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2、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B.叶肉C.叶脉D.气孔
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

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4、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
A.水分不足B.光照不足C.传粉不足D .无机盐不足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 .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6、哺乳动物子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A.体温恒定B.大脑发达C.胎生、哺乳D.活动范围大7、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8、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9、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10、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B.给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避免其果穗出现缺粒现象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騰作用
11、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1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向日葵B.海马
C.香菇D.烟草花叶病毒
1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能疏松土壤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15、一位战士血型是AB型,当他失血时,输血者的血型应该是()
A.A型B.B型C.O 型D.AB型
16、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
17、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

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18、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号引进一些外来物种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21、下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22、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A.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
23、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
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
24、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

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子房和胚珠B.胚珠和子房
C.胚珠和子房壁D.子房壁和胚珠
25、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______;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______.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根的生长主要是_______细胞的分裂和_______细胞伸长的结果.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5、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方。

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_透镜矫正。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2、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其中雄蕊由图甲中的[_____]和[_____]组成。

(2)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_____和_____两个生理过程。

(3)如图中过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雄蕊的_____传到另一朵花雌蕊的_____上的过程,叫做_____。

(4)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9]_____将发育成桃的果实,图丙中的[14]桃仁是桃的_____,它是由图乙中的[10]_____发育而来的。

3、下图是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______构成,因此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

人体血液循环是单向的,在A、C和B、D之间有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D为_____,它的壁在心脏四个腔中是最厚的。

心脏收缩时,血液从D出发进入E_____,流经全身后回到A,这条循环路线叫_____。

另一条循环路线是_____。

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此时膈肌处于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4)b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①→②的方向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到达F_____时,血液中氧气含量______。

(5)进入人体的氧气最终在细胞的_____结构中被利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实验探究题。

(共2个小题,共14分)
1、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

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

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血的幸存者数。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

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

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开始数

幸存数

开始数

幸存数

开始数

幸存数

绿色昆

20 9 27 13 39 20
灰色昆虫20 5 15 4 12 2
A:第三代中_______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____昆虫幸存者减少。

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图示中,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图3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的永久涂片。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_ 。

通常情况下,使用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象,如果要将图中1处移至视野中央,那么玻片应该往________移动。

(2)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象。

你认为[ 3 ]是______血管,[1]是 ________;[2]是____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当我们身体内有了炎症,图3中[ ]_______的数量会增多,A是_____,A与C 在结构上的区别是C有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
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

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D
4、C
5、B
6、C
7、A
8、A
9、B
10、A
11、A
12、D
13、A
14、A
15、D
16、B
17、D
18、D
19、B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导管筛管
2、生物与环境
3、分生区;伸长区
4、细胞分化
5、前凹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C右心室 A右心房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2、5 6 传粉受精花药柱头异花传粉子房种子胚珠
3、心肌(肌肉)瓣膜(房室瓣)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肺循环收缩肺静脉升高(增加)线粒体
四、实验探究题。

(共2个小题,共14分)
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绿色灰色非常相似(一致)自然选择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2、清水低左上静脉动脉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C白细胞红细胞细胞核凝血和止血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使用简单工具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利于脑的发育(意近即可)森林大量消失(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