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银行转型背景及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中小银行转型背景及经验
尽管各国银行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同国家的中小银行发展转型却呈现许多相似特征。

通过比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银行发展转型历程,我们发现中小银行转型路径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转型的启动都在特定的背景下发生,并普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日本的银行业主要分为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其经济发展历程、金融监管环境等也都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分析和梳理日本中小银行的转型历程和特定背景下转型的方向、措施等,对我们中小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银行体系的演变特点是:一是地方性银行经营地域实行管制。

二是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

三是逐渐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四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关系型融资为主要特征的主银行制度。

日本地方银行(中小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严格管制、同质化阶段(1970年以前)
传统上,日本的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

城市银行即普通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其总行一般设在大城市,可以跨地区经营,在全国及国外开展业务。

地方银行总部一般设在中、小城市,经营范围主要在总行所在地周围的一个县或2~3个县。

二战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过一系列立法,加强了对银行的限制性管制。

一方面进行业务领域的限制,整个金融体系按行业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各业种分离;另一方面在各行业内限制竞争,包括存款利率限制、地域竞争限制。

这一时期,严格管制使地方银行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地方银行发展稳定,与城市银行之间一贯保持这利益平衡关系。

日本城市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而日本地方性银行凭借与企业、与地方经济的紧密联系,主要通过吸收社会闲散的资金,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贷款,其业务活动大大支持了本地区产业和生活服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日本的地
1
方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化,因而取得了“故乡银行”的美誉。

地方性银行与城市银行一样,主要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产品和业务发展处于高度同质化竞争阶段。

二、是金融自由化、差异化时期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的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海外市场融资迅速发展。

日本大型企业的外部资金越来越多元化,脱媒使得大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度下降。

二是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

1977年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随后逐步放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发行利率、货币市场的利率;直至1994年取消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该阶段的息差从1970年代的3%以上下降到2%以下。

三是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GDP的年增长率在4%左右。

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下降,贷款增速开始下降,贷款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日本大型制造业对资金的需求逐渐转向资本市场;大型银行失去了需求贷款的优良大客户,为了保证业务量和利润,将发放贷款的重点转向非制造业,尤其是房地产业、非银行金融行业、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

随着大型银行向中小业务和零售业务转型,地方性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受到了竞争越来越激烈。

地方性银行为了生存与发展,一方面削减成本,提高业务效率,以提高银行收益率;另一方面,适应客户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利用对本地区情况熟悉了解的优势,积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并努力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三、金融创新、高度差异化阶段
利率市场化为日本经济带来了资产泡沫和经济泡沫。

1990年开始以地价和股价为中心的资产价格暴跌使泡沫经济破灭,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的冲击,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使得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地方银行的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大量贷款成为了难
2
以收回的不良债权,其自有资产和抵押品的价值也大幅缩水。

此后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萧条,使地方银行的经营状况发生大面积的滑坡,不良贷款和经营亏损增加,自由资本下降。

日本政府开始逐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对地方银行进行改革。

2002年4月,日本开始取消存款全额保护政策以后,出现了资金从地方银行流向城市银行的新情况,许多地方银行积极从传统银行业务向非银行业务转型,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吸收居民资金,拓展新兴金融业务。

(目前,许多地方银行把重点放在投资信托业务的开发上,因为信托资金与存款不同,在银行破产时,不以银行剩余资产作为清偿的基础,居民容易接受。


地方银行分别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运作方式:一是若干家地方性银行联合起来,设立面向区域内居民的投资基金。

二是与地方政府、全国性基金合作,开发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基金。

东京等地的地方银行和县政府及各地的风险投资基金合作,设立以研究开发新技术的大学、研究机关为服务对象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

三是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不同的投资需求,设立不同的投资信托基金,面向当地富裕阶层开展投资信托业务。

除了重点开发投资信托业务外,地方银行也在积极开发其他业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仅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销售证券、代办保险等;也开发遗产继承、土地活用的咨询等非金融业务。

这一阶段,日本的人均GDP从1994年的人均38000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0000美元左右。

日本地方性银行加大新兴业务的拓展,向高度差异化方向。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