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丁格根其尔,德力格尔,宝巴特
(霍林郭勒市园林绿化中心,内蒙古通辽029200)
摘要:园林绿化是体现城市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园林植物以其绿色、柔性特点与道路、市政、桥梁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互补,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城市园林建设营造自然景观,城市居民可以接近自然、走进自然、享受自然。

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城市园林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工程;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是城市中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主要借助绿色植物材料与山水自然巧妙结合,发挥防护、绿色、生态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园林是集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为一体的创造过程。

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灵魂,施工是园林工程的创造过程,养护管理是对园林工程的再次创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得以快速发展,让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园林绿化景观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性
园林通过植物、山水、园林小品等设施的巧妙结合,为市民提供舒适、绿色的休憩环境,城市居民借助园林实现接近自然、走进自然的目的。

园林绿化景观的形成涉及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1.1规划设计是园林景观的灵魂
园林规划设计是通过将植物配置和景观艺术相结合,把人们的环境需求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过程。

园林设计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设计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保持节约、绿色、乡土及地域特色。

通过植物配置,合理搭配乡土植物与引种栽培植物等,打造乔灌草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观。

1.2建设施工是园林景观的创造过程
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完成平整场地、放线、选购苗木、栽植、养护等工序任务。

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结合现场立地条件、植物种类、植物大小等进行设计调整,创造更加合理、科学、美观的园林景观。

1.3养护管理是对园林景观的再次创造
园林工程竣工后,通过养护管理巩固绿化工程成果并实现成果质量提升。

园林景观与其他工程建设不同,难以做到建设完成便一成不变,园林工程有“三分建、七分养”之说,园林景观效果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出现变化。

养护工人通过修剪、浇水、施肥、移植、补植的措施,调整植物长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保持原有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再次创造稳定、美观、舒适的园林景观。

2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
2.1园林绿化是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
园林绿化的主要物质材料是具有生命的植物,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种植植物、配置植物、养护植物等实现接近自然、走进自然、享受自然。

园林绿化通过掌控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可在每个季节营造不同的自然景观,如春叶、夏花、秋果、冬态等。

缺少园林的城市建设将会是灰色的、无生命的,园林绿化通过植物调节空气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并具有降温、防尘防噪、防水土流失等功能。

通过应用多姿多彩的树木、花卉营造出绚丽的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让人消除疲劳、焕发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2.2园林绿化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学科
园林绿化不只是简单地植物栽植、景观营造,更巧妙地融合了植物学、土壤学、设计规划学、土壤学、环境科学、植保学、园艺学、建筑景观、人文学等多种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学科,专业性较强。

因此,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因其涵盖面较广,所以往往考虑的因素较多。

2.3园林绿化具有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属性
园林绿化具有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属性,园林本着给居民营造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游憩需求。

近年来,城市中通过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地等多种途径,改善了公园服务半径不达标、精品景观少等问题,更好地让人们尽享城市园林景观。

园林绿化有着防护、美化、生产功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了接近自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通过栽植植物达到降低噪音、保持水土、防尘、降温等防护目的,并在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完善了美化、休闲游憩等功能。

园林绿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造景时应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植物种植疏密有致,乔灌草搭配合理,形成植物多样性复层群落。

2.4园林绿化是设计、施工、养护有机结合的过程
作者简介:丁格根其尔(1988-),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园林工
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种植资源、园林栽培养护。

175
--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
园林绿化中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是有机结合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无缝衔接、相互渗透。

设计师要把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完全交付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要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将设计师的造景理念贯穿整个工程中,同时,通过把握植物形态、规格、修剪整形技术等来实现再次创作。

工程竣工后养护管理不能脱节,通过整形修剪、补植、移植等措施,调整工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改善植物长势,提升绿地品质,提高园林景观效果,形成精品园林。

3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不足之处
3.1配置不科学
植物种类、色彩、功能单一,植物配置模式化,千篇一律,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

一些城市树种虽多,但是植物群落景观单调,植物群落缺乏稳定性,色彩、季相变化不丰富,难以体现园林艺术风貌[1]。

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乔灌草搭配比例不恰当,植物多以成片种植的形式出现,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相对较少,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2]。

3.2施工不规范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理念把握不透,导致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为压低造价,有些施工单位随意改变设计图纸、苗木种类及规格;为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存在种植密度过大、大树移栽反季节栽植、栽植苗木规格过大而成活率低、不做引种栽培试验便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和名贵树种等现象;施工过程中忽略苗木生长习性、规格、观赏性特性,对植物与光照、土壤、温度等环境条件相适应欠考虑;植物检验检疫环节薄弱,带病虫害进场现象突出,导致园林病虫害逐年增多。

3.3养护管理粗放
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严重,无统一的经营管理措施,养护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无规范的养护管理标准及奖惩制度。

养护管理费用无保障,资金投入不足且不能及时拨付。

养护人员专业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在平时养护作业中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缺乏先进的养护管理理念和技术。

养护管理步骤滞后,对修剪、除草等养护把握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致使城市绿地杂乱无章的现象频出,养护工作再创性不强,很少利用修剪、移植、补植等养护措施进行再次创造。

3.4专业化水平低
园林绿化部门具有园林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较少,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施工、养护单位工人专业性不强,专业性与艺术性兼容能力有限,难以把园林绿化的科学性、艺术性、精细化、技术性等特性融合起来。

3.5重视度不够
当园林绿化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存在冲突时,往往选择破坏园林植物,因此占绿、毁绿情况突出,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和地被被踩踏、园林景观被毁坏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同时,施工时把园林绿化等同于造林,尤其是大量片植、行植,缺乏园林艺术性的体现[3]。

此外,对大树、古树名木保护性不强,保护意识薄弱。

3.6科研投入少
市、县级园林科研机构较少,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科研方面的投入少,在野生植物的利用和保护、引种试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少,乡土植物与引种栽培不能很好衔接,盲目引种栽培导致一些植物种群发生变化,加之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容易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

4对策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科学规划城市绿化用地,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对绿化相关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禁止随意更改绿地性质、面积、用途等,确保绿地满足城市绿色发展、宜居的要求。

城市发展应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在基础设施维修时尽量不破坏园林植物。

根据环境条件、植物生长规律、生活习性及景观需要等方面需求进行植物选择,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配置时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抗逆性强、防护功能强、景观效果好的植物。

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做到疏密有度,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乔灌草比例合理,顺应自然地势,合理改造地形,适地适树,努力打造复层植物群落,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4.2规范施工,精品建设
园林施工单位应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数量、种类等,尊重植物生长习性,栽植应季植物,栽植密度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空间;尊重自然规律,工程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因赶工期随意压缩工期。

避免大树进城、反季节栽植、过度修剪等急功近利的行为以及严禁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景观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对绿化工程全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对现场不符合实际、违反行业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监督整改,建立健全技能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杜绝工程验收出现“走程序、走过场”现象。

园林绿化不是简单地种植植物,而是人们通过艺术手段营造近似自然的景观。

园林建设要做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确保每一个绿地都是精品,成为人们回归自然、陶冶情操、宜居舒适的游憩场所,让城市居民出门见绿,方便就近游园。

4.3精细养护,提升品质
176 --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
树立现代化园林养护管理理念,制定城市园林管理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要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分配,加强日常巡查、养护管理、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园林养护管理制度。

掌握植物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条件等,精准把握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园林养护技术要点,制定专门的植物修剪方案、病虫害防治方案等,通过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养护管理工作,提高植物抗逆性,确保长势良好。

完善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移栽、补植等养护工序操作,提高园林养护再创造能力,提升绿地品质,建设美观、生态的园林景观。

在园林工程中,重视养护管理工作,避免出现“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比重,养护资金列入政府专项资金及时拨付,保证资金足额用于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

建立养护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让专业人员指导养护管理,病虫害以防为主、科学防治,修剪“因材施剪”,减少重剪,修剪以顺应自然为原则,为植物预留生长空间,或通过移栽过密栽植的植物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养护费用支出。

4.4保持专业,艺术创新
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的气候、立地条件、植物种类不尽相同,种植园林植物时应熟悉掌握现有植物群落状况,并详细了解气候、土壤、植物生态习性等因子,摸清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建立园林绿化专业人才队伍,做好园林工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园林队伍的专业素质,以便在设计、施工、养护各个环节能更好地开展艺术创新。

一个好的设计图纸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能够凸显城市文化底蕴。

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艺术创新合理搭配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引种栽培,丰富植物种类,打造一个结构层次丰富、植物种类多、功能多样的、能够自我调节的稳定生态群落。

同时,在施工、养护工作中,通过专业修剪、移栽、补植等技术手段,提高园林景观艺术创新能力。

4.5高度重视,科研创新
强化宣传教育和园林法制化建设,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随意踩踏、破坏园林景观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重视园林科研,提高科研水平,加强新品种的培育、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引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创新,打造低投入、高回报的园林景观。

园林施工、养护工作中重视应用“智慧园林”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预警、智能灌溉与施肥、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能识别与防治、信息共享与互动交流等来实现实时监测,并采集有关环境参数,准确了解植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情况。

5结语
当前,城市园林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人们对园林绿化的功能、地位、发展模式等认识都随之增强。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应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为出发点,以建设特色化、精品化、品质化的城市景观为己任。

对于城市园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园林部门应该紧密合作,让设计、施工、养护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相互补充,提升园林绿化再创作能力,营造生态合理、经济可行、景色美观、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收稿:2023-11-06)参考文献:
[1]赵晓云,林伟民.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2095-2104.
[2]陈小钧.新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新疆林业,2011(2):30-32.
[3]冯成方.四川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1(3):76-78.
[4]韩罗春,王培名,徐旭.关于城市发展进程中园林绿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2(1):76+78.
[5]俞连刚.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探讨[J].现代园艺,2014(20):205-206.
1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