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永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环滁(chú)岩穴(xué)琅琊(lángyá)
B . 林霏(fēi)晦明(mèi)山肴(yáo)
C . 野蔌(sù)弈者胜(yì)阴翳(yì)
D . 翼然(yì)酒洌(liè)饮少辄醉(zhé)
2. (2分)(2020·重庆模拟)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震撼蔚藉惊慌失措气宇轩昂
B . 擅长噩耗络绎不绝一丝不苟
C . 喧嚣亵渎连绵不断怡笑大方
D . 粗拙游逛神彩奕奕诚惶诚恐
3. (2分)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C . “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D .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岗仁波齐神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 . 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安居乐业。
C .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D . 老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
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B . 同学们拿到试卷后一定要全面浏览,仔细读题,切不可断章取义。
C . 杭州休博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应接不暇。
D . 在党的生日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贡献我们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6. (2分)(2017·老河口模拟)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福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③如果大家都漠视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④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⑤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A . ①②④⑤③
B . ④⑤②③①
C . ①③②⑤④
D . ④③①②⑤
7. (2分) (2019七上·嵊州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 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C .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D .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菊、竹、梅。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
8. (10分)(2020·广东模拟) 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
(《蒹葭》)
(2) 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宫使狐假虎威的丑恶行径。
(4)《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补全《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9. (2分) (2017八下·临泽月考) 毕业晚会上,小刚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的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你说:________。
10. (5分) (2017八下·江宁月考) 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
11. (8分)(2020·贺州) 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地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一年两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文中的他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2.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⑥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学而不思则罔③死而后已④其恕乎
(2)翻译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和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 .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 .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 .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比喻君子有宽广的胸怀。
(5)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13.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万圣节来了
[冷思考]
热闹的“洋节”会喧宾夺主吗
“妈妈,给我买个南瓜吧,我要做南瓜灯,过万圣节。
”
“你知道什么是万圣节吗?”
“英语兴趣班的老师说,万圣节就是外国人的鬼节,这一天要点南瓜灯、要吃糖。
”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面对6岁的女儿要过万圣节的愿望,这位妈妈既疑惑,又不敢不满足女儿的要求。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近几年,这个国外的“鬼节”在金华也颇为热闹。
最近几天,微博、微信上不少人在传“金华过节攻略”、“万圣节,见鬼去吧”等等消息,打开之后,里面满是骷髅、鬼脸、南瓜灯。
而一些商场、酒吧、课外辅导机构也开始忙碌,筹划万圣节当晚的狂欢(促销)活动。
“洋节”的风头真盖过传统节日了吗?不少市民和网友都有这种担心。
民俗专家认为,“洋节”到了我们这里,再热闹也只是一朵浮萍,难以扎根。
虽然“洋节”看上去挺热闹,但记者发现,大多参与者对“洋节”的态度并不认真。
“外国人的这些节日,我们也就是逛逛商场,捡捡便宜,其实连很多‘洋节’的来历都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在本报官方微博上,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
浙师大民俗学专家陈华文对各种节日有颇深的研究。
他说,近年万圣节、圣诞节这些的“洋节”在国内流行,无非因为两点:一是商家嗅到了商机,积极推动;二是这些节日过起来比较轻松,没有固定的程式,爱怎么过怎么过,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成为年轻人狂欢放松的一个借口。
这些节日的根在西方,来到中国就像漂洋过海的浮萍,很难扎下根来。
所以,对这些“洋节”没必要崇信,也没必要去抵制,顺其自然就好。
“很多年轻人随着年纪增长,对‘洋节’会慢慢失去兴趣,对传统节日会越来越重视。
”
(1) [冷思考]部分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说“洋节”难以扎根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些商家嗅到商机,积极推动“洋节”,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是“洋节”热的原因之一。
B .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于是新年前的祭祀庆典就出现了巫术的形式,这也是现在的万圣节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的原因。
C . 初期的万圣节,便有了孩子们挨家挨户要糖果的风俗。
D . 吃喝、送礼、消费、购物已经让我们的节日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4)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理性过“洋节”?
14. (23分) (2017七上·冠县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
⑰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
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⑱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⑲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⑳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5. (7分) (2020八上·永定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交代诗人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 .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C . “怜”喜爱之意,明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暗含诗人的思乡深情。
D .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意境高远,风格纤细,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八、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16. (15分) (2020七上·许昌期末) 综合性学习。
你们班上拟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为这一刊物命名,设置两个栏目,并阐明刊物创办的宗旨。
①刊物名称:________
②栏目:________;________
③宗旨:________
九、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7. (5分) (2019七下·天津期末) 作文。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
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
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答案:12-5、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答案:13-4、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
解析: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15-1、
答案:15-2、
考点:
解析:
八、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答案:16-1、
考点:
解析:
九、写作题 (共1题;共5分)答案:17-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