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型新授课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
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史证:通过阅读关于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产生的原因。
引入史料,学生分析阅读史料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
4.历史解释: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
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
学科德育
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了解到大国之间互动、对抗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影响,认识到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感受当前国际秩序呈现的多极化趋势,尊重差异。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18课内容。
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
本课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三方面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最终较量的结果,凸显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整体优势:
①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对于初中来说有较大的提高,对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思考,学习积极性整体较高,对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
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等冷战事件,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存在不足:
学生难以把握冷战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冷战的特征等教学重难点,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思考和理解,需要教师补充
材料,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部分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理解。
学习目标1.认识冷战的原因、表现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冷战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核心问题设计1、冷战的含义?
2、冷战的原因?
3、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2)、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
4、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多级力量成长有哪些表现?
5、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有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教师活动}:美苏两国在二战中携手相助,是对抗法西斯的亲密战友,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举杯相庆,而就在此时美国驻苏联参赞却说:“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那么前一个“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二战)
第二个“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冷战)什么是冷战?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冷战给这个世界究竟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所起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正题,易简短巧妙、悬疑激趣。
图片类史料生动形象,对于营造情境、调动气氛很有裨益。
同时结合美国驻苏参赞的话巧妙设疑、呈现冲突,引发学生对二战后美苏关系走向的思考。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冷战的原因、表现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重点:冷战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预习检测
1.检查新坐标新知导学填空;
2.课堂随机提问。
四、问题导学:
1.冷战的含义、原因
2.冷战的表现(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
3.冷战的发展呈现的特点、典型事件?
4.多极力量成长的表现
5.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五、新课教授: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
【教师活动】根据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概括冷战的含义【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冷战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回答问题。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2)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3)美苏国家利益严重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美国全球扩张战
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根本原因)
(4)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苏崛起)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冷战的表现
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教师活动】PPT出示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内容并讲解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冷战的具
体表现,并且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合作完成表格。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北约华约
地缘政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件上展示空白表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PPT出示有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史料,提出问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回答
杜鲁门主义的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马歇尔计目的: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控制,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实质相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反苏反共;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联合欧洲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两者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讲解,深刻认识两极对峙格局。
通过设置相关史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释、概括关联的学科能力,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二)、冷战的发展和多极力量的成长
【教师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冷战发展的表现和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自主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表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多极力量的成长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随着冷战的发展,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归纳多级力量成长的表现。
【学生活动】根据自主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及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中苏关系破裂。
(3)中国的发展:
(4)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表现:1955年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影响: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冲击了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苏联解体
【教师活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冷战亦随之结束。
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PPT出示史料,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积极:
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美苏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一定程度上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消极:
1.美苏两国全面对抗,大搞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爆发局部“热战”,破坏世界和平;
【教师活动】情感升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当今国际格局是“—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缓和与动荡并存。
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此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通过不同层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面对国际新局面和新形势而提出的中国的方案。
六、课堂总结。
根据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七、课堂训练及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一、冷战与两界格局
1.冷战的含义
2.冷战的原因
3.冷战的表现: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2.多极力量的成长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苏联解体
作业设计完成课时分层第18课的相关习题(基础达标练和素养培优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预计完成时间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