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油气富集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油气富集规律
作者:张婷婷,韩娇艳,遇运良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9期
张婷婷1 韩娇艳1 遇运良2
(1.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
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断陷群的东南部,是松辽盆地含油气丰富的断陷之一。
目前
在该区已发现9个油气田。
为了进一步提高勘探程度,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带,本文通过对已发
现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来了三个油气富集规律:一南北两斜坡岩性油气藏发育;二晚期构造改造轻微区,原生油气藏保存条件有利;三油气呈环带状分布。
油气富集规律
的分析为进一步在梨树断陷寻找规模储量及实现油藏连片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油气藏富集规律
中图分类号:P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
Abstract: Lishu fault depression locates the southeastern of the Songliao basin, which is one of the hydrocarbon-rich fault depressions. At present the nine oil and gas field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area. To further enhance the degree of exploration, looking for the favorab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zon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thre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irst, the South and North Slope s developed lithologic hydrocarbon reservoir; Two, the primary reservoir storage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in late period structure slight area ; Thre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s zonal.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has played an active guiding role
for further finding the size of reservoir storage and joining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Lishu fault depression.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Lishu fault depression Hydrocarbon reservoir Accumulation
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断陷群东带南端,是断坳叠置型复合盆地,下部为西断东超的单断
箕状盆地,地层由西向东及南部斜坡区逐层超覆,向北部斜坡急剧收叙,减薄,靠近杨大域子
凸起部位从上到下逐层被剥蚀。
梨树断陷划分了四个二级构造带:北部斜坡区、西部陡坡区、
中央构造带、东部斜坡区。
(如图1)本文在构造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相、烃源岩匹配、物性、及新钻井情况分析,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以下三点富集规律。
1 南北两斜坡岩性油气藏发育
通过对近期钻探效果以及区带评价优选研究,梨树断陷北部斜坡带和东南斜坡带具备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条件,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是最有利的增储潜力区带,中央构造带深层天然气以及双龙次凹值得继续探索。
1.1 东南斜坡带深层发育大中型原生油气藏
该区带位于梨树断陷东部,生烃强度最大2000万吨/km2,排烃强度最大1000万吨/km2,油气比值2.5~0.2,油气混生,油气资源量9100万吨。
该区发育在基底古斜坡背景上,断陷层逐层超覆尖灭,东部构造高部位发育大型早期褶皱构造,成藏条件较为有利。
近年来该区七棵树向斜在深部沙河子组获重大突破,多口井见获工业油气流获见良好油气显示,特别是2010年钻探的十屋11、河山1、河山2井,在营城组和沙河子组见多套厚度较大的良好油气显示,充分展示了该区带深部领域较大的勘探潜力。
该区总体斜坡背景,靠近主力生烃中心,与东南斜坡主体物源配置,后期构造改造较弱,极易形成保存良好的原生岩性油气藏,是梨树断陷下一步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
1.2 北部斜坡带发育深层地层-岩性油气藏
北部斜坡带主体位于中央构造带以北,紧邻断陷生烃主凹,营城组砂体展布主要受控于北部物源,部分受东南部物源控制,营城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河道砂,单砂体规模较小,厚度一般3~10m,大多横向不连续,与泥岩间互沉积,呈透镜状分布,砂体之间的连通性较差。
河道砂主体部位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厚度相对较大,物性较好,孔隙度一般大于10%,河道侧缘砂岩粒度细、物性较差,河道砂的分布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该区总体处于斜坡背景上,构造圈闭不发育,总体发育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局部存在断鼻、断块油气藏等类型。
西北部的苏家屯次洼为相对封隔的沙河子组-营城组凹陷,十屋30井钻遇沙河子组-营城组良好烃源岩,由于登末较大幅度的抬升,烃源岩成熟度适中,处于大量生油阶段,总体为向北
抬起的向斜背景,构造圈闭不发育,因此也以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
1.3 中央构造带发育深层碎屑岩天然气藏
位于梨树断陷腹地,呈北北东向展布。
自东北向西南倾没于深洼之中,梨树断陷发现的多
数油气田位于该构造带。
区带石油资源量1.44×108t,天然气资源量960×108m3,目前已发现十屋油田、太平庄油田、四五家子油气田、八屋气田、后五家户气田及孤家子气田等,双龙构
造也见较好油气显示。
该构造带西南部位于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中心,钻井证实营城组烃源岩厚度最大793.93m、沙河子组烃源岩厚度最大620m,Ro大于1.3%,有机质达高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天然气烃源
条件,登娄库组-泉头组已发现气田。
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均为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沉积,储层发育,已钻探井分析营城组砂
岩孔隙度7.04~14.69%,储层条件较好,梨深1井在沙河子组砂砾岩测井解释孔隙度6~9%,
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条件。
营城组和沙河子组顶部均发育有稳定的泥岩层段,盖层条件良好。
后
五家户构造钻探的梨深1井在沙河子组-营城组获低产气流,因此该区是下一步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另外,东北部的双龙次凹吉林油田已获突破,2010年钻探的十屋20井见良好油气显示,
试油获少量油流,仍是下步继续探索的有利区带。
2 晚期构造改造轻微区,原生油气藏保存条件有利
梨树断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在晚期构造改造强烈的地区,已发现的深层原生油气藏
表现为复杂小断块油气藏,压力系数低,地层能量不足,在浅部坳陷层普遍发育次生油气藏。
在晚期构造改造相对轻微区,钻井过程中,浅部几乎没有显示,深部原生藏产量高,能量足。
梨树断陷已发现的深层原生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斜坡部位受两方向物源控制的区域。
在北部
斜坡带发现皮家气田;在中央构造带四五家子地区,发现受两方向物源控制的十屋油田;在盆
地东南部,发现受东南方向物源控制的七棵树油田,同时,秦家屯深层砂砾岩中也获工业油气
流突破。
苏家屯次洼位于梨树断陷西北角,受皮家走滑断裂控制,与梨树断陷主体分割。
该区构造
运动主要表现为登娄库组末期的整体抬升剥蚀,晚期构造改造相对较微弱,地层分布稳定。
已
钻探的十屋30井在营城组、沙河子组钻遇约800m厚的暗色泥岩,生烃条件有利,对火石岭组
的试油结果证实,该区在埋深超过3000m的沙河子组烃源岩以生油为主。
目前,在该区已发现
构造、地层、岩性等不同类型的圈闭,是深层原生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梨树断陷晚期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小宽断裂带和秦家屯断裂带,受两条断裂
带影响,原生藏普遍遭受破坏,在浅部形成次生藏。
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构造相对稳定区,是原
生油气藏勘探最有利的目标区。
3 油气呈环带状分布
前已述及,充足的气源是形成天然气聚集的物质基础,断陷的结构特征、沉积特征决定了
油气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一般从主力生烃中心向外依次分布岩性类油气藏、构造
(或构造-岩性)类油气藏、地层(或构造-地层)类油气藏。
从梨树断陷已发现的油气藏分
布特点来看,具有围绕生烃中心分布的特点。
自西向东如皮家气田紧邻生烃中心,演化程度为
过成熟阶段,以产气为主;八屋气田和十屋油田演化程度为高成熟阶段,是一个油气混生区;
七棵树及秦家屯油田演化成都为成熟阶段,以产油为主。
整体呈环带状分布特征十分明显。
4 结语
通过分析梨树断陷区带的特征,构造对油气藏的影响,以及油源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总结
出了梨树断陷三条油气富集规律,并且正钻井的显示情况也充分证实了此规律。
为进一步甩开
勘探,寻找规模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立英,李瑞磊,张江涛等.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
展,2005, 20(3):775~779.
[2] 张玉明.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油气成藏条件[J].石油天然气学
报,2006,28(3):53~56.
[3] 张青林,佟殿君,王明君.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2):182~188 .
[4] 赵勇刚,张树林.松南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J].海洋石油,2009,29(1): 21~25.
[5] 孔庆莹,陈志海,魏荷花.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油气分布[J].世界地
质,2010,129(11):90~95.
[6] 叶新民.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南部油气勘探前景分析[J].江苏地质,2006,30(2):102~105.
[7] 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等.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25~130.
[8] 陈孔全,吴金才,唐黎明.松辽盆地南部断陷成藏体系[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社,1999,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