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同步自我小测: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1.下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递质
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
2.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3.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4.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①
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7.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
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该激素是()
A.雄性激素B.雌性激素
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
8.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
B.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C.刺激E点,在D处可测到电位变化
D.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可能含有神经递质
9.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10.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B.图中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
C.图中①②③④处箭头均表示促进作用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参考答案
1.解析:由图可以确定②是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2.解析: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也能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答案:D
3.解析:激素不都是小分子物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蛋白质类激素是大分子,A项错误;激素的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酶才具有催化作用,B项错误;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C项错误;人体内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等)或细胞(如胰岛B细胞等)产生的,D 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5.解析:神经递质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至血液,由血液循环运输至靶器官,起到调节作用。
答案:D
6.解析:根据题意可知,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可以使肌肉松弛;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
答案:A
7.答案:B
8.解析:根据图示的神经元的结构,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
刺激E点,在D处测不到电位变化,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不能反向传到D点。
C处是突触间隙,此处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
答案:D
9.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作用于全身细胞;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答案:C
10.解析: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③④表示抑制作用。
答案:C
自我小测
1.下列有关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老龄化严重
B.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C.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发达国家
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84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
这个事实说明()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下图所示为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构成,据图回答3~5题。
3.甲国人口年龄组成属于()
A.增长型B.衰退型
C.稳定型D.都不是
4.甲国因人口问题会造成()
A.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B.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加
C.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
D.医疗水平降低,住房紧张
5.乙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最主要的是()
A.控制人口增加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
6.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
A.杜绝人口出生
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7.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9.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沙尘暴易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往往较低
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10.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涤剂
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选用大排量汽车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11.下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参考答案
1.解析: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通过计划生育降到较低水平。
答案:D
2.解析: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
答案:B
3~5.3.B4.C5.A
6.解析: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
7.解析: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
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B
8.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答案:C
9.解析:本题选项内容从多个方面反映环境与人的关系。
A项正确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气候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
B项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低。
D项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了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
C项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C
10.解析:A、B、C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D
11.解析: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仍然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图中曲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却没有优势可言。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