容量;极限的人口数量是b环境人口容量。

故选A项。

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等。

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故选B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3~4题。

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
B.约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
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 3.C 4.D
解析第3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约8亿~9亿。

第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5.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

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4)目前,对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____说、________说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说。

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悲观乐观介于悲观说与乐观说之间
解析资源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通过改变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悲观说、乐观说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学说。

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人B.10 000人
C.4 500~6 000人D.4 500人
2.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13.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要素决定的。

第2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3~4题。

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3.D 4.C
解析第3题,由题干知,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4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5.下图为“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答案 C
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所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6.(2017·北京市朝阳区会考模拟)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 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数量。

“宜居人口”最接近()
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D.最低人口
答案 B
解析读材料可知,“宜居人口”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B对。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

据此回答7~8题。

7.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历史因素
8.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答案7.B8.D
解析第7题,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第8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都最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

下图为“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图”(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9~10题。

9.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10.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9.B10.D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而河流分布较少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第10题,与之相对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人口发展的有效措施。

图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读图回答11~13题。

1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答案11.D12.C13.B
解析第1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第1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
较早,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第1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14.读图,回答下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解析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劣,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因水资源短缺,本区域环境承载力较低。

1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表1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001 3 km2/人(0.13公顷/人) 0.001 2 km2/人(0.12公顷/人)8 234 m3/人
(2)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合理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
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

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

第(3)题,由材料中数据可知,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多,是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考点题点细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