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四讲兵家传奇——说说孙子兵法的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第四讲:兵家传奇——说说孙子兵法的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出自哪里呢?他们都出自于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这本书,那我们今天这期的文言文讲座,就来说说兵家传奇——孙子兵法的孙子。
初识孙武
孙武,字长卿,他是出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齐国乐安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人们都尊称他为兵圣、孙子或者是孙武子,他也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的字和名都是有来历的,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父亲都赶回家中。
孙武的爷爷望着襁褓中的小孙武,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
孙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
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
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也就是说武力有七大好处,第一可以用来禁止强暴,第二大好处可以消灭战争,第三可以保持强大,第四可以巩固功业,第五安定百姓,第六可以协和大众、第七可以丰富财物,这就是孙武名的来源。
他爷爷还给孙武取了个字,叫“长卿”。
“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
他的爷爷孙书为齐大夫,父亲孙凭为齐卿。
他们希望孙武将来也能像
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代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
之首。
Ps: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
缭子》、《李卫公问对》
早年经历
1、贵族后裔——孙武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大儿子公子妫完(即田完)的后代。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陈国到陈桓公时,发生了内乱。
公子妫完,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决定逃离陈国,来到了齐国,投奔当时的齐桓公。
他的祖父孙书为齐大夫,父亲孙凭为齐卿。
2、自幼勤奋好学,熟读兵书,志向远大
离齐投楚
孙武少年时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发生了史称“四姓之乱”的战乱,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武装斗争。
斗争中,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栾氏、高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
在此之后,孙武为了避开复杂险恶的环境,离开了齐国,到了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姑苏附近住下潜心研究兵法,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结识伍子胥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也流浪来到了吴国——伍子胥,两人都是流浪到了吴国,结为密友。
那么伍子胥是何许人也呢?
伍子胥是楚国人,到了吴国之后帮助公子光刺杀了当时的吴国国君王僚,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后来就得到了阖闾的重用。
初见吴王
伍子胥在得到重用之后,向阖闾举荐了孙武。
孙武向阖闾呈递了《孙子兵法》,阖闾深为赏识,认为孙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
经过训练女兵,斩妃明纪,孙武受到吴王的极大认可,而他也成了处事果断、纪律严明的象征。
文言文赏析
孙子字武,是齐国人。
他凭借所著兵法被吴王阖闾接见。
吴王阖闾问孙武:“你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我都已经看完了。
但是,你能试验一下怎么指挥军队,让我瞧瞧吗?”“当然可以!”孙子回答道。
“那么,可以用女人来做试验吗?”阖闾又问。
“当然可以!”于是,吴王让人从宫中挑选了一百八十个宫女交给孙子。
孙子说:“纪律还不明了,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
”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
孙子说:“纪律弄不明了,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
”
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
吴王正在台上观看,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大吃一惊。
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我要没有这两个侍妾,吃起东西来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
”孙子回答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领,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
然后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
戎马生涯
得到了吴王的信任之后,孙武就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的戎马生涯可以用一下三个词语来概括:治军讲武,亲上战场,战功赫赫
这里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孙武的战绩概括:“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吴国西面击破强楚,攻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孙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PS:图片中标红的字词是需要大家重点积累的,我们发现,在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运用了逐
字翻译、根据语境组词、看注释这三个方法。
所以我们发现只要掌握了方法,平时多注意积累重点字词,文言文其实一点也不难。
孙武之死
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
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目空自大。
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有人乘 机进谗言,说伍子胥谋划倚托齐国反吴。
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了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 自杀。
伍子胥的死对孙武打击很大,所以孙武归隐山林不再出来,最后在山林中去世。
而在 伍子胥死后 9 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而十三篇又分为上下两卷,上篇包括:
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 战略运筹
《孙子兵法》
又称《孙武兵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 “ 兵学圣典 ” 。
书中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
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形篇、势篇、虚实篇——作战指挥
下篇包括: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战场机变
地形篇、九地篇——军事地理
火攻篇、用间篇——特殊战法
这是十三篇可以说是兵家的宝典,篇篇经典,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不能每篇都为大家讲解到,所以摘录了其中的几句名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代兵神的智慧。
★孙子认为: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
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孙子认为: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
★孙子认为: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
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孙子认为: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
保存下来,取得胜
利。
大家有没有发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出自这第七句和第八句呢?对于孙子的这些思想我们不仅是停留在学这个层面,更要懂得把它们用在生活之中,转
化成我们的生活智慧。
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有的内容,有同学可能会觉得学完这节课后对孙子兵法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那么就可以进入这本《孙子兵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