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普通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普通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牟艳华张晓红李永芳陈飞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牟艳华a,张晓红b,李永芳a,陈飞a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a.图书馆;b.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
的基础课,但目前的信息检索课教学还存在不少需要改革的地方。

针对目前文献检索个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0)12-0189-02
一、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文献检索课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删除或者缩减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时数的情况不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没有必要再设置专门的课程来传授文献检索的
方法;还有院校因为师资的流失,没有能力再把文献检索课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开设;大学生
们普遍认为他们可以熟练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各种资料,所以不愿意再“浪费”时间来系统学习这门课。

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文献检索课是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必须有这一门课的成绩方能毕业才来上课的,而他们对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以及这门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1]
2.文献检索课缺少统一的教材
普通高校文献检索课缺少统一教材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很多教材的编写上存在着理论与
实践联系脱节、内容滞后、缺少现代信息体系的问题,教材选用也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历层次差异来确定教材,违背了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与学生认识规律相统一
的原则,导致教材内容与学生认识结构不相吻合,低层次学生难以系统地构建文献检索知识体系,缺少适合本校及本专业特点的文献检索教材。

主要问题是:教材众多,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存在遗漏;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突出重点和突出图书馆馆藏特点;学生来自各
个不同的专业和所学学科也各不相同,而目前又缺乏为不同专业或学科量身定做的教材及相应的大纲,难以实现各专业和学科的个性需要。

3.教学内容老化
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很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

教材内容老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特别是文献检索的技能教学环节,缺乏兴趣教学。

教师在
教学中一般习惯把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中外文手工检索工具的使用讲解上,对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特种文献检索、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内容则一笔带过或讲
授较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面前仍显得无所适从。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信息已不能
够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当然就降低了教学效果。

[2]
4.实践教学环节脱节
课程实习得不到保障,有关人员对该课程的开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所需硬件设施匮乏;课时安排少,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的比例不够协调,课程教学成了纸上谈兵,不能充分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图书馆没有专门的检索室,与专业相关的工具书入藏不全,计算机和网络检
索教学放在电子阅览室,由于没有多媒体设备,又没有足够的老师指导,检索实习便成了放羊式教学,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地巩固。

实习过程中的“文检课”过去常常采用先上课后实习的方式,课堂教学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因此兴趣不大,甚至茫然不知所云。

由于对课堂知识不能消化,实习时学生们普遍感觉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再简化重复课堂所学内容,只能匆匆忙忙地检索,甚至出现学生对实习教学应付了事的现象,根本无法达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

5.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差,课时总数偏少,教师只能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更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待遇差,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一般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室,划归公共课部统一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文件精神不能及时下达,教研教改工作也只是一句空话。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贫乏, 未体现不同专业
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体系的要求,学生对文检课兴趣不浓。

这样就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6.理论和实践考核比例不尽合理
考核是该门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评估的唯一方法就是
笔试,这样的考核方式,只适合于对基础理论部分的考核,对于学生利用信息能力的考核,这种方
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现在很多高校文检课考核基本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有的缺少理论,有的
缺少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合理,不科学。

二、改革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文献检索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应该“重
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未来学
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也指出:“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是却渴求知识,这是因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

网络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准确获取文献信息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人们经常处于一种需要不断作出选择、引导和帮助的状况,对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和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必由之路。

文献检
索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掌握用手工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
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根据教学需要,编写、选择教材
文献检索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课程,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 而目前却缺乏为不同专业或学科量身定做的教材及相应的大纲,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教材难以实现各专业和学科的个性需要。

存在着教材的选择和学生的学科及专业有很多
不相关的问题,个别出现脱节,连带关系不紧密,这就产生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感觉枯燥无味,制约了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及科研的积极性。

因此要加强文献检索课统一教
材的编写,国家有关部门可组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具有科研攻关能力的专家、具有
较强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人员组成编写小组,编写一套权威教材,组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
电视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编写选用教材时, 一定要考虑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差异,
决不能搞一刀切,还要配套制定明确详尽的教学大纲。

教材编写要加大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网络信息的甄别方法、信息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开发利用信息、创新能力教育等内容的
篇幅。

[3]
3.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课程效果
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内容一般可分为稳定、比较稳定和稳定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如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信息素质教育以及手工检索知识等;第二部分是重点:如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网络信息搜索、下载、传输以及联机检索等技能;第三部分是教学内容最活跃的
部分:如文献信息检索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或最新颖、具有应用价值的搜索引擎、网站或数
据库等等。

这些可以随时纳入教学内容和实习范围里,使课程始终处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并待
将来编写或修改教材时建议编入使用。

同时这一部分又是课程的难点,最能体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创造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注重教学实习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
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上机实习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强化
教学实习环节,增加上机操作课时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只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
而轻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问题,而且实践操作课全部安排在理论讲授课之后,并随意减少实践操
作课时,这是造成文献检索课达不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献检索课通过加强上机实习操作环节,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上机实习课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实习”的方式,组织好实习课,并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实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联机检索模拟实习。

4.丰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目前,各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习操作为辅,而且上机实习操作课时远远少于课堂教学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大部分教师仍然还在用黑板、粉笔、挂图进行授课。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教学过程都
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形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理论重于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育的
东西”,纵然教育的内容非常有用,刻板的教育方式也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倦感,所以需要教育者要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愉快地接受学习的内容。

改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课堂上多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应变能力[4]。

5.完善考核手段,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考核是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文献信息检索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
完善教学考核体系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上,对学生实行笔试、口试,并与其专
业做文献调研报告等方式相结合,既考核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其利用信息的能力。

文检课的考核标准并非是理论,更主要的是实践,理论是基础,但最终是要落实在实践上。


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快捷的检索
方式,满足他们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求。

怎么衡量我们文检课的教学效果,确定一个合理的考
核标准,是实现我们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鲲鹏.信息时代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08,(13):235.
[2] 王若冰,马静.基于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 现代情报, 2007,(8):213.
[3] 董明浩.论数字图书馆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影响[J].河北科技图苑,2007,(5):93.
[4] 那文忠,郭宪青.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