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历史第13课 挑战“两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 紧紧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 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整体”是( ) B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 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 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 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 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大量进口原料 B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实行民主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
归纳: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8.19事件
1990.1,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 表大会上公开提出“苏共放弃马列 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 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 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 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 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中的基层党组 织。叶利钦及其“民主纲领派”的 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 是,叶利钦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 退出苏联共产党。 1990.5,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 最高主席
日本长崎上空的原子弹菌状云 从空中俯瞰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日本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第二号经济大国
日本的崛起原因
①美国援助(政治、经济) 外部因素
②大量引起世界先进技术(技术) ③政府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内 展规划(干预) 部 因 ④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教育、人才) 素 ⑤日本政府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保 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
“雅尔塔体系”
苏 联 东 解 剧欧 体 变
一、苏联解体的前奏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标志着战后苏联 改革的开始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内容:注重解决农业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出现畸 形,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第二,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 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 难。
五、东欧国家剧变
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的松绑
六、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的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4、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阿 尔 巴 尼 亚
土 耳 其
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示意图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952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国签 署《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
1993年 欧洲 联盟
英国 丹麦 爱尔兰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1、戈尔巴乔夫改革 (4)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5)后果: 党内斗争尖锐化(激进派、主流派、传统派) 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990年立、拉、爱独立)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6)评价:
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改革操之过 急,方针政策制订失误。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2、八一九事件 起因:1991.3《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十月革命 ② 赫鲁晓夫改革 ③ 新经济政策 ④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 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经过:1991.8.19
亚纳耶夫(副总统)
实质: 苏联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 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 场政变运动 影响: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
根本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3、《阿拉木图宣言》
1991.12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挪 威
丹 麦

苏 联
国 联 民 (1)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邦 德 波 兰 德 (2)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争夺 国 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法 国 瑞士
(3)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 发展经济,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 西班牙 挥重大作用。
4.右图(图为蓝底黄星)是一个国际组织 的标志,下列国家属于这个组织的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5.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强调: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 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基 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60年代建立了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轴心国集团 C.欧洲共同体 D.统一的欧洲国家
2004年 成员国 25个
爱尔兰 英国 丹麦(1973)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1951)
希腊 1981 西班牙 葡萄牙 1986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隔阂,维护了和平,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
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3、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A、引起苏联人民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4.苏东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 义为指导
材料:上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
(1)这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1)升(十月革命的胜利);降(苏联解体) (2)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的升降说明社会主义运动自 诞生以来,其发展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前进 的。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性的充分发挥。
相 对 独 立 外 交
思考:欧盟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政治上牵制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冲击了“两极”格局,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成欧盟、日本、美 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腾飞,今天的中国从 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区域 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4)青少年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 1、长期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不到纠正,导 致国家严重的危机 ——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 ——直接原因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4、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 方向发展。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苏联国旗
俄罗斯 国 旗
独联体的性质Hale Waihona Puke 是 国家,而是一个独 立国家的联合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 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 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 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下列图片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组织的标识,其中代表 欧盟的是 A
A
B
C
D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 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 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 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D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3.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 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 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 .欧洲联盟的建立 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A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两次改革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两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都是在计划经济范围内进行的,没有突破 苏联的原有模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 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苏联解体的经过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两次改革的失败、长期的争霸,国民 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 苏联世界大国地位,迫于形势而必须改革 (2)目的:解决苏联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 (3)内容: 经济领域:“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领域:“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界极度混乱);“多党统治”(苏共领导地位弱 化,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脱离苏联)
20世纪70年代日本 改善中日关系
20世纪90年代 日本谋求成为联合 国常任理事国
思考:欧盟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战后初期
美元的强劲势头受到遏制
美国
相 对 独 立 外 交
法 1967 建立 1986年发展为 意 12国
60年代
欧共体 德

60年代末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 日
重建柏林
废墟中的生活 广岛人民的茫然
英国人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两极格局的挑战与终结
13、16课整合
第13课
挑战“两极”
美国
西欧
日本
法国人、德国人
自学指导
仔细阅读77—80页的内容,精读大字,泛读小 字, 回答以下问题: 欧洲挑战两极的途径是什么? 1.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是什么? 2.欧洲走向联合经历怎样一个过程? (用表格形式归纳各阶段) 3.欧洲走向联合对欧洲崛起有何影响? 4.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 5. 日本促使经济迅猛发展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6.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有哪些具 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