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生活的哲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登生活的哲学读后感
对于面临生活可能存在的种种磨难,我们怎么才能保持冷静和坚强,始终做自己灵魂的主人,生命的舵手?
听了樊登老师讲的《生活的哲学》,我觉得,生活需要哲学,哲学真的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这里主要说说“斯多葛派哲学”对我们的启发。

斯多葛派哲学产生于公元二世纪,代表哲学家叫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认为,我们经受的大量的苦难,都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我们试图向不能控制的领域中的某些东西实行全面的主权。

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另一个可控区域,即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

所以,当我们未能如愿控制本不由自己掌控的东西时,会感到无助、愤怒、焦虑、抑郁。

我们不肯承认自己可以控制信念,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我们的父母、老板、环境等等。

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怎么解决?爱比克泰德的回答是:不断提醒自己,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并且拥有区分二者的智慧,就是通向生命宁静的秘密通道。

的确如此。

回顾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朋友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朋友小敏本来说好假期请假回去看妈妈的,可是单位说离沪者回来后要隔离14天,同时她也怕照顾不到孩子、老公,怕累,犹豫再三,就没去了。

小敏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他们虽然没有和妈妈住在
一起,但离妈妈比较近。

她想,无论如何,他们总有一家会和妈妈一起过节的。

没想到,妹妹一家回婆家过节,哥哥一家到上海来和女儿团圆,家里就剩下妈妈一个人。

本以为儿子会回来过节,可他也说有事没回。

中秋节那天,小敏给妈妈和儿子打电话,他们都没有接,这让她瞬间崩溃,并和批评她太“作”的先生大吵一架。

好好的一个节日,为什么变成这样?她百思而不得其解。

斯多葛派哲学让她找到了答案:
首先,她试图向不能控制的领域中的某些东西实行全面的主权。

“完美主义”让她觉得一切都应在掌控中:觉得节日就应该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觉得妈妈就应该很好地被照顾,至少节假日身边有儿女;觉得儿子就应该节假日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享受妈妈的晚餐想要让儿子对我顺从依恋,想把妈妈安顿妥帖,想能够“大团圆”。

斯多葛派哲学认为,当我们遭遇不能控制领域的事情,本身并没有错,但妄图掌控,失败后任由自己沉湎于情绪,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就不对了。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不对后又当如何?斯多葛派哲学认为自省很重要。

的确,那件事发生后,小敏开始自省、反思——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她认识到,是自己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惹的祸,也认识到自己从自责到企图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别人,其结果必将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破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生活受到影响。

当她有了这种自我觉知,开始实事求是看待世界,接受世界、人生的不完美,并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对事情的看法(其实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难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时,她释然了。

她改变自己的想法,站在丈夫、哥哥、妹妹的角度去思考,与他们达成和解,在这一过程中,也与自己和解了,她的情绪得以平复。

是的,最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

面对未来的冲击,当你能觉知自己的心,安住自己的心,你不仅能在不动如山,扛住这些冲击,你也能用你的心,去拥抱这些浪潮,和它们一起起舞。

当你既能安住自己的心,又能洞见到这一波波浪潮来自何方时,你就可以看到,甚至这波浪潮也有它深刻的意义。

学点哲学吧,它既安抚人心,也可以帮助人,穿越自己惯性的防御,去拥抱并不舒服的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