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频繁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就是渭河流域。

该区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总面积达13万km2。

从行政区域上看,包括陕西的大部分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径流量锐减,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成为渭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但是,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总量很难得到增加。

如何发挥水资源作用,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1、陕西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的问题
1.1水资源短缺是渭河流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3.5×104km2,其中陕西境内占到流域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河流干流在陕西境内约占三分之二,其中途径黄土高原、盆地、山地等地形地貌。

处于半干旱地区,冬寒夏热,春秋气候温和,气温由东向西沿渭河向两侧递减。

渭河南岸支流源短流急,峪口以上均为山区性河流。

峪口以下至入渭口水量较丰,水质良好。

渭河北岸各支流河流含沙量高,水资源对流域南北山地之间的关中盆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至关重要。

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渭河流域从上游山地到中游绿洲再到下游荒漠,其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稳定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明显差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种不平等现象,不但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贫困与环境退化不断加剧。

径流和降水的年内分配基本相似,降水量和径流量基本集中于汛期6-9月间;枯水期在12-2月,降水、径流量相对较少。

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陕西省渭河流域目前集中了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总量的25%,由于来水与用水在水量和时间上存在的不一致性,以及汛期洪水径流量所占比重过大,其汛期径流大部分流失。

因此无论是年内分配,还是区域用水与需水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性。

1.3河流泥沙含量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泾河、洛河以及渭河含沙量多,泥沙主要来自流域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区,集中于汛期。

河流含沙量高和汛期集中下泄,造成水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也是渭河
泥沙淤积和洪涝多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三门峡水库使渭河下游泥沙严重淤积,造成渭河下游成为悬河,稍遇大水就会决堤。

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的减弱和中游水资源的浪费,导致了下游用水短缺。

目前已有60%的井供水不足,10%的水井干涸,荒漠草地的产草量和载畜量分别下降了43%和45%。

下游已成为全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最为严重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2、陕西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资源配置主要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而在一般经济学分析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通过市场化途径来解决的。

资源的代际配置同样要靠资源的市场化。

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本形式是价格调节。

价格在协调经济活动中传播信息,向人们提供采用最节约地使用资源和最合适的生产方法的动力。

就一般市场商品来说,其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在于市场价格的确定在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价格的过程中决定的,是在充分竞争过程中决定的,而不是垄断定价。

但就陕西地区而言,由于流域水资源是一种垄断供给的私人消费物品,与纯粹的市场物品即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区别,其价格不可能按照市场竞争来确定。

要确定陕西地区流域水资源的价格,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并依此建立水产权交易市场,才能有效地确定水资源价格并实现西北地区稀缺的水资源的最优分配。

其次,由于陕西地区流域水资源的“公地”属性,水资源虽在理论上和名义上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但实际的占有权不是通过所有者的转让取得的,所有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实现,从而导致了外部性和“公地悲剧”问题。

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庇古和科斯手段,这两者在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即为生态补偿手段。

但由于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因为无法决定谁的行为妨碍了谁,谁应该受到限制,因而也就不能作出谁应该补偿谁的决定。

因此,西北地区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补偿应以资源产权的明确界定作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体现水资源产权的价值,从而使水资源和环境被适度持续地开发和利用,使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达到平衡协调。

最后,基于产权制度的水资源配置有助于消除区域水资源政策的制度迷失和区域内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

在陕西地区水资源过度利用的背后,区域水资源政策必然存在相当程度的迷失。

当前存在的主要政策问题有:(1)区域水资源利用的优先权设定。

由于水资源匮乏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障碍,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或政策来确定如何优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2)政府集权控制分配水存在两大
局限性:一是信息有限,实施成本很高。

二是集权分配的刚性,使水资源的配置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水平。

3、陕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设模式
陕西地区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是水资源协调利用,而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关键是解决共用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两难处境问题。

哈丁曾针对共用地两难处境问题提出建议:“避免有关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的共用地灾难的惟一办法,是通过建立私人产权制度来结束公共财产制度。

”虽然他的建议有失偏颇,因为有些公共资源的产权不能私有化,但从中可以得到启示,那就是水资源产权的明晰化。

水资源产权明晰化的基础是水资源使用权的初次分配,如果按照效益优先原则分配流域水资源,就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权,从而造成上、中、下游地区居民收入甚至就业方面的不公平。

解决这种不公平的经济发展权分配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深化水资源产权改革,清楚界定水资源所有权。

因此,水资源使用权的初次分配应按照生活、工农业、人居环境对水资源利用的社会必要技术水平来确定。

比如城乡居民生活淡水合理用量,可根据人的正常生理需水量和城乡淡水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来确定;工农业用水的合理额度,可根据流域内用量的合理分配、工农业正常生产和较为先进的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来确定。

这样既能保证社会低收入者的正常生存生活对于淡水资源的需要,又能使居民和经济主体出售“剩余”或购买自己所“短缺”的水资源,从而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水资源达到均衡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以促进流域生态经济一体化,推动流域协调发展和环境友好建设。

4、结束语
有效利用资金进行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省内水资源,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人口众多,水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人口稀少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参考文献:
[1]孙胜祥. 陕西关中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2011(3)
[2]史培军.生态建设产业化──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