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
的方法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结论:呼吸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肺癌患者术前的肺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率,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肺癌;胸腔镜
1.1呼吸功能锻炼的概念
呼吸功能锻练是指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的呼吸肌的锻炼,使呼吸肌参与收缩运动,加强呼吸肌肌力和气道自我防御能力,降低呼吸氧耗,提高患者有效咳痰能力和呼吸肌的效率,有利于患者恢复[1]。

1.2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
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主要是基于呼吸功能锻炼能缓解呼吸肌的紧张状态,调整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
1.2.1缩唇呼吸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采取鼻吸口呼的方式,鼻深吸气,呼气时口唇半闭,类似吹口哨样,缓慢将气体呼出,以呼出的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cm的蜡烛火苗倒向对侧,但不吹灭为宜[4]。

呼吸需按规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l0min,每日2次。

缩唇呼吸可减缓呼出气体的流速,在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差,排空肺泡内气体,完善气体互换功能。

1.2.2腹式呼吸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左手按在腹部,右手压在胸部,然后缓慢地用鼻腔深吸气,此时患者会感到左手起伏较大,腹式呼吸增加膈肌的活动度,增加肺泡通气量,缓解缺氧状态。


式呼吸锻炼的精髓是吸气时腹部尽量鼓起,呼气时腹部尽量内收,每次10-15min,早晚各一次。

掌握要领后,可循序渐进增加次数和单次的时间,直至形成一种运用自如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可增加患者肺活量,降低呼吸消耗。

1.2.3吹气球
选体积为800-1000ml大小适中并质量完好的气球,让患者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将气
球吹起,每天早晚坚持各吹5次。

吹气球的过程中,病人全力呼出气体,提高了气道内的
压强,形成的气压差可顺利排出肺内的残留气体。

膨胀起来的气球可以反作用于肺部,使肺
完全复张,使术后胸腔内残余的液体、气体通过反作用力经引流管排出,对预防形成液气胸
有一定的作用[4]。

1.2.4有效咳嗽训练
1.2.4.l指导患者自行咳痰
暴发性咳嗽:让患者做深吸气,稍屏气后突然发声,在高压下将痰液从气道内迅速排出;小声咳嗽或发声咳嗽:即让患者轻声咳嗽数下,再深吸气后屏气2-3s,然后用力咳嗽1次,
可将痰液从底端气道移向较大的气管内闕。

1.2.4.li协助患者排痰为患者叩背排痰护理时应使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在餐前或
餐后2小时进行,护理人员五指并拢微微弯曲,从下到上、由外向内通过手腕有节奏的叩击患
者胸背部,避开手术切口和脊柱,每次叩击时间为1-2min,通过震动使气道分泌物松脫,叩击
后应告知患者配合主动咳嗽排出痰液。

1.2.4.lii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是促进患者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前雾化吸入有
助于排出肺底层残留的分泌物,改善胸腔镜手术后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有效清理呼吸道的目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研究显示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可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肺康复,降低术中单肺通气产生
的炎症反应[1]。

1.2.4.liii机械排痰听诊肺部,选择合适的体外震动排痰仪叩击头、频率、时间,护理人员可根据气道内痰液粘稠情况酌情对患者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进行雾化后排痰,每日
早晚各一次,每次15min左右,振动排痰后应及时吸痰,观察痰量、颜色、性质,体外震动
排痰仪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在昏迷及咳痰无力患者中广泛应用,此方法通过振动能加强
肺部血液循环,达到降低肺部感染的目的[2]。

1.2.4.liv吸痰当患者呈现痰多无力,出现呼吸困难并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一系
列症状时,应插入鼻导管进行深部吸痰以防患者出现窒息。

患者应保持去枕仰卧位,为使吸
痰管能顺利进入,可以抬起或垫高肩背部使头后仰。

如果患者痰量过多,痰液粘稠,为防止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3]。

2呼吸功能锻练的应用现状
2.1呼吸功能锻炼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胸外科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患者术
后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因神经系统抑制或术后疼痛,患者咳嗽能力减弱,气道分泌物不能
及时排除,多种因素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甚至引起
死亡[4]。

2012版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提出,由于术后疼痛、体力下降等原因,患者术后大多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咳嗽效能低下、气体交换受损和低效性呼吸型态等问题,胸
外科患者可以通过多种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行气道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
术后气道炎症的目的[2]。

2.2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
研究表明[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
者肺功能的恢复。

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与锻炼时间长短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术前进行充分的
呼吸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氧合能力,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促
进患者早日康复[4];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肺部疾病患者进行7天的呼吸功能锻炼并没有增加
患者经济负担,而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有所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住
院费用[3]。

3小结: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简单、便宜却高效益的方法。

不仅可以术前进行充分的呼
吸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氧合能力,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而且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率,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黃炎辉,蔡莉莉,冯琴梅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
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4):229-230.
【2】顾绍霞.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
学杂志,2015,36(6): 746-748.
【3】杨紅美,唐红艳。

曹云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阻肺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41-44.
【4】席芳,侯现,李亚军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39-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