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晶胞的相关计算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晶胞的相关计算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晶胞的相关计算
1.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6g冰(图甲)中含共价键数目为4N A
B.12g金刚石(图乙)中含有σ键数目为4N A
C.44g干冰(图丙)中含有N A个晶胞结构单元
D.12g石墨(图丁)中含σ键数目3N A
2.Mg、Ni、Cu、Zn 等元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Mg、Ni、Cu 等金属可能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属互化物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确定某种金属互化物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可通过___________测定。
(2)根据 Cu、Zn 的原子结构比较第一电离能:I1(Cu)_________ I1(Zn)(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i(NH3)6](NO3)2中不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金属键 c.配位键 d.氢键
(4)镍基合金储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①图甲是一种镍基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示意图。
该合金储氢后,H2与 Ni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Mg2NiH4 是一种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在 Mg2NiH4晶胞中,Ni 原子占据如图乙的顶点和面心,Mg2+处于乙图八个小立方体的体心。
Mg2+位于 Ni 原子形成的___________ (填“八面体空隙”或“四面体空隙”)。
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g2+和 Ni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cm(用含ρ和 N A的代数式表示)。
3.锌及锌的化合物应用广泛。
例如,测定铜合金中的铅、锌时要利用锌配离子的下列反应:
[Zn(CN)4]2-+4HCHO+4H2O==Zn2++4HOCH2CN+4OH-,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Zn2+ 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基态 C原子核外电子占据_____个不同原子轨道。
(2)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HOCH2CN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
(3)HCHO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福尔马林是HCHO的水溶液,HCHO极易与水互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n(CN)4]2-中Zn2+与CN-之间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
________。
(5)Zn与S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Zn2+填入S2-组成的___________空隙中;
②已知晶体密度为d g/cm3,该晶胞的边长表达式为______pm(写计算表达式)。
4.钯(Pd)、锌及其化合物在合成酮类物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为合成的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其能量最高的能层是___________(填能层符号)。
(2)H、C、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 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4)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发生的反应为ZnCl2+4NH3·H2O=[Zn(NH3)4]Cl2+4H2O。
①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
②NH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③1 mol [Zn(NH3)4]Cl2中含有___________mol σ键。
(5)Zn和Cu可形成金属互化物(ZnCu),该金属互化物中所有金属原子均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所有Cu均位于晶胞的面心,则Zn位于晶胞的___________。
(6)金属钯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
①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用含π的式子表示)。
②若该晶胞参数a=658 pm,则该晶胞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g·cm-3。
5.有A、B、C、D、E、F六种元素,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C的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的单电子,F原子核外电子数是B与C核外电子数之和,D是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D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A2F分子中F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
(3)CA3极易溶于水,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4)富勒烯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上具有非常光明的前途.富勒烯(C60)的结构如图,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1molC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
(5)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硫化镉、硫化锌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等.
①第一电离能:As_________Se(填“>”“<”或“=”).
②硫化锌的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硫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与S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S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密度为ρg/cm3)
③二氧化硒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
6.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系列石墨烯限域的3d过渡金属中心(Mn、Fe、Co、Ni、Cu)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直接将CH4氧化成C的含氧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Mn、Fe、Co、Ni、Cu中,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洪特规则特例”(指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半满、全空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该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在3d过渡金属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铜的焰色反应呈绿色,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_____。
(4)石墨烯限域单原子铁能活化CH4分子中的C-H键,导致C与H之间的作用力_____ (“减弱”或“不变”)。
铁晶体中粒子之间作用力类型是_____。
(5)常温下,H2O2氧化CH4生成CH3OH、HCHO、HCOOH等。
①它们的沸点分别为64.7℃、-19.5℃、100.8℃,其主要原因是_____;
②CH4和HCHO比较,键角较大的是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
(6)钴晶胞和白铜(铜镍合金)晶胞分别如图1、2所示。
①钴晶胞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
②已知白铜晶胞的密度为dg·cm-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图2晶胞中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为_____ pm(列出计算式)。
7.a、b、c、d、e、f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核内无中子;在考古行业中,元素b的一种核素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e为第四周期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成对电子的电子对数与单电子数相等,且每个原子轨道中都有电子;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1个电子,且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填元素符号),其中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
(2)b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_(填名称);写出一种属于分子晶体的b的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__。
(3)a、c形成的简单分子的化学式为___,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分子立体构型为___。
(4)六种元素中其中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填化学式)与c的单质互为等电子体。
(5)元素d与f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黑球在两个白球连线的中点。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若相邻d原子和f原子间的距离为a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g·cm-3(用含a、N A的式子表示)。
8.氮化铝(AlN)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最高可稳定到2473K,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制取原理为:Al2O3+3C+N22A1N+3CO,回答下列问题:
(1)氮化铝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
在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第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基态氧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_,未成对电子数为
________。
(3)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CO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
(4)Cu2+处于:[Cu(NH3)4]2+的中心,若将配离子[Cu(NH3)4]2+中的2个NH3换为CN-,则有2种结构,则Cu2+是否为sp3杂化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为_________。
(5)AlN晶体结构如图所示,1个Al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Al原子数为______个;若晶胞结构的高为a nm,底边长为b nm,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其密度为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9.中国的铀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现已形成完整的和具有相当规模的科研和工业生产体系。
铀是原子反应堆的原料,常见铀的化合物有UF4、UO2及(NH4)4〔UO2(CO3)3〕等。
回答下列问题:
(1)UF4用Mg或Ca还原可得金属铀。
①基态氟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②金属铀的一种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该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
③UF4用Mg或Ca还原时,其氧化产物是MgF2或CaF2,已知MgF2的熔点高于CaF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H4)4〔UO2(CO3)3〕800℃
−−−→3UO2+10NH3↑+9CO2↑+N2↑+9H2O↑
①(NH4)4〔UO2(CO3)3〕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_____;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金属键
②NH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与NH4+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有_____(写一种);
③CO32-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UO2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U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填充在U原子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在该空隙中氧原子堆积形成的立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填“立方体”、“四面体”、“八面体”);
②若两个氧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a nm,则UO2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列出含a 算式即可。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10.A、B、C、D、E、F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
其中A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D、E元素的基态原子3p能级上都有两个未成对电子;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1)d10ns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C、E之间的元素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将以下三种物质:①A与硼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化合物,②B的氯化物,③D的氯化物。
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A的最简单氢化物易液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E的次高价含氧酸根离子的VSEPR模型名称是_________,该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4)F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F晶胞参数为a pm,F相对原子质量为M,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请回答:
①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F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_________堆积。
②F原子半径r =________ pm,F单质晶体密度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g·cm-3。
(5)A与F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图丁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该化合物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和一种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1.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红石(TiO2)是钛的主要矿物之一,基态Ti原子价层电子的排布图为_________,基态O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_形。
(2)以TiO2为原料可制得TiCl4,TiCl4的熔、沸点分别为205K、409K,均高于结构与其相似的CCl4,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TiCl4可溶于浓盐酸得H2[TiCl6],向溶液中加入NH4Cl浓溶液可析出黄色的(NH4)2[TiCl6]晶体。
该晶体中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有________。
A.离子键B.共价键C.分子间作用力D.氢键E.范德华力
(4)TiCl4可与CH3CH2OH、HCHO、CH3OCH3等有机小分子形成加合物。
上述三种小分子中C 原子的VSEPR模型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_____,该分子中C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________。
(5)TiO2与BaCO3一起熔融可制得钛酸钡。
①BaCO3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②经X射线分析鉴定,钛酸钡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Ti4+、Ba2+均与O2-相接触),则钛酸钡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已知晶胞边长为a pm,O2-的半径为b pm,则Ti4+、Ba2+的半径分别为____________pm、___________pm。
12.铜元素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铜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
某种铜的氯化物晶体结构如图:
若氯原子位于铜形成的四面体的体心,且铜原子与铜原子、铜原子与氯原子都是采取最密堆积方式,则氯原子与铜原子半径之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晶胞的相关计算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O-H键,36g冰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O-H键数目为4N A,故A 正确;
B.12g 金刚石中含有1molC原子,晶体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其它4个Ci形成4个C-C
键,则每个C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1
2
×4=2,则1mol单质金刚石含有2molC-C键,含有
2N A个σ键,故B错误;
C.1个晶胞结构单元含有4个二氧化碳分子,44g干冰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晶胞结构单元个数为0.25N A个,故C错误;
D.在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周围有三个C-C单键,所以每个碳原子实际占化学键为1.5个,12g石墨即1mol所含碳碳键数目为1.5N A,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C
解析:X—射线衍射实验小于 Zn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状态,较难失电子,Cu失去
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 b 3:5 四面体空隙
【解析】
【分析】
(1)确定某种金属互化物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
(2)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Zn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状态,Cu失去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所以Cu较Zn易失电子;
(3)[Ni(NH3)6](NO3)2中NH3与Ni2+之间为配位键;[Ni(NH3)6]2+与NO3-之间为离子键;(4)①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计算晶胞中H2与 Ni个数比;
②Ni 原子占据如图乙的顶点和面心,Mg2+处于乙图八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则Mg2+位于 Ni
原子形成四面体空隙;Mg2+和 Ni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的1
4
,再根据晶胞密度计
算。
【详解】
(1)确定某种金属互化物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故答案为:
X —射线衍射实验;
(2)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较稳定,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大,基态Cu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1,基态Zn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2,Zn 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状态,较难失电子,而Cu 失去1个电子成为Cu +:[Ar]3d 10,,Cu +达到全满结构,较稳定,Cu 失去1个电子更容易,则第一电离能Cu<Zn ,故答案为:小于;Zn 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状态,较难失电子,Cu 失去一个电子内层电子达到全充满稳定状态; (3)[Ni(NH 3)6](NO 3)2中NH 3与Ni 2+之间为配位键;[Ni(NH 3)6]2+与NO 3-之间为离子键,不存在金属键,故答案为:b ;
(4)①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计算晶胞中H 2数目为1182342
⨯+⨯=,Ni 数目为18152
⨯+=,则H 2 与 Ni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故答案为:3:5; ②Ni 原子占据如图乙的顶点和面心,Mg 2+处于乙图八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则Mg 2+位于 Ni 原子形成四面体空隙;该晶胞中Ni 原子个数1186482⨯
+⨯=,Mg 2+个数为8,由化学式可知H 原子个数为16,则晶胞质量为A
4111g N ⨯,晶体的密度为ρg·cm -3
,则晶胞的边长为:= ,Mg 2+和 Ni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的14,则Mg 2+和 Ni
【点睛】 由晶胞示意图可知Mg 2+和 Ni 原子的最短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的
14。
3.A
解析: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或[Ar] 3d 10) 4 N >O >C 3:1 sp 2 HCHO 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配位键 C 正四面体
1010 【解析】
【分析】
(1)Zn 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ⅡB 族,C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
(2)C 、O 、N 元素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 元素原子2p 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据此答题,单键为σ键,三键中一根为σ键,两根为π键;
(3)利用甲醛中的成键来分析碳原子的杂化类型,HCHO 极易与水互溶,考虑形成氢键;
(4)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C 原子;
(5)①ZnS 和金刚石晶胞的相似性,根据立体几何分析Zn 2+在S 2-中的填隙方式;
②根据晶体密度公式d =Mr VN A
z 计算,其中z 为一个晶胞的粒子数,Mr 为一个粒子的相对质量,V 为一个晶胞的体积。
【详解】
(1)Zn 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ⅡB 族,则其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C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则轨道表达式为
,占据4个不同的原子轨道;
(2)C 、O 、N 元素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 元素原子2p 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 >O >C ;单键为σ键,三键中一根为σ键,两根为π键,HOCH 2CN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有6个,含有π键数目为2,所以含有的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1;
(3)甲醛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2个碳氢σ键,1个碳氧σ键,共有3个σ键,则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 2杂化,因甲醛中碳原子采取sp 2杂化;福尔马林是HCHO 的水溶液,HCHO 极易与水互溶是因为HCHO 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4)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Zn 2+提供空轨道、CN -中C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C 原子;
(5)①ZnS 和金刚石晶胞的相似性,S 2-形成的是正四面体结构,则Zn 2+填在了S 2+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
②取1mol 晶胞,则有N A 个晶胞,设晶胞参数为acm ,则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a 3cm 3,对于立方晶胞,顶点粒子占18,面心粒子占12,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则一个ZnS 晶胞中,含有Zn 的数目为8×18+6×12=4,含有S 的数目为4,因此1molZnS 的质量为m=4×(65+32)g=388g ,已知晶体的密度为dg/cm 3,则有d=VN A m =3388A
a N g/cm 3,解得:3388dN A
103A 38810dN pm 。
4.C
解析:5s 25p 5 O O>C >H sp 2、sp 3 NH 3·H 2O 、H 2O 三角锥形 16 顶点、面心
26
π 2310341066.0210(65810)-⨯⨯⨯⨯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杂化轨道和价层电子排布原理进行回答,晶胞原子利用率=原子体积/晶胞总体积,回答下列问题。
【详解】
(1)I 原子为53号元素,则价层电子排布式为:5s 25p 5;能量最高的为第四层,即O 。
(2)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则有电负性C <O ,H 的电负性最小,故有H <C <O 。
(3) 中碳原子的结构有甲基和苯环,杂化方式为sp 2、sp 3。
(4) ①ZnCl 2和[Zn(NH 3)4]Cl 2为离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是NH 3·H 2O 、H 2O 。
②NH 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③锌和氮原子之间可形成4个σ键,每个氨气中有3个σ键,所有1 mol [Zn(NH 3)4]Cl 2中含有4+3×4=16mol σ键。
(5)Zn 和Cu 可形成金属互化物(ZnCu),该金属互化物中所有金属原子均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所有Cu 均位于晶胞的面心,则Zn 位于晶胞的顶点、面心。
(6) ①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含有钯原子数目为116828⨯+⨯=4个钯原子,设钯原子半径为r ,晶胞中钯原子的体积为3
163
r π,面心立方中,体对角线上为3个钯原子相切,则体对角线为4r ,晶胞边长为22r ,晶胞体积为3(22r ),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3
3
1623(22r)r ππ=。
②若该晶胞参数a =658 pm ,则该晶胞密度为
34A M N a =2310341066.0210(65810)
-⨯⨯⨯⨯g·cm -3。
【点睛】
本题计算晶胞密度时,注意①N A 个晶胞质量和摩尔质量关系; ②金属原子半径和立方体边长关系;③单位关系换算1 nm= 1 000 pm=10-9 m 。
5.A
解析:[Ar]3d 104s 1 sp 3 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sp 2 90N A > 4
V 形 【解析】
【分析】
有A 、B 、C 、D 、E 、F 六种元素,A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 为H 元素;B 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B 为F 元素;C 的2p 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的单电子,则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3,则C 为N 元素;F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B 与C 核外电子数之和,则F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7=16,则F 为S 元素;E 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 2O 和黑色的EO 两种氧化物,则E 为Cu 元素;D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F 原子数目为8,D 原子数目为1
18+6=482
⨯⨯,故化学式为DF 2,D 为+2价,D 是主族元素且与E 同周期,处于第四周期,则D 为Ca 元素,据此解答。
判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可根据其成键情况来判断,碳原子若成四个单键,其杂化类型必为sp 3,若成一个双键,两个单键,其杂化类型必为sp 2,若成一个单键,一个三键,其杂化类型必为sp .在每个C 60分
子中,由于碳原子都采取sp 2杂化,故参与形成σ键的电子只有3个,所以形成σ键的电子共有60×3=180个,而每个σ键需要2个电子,所以σ键的数目为90个,故1molC 60中σ键的数目为90N A ;①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注意第VA 族元素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②与硫离子最近的锌离子的数目为硫离子的配位数,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Zn 、S 原子数目,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出晶胞质量,再结合m=ρV 计算与S 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S 之间的距离;
③计算Se 原子价层电子对、孤电子对,确定其空间构型;
【详解】
(1)E 为Cu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1,故答案为:[Ar]3d 104s 1;
(2)H 2S 分子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612)242
-⨯+
=,S 原子采取sp 3杂化,故答案为:sp 3;
(3)NH 3极易溶于水,其原因主要是NH 3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由于一水合氨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故NH 3•H 2O 中N 原子与水中的H 原子之间存在氢键,应为b 结构,故答案为: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4)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个数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每个碳原子含有的σ键个数为32,所以1molC 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A
1mol 6032N ⨯⨯⨯=90N A ,故答案为:sp 2;90N A ;
(5)①As 和Se 属于同一周期,且As 属于第VA 族,Se 属于第VIA 族,As 原子4p 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Se ,故答案为:>;
②根据图片知,每个S 离子连接4个Zn 离子,所其配位数是4;晶胞中Zn 原子数为4,S 原子数为118+6=482
⨯⨯,晶胞质量3A A 4M 388m==g=a N N ρ⨯
,则,与S 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S
之间的距离为cm 22
⨯,故答案为:4
;cm 2
⨯; ③二氧化硒分子中Se 原子孤电子对数(6-22)=
=12⨯,价层电子对=2+1=3,所以其空间结构为V 形,故答案为:V 形。
6.C
解析:3d 104s 1 Cr 光谱分析 减弱 金属键 HCOOH 、CH 3OH 存在氢键,且HCOOH 中氢键更强,HCHO 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 HCHO CH 4中C 原子采取sp 3
杂化,HCHO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六方最密堆积
10 10
【解析】
【分析】
(1)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电子构型的原子更稳定;
(2)在3d过渡金属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3)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4)石墨烯限域单原子铁活化CH4分子中的C-H键,说明在催化剂条件下C-H更容易发生断裂,其键能降低;铁晶体属于金属晶体,晶体中存在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靠金属键结合形成金属单质;
(5)①HCOOH、CH3OH存在氢键,且HCOOH中氢键更强,HCHO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
②CH4为正四面体构型,HCHO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主要由碳原子杂化方式决定;
(6)①由图1所示,可知钴晶胞的堆积方式是六方最密堆积;
②面心6个Cu原子构成正八面体,棱上2个Cu原子与体心连线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为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由几何知识可知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
1
2
,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u、Ni原子数目,计算晶胞质量,结合晶胞质量=晶体密度×晶胞体积计算晶胞棱长。
【详解】
(1)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电子构型的原子更稳定,在Mn、Fe、Co、Ni、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54s2、3d64s2、3d74s2、3d84s2、3d104s1,某基态原子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洪特规则特例”;
(2)在3d过渡金属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为Cr;
(3)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4)石墨烯限域单原子铁活化CH4分子中的C-H键,说明在催化剂条件下C-H更容易发生断裂,其键能降低,即导致C与H之间的作用力减弱;铁晶体属于金属晶体,晶体中存在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靠金属键结合形成金属单质;
(5)①HCOOH、CH3OH存在氢键,且HCOOH中氢键更强,HCHO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故沸点HCOOH>CH3OH>HCHO;
②CH4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为正四面体构型,HCHO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HCHO中键角较大;
(6)①由图1所示,可知钴晶胞的堆积方式是六方最密堆积;
②面心6个Cu原子构成正八面体,棱上2个Cu原子与体心连线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为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由几何知识可知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
12,晶胞中Cu=6×12=3、Ni 原子数目=8×18=1,晶胞质量=64359A
N ⨯+g ,设晶胞棱长为 a pm ,则:dg•cm -3×(a×10-10 cm)3=64359A N ⨯+g ,解得
1010,故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
1010pm×12
)=10102pm 。
【点睛】 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光谱、氢键、对信息的理解与运用、晶胞结构与计算等,这些都是常考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6)中计算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能力。
7.C
解析:O 3d 74s 2 金刚石 C 60 NH 3 sp 3杂化 三角锥形 CO Cu 2
O
3A 2a N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
f 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 为H 元素;元素b 的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b 为C 元素;d 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d 为氧元素,c 为N 元素;e 为第四周期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成对电子的电子对数与单电子数相等,且每个原子轨道中都有电子,则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 74s 2,e 为Co 元素;f 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则F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 104s 1,则f 为铜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由分析可知a 、b 、c 、d 、e 、f 分别为H 、C 、N 、O 、Co 、Cu 元素;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而六种元素中O 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则电负性最大的是O ,其中e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 74s 2;
(2)C 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 60等,其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C 60为分子晶体;
(3)a 、c 形成的简单分子为NH 3,其分子中N 原子周围有1对孤对电子和3对成键电子,故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 3杂化,NH 3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4)c 的单质为N 2,原子数为2,价电子总数为14,与CO 为等电子体;
(5)元素d 与f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黑球在两个白球连线的中点。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若相邻d 原子和f 原子间的距离为a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g·cm -3(用含a 、N A 的式子表示)。
题给晶胞中O 的个数为8×18
+1=2,Cu 的个数为4,故其化学式为Cu 2O ;最近的Cu 和O 的距离是体对角线长的14,故体对角线的长度为4a cm
,该晶体的密度。