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丰富纷纷
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宋元时期对前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继承发展表现及其原因
1.表现
(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科举制、监察制度等。
(2) 发展:宋代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进步一步切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地方上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机构分管各项事务,御史台特地负责监察
事务;地方成立行省,这是一个创举,素来连续到今天。
(1)继承:小农依旧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思想上儒家思想仍居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保护纤弱的小农经济和思想的一致。
(2)发展:经济上农业技术在南方获取进一步实行,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思想上理学思想形成,成为官方哲学,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题二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集市、市镇;先是固准时间、场所,到今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豪侈品为主,
到今后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 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先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今后以固定一致钱币为媒介。
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钱币。
(4)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先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
徽商。
(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看法向来没有改变。
(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聘用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
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若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今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高出
政治功能。
(2) 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看守。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但规模巨大的商业城市增添,而且还流行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
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 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专题三中国古代四个科技发展的高潮
从公元前16 世纪至 17 世纪明清之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远处于世界当先地位,
形成了四个文化发展的高潮。
1.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中享有特别地位。
详细表此刻:国土辽阔;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
界先进水平;商代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且今后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空间最
广的一种文字;天文历法也拥有世界水平。
2.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拥有重要影响。
详细表此刻:张骞通西域后,中国文明纷至沓来
传到西方,如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流传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秦汉文明对东方
文化影响巨大,如日本、朝鲜等国;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如到此刻很多国家把中国
称为 China ,即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问称为“汉学”。
3.唐文化广博精深,全面灿烂,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详细表此刻: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文化,唐文化不但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使了西方致使世界文明的进步,如世界
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整体格局就是隋唐时代完成的;唐文化到此刻在世界上还有影
响,如日本的和服又称“唐服”,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称聚居地的中国人为“唐人”,有些
街道叫“唐人街”,日本称中国为“唐土”,还有“唐学”“唐言”“唐山”等。
4.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宽泛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重视要
影响。
专题四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处于大改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花绽放的局
面,由此促使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一致,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
化由此获取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一致、经济繁荣、民族交融、文学艺术全面灿烂,同时社会走向正轨,
法度规范成为宽泛的社会需要。
中唐今后,安史之乱、藩镇盘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批表达
人民疾苦、揭示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流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河山破碎激发
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步无望,心情
压迫,促使杂剧繁荣。
考向 1宋代以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2017 ·北京顺义调研) 宋代官制分官、职、派遗三种,只有获取“派遗”了才能掌握实权,
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
”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 中央政府的权益削弱 B. 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 地方权益获取加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答案 D
剖析资料反响宋代经过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积贫积弱的祸根是由冗兵、冗
官和冗费共同造成的,故 B 项错误,资料反响的官职增添削弱了地方的权益,故C项错误;
丰富丰富纷纷
“宋代官制分官、职、派遗三种虚设其官”说明官僚队伍膨胀,故 D 项正确。
考向 2概括宋代手工业发展的特色
(2018 ·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展望,26) 以下列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升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剖析资料中重申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重申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 A 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B 项错误;依照资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
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 C 项正确;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且资料
并未表现,故D项错误。
考向 3史学方法: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
(2017 ·洛阳高三模拟 ) 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
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 ( 局部 ) 》 ( 以下列图 ) 素来就碰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
等
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
以下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
A.上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满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民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样,而结论却一致
答案 A
剖析张择端是北宋人,画的是当时北宋国都汴京商业繁荣场景,属于历史当事人记录的场
景,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 A 项正确;该图是局部的,无法供应完满的历史
信息,故 B 项错误;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民俗画研究的重要史料,但不是唯一史料,
故 C 项错误;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样就会得出不同样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4
丰富丰富纷纷
(2018 ·江西百所名校高三大联考,26)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
迫人人听从的系统。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
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牢固
B.意在拘束人的行为
C.融儒释道为一体
D.主张改良社会系统
答案 A
剖析依照“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牢固社会,故
A 项正确;此举意在经过改良个人来牢固社会,其实不是拘束人的行为,故
B 项错误;资料未涉及道家思想,故
C 项错误;此举意在经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牢固社会的目的,
其实不是主张改良社会系统,故 D 项错误。
考向 5宋元时期的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学
(2017 ·济宁高三期末) 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街市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
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
”这说明宋元时期()
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合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理学流行确立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使主流文学形式变化
答案 B
剖析资料重申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表现合用科技发展,故 A 项错误;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 C 项错误;资料重申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表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