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18雷雨[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18 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移动多媒体
一、激趣,激导入
1、出示谜面: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②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充分朗读,概述课文
1、下面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下课文,看看下雷雨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同时请同学们为课文标好自然段。

3、接着,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1-
3、雷雨中4-
6、雷雨后7-8。

三、品读感悟。

(一)感受想像雷雨前的景象。

过渡:我们就一起走进雷雨前,哪个小组愿意来先朗读一下。

◇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一些什么景物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来
重点抓四个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看图理解"满天"、"黑沉沉"、"压"等词,引导学生体会雷雨来临之前,天空中乌云又多又厚,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2)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

(个人读--全班读)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数枝乱摆。

(1)通过"忽然"、"乱摆"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这阵大风来得猛,来得急。

(2)能用你的话说说雷雨前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吗?
(3)指导朗读。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通过"垂下来"、"逃走"等词,体会蜘蛛的害怕,急于逃命。

(2)理解"垂下来"。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理解"越来越"。

(2)指导朗读。

5、叫两个学生比赛读雷雨前的片断,看看谁更能读出雨来临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4、全班齐读雷雨前的片断。

小结:雨还没下呢,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它的来势汹汹。

◇雷雨中
过渡:一阵电闪雷鸣之后,雨紧跟着就下起来了。

哪个小组喜欢朗读雷雨中的课文?
1.重点抓雨的变化。

雨有什么变化?(下雨-雨大-雨小)你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反馈,随机指导朗读。

2.齐读雨中部分,注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雨的变化。

展示雷雨从大到小的声音层次。

5、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谁能用渐渐地来说一说句子?
6、全班齐读雷雨中的片断。

◇雷雨后
过渡:这场雨来得猛,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

雨后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自由读文
想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雨后的景象的?
出示句子,品读。

1.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1)课文是怎么写彩虹的?
(2)看图,弯弯的彩虹挂在天上,像什么?
2.蜘蛛又坐在网上。

通过"坐"与前面的"逃"相比较,体会雨后蜘蛛的悠闲自在,心情愉快。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感觉?齐读雨后部分,把雨后的美读出来。

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雨后的情景之外,你还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美景?
你能用“渐渐地,渐渐地,……了,……也……了。

”来说说雨后的其他景象吗?
4、全班齐读雷雨后的景象。

四、拓展延伸。

1.想象说话。

雷雨过后,蝉又叫了,叫什么?青蛙也叫了。

你们听--
蛙鸣
小青蛙也叫得可欢啦。

让我们听听他们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出示补充的小诗、自由读、齐读)2.口语交际。

雷雨过后,小青蛙又开始忙着捉害虫了。

这时,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都出来了,小青蛙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四、总结。

1、雷雨像个严厉的家长,脾气很大,但是它对大自然的帮助还是挺大的,雷雨把所有的细菌和污染都杀掉了,这段时间我们身边的空气真糟糕,很多小朋友都生病了。

真想雷雨再来一遍,让我们再来呼唤一下雷雨好吗?——全班齐读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总结:多神奇的大自然呀,小朋友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还会发现更美丽、更神奇的景象。

【作业超市】:(除必做题外,可自选其他一项)
1、回家有感情朗读课文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

(必做)
2、积累课外有关天气的好词好句,写“雨后”的美丽画卷。

第二篇: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18 雷雨
《雷雨》(二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认识“压、乱、垂”3个生字,正确书写“垂”。

2、学习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3、整体感受文本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抓特点写景物的方法,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情。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预设: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猜到是什么了吗?
对,是(雨)!(板书)那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雨吗?那你们喜欢什么雨呢,为什么?生畅谈。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雨的词语?
(引导说:很细很细的雨叫………,很大很大的雨叫……)预设:
和风细雨
蒙蒙细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大家积累的好词可真不少啊!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一篇关于雨的文章,一起来认识夏天的雷雨。

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1、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句用“——”划下来,然后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读。

2、检查朗读。

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和同桌小伙伴交流之后,划出的词句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指名学生读划出的词句。

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好课文了,可是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理清课文的脉络。

请小朋友们——(课件出示)
3、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第()—()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第()—()段描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交流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三、研读“雷雨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

(课件出示雷雨前段落)
1、找读1-3段。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3自然段,并用“~~~~~”划出雷雨前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2、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
乌云
叶子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3、研读。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呢?老师请三位小朋友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边听思考: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 指名朗读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自由说用的好的词:黑沉沉、满天、压,说明为什么。

a.“压”
认读字卡“压”,并做“压”的动作。

比较“压”与“飘”,如果老师把这个“压”字换成“飘”,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指导朗读,边做动作边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乌云的重、厚。

b. 满天
满天是什么意思啊?整个天空都是乌云。

c.“黑沉沉”出示词卡,认读。

黑沉沉是什么意思?(字变色)颜色黑沉又说明什么呢?(引导: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铁一样从高空沉了下来。

是啊,乌云很重、很黑、很厚,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

d.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课件出示乌云图)此时此刻,看着这副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请你来试试。

——谁还能读?——大家一起来。

(指名读——齐读)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现在的天气就是——乌云密布(师板书)(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a.认读词卡。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b.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c.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拓展:要下雨了,……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d.你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一()不()”词语?
小朋友真能干,都能仿说词语了。

是的,(师引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3)忽然刮起
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a.(出示字卡)认读“乱”,用“乱”组词。

b.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指名读。

是呀,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板书:狂风大作)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a.(出示字卡)认读“垂”
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柳树的树枝-垂柳。


c. 比较感受“垂”的妙处(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

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a.指名读。

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大家同意吗?追问:
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蜘蛛
,吓得蝉。

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
,吓得蚂蚁。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
),天空越来越(
),风刮得越来越(
)。

----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现在的天气的话,就是——电闪雷鸣。

(板书)4.概括板书:
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了!对啊,要下雨了,——齐读1——3自然段
5、小朋友们,你们瞧,现在这5个句子已经打乱了顺序,让我们帮它们排排队吧!排句子,整体回顾雷雨前的景象。

五、拓展阅读
1.同样是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不同的作家写法都不一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片段。

(课件出示)这位作者又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雷雨前的呢?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小朋友们,你们瞧,同样描写雷雨前,我们可以抓住不同的景物来描写。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观察大自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指导写“垂”字1 指导观察“垂”字。

仔细观察“垂”,想想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总结: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二长横压线)。

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

3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 展示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 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雷雨前(1-3)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雷雨中(4-6)雷雨后(7-8)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8课《雷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8课《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用具: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4、收集描写雨景的词语或谚语。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释题
1、师: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雷雨声)说说吧,你都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下雨的声音。

生:还有刮大风的声音。

不错,像这种又打雷又下雨的现象我们就叫它雷雨。

那你们知道一般在什么季节会下雷雨吗?(生:夏天。

)对,一般在夏天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雷雨天气。

师:那除了雷雨,你还知道哪些雨?生:春雨、小雨、倾盆大雨、毛毛细雨。

师:是啊,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不管是蒙蒙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都是多姿多彩的!今天让我们走进18课,一起来感受一场雷雨。

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雷雨生齐读
二、自读识字,初读全文:
(一)明确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读课文。

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呀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还可以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们帮帮你。

大家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下来,乱摆,垂下,彩虹)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提示垂是翘舌音
2、出示单个生字卡片:
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做个压的动作乱: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你能用乱来说句话吗?
摆:这个动作跟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来跟老师摆摆你的小手。

垂:课件演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虹:组词,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引导学生用换偏旁、加一加、猜谜语等多种识记方法。

3、出示生字所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加以巩固。

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3.学写“垂”字,提示笔顺笔画。

三、合作交流,初感全文:
1、师:生字都认识了,那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得很通顺了呢?,这样吧,咱们找三个同学来读,你来读课文的123自然段,你读456自然读,剩下的78段你来读。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呢? 生:课文介绍了——
师咱们一起再来把你的这段话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课文先写了雷雨前天气的变化,接着写了雷雨时有什么样的景象。

最后向我们介绍了雷雨过后的美景。

(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你看,表达的时候加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这样就能把话说得很完整了。

师:那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哪些段落又写了雷雨时和雷雨后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找到之后再默默默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记住,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可以用笔做做记号,大家开始吧。

集体交流。

四、品读领悟,学习全文:
(一)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看来呀,这篇课文很有顺序性。

那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课文的123自然段,看一看雷雨之前是什么样子吧!请同学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想像,看看你能了解到雷雨来临之前都有哪些特点?(生自由读)
1、师:来,谁来说一说雷雨来临之前都有哪些特点?
生1:天气非常闷热,一点风也没有。

师:哦,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是啊,天气又闷又热,蝉一声也不叫,多
安静啊,该怎么读?指名读(谁还能读得再安静一些?指名读——齐读师:你还了解到雷雨前的哪些特点?
生:天上布满了乌云,感觉就像天黑了一样,很可怕。

(你来读一读)生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听出来了,“黑沉沉”这个词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是吗?那这个“压”字又给你什么感觉。

师:(出示图乌云图)大家看,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透不过气来,很闷)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师:真好,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雷雨前天气的变得很快。

(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前面还是树叶一动不动,接着就忽然来了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

(哎吆,你看这孩子多了不起,他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内容,你太会读书了。

那你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树枝乱摆是什么样子呀,来伸出你的小手做一做。

(生做动作。

)好的的风啊,怪不得这只蜘蛛赶快逃走了呢,(出示图配句)来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我看谁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生:垂字。

)不错,如果我们把它换成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了下来,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生动了?你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中间还连着一根线呢。

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些,课文还提到了一种现象,是什么?(闪电和雷声)
谁来读?
生: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你能用越来越说句话吗?(生:小树越来越高。

天越来越热。

)同学们说得也越来越好了。

大家再看这个句子,正因为闪电是越来越亮,雷声是越来越响,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也应该是越来越高的,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真棒,你们的读不仅让我看到了闪电,也听到了雷声。

)孩子们,
4.说话训练。

师动情的说:孩子们,雷雨前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多可怕的气氛呀。

那大家猜一猜,要下雨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要下雨了——)
生:要下雨了,小鱼浮出水面吐泡泡。

生:要下雨了,小燕子飞得很低很低。

生:要下雨了,小蚂蚁忙着搬家。

师:孩子们,你看,你们多了不起呀,通过读书,自己就了解到这么多雷雨前的知识,那现在,请同学们端起书来,咱们把雷雨前的这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好吗?生齐读
四.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1.好,咱们接着看,(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出示文雨下得真大。

谁想读读这句
话。

生读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

(点出“哗,哗,哗”变红)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

)指名读——指名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3.引读。

出示:是啊,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看到什么了?)生——树哇,
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5再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师:哪个词告诉我们了。

生:渐渐地(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来,咱们一起轻轻地,慢慢地读一读。

齐读。

(提示:)四.感受雨后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那雷雨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子呢?赶快端起书来。

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7、8自然段。

2.都读完了,来,闭上眼睛,用心地听老师来读,一边听一边想像雨后的美景。

生闭眼。

师配乐范读7 8。

好了,孩子们,睁开眼睛。

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3师:大家说得真好。

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阵阵的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出示7 、8 自然段文字,音乐)你们读得太美了,老师都被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中了
五、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也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走进大自然,你会有更多发现和更多的乐趣。

课下,请大家用心去观察,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观察日记,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播放谜语的幻灯,并适时播放雷雨声)谁猜出来了?生:雷雨。

2、师:很好,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对雷雨有哪些了解呢?生:汇报。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
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生:课文围绕雷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师: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生:1 2 3段写雨前;4 5 6段写雨中;7 8段写雨后。

三、学习雨前部分
1、师:你知道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吗?生汇报。

【播放画面】
师:我们再来看看雨前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
2、师: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1 2 3段,按顺序找找作者在雨前写了哪些景物?
生: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闪电、雷声【师板书:云风电雷在学生汇报时可以多提问几个,争取使答案比较完整】
3、师: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出这些景物的?找一找写雨前景物的句子,读出来。

【这一环节是重点,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在读中感悟。

先自由读,再提读,然后评价、分析句子】【播放幻灯】(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其他学生评议汇报。

(“黑沉沉”怎么理解、“压”怎么理解?) 指导读好这句话。

(2)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辨析句子、出示幻灯。

】师:怎样读这句话哪?(轻声地
读。


师:老师这儿有一组句子,大家读一读。

它们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儿?
师: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一动不动?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生:闷热。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
师:树枝乱摆说明什么?(风大)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
师:蜘蛛怎么样了?【出示幻灯: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垂”什么意思?谁能做做这个动作?它为什么逃走了。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生评议,再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句子,大家读一读。

它们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儿?师:“越来越”说明什么?(亮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响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

)师:谁能用“越来越”说一句话?师:两个句子能不能调换过来说?为什么?
4、师:请大家再自由读1 2 3段(生读),说说雨前给你什么感觉?(沉闷、暗)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他读得怎么样?评一评。

师:大家再齐读雨前的三段,读出沉闷、压抑的感觉。

四、学习雨中部分
1、师:一场大雨就下起来了,大家一起欣赏雨中的景象,请看画面【播放幻灯】。

提示:给你什么感觉?】
2、读读567三段,说说雨中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生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往外看,什么都看不清了。

师:谁跟他的感觉一样?为什么?
生:因为雨越下越大。

(板书:雨越下越大)
师:这是用眼睛看到的,还通过什么感觉雨大?在文中找一找。

生:“哗哗哗”表示雨声很大。

师:怎么读出来呢?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共同评议。

再读。

齐读。

师:谁能用“越……越……”说一句话?
3、师:雷雨有一个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雨小了,应该怎么读?请大家读读。

生自由读。

提读。

评议。

再读。

齐读。

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4、谁还能说说雨中有哪些景色?【播放雨中画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