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的培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树种简介
别名红椿,楝科香椿属。
树高达25米,胸径1米;树干通直,幼树树皮红褐色,成年树树皮暗褐色,条块状剥落;小枝粗壮;叶痕大,被白粉;偶数羽状复叶,10~20对小叶,小叶长椭圆形至广披计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锯齿;新叶红色,夏季绿色,人秋后又变红色,揉碎后有特殊的香味;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花期6~7月;蒴果长椭圆形,5瓣裂,种子一端由膜质长翅,果期10~11月。
喜光,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壤上均能生长,较耐水湿;深根性,萌芽力、萌蘖力均强;对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
我国特产树种,在华北至西南均有栽培,以山东、河南、河北种植最多。
树干通直,树冠茂密,嫩叶红色,其嫩芽幼叶可食,是良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2.繁殖方法
播种、分蘖或埋根繁殖均可,但以播种繁殖为主。
(1) 播种繁殖:适时采种,低温干藏。
播前温水浸种24小时,搓洗后换一次水,再浸种10~12小时、然后包在麻袋里于20℃催芽,待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
3月上旬至4月初条播,播种量4kg/亩,覆土 2~3cm。
当苗高约10cm时间苗,株距20cm。
做好苗期田间管理,幼苗忌水湿,注意苗圃地排水。
7~8月份进人快速生长期,每10~15天追施1次氮肥,共2~3次,9月低后停止浇水施肥。
1 年生苗高80~100cm,地径1.2cm,以上即可出圃。
(2) 分蘖繁殖:香椿根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分布在地表 10cm的侧根,多呈水平生长。
当养分大量积累或受机械损伤时,极易发生萌蘖,形成丛状植株,一般每丛5~8株,多者达10株以上。
为增加分蘖数,于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发前,在母树周围开沟挖穴,深20cm左右,近树干处稍浅。
当年秋季或翌春进行分株定植,小者可移栽苗圃地培育。
分株后在萌蘖坑中拌人有机肥,灌水,促进次年萌发大量根蘖。
这是一种适合零星栽培的最常见的繁殖方法。
(3) 埋根繁殖:利用香椿根系易形成不定芽的特性来繁殖苗木。
选择健壮、丰产大树,挖取粗0.5~1cm的根,截成长10~15cm的插条,随采随插,覆土厚2~3cm,踩实;幼苗高10cm时选1个壮芽定苗;苗期喷施2~3次尿素,9月后喷施磷钾肥2~3 次,促使苗木木质化。
雨季及时排水、松土,刚扦插的种根不要浇水,防止腐烂。
(4) 扞插繁殖:可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以硬枝扦插较好。
硬枝扦插于初冬落叶后,选1~2年生枝条,剪成15~20cm,埋沙坑中过冬,翌年早春取出,插穗下端在的500mg/L的NAA中浸2~4、后扦插,插后盖地膜,畦上搭小拱棚,当年或翌年可出圃定植。
嫩枝扦插多在6月下旬至7月初,用500mg/L的NAA处理插穗基部扦插,50天左右生根。
3.整形修剪
香椿树形常见为疏散分层形、丛生形和多头状灌丛形,丛生形、多头状灌丛形多用于采摘香椿芽。
(1) 疏散分层形:当主干长至2.5~3.5米时定干,翌年早春在剪口下选留3~5个生长健壮,分枝均匀的主枝,短截留40cm左右,剪除其余分枝。
在夏季选留2~3个方向合理、分布均匀的芽培养侧枝。
第二年早春疏枝短截,对每个主枝上的2~3个侧枝短截至60cm,其余疏除。
第三年,继续培养主侧枝,对主枝的延长枝及时回缩修剪。
(2) 单干丛生形:香椿耐重修剪,通常人工定干至60~80cm,上部培养多个分枝,成丛生状。
丨
(3) 多头状灌丛形:成活后,苗木主干15~20cm处剪去,促发一凌侧枝。
当一级侧枝生长到30cm时,掐去顶梢,促发二级侧枝,培育矮化整形多头状灌丛式树型。
翌年春,椿芽采收后,回缩剪到5~10cm,促三级枝条生成。
经两年培养,可培养成高1.5米左右、具有四级枝条的矮化树形,平均每株有6~10个分枝。
如一二级侧枝较少,翌年摘心,促发侧枝生成,然后选留1~2个枝条。
4.常规栽培管理
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不带土球移植。
根深而粗,但侧根少,在起苗时少伤根系。
栽植后及时除萌条,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其他管理皆较粗放。
香椿常见病害有白粉病、叶锈病、立枯病等,用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防治白粉病和叶锈病;用40%多菌灵400倍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立枯病。
虫害有香椿毛虫、椿象、云斑天牛等,应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