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秘密破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干地支的秘密破解
作者:鼎乾坤
天干地支的秘密破解
按:本文作者从多角度探讨了天干的本义、天象、历法和五行能量来源,从中一步步揭开天干的秘密,应当说是目前在此方面的理论探索中比较完美、有力的解说。
但编者认为,作者在十二月历与十月历(也就是天干历)的对应、来源、组合上,仍然存在缺陷,同时,在整个太阳系内的变化既有太阳影响的共性,也有其它行星影响的个性,还有地球自身的特殊作用系统。
而人生的生老病死、富贵夭寿、兴衰荣枯则往往是个性和特殊性产生的!如果一切归功于占主导作用的太阳,那人类就可能是“均平富,等贵贱”了!但毕竟暇不掩玉,仍然有着其宝贵的闪光之处,故此转载。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知识告诉人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的分类,和有一个五行性质的分类,具体的分类划分为: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戍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已、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已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同属于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戍,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天干地支的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由于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天干周期和地支周期在明确地告诉人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内,在天上存在着一个以十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在地上存在着一个以十二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它们都是出自于大自然的创作,是不可人为更改的自然规律。
如果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份,它和一年中的十二个地支有着相对应的吻合,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它和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有着倍数的相应,人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时支和月支的变化周期有具可观察性,如果说还有十二天的地支周期,和十二年的地支周期,就很难有说服
力,因为谁也不能感觉到和能够观察到这两个周期性的变化所在。
再说天干的十进制,虽说十进制是现代[/b]社会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计量标准,但要说天上也存在一个十进制的自然运动,这未必有人相信,这个自然运动的主体是什么?运动的过程怎样进行?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吗?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出一套天干?为什么又要创造出一套地支?它们是根据什么为依据,通过怎样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当现在人们要追溯它们的起源时,确实遇到不少的难度,因为古代的人们根本就没有留下为什么要创造天干地支的解释,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的认识,基本上是按照古人所说的那一套照搬,几千年来都没有一点突破性的新意。
由于缺乏创造过程中的原理和依据,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提出质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不明白就问,这是很应该的,只有大胆地提出疑问,细心地研究考证,才能有所发现。
怎样才能解开天干地支之迷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以五行原理为工具,因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想到作用而产生,宇宙间一切物质都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创造,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按照五行原理运行,只要抓住阴阳五行的理据,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破解了阴阳与五行以后,运用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本人又破解了天干地支之迷,从一步步的破解中,发现了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原理,发现了它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真正用意。
天干地支的真实用意
天干与地支有什么作用呢?人们最普遍的认为,它们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工具,它可以记时,记日,记月,记年。
相信稍有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运用它来记载时间了,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时有干支,从考古的发现中,我们的祖先至少在商朝,就有以干支来记时间的记载,从挖掘出来的大量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显示,以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记时的方法直到今天,在中华民族中还在普遍地使用着,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做法,现在的农历中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科学的
进步而被抛弃,虽然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但它始终没有消失。
干支真的只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吗?如果从表面现象上看,干支的确是在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时间历史,在公元历还未进入中国的时代,古代人一直用干支在记载着年代,记载着每个月,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干支记年有着漫长的历史记载为根据,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如果从本质内涵上看,用干支记载时间的说法却又显得有很大怀疑,如果单纯是为了记载时间的话,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用数字记载时间比用干支记载时间都方便简单,而且容易追溯,数字化必然是最优越的记载工具,以公元记年为例,数字记载的最大好处是逐渐进位,采取十进制的计算方法,每一年都会在一个相同的数列顺序上,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准确时间位置,不会与其他年份错乱,比如1997年,是香港在脱离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百年之后,正式回归中国母亲怀抱之年,在整个纪元历史中,不论时间跨越了多少世代,这个1997年只有一个,或者有人会问,再过一万年后,不是也会又有一个1997年吗?从数字上看,是有这么个回事,但一万年以后的那个1997年,在前面已经增加了一个数字,它将出现在数列中未来的位置上,与现在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完全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时代。
但干支记时就麻烦多了,每个年份只有固定的干支年号,却没有自己固有的数字时间定位,这干支六十年后一循环,单说甲子年,到底是哪个甲子年?以公元记年以来的两千年当中,就有几十个,重复实在太过多,而且历史越长,重复越多,显然,干支记年怎么也比不上数字记年简单清楚。
怀疑天干地支为记载时间的工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实践中,天干地支不仅仅被用作记时间这么简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被中华民族广泛地应用于预测[/b]之中,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医就运用天干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b],比如说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脾病甚于甲乙,
愈于庚辛;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已;肾病甚于戊已,愈于甲乙等。
在唐朝的时候,又发展为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为预测事物趋势与结果的专用工具,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四柱”预测术,后来经过宋朝、明朝、清朝的不断发展,“四柱”预测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影响力非常大的预测术,它被广泛地用来预测人的命运趋势。
即使时到今日,以天干地支为工具平台的预测方法,仍然是最具优势的预测手段之一。
天干地支具有的预测功能,经过中国人长期的运用,证明有非常高的准确度,这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天干地支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它有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秘密信息,隐藏着气候变化的秘密程序,隐藏着人类生命的神秘密码,隐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神奇节奏,如果它没有隐藏着这些人们未知的秘密,天干地支又怎可能用于准确的预测呢?
如果怀疑干支不是用来记载时间的话,又怎样解释在现实中,干支在实际上起着记载时间作用的现象呢?从年、月、日、时的干支来看,干支确实有记载时间的作用,但可以这么说,这只是干支一种无意的功能,也是一种简单的功能作用,它根本不是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本意。
人们将干支用于预测方面,则是对干支所起作用的无限高度发挥,这也不是创造天干地支的原意。
严格地说,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来记载时间,也不是用来记载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来记载天上与地上风、寒、湿、燥、火这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情况,准确地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这才是天干地支隐藏的最大秘密。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已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戊丑未携带湿气,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
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但又不完全遵循五行相生规律运行的模式。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义也不是用来记载时间,而是用来记载在特定时间内天上五行之气的状态与地上五行之气状态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记载的是每一年当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地上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如甲子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为逐渐增强的风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增强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如亥癸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
同样,每月,每天,每时的干支,也是记载着当时的天气性质和地气性质。
为什么古代人要不厌其烦地记载下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气不但对地球[/b]气候环境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状态,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预测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趋势,这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未来环境状态变化趋势的预测,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不过是现在的预测手段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科学而已。
如果天干地支只是对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记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呢?很明显,天干与地支所反映的是两个不同位置上发生的问题,那么这制造出天干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制造出地支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也是在问:到底是谁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是谁制造出了地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解开这两个问题,才是全面认识天干地支的根本所在。
天干地支记载的只是天上与地上五行之气,这说明是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记录,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是一种从普遍原理到基本规律的的发现,现代的人们试图破解这个秘密时,也必须遵从一条从感性认识开始的道路,从亲身的体现中发现问题,在发现的
问题中找出原理。
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对于天上的五气,人们怎样去感受?这存在有一个方法上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对于地上的五气,既然它在地上,就必然能够被人们感觉到,它的产生原因也容易被发现,根据先易后难的做事原则,认识地支五行之气的规律,追溯地支的产生原因,必须是首选题目。
天干的秘密
地支记录了大地气候的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并记录了由这种变化而产生的五气分布规律,从这个排列规律中说明了地上五行之气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说地球大气层属于地气的一部分,那么天干又记录了天上哪些五行之气呢?
天干是指天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人们可以再想一想,天上出除了大气层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还有月亮,还有满天的星星,从地支的产生原理中已经知道,太阳的能量和月亮的变化,是造成地上五行之气的主要因素,从原理上推算,天干记载的应该是天上星体的五气运动规律,但天上有无数的星体,究竟天干记录了哪些星体的影响呢?
《黄帝内经》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迷,书中记载,天干所表达的五行之气变化,是指天上近地星体运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又是以太阳系内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的影响为代表,书中说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门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岁星,现在已称为木星,所说的荧惑星,现在已称为火星,所说的镇星,现在已称为土星,所说的太白星,现在已称为金星,所说的辰星,现在已称为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两大秘密:一是五星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力。
木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风的性质,与东方,与青色,与肝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木;火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火的性质,与南方,与赤色,与心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火;土星具有五行中湿的性质,与中央,与黄色,与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土;金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燥的性质,与西方,与白色,与肺腑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这金;水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寒的性质,与北方,与黑色,与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水。
五大行星有五行性质,它们又是怎样产生出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状态的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会有一个强盛和衰弱的转变过程,五大行星的运行也不会例外,从一个侧面上看,可能看到的是不断上升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上看,看到的是不断下降的过程,简单地说,当确定了行星在旋转过程中面向太阳时的最高点为中点后,在中点前为上升过程,在中点后则为下降过程,上升时体现为阳性,下降时体现为阴性。
于是,古代的人们根据五大行星在运行中一阴一阳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力,作出了明确的性质区别:
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已土;
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从此,由五行性质中区分出阴阳属性的十大天干,忠实地记录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规律变化的影响。
人们或者觉得这太过神奇了,太阳系中的五大行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影响力?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本身是不发光不发热的,它们所以都拥有着明亮的光辉,完全是它们对太阳光线的反射所致,地上五行之气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从太阳吸收了光和热,由于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如果说它们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那么肯定这不是由光和热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除了光和热以外,五大行星还能有什么力量来影响地球呢?这些影响力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虽然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但它们也和地球一样,反射太阳的光,放射自己的红外线,有自己的电磁场,有自己的信息场,和有自己的引力场,而且五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自转周期,和各自的绕日公转周期,更由于五大行星的质量有大有小,产生的影响力也有强有弱,反射的太阳光也有强有弱,于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为五大行星各自制造出了强弱不一,周期不一的,但同是由光波、红外线、电波、引力波等组成的信息能量波。
五大行星的信息能量波因频率不同和强弱不同,故对地球上生命体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古代的人们发现:木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风气一样的功能作用;火星发出的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火气一样的功能作用;土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湿气一样的功能作用;金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燥气一样的功能作用;水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寒气一样的功能作用。
这就是天干中五行之气的产生的原因所在,虽然天上星辰无限地多,由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太阳系内的行星,比较靠近地球,相互间的影响力必然最大,因此
成为了太阳系中星体及其附近星系影响力的代表。
在十天干中,所有阳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上升和不断扩张的增强状态,所有阴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下降和不断收缩的减弱状态,这就说明,天上五气各自都有一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变化,它们分别以两个时辰、两天、两月、两年为一个变化周期,甲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增强,乙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减弱,丙表示为火在不断增强,丁表示为火在不断减弱,戊表示为土在不断增强,已表示为土在不断减弱,壬表示为水在不断增强,癸表示为水在不断减弱。
从太阳系内的行星排列状态来看,最近太阳的为水星,其次为金星,再就是地球,然后为火星,接着为木星,接过去就是土星,再就是天王星,再然后就是海王星,如果说十天干源自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话,当将天干与太阳系行星对比较后,就会产生出两点的疑问:
一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并不只有五颗,为什么古代人单单就提金、木、水、火、土五星,而对地球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又一点也不提?难道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太阳系内除了五大行星外,还有其他行星么?
二是按照五大行星的排列,土星离地球最远,但在五行相生的规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金,为什么土星产生的作用,偏偏要排在五行性质的中间位置上?这不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了吗?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们对太阳系的行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只要认真地以五行性质对照天干进行思考分析,自然会醒悟出其中的秘密,站在五行的认识观点上来看,太阳系内不管有多少颗行星,它们最终也只能产生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性质,根据类似现代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原则,选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为代表,就可以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不同个性性质作出归纳,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见五大行星不单在代表自己,也代表了太阳系内五行性质相同的其他行星,这就是古代人们虽然知道太阳系内有诸多行星,但始终只提五大行星,而不再提其他行星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也在疑问,地球也是太阳系内一颗非常重要的行星,它的五行性质又是属于什么呢?如果要想从古书典藉中找到这方面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