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气温无变化D.气温忽高忽低3.最近,我国境内也发现了臭氧低谷,其位置在
A.华北平原上B.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
C.青藏高原上空D.内蒙古高原上空
4.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上海地面下沉D.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5.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原因是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
6.关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C.会使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D.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强度和频次增多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海南岛的面积会增大
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
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偏移
D.温带季风区将变得更加湿润
8.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D.援助发展中国家
9.下列哪项不属于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A.全球变暖B.臭氧层遭破坏C.光化学烟雾D.酸雨危害
10.我国CO
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
2
国国情的是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1.读图,回答问题:
【1】2001年11月15 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
新西兰,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海水膨胀C.全球变暖D.地面下沉
【2】海风吹起的风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3—5月份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2.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严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二氧化硫D.甲烷
13.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
B.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C.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
D.臭氧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4.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分布
B.全球变暖将会是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D.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1.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
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材料,回答各题。
2
材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
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
日本6%。
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CO
2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
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__。
2
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为主。
(3)CO
2
(4)大气中CO
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
增多将(5)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CO
2
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6)你认为大气中CO
2
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喜马拉雅地区总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
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
近800米。
国际冰川研究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这里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进而导致_______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
(4)将下列选项按照因果关系用字母代号把下图填写完整: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的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3.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回答。
(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________极上空。
(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________层
中的臭氧减少。
(3)大气中臭氧的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________辐射增强,其危害主要有________。
(4)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________,积极研制________。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B.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D.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属于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是指近一两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直接可从课本找到。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气温无变化D.气温忽高忽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了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3.最近,我国境内也发现了臭氧低谷,其位置在
A.华北平原上B.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
C.青藏高原上空D.内蒙古高原上空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
臭氧空洞在全球的低谷出现在两极,而在我国的低谷出现在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臭氧低谷最明显。
4.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上海地面下沉D.二氧化碳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答案】D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减少,A错误;地中海沿岸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为自然原因,B错误;上海的地面下沉,不属于对气候的影响,C错误。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毁林,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了全球变暖,D正确。
5.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一氧化碳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原因是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由于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
6.关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C.会使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D.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强度和频次增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量变化,故而自然灾害多发,D正确。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海南岛的面积会增大
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
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偏移
D.温带季风区将变得更加湿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故海南岛的面积会缩小,A错误;由于气温上升,冰川雪盖减少,故雪线将上升,B正确;由于气温升高,故1月0°C等温线将向高纬地区推进,C错误;中纬度地区由于蒸发加大,将变得较干旱,D错误。
8.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D.援助发展中国家
【答案】A
【解析】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故选A项。
9.下列哪项不属于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A.全球变暖B.臭氧层遭破坏C.光化学烟雾D.酸雨危害
【解析】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危害。
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10.我国CO
2
国国情的是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略
11.读图,回答问题:
【1】2001年11月15 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海水膨胀C.全球变暖D.地面下沉
【答案】C
【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变暖,使部分极冰融化和海水体积膨胀而形成。
【2】海风吹起的风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3—5月份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图瓦卢的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故受南半球低纬的东南信风影响。
12.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严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二氧化硫D.甲烷
【答案】B
【解析】由于氟氯烃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强烈消耗臭氧。
13.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
B.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C.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
D.臭氧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由于大面积的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形成了酸雨和全球变暖;而臭氧含量减少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14.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分布
B.全球变暖将会是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D.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升高,故适宜温带作物生长,A正确。
全球变暖使自然
资源的利用难度加大,故可能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B错误。
冰川融化,但大部分成为海洋水,而由于陆地蒸发较大,故水资源较少,C错误;美国的小麦带位于内陆地区,由于全球变暖,内陆地区蒸发加大,则不利于小麦种植,D错误。
二、综合题
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材料,回答各题。
1.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
2
材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
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
日本6%。
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CO
2
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__。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
2
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为主。
(3)CO
2
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
2
增多将(5)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CO
2
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6)你认为大气中CO
2
【答案】(1)欧洲北美洲亚洲
(2)美国印度
(3)中国煤炭
(4)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毁坏森林等
(5)产生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6)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命题的基本出发点是考查学生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能力,及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的掌握,对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加强全球的协作,以实际行动来保护世界的必要性的理解。
本题讨论的主要话题是CO2的温室效应,着重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提醒人们关注世界上主要的CO2的排放地区和国家。
本题是一道综合读图题,图文资料详尽,考生只需看清图例,充分运用所给资料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多方位思考,则可全面得分。
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喜马拉雅地区总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
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川研究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
常大。
(1)你认为这里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进而导致_______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
(4)将下列选项按照因果关系用字母代号把下图填写完整: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的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答案】(1)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海平面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积极研究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的
破坏。
(4)如图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3.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回答。
(1)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________极上空。
(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________层
中的臭氧减少。
(3)大气中臭氧的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________辐射增强,其危害主要有________。
(4)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________,积极研制________。
【答案】(1)南
(2)氟氯烃平流
(3)紫外线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新型致冷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