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淮安蒲菜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淮安蒲
菜产业
摘要:蒲菜为香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香蒲、蒲笋等,在世界上广泛分布。
我国境内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
蒲菜在其他国家作为观赏植物或净化水质,仅在我国作为食物使用。
而淮安蒲菜又以白、鲜、香、脆、嫩著称,独树一帜。
关键词:蒲菜产业,发展优势,发展现状。
一、淮安蒲菜产业现状
淮安蒲菜在淮安区各镇(街)都有种植,全区蒲菜面积近6万亩,其中保护地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主要分布在流均、车桥、施河、漕运镇沿湖沿荡地区和石塘、淮城、山阳等镇(街),淮城的天妃宫(月湖)以其悠久独特的土壤环境,其生产的蒲菜闻名遐尔。
全区蒲菜年产量3万吨,产值达4.8亿元。
目前从事蒲菜种植、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农户有100余家,从业人数1000多人。
由康得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淮安蒲香园蔬菜合作社、天妃宫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平河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玉蒲园家庭农场、淮安区段成贵蒲菜批发部组成的蒲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已初步建成,产业潜力开始显现。
淮安蒲菜2014年5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17年被列入江苏省品牌农产品名录,2018年入选“淮味千年”公共区域品牌首批授牌产品,2019年淮安蒲菜获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名优食品”称号。
二、淮安蒲菜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1.蒲菜最大的优点是不争良田。
淮安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光能充足,气候宜人。
淮安区地势低洼易
涝区,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水稻土和沼泽土,是蒲菜栽培的天然场所。
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穿境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境
内河流、湖塘众多,全区大小河流、湖塘超过100个,水域面积约30万亩,水
产养殖面积7.25万亩;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良的土壤为淮安蒲菜产业创造了得天
独厚的自然环境。
扩大蒲菜种植面积,不影响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对农业产业结调整和供给
侧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要求的沟、渠、塘口水面均可种植蒲菜,且一年种植数年受益,还可以同鱼、虾、蟹套养。
蒲菜单作,扣除种苗、人工、土地塘口租金等成本外每亩效益可达3900元
以上,比荷藕增加2600元,比芡实增加1600元,比水芹增加700元;发展蒲虾
等套作,每亩可多增效 1000元。
种植蒲菜经济效益明显。
2.淮安蒲菜有坚固市场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淮安是淮扬菜美食之乡,蒲菜是淮扬菜的重要食材之一,有“无蒲不成宴”
之说。
淮扬菜作为我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以其清淡、精细、美味而闻名,是我
国第二大消费菜肴,特别是开洋蒲菜、清蒸蒲菜、狮子头蒲菜、鸡汤蒲菜,均以
蒲菜为原料,随着淮扬菜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以及加工技术、冷贮手段的进步
和物流业的发展,给蒲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市场需求量大增,为蒲菜产业
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淮安蒲菜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蒲菜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生长历史,汉赋大家枚乘(淮安人)的《七发》中叙述精美的食物“刍牛之腴,菜以笋蒲”,意思是用小牛的嫩肉与竹笋、蒲菜一同烹制;南宋梁红玉抗金故事里的
“抗金菜”;吴承恩《西游记》里的蒲根菜;明代顾达“一箸脆蔬蒲菜嫩,满盘
鲜脍鲤鱼香”的“思乡菜”;总理的“国宴菜”等等。
可见淮安蒲菜已烙上文化
印记和历史符号,喜欢蒲菜包含着淮安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情怀。
如今淮安蒲菜
的一些烹饪技艺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都为蒲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文化基础。
3.淮安蒲菜是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与荷藕、芡实等水生经济植物相
比更具有经济和生态优势。
2014年5月,淮安蒲菜获批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
明确了蒲菜范围和
面积,为蒲菜产业发展实现了地域上的品牌优势,占了先机。
因蒲菜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受益数年,几乎无病虫害,不用农药,形成
绿色生长环境。
除第一年初期投入(种苗、田间道路、给排水等)外,以后每年
除人工、土地塘口租金外几乎没有什么再投入。
按五年计,年均亩成本不足4100
元(含采收、剥菜),净菜平均年亩产量500kg,按现在净蒲菜市场平均售价16元
/kg计,亩产值8000元,亩收益可达3900元以上,且市场稳定并呈现增长势头。
如蒲菜田套养小龙虾每亩还可增加收益1000元左右。
优势主要体现在:小
龙虾的觅食可以充分利用蒲田中的天然饵料,消灭害虫和杂草,疏松土质,排泄
的粪便及饲料剩饵可以作为蒲菜的供给肥料,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蒲菜生长
可以吸收水体的N、P等营养元素,有效净化水体,为小龙虾提供栖息、觅食、
繁衍等良好水体环境。
相互补充,生物循环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而荷藕、芡实、水芹菜等水生蔬菜,生长期间病虫害较多,需用农药防治,
而且需要施用一定量的肥料(化肥),种植成本比蒲菜高。
芡实、水芹菜每年都
要种植一次,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长远来看没有蒲菜经济、生态效益高。
蒲菜的副产物蒲叶等还有很好利用价值,可编织蒲席、扇、垫、包等日用品
和工艺品。
4.淮安蒲菜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和引导促进了蒲菜产业技术体系、
标淮体系的逐步形成,延伸了产业链。
从种植、加工到附产物编织利用的全产业链提升的价值优势正在打造。
人工
移种、加工从无到有,经验不断积累。
2010年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对淮安市境内的
月湖、勺湖、绿草荡、洪泽湖湿地等地的蒲菜种质资源进行人工采集,集中移栽、提纯复壮,选育出优质蒲菜品种一一淮蒲1号,并通过验收。
使淮安蒲菜保持植
株粗壮、高大、茎质肥美。
同时相关企业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苏北专项和省
农业农科厅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等项目的资金扶持,对蒲菜
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
解决了蒲菜种植、加工过程中一部分技术
问题,促进了产业形成和发展。
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的蒲菜保脆技术、酱制
技术、保鲜技术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该公司建淮基地2021年6月获绿色食品
认证。
通过企业自主、产学研合作、政府政策引导,至2020年10月淮安蒲菜已经
建立了完善的蒲菜种植、分级、加工标淮。
由区农业农村局(原区农委)牵头的DB3208/T091一2016《淮安蒲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于2016年颁布实施;由
淮阴工学院牵头的DB/丅3783一2020《淮安蒲菜分等分级》江苏省地方标准,
已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5月颁布实施;蒲菜其它标准化工作相关企业
正在推进中。
国家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是长期的,策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扶
持政策,适宜适度发展蒲菜产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三、蒲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蒲菜规模种植面积小、生产技术仍有不足,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我区真正规模化种植或配套养殖的蒲田不多。
蒲菜规模种植处于起步阶段,
地方政策性引导滞后,导致蒲菜种植面积小,规模效益尚未形成;同时,农户缺
乏对蒲菜产业发展的认识,缺少相关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
导致近年蒲菜面积有下滑的趋势。
由于受到蒲菜自身特性、生长习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缺乏成熟的种
植标准和技术,蒲菜生产大部分处于自然农业状态。
多数为野生半野生蒲菜,产
量低。
加之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导致现在蒲菜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淮安蒲菜
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投入不足和从事蒲菜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少,不能保证四季供应。
虽然一些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并争取了政府对特色产业引导资金支持,解决了
蒲菜种植、加工中的部分问题,但仅靠企业自身能力解决不了产业发展问题。
导
致农业企业从事蒲菜生产加工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蒲菜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也导致蒲菜生产规模化形成缓慢。
另外,由于蒲菜采收后缺少有效绿色安全高效
的保鲜方法,特别是针对非酶褐变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技术方案,使得鲜蒲菜初
春及寒冬无法供应,难以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蒲菜产业的社会化分工没有形成,特别是企业之间缺少协作分工,存在小而全现象。
3.存在品牌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一说到淮安蒲菜人人知道好吃、有名气,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现有本地生
产已满足不了需求,外地类似蒲菜有一定量的进入,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
等质量安全问题,以次充优,原产地淮安蒲菜优质并非优价,这给“淮安蒲菜”
品牌声誉和淮安蒲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相关部门化大气力开展农产
品质量追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如何保证淮安蒲菜这个品牌声誉和产品质
量安全风险控制还缺乏长效机制。
四、对策与思考
1.明确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制订淮安蒲菜产业规划。
切实加强对蒲菜产业的重视和规划,进一步听取相关加工企业、净菜加工农户、餐饮行业及行业专家意见,邀请相关院校帮助制订振兴淮安蒲菜产业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
在发展蒲菜产业过程中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蒲菜
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
将蒲菜产业作为我区重要的特色蔬菜来抓,围绕“蒲”上规划。
因地制宜,解决好种多少、谁来种、怎么种、种后怎么收和由谁收的问题。
深加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蒲叶、蒲棒副产品等等。
把“淮安蒲菜”打造成
真正的中国知名品牌“蒲菜”。
吃蒲菜要吃淮安蒲菜,吃蒲菜要去淮安吃,来淮
安要吃淮安蒲菜。
实现全蒲的产业链,从根、茎、花、蕊、叶全利用。
2.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
对扩大蒲菜种植面积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给予资金扶持,优先
列入省、市、区农业、科技项目计划。
降低蒲菜产业发展初期的投入成本,助力
产业发展。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参与蒲菜产业的发展,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引进蒲菜加工技术及装备,给予足额补贴。
对于出
口蒲菜相关产品,给予帮助。
建立蒲菜品种库,收集我国境内特别是本区域内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牌选育,提纯复壮。
形成地方特色的蒲菜品种种植、贮运、加工技术指南,并持续发展和
改进。
支持相关企业制定标准、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全覆盖。
3.发挥或利用产业技术体系优势,持续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
培育优良品种,发展绿色种植,解决贮运、加工的过程中所涵盖的技术问题,实现全产业技术支撑。
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同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
南大学、淮阴工学院等省内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分课题研究,尽快形成完整、成
熟的产业发展技术体系,为蒲菜产业化提供技术保障。
建设更多示范基地,采用
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等方法引导产业发展;统一供应种苗、种植指导,全过程
指导服务。
4.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制订淮安蒲菜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
通过支持、帮助、引导、奖惩等办法,严格执行产地保护和质量追溯,保证蒲菜相关产品的质
量和品质。
围绕“蒲”上作文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蒲菜产业发展园区,建立以一
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餐饮、文旅为一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产业链,增加其
附加值。
以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省品牌农产品、“淮味千年”授权产品为契机,大力宣传淮安蒲菜特色和蒲菜文化,使蒲菜产业成为淮安(区)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用5年左右时间把淮安蒲菜打造成中国知名品牌和1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