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应用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应用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随机
抽取的原则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
CT影像技术、临床胸片诊断技术的先后顺序,为胸部结节患者分别进行临床诊断,最后通过临床确诊与误诊结果分析两种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

结果:临床胸片技
术的临床确诊率显著低于CT影像技术,而误诊率则明显高于CT影像技术,对比
两种影像技术诊断效果间的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种不同技术都能对胸部结节患者的病情均能有效地进
行检测,但临床胸片技术诊断结果确诊率低于CT影像技术。

由此可见CT影像技
术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扩大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胸片技术;CT影像技术;胸部结节
胸部结节病是一种皮细胞坏死炎症疾病,这种疾病可以遍布身体每一个器官,这种疾病很难发现,发现了也要通过有效的检查手段,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率,
以便不会影响患者病情治疗,或因疾病误诊给疾病雪上加霜[1]。

因为胸部结节病
多会和一些疾病相似,所以要有所区别,因为胸部结节病多会影响人肺部和心脏
组织器官,有误诊,严重者会因为心力衰竭猝死,所以要引起重视,要做全面检查,医生应该全面通过医学技术来判断疾病。

本文就胸部结节病通过CT和临床
胸片诊断进行对疾病检查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择2019年6-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
18-70岁,平均年龄(40.73±6.14)岁。

比较使用CT影像技术与临床胸片诊断
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对比价值。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伦理委员
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通过CT影像技术和胸片诊断技术进行检查,有效控制扫描仪点流量,一般
控制在(280±10)mA 范围内,厚度在10mm,扫描检查胸部。

患者肺门和纵隔间
淋巴状态可清晰观察。

再调整厚度大小,调节至5mm,然后连续性扫描胸部薄层。

在检查期间,怀疑患者有胸部病变存在,需要利用HRCT重点检查疾病部位,以
便进一步核实患者病情。

1.3疗效标准
通过CT影像技术与数字临床胸片诊断技术的结果,对不同临床诊断方式的
确诊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诊断效果
通过CT影像技术和临床胸片诊断技术对患者检查后漏诊率、误诊率、确诊
率结果显示,临床CT影像技术分别为1.25%、3.75%、95.00%,临床胸片诊断
技术分别为11.25%、13.41%、75.00%。

显而易见,胸片诊断技术确诊结果低
于CT影像技术,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诊断效果对比[n,(%)]
组别例

漏诊误诊确诊
CT影像技术801
(1.25%)
3
(3.75%)
76
(95.00%)
临床胸片诊断技术809
(11.25%)
11
(13.41%)
60
(75.00%)
χ2-0.4120.34114.322
P-0.5120.5590.001 3讨论
胸部结节病是一种复杂疾病,是一种皮细胞坏死炎症疾病,多会分布至周身,多会损害人体肺部和心脏组织器官,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

在诊断上如果能精
准测出疾病,会减少疾病耽误最佳时机治疗[3]。

若不能准确治疗疾病,会造成比
较严重后果,甚至会心力衰竭猝死,要足够引起重视,对有疑点的疾病要通过多
种影像技术来判断,在通过临床一些身体发病特点进行反复求证反复得出结论。

这种疾病很复杂,但发病率不算是高的,这种要谨慎小心求证,获得最佳治疗时机,挽救疾病结局。

这种疾病不仅会造成部分器官感染还会造成淋巴细胞感染,
内部感染不能通过阳光直接杀死病毒,所以增加病情治疗难度。

通常情况下患者
会通过临床胸部诊断技术就能查出类似症状,但还需要通过CT影像技术直观观察,并对疾病进行全方位诊断,才能获得疾病真正的罪魁祸首。

胸部结节病受不同因素影响,多和一些疾病类似,若诊断有误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这对患者无疑是不利的。

CT检测范围较小,只能检测局部特征,胸部和肺部都处于相近位置,所以误差小的变化CT是无法查出来的,而需要胸部诊断技术进行确诊,这增加了检查诊断难度,所以要先通过胸部诊断技术来找到精确部位病变,有病变了在做CT,这样既细致检测到了内部组织器官,还能精确对疾病部位进行精确定位,这样就减少了误诊率和漏诊率,大大提高患者诊断效率,会改善耽误疾病治疗最佳时机[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T影像技术作为诊断手段时,其确诊率要明显高于临床胸片诊断技术诊断方式,然而误诊率与漏诊率则显著低于胸片诊断技术临床诊断方式,对比两种临床诊断方式的总体有效率,采用临床CT影像技术则更具有优势。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使用临床胸部诊断技术和CT影像技术两种临床诊断方式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使用临床胸部诊断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患者满意度显然也低于CT影像技术。

由此可见CT影像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更具有优势,确诊有效率更高。

两种临床诊断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马建海[5]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的影像技术领域发表一文中提出:通过影像观察可以检查出疾病详细确切位置,对疾病诊断有积极意义。

陶广昱等[6],等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模型在靶扫描CT数据的效能验证一文中提出,通过学习练习CT扫描技术,对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成像培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影像技术对胸部结节病的应用探讨,常用方法,可看出想确保确诊率,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支撑,才能判别出疾病,通过临床胸部诊断技术只能做到对疾病的某个部位怀疑,所以需要精装的获得疾病来源,需要通过CT 影像技术来精确看出病灶大小、形状、颜色,是否和正常有异样。

但由于CT影像技术可以查看到疾病内部组织器官和相连器官的病变,通过临床胸片诊断技术对胸部结节有初步诊断价值,还需通过CT影像技术进一步检查,所以CT影像技术是二次诊断的关键,有一定应用探索价值,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冬均,张绍金,陈红,等. 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24):P.224-225.
2.
袁燕.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5):230.
3.
杨冬均,张绍金,陈红,等. 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24):P.224-225.
4.
毛宇, 赵素清. 无症状健康体检者胸部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实用价值[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 06(04):212-218.
5.
马建海.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J]. 影像技术,2019, 31(01):34-35.
6.
陶广昱,叶剑定,叶晓丹,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模型在靶扫描CT数据的效能验证[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53(11):952-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