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市2024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
物理(答案在最后)
本试卷共6页,15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我国有多个城市已开展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运营。

如图所示,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以速度v 匀速行驶,当监测到前方有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汽车继续匀速行驶了时间t 后开始执行刹车操作直至完全停止。

刹车后汽车可视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减速行驶的距离为x ,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vt =
B.2
12x at
= C.2
2v x a
=
D.212
x vt at =-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 .x 、v 、t 不存在
x vt
=关系,时间t 不是减速运动的时间,则也不存在=
12
B 2
或者
2
1
2
x vt at =-的关系,故ABD 错误;C .根据
202v ax
-=-得
22v x a
=
故C 正确。

故选C 。

2.家用免打孔单杠内设螺旋装置,旋转伸长时能增大对竖直墙壁的压力。

安装完毕后,单杠保持水平状态,其稳定性依赖于墙壁对单杠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单杠能够承受较重的负荷。

如图所示,一人双手握着单杠处于静止悬吊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杠左侧、右侧的墙壁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人的两手臂夹角越大,单杠对人手的总的作用力越大
C.若人向上拉升,单杠对手的弹力大于手对单杠的弹力
D.若仅增大单杠对墙壁的压力,人仍处于静止悬吊状态,则墙壁对单杠的摩擦力不变【答案】D 【解析】
【详解】A .墙壁对单杠的反作用力是单杠对墙壁的作用力,则单杠左侧、右侧的墙壁对单杠的作用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选项A 错误;
B .单杠对人的总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则人的两手臂夹角越大,单杠对人手的总的作用力不变,选项B 错误;
C .单杠对手的弹力与手对单杠的弹力是相互作用力,则若人向上拉升,单杠对手的弹力与手对单杠的弹力总是等大反向,选项C 错误;
D.若仅增大单杠对墙壁的压力,人仍处于静止悬吊状态,则墙壁对单杠的摩擦力仍等于人和单杠的重力之和,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3.当人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或站立动作时,计算机采集的图像能直观地描绘该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

若人在力传感器上从蹲着的状态到完全站直,计算机采集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在力传感器上从蹲着的状态到完全站直,人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人先超重后失重,则图像为B。

故选B。

4.如图所示,某教室内,一根长为a的轻质细绳穿过光滑固定的环,将重为G的高考倒计时牌竖直悬挂在环下。

细绳两端点固定在倒计时牌上,端点连线处于水平状态,间距为0.8a,则细绳张力大小为()
A.5
6
G B.5
8
G C.4
5
G D.3
5
G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
sin0.8
θ=
对牌子受力分析可知
2cos T G
θ=可得
56
T G
=故选A 。

5.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利用向下喷射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有效地控制了探测器着陆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其中一段着陆过程中,探测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03t 时刻探测器的速度恰好为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0~t 时间内,探测器做匀速直线运动
B.探测器在0t 时刻的速度大小是02t 时刻的4倍
C.00~t 时间内,探测器的位移大小为
20052
a t D.气体对探测器的作用力大小在0t 时刻是02t 时刻的两倍【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a t -图像可知,00~t 时间内,加速度不变,探测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根据a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且03t 时刻探测器的速度恰好为零,可知探测器在0t 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100001
22
v a t a t =
=探测器在02t 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02000
11224
a v t a t =⨯=可知探测器在0t 时刻的速度大小是02t 时刻的4倍,故B 正确;C .探测器在0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0000000
1
222
v a t a t a t =+=则00~t 时间内,探测器的位移大小为
02
010*******
3222v v a t a t x a t t t ++=
==故C 错误;
D .设探测器的质量为m ,0t 时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0
F mg ma -=02t 时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2
a F mg m
-=则有
0102212
mg ma F a F mg m +=≠
+故D 错误。

故选B 。

6.拉面是我国独具地方风味的传统面食。

如图所示,拉面师傅将一根粗面条ACB 拉成细面条AC B '',粗、细面条的质量相等且两者的质量都均匀分布。

粗、细面条处于悬停状态时,面条端点B 和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
()αβ>,C 和C '为粗、细面条的最低点。

关于面条处于悬停状态时各点张力大小的分
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点张力大小等于B '点张力大小
B.B 点张力大小小于B '点张力大小
C.C 点张力大小等于C '点张力大小
D.C 点张力大小大于C '点张力大小【答案】D 【解析】
【详解】AB.以粗面条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cos B F mg
α=同理可知
2cos B F mg
β'=故
B B F F '
>AB 错误;
CD .对BC 段绳子受力分析可知
sin C B T F α
=同理
''sin C B T F β
=可知
'
C C T T >可知C 点张力大小大于C '点张力大小,C 错误,
D 正确。

故选D 。

7.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屡获殊荣,归功于平日刻苦训练。

如图所示,在训练中,运动员将排球从P 点由静止开始竖直上传,排球到达最高点Q 后返回P 点时被接住,重复此动作以加强肌肉记忆。

PQ 两点高度差为1.8m ,排球从P 点上升经1.32s 后又回到P 点。

排球脱手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球脱手时的速度大小为5m/s
B.排球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0.72s
C.排球返回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6.6m/s
D.排球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125
m/s 18
【答案】A 【解析】
【详解】AD .设排球脱手时的速度大小为v ,排球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排球从Q 点落回P 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
22 1.8
s 0.6s 10
h t g ⨯=
==下则排球上升过程有
1.32s 0.6s 0.72s v v
t a g
=
+=-=上22 1.8m
22v v h a g
=+=联立解得
5m /s v =,2m /s 10
1
25a =
故A 正确,D 错误;
B .排球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10.22s v
t a
=
=故B 错误;
C .排球返回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6m /s
v gt '==下故C 错误。

故选A。

8.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才可视为质点
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路程等于位移
C.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D.用于描述静止物体的参考系可能是运动的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时,只要大小和形状不影响所研究问题即可,不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才可视为质点,故A错误;
B.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B错误;
C.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运动员起跑的瞬间,故C正确;
D.用于描述静止物体的参考系可能是运动的,如火车在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火车桌椅为静止的,故D 正确。

故选CD。

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能反映质点在0~4s 内的平均速度为2m/s的是()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A选项图可知,质点在0~4s内的位移为
x=--=-
4m4m8m
则平均速度为
2m s x
v t
=
=-故A 错误;
B .由B 选项图可知,质点在0~4s 内的位移为
8m 08m
x =-=则平均速度为
2m x
v t
=
=故B 正确;
C .根据v t -图像面积表位移,由图可知,质点在0~4s 内的位移为
1
44m 8m
2
x =⨯⨯=则平均速度为
2m x
v t
=
=故C 正确;
D .根据v t -图像面积表位移,由图可知,质点在0~4s 内的位移为
()1
244m 12m 2x =
⨯+⨯=则平均速度为
3m s x
v t
=
=故D 错误。

故选BC 。

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倾角37α=︒的斜面上,两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μ=。

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 ,恰使A 、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上滑,取sin 370.6=°、
cos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弹力大小为mg
B.推力大小为2.5mg
C.若撤去推力F ,则撤后瞬间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D.若撤去推力F ,则撤后瞬间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2g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对B ,根据平衡条件,弹簧弹力大小为
sin cos F mg mg mg
θμθ=+=弹故A 正确;
B .对A ,根据平衡条件
cos sin cos F F mg mg θθμθ
=++弹解得
2.5F mg
=故B 正确;
C .若撤去推力F ,则撤后瞬间弹簧来不及形变,弹簧弹力不变,物块B 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大小为0,故C 错误;
D .若撤去推力F ,则撤后瞬间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
sin cos 2F mg mg F a g
m m
θμθ++===弹合故D 正确。

故选ABD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1.某同学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所用钩码的重力均为2.0N 。

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计一切摩擦。

(1)如图甲所示,弹簧左、右两端分别与轻质细绳相连,将两侧细绳分别悬挂一个钩码,钩码静止时弹簧处于水平,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_____N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得到弹力大小F 与弹簧长度l 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由图乙可知该弹簧原长为_____cm (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劲度系数k =_____N/m 。

【答案】(1)2.0
(2)①.1.5②.200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弹簧左、右两端分别挂重力为2.0N 的钩码,可知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N ;
【小问2详解】
[1][2]由图乙可知该弹簧原长为
l 0=1.5cm 劲度系数
7N/cm 2N/cm=200N/m 5 1.5k ==-12.某同学利用手机连拍功能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为拍出清晰的照片,他效仿伽利略利用斜面“冲淡”重力的方法,让物块沿带标尺的斜面运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支架固定好手机开始连拍,让物块从斜面底端滑上斜面直至物块重新滑回底端;
②在物块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中各选取连续拍摄的3张照片如图所示,手机每隔时间T 拍摄一张照片:
③物块在上滑1、2、3和下滑1、2、3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分别记为1x 、2x 、3x 、4x 、5x 、6x ;④改变斜面倾角,重复上述步骤,获得多组实验数据。

(1)在步骤③中,物块从上滑1到上滑2的位移s =_____。

(用1x 、2x 表示)
(2)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物块上滑过程加速度1a =_____,下滑过程加速度2a =_____。

(用1x 、2x …6x 及T 表示)
(3)令()212m a a =-,()2
12n a a =+,多次实验后,根据多组实验数据,以m 为纵坐标、n 为横坐标作出m n -图像,得到一条直线,若图像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b ,则自由落体加速度为_____;若最大静摩擦
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重复实验中,斜面倾角正切值应大于_____。

(用k 和b 表示)
【答案】(1)21
x x -(2)①.3122
2x x x T +-②.54622x x x T --
(3)
①.②.【解析】【小问1详解】
物块从上滑1到上滑2的位移为
21
s x x =-【小问2详解】
[1]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物块上滑过程有
2
32211()()x x x x x a T ∆=---=可得物块上滑过程加速度为
31212
2x x x a T +-=
物块下滑过程有2
56452()()x x x x x a T '∆=---=可得物块下滑过程加速度为
54622
2x x x a T --=【小问3详解】
[1]设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sin cos sin cos mg mg a g g m
θμθθμθ--=
=--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 cos sin cos mg mg a g g m
θμθθμθ-+==-+则有()2222124cos m a g a μθ==-,()221224sin n a g a θ
=+=则有
222144m n g g
μ+=可得
222
4m n g μμ-=+则有
2k μ-=,22
4b g μ=联立解得自由落体加速度为
g =[2]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了保证物块能够下滑,需要满足
sin cos mg mg θμθ
>可得
tan θμ>=13.为确保公共安全,市民遛狗时应牵绳。

如图所示,在水平道路上,一人用力拉牵狗绳,人和狗均保持静止不动。

已知牵狗绳处于伸直状态与水平方向夹角37θ=︒,狗的质量为15kg ,路面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4N 。

狗可视为质点,牵狗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取sin 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210m/s g =。

求:
(1)路面对狗的摩擦力;
(2)路面对狗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1)4N ,方向水平向右
(2)147N
【解析】
【小问1详解】
以人为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cos T f θ=人
解得绳子拉力大小为
5T N
=以狗为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cos T f θ=狗
解得路面对狗的摩擦力为
4N
f =狗方向水平向右。

【小问2详解】
以狗为对象,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sin T N mg
θ+=解得路面对狗的支持力大小为
147N
N =14.分拣机器人在智能系统的调度下,能够自主规划路线,确保高效、准确的分拣作业。

如图所示为某次分拣过程示意图,机器人从A 处由静止出发沿两段直线路径AB 、BC 运动到C 处停下,再将货物从托盘卸到分拣口。

已知机器人最大运行速率m 3m/s v =,机器人加速或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2.5m/s a =,AB 距离16m x =,BC 距离2 2.5m x =,机器人途经B 处时的速率为零,要求机器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分拣口。

求:
(1)机器人从A 到B 过程中,从静止加速到最大运行速率m v 所需时间0t ;
(2)机器人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1t ;
(3)机器人从B 运动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v 。

【答案】(1)1.2s
(2)3.2s
(3)1.25m/s
【解析】
【小问1详解】
机器人从A 到B 过程中,从静止加速到最大运行速率m v 所需时间
m 03s=1.2s 2.5
v t a ==【小问2详解】
机器人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加速运动位移
m 110 1.8m 2
v x t =
=减速运动位移m 120 1.8m 2v x t =
=匀速运动时间
'1112m
0.8s x x x t v --=
=则机器人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01'0 3.2s
t t t t =++=【小问3详解】
由于1122x x >,机器人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不能加速度到最大速度m v ,设机器人加速到1v 后开始减速,加速和减速过程中时间和位移大小相等,设机器人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为t 2
21222v x a
=⨯122v t a =⨯
22
x v t =解得 1.25m/s
v =15.如图所示,匀质木板A 、B 右端对齐静止叠放于光滑水平面上,木板A 的质量为m 、长度为L ,木板B 的质量为2m 、长度2
L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A 、B 间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求F 的大小;
(2)若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172
F mg μ=,求木板A 、B 左端对齐所需时间1t ;(3)若地面不光滑,木板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
μ,对B 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232F mg μ=,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撤去2F ,木板B 恰好未从木板A 上掉落。

求木板B 速度的最大值m v 和木板A 运动的总时间t 。

【答案】(1)32F mg μ=
(2)1t =
(3)m v =t =【解析】
【小问1详解】
A 、
B 间恰好发生相对滑动,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
022
m m g a μ⨯
⨯=⨯对AB 整体01()2
F m m a =+解得
32
F mg μ=【小问2详解】
若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172
F mg μ=,则AB 之间产生滑动,此时B 的加速度仍为0a g
μ=A 的加速度为
1112
F mg ma μ-⨯=木板A 、B 左端对齐时
221101111222
a t a t L -=解得所需时间
1t =【小问3详解】
设2F 作用的时间为2t ,撤力时B 的速度最大,撤力后再经3t 时间A 、B 速度共速,由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A 、B 间动摩擦因数,共速后两者一起匀减速直至停下,设撤力前B 的加速度大小为B1a ,撤力后B 相对A 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a ,共速前A 的加速度大小为A1a ,共速后A 的加速度大小为A2a ,撤力前对B 分析有
2B122
m m F g a μ
-=共速前对A 分析A1242m m g m g ma μμ
⎛⎫-+= ⎪⎝⎭
共速后对A 、B 分析A2422m m m g m a μ⎛⎫⎛⎫+=+ ⎪ ⎪⎝⎭⎝
⎭木板B 恰好未从木板A 上掉落,应满足
()()B1A12231324
L a a t t t -⋅+=其中
()
B1203A123a t a t a t t -=+最大速度
m B12
v a t =
解得
m v =
A 运动的总时间()A12323A20a t t t t t a -+=++
-解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